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23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6291165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254.39KB
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23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x
《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23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23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2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版含答案
1.(2019·上海单科,24,2分)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A.《民报》《时务报》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D.《海国图志》《天演论》
1.A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变法之本……在开学校”是梁启超发表在《时务报》上的有关变法的主张。
★2.(2019·全国新课标卷Ⅱ,29,4分)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
“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C本题主要考查民主思想的发展。
材料中的“三民主义”到“三爱”再到“三权”都体现了民主思想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因此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C项正确。
A项各界思想趋同不符合题意;B项应为军阀巩固自己势力的手段;D项孙传芳与东三省标榜的并不是三民主义,因此不能说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3.(2019·海南单科,17,2分)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3.C材料强调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地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信息,故D项错误。
★4.(2019·安徽文综,14,4分)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
“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
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
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4.C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能力。
材料中强调中国工商业不发达,但仍需注意民生问题,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民生问题与民族民主革命同等重要,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这也是三民主义的一个缺陷,D项错误。
5.(2019·海南单科,15,2分)某学者曾提及:
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
5.B从题干表述看,这一新学派的特点是中西方思想的结合,而其中对西学的认识“支离破碎”,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B项。
A项不能构成“新学派”,C、D两项比较系统地宣传西学。
一、三民主义
1.背景
(1)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救国主张和方案屡屡碰壁。
(2)阶级:
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个人:
孙中山流亡海外,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
(1)提出:
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阐发:
在《民报·发刊词》上,纲领被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内容
名称
纲领
含义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
(1)积极
(2)局限:
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5.实践
(1)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后来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认主权在民,国内民族一律平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捍卫共和:
孙中山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二、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希望。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
2.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3.内容
(1)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3)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评价
(1)进步性:
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
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5.影响: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1.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没有真正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
由于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近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族问题是中华民族的独立问题。
旧三民主义仅将矛头指向满洲贵族,并未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因此没有真正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2.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是完全一致的。
(×)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但中国共产党除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外,还有最高纲领,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不同点
内容
民族主义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主义
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府
民生主义
只提出平均地权
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
影响
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同点
①目的:
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②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③内容:
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④作用:
都成功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2019·山东潍坊模拟,18,4分)1924年,孙中山说:
“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这个办法”是指()
A.武装夺取政权B.联合君主立宪派
C.建立责任内阁D.实行新三民主义
【审题思路】
(1)限制词:
限制词主要指限制时间、空间等条件的词语。
“1924年”是此题的主要限制词。
(2)看选项:
由限制词可以轻易排除A、B、C三项,因为A、B、C三项均发生在1924年之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改组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D项正确。
【答案】D
1.(2019·湖南永州一模,15)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
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D.社会主义
1.B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但尚未达到“让民顶天立地”,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与“以民道代天道”“有民无天”相符,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与“以民道代天道”“有民无天”不相符,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传播与“‘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不符,故D项错误。
2.(2019·江苏南京、盐城一模,6)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净,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由此说明孙中山()
A.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B.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
C.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D.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
2.D根据材料信息“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可知,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故D项正确。
3.(2019·吉林长春二模,29)孙中山说:
“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
”“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
”“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C.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
D.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3.D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国内外敌人的联合破坏,故A项错误;孙中山认为欧美革命是成功的,成功之后的建设当中出现了问题,而不是革命误入歧途,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信息表明是共产党影响了孙中山的解释,而且当时孙中山与中共合作主要是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故C项错误;孙中山认为革命不成功的原因是平等自由思想,是把现实当中政治团体的组织松散等现象产生的原因错误地归结于自由平等思想了,故D项正确。
4.(2019·浙江衢州二模,17)孙中山在晚年时感悟到:
“当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意识到自己的孤单;俄国革命胜利,才深感人民群众力量之伟大。
……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下列举措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B.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耕者有其田”
D.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4.A根据“俄国革命胜利,才深感人民群众力量之伟大”可知孙中山已经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颁布《临时约法》是在辛亥革命后,在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没有意识到群众力量强大,没有发动群众,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5.(2019·安徽马鞍山一模,15)“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A.强调国家垄断,反对私人竞争
B.强化国有企业,发展公有经济
C.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D.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5.C孙中山反对私有资本制度操纵国民生计,但并没有反对私人竞争,故A项错误;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私有制度,“发展公有经济”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反对私有资本制度操纵国民生计,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孙中山强调民族独立的主张,故D项错误。
6.(2019·河南郑州一模,19)孙中山提倡,“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
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
”该文“社会主义”意为()
A.倾覆满清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
B.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C.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
D.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
6.C题干强调解决民生问题,属于民生主义,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孙中山并没有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借鉴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
7.(2019·山东济南一模,33)(节选)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化,面临着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之关系的抉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
“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合乎平民政治”“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就对待思想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关系问题,在孙中山之前,19世纪下半叶有人认为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形成了新学为用、旧学为体的解决模式;在孙中山之后,又有人突出并夸大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差异和对立,出现以破旧立新的方式来解决二者关系的模式。
前者偏于保守,而后者又偏于激进。
——据王钧林《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儒家的民本主义》
材料三宇宙的进化,全仗新旧二种思潮,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像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又像一个鸟仗着两翼……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是人群进化所必要的,缺一不可,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应该知道须和它反对的一方面并存同进,不可妄想灭尽反对的势力,以求独自横行的道理……我又确信这二种思潮,一面要有容人并存的雅量,一面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
——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
(1)孙中山曾自述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中分别属于“因袭”“规抚”和“创获”的内容。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并据此对材料一、二中处理思想文化传统性与现代性关系的几种方式做简要评论。
7.
(1)因袭: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科举制度和监察制度。
规抚:
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或三民主义)和民主共和体制。
创获:
实行“五权分立”。
(或:
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
(3)观点:
新旧思想应互相推演,并存共进。
评论:
洋务思潮虽固守传统,但能突破“夷夏之辨”观念引进西方科技,为西学传播开创条件;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肯定西学,对东西方文化认识存在绝对化倾向;三民主义的形成则是立足传统思想,借鉴西方政治学说与体制,并融贯创新。
★1.(2019·广东文综,17,4分)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C 根据材料信息“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说明毛泽东赞成新经济政策,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发展经济问题,且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与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不符,B项错误;D项与题干无关。
根据材料信息“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说明毛泽东当时坚持走新民主主义路线,故正确答案为C项。
2.(2019·天津文综,8,4分)毛泽东说: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2.B 从材料中的“因而是过渡的形式”可知,该国家形式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故选B项。
★3.(2019·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
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
“糟得很。
”……“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
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
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4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
……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
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4分)
材料三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
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草案)》(1951年12月)
(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
(6分)
(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
(4分)
3.
(1)文章: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分)
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
(1分)
毛泽东认识: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2分)
(2)代表农民利益:
进行土地改革。
(2分)
“全力支持”:
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2分)
(3)积极性:
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2分)
基本方针:
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4分)
(4)密切关系:
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
(4分)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时期
发展阶段
主要内容
重要著作
国民革命时期
萌芽时期
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国共对峙时期
初步形成
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抗战时期
走向成熟
①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②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
完善发展
①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及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②提出了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③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④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其他内容
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的理论
二、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2.影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
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它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思想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特点
1.历程
时期
特征
表现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洋务运动
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
从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层面,用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政治,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
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历程
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2.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主要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审题思路】
(1)审题干:
注意题干中提及的时间为1938年,以及“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2)看选项:
A项是胡适的观点,涉及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的观点,排除;“抽象的马克思主义”指单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来指导实践,B项正确;C、D两项与题干的思想不符。
【答案】 B
1.(2019·重庆一模,29)1911年春,毛泽东阅读《新民丛报》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批语:
今日之中国,应像英日等国一样,“宪法为人民所制订,君主为人民所推戴”,“而不应像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一样,“法令由君主制订,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
这表明,毛泽东当时主张在中国实行( )
A.资产阶级君主立宪B.人民民主专政
C.资产阶级民主共和D.封建君主专制
1.A 毛泽东提出“宪法为人民所制订,君主为人民所推戴”,当时主张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故A项正确;毛泽东主张保留君主制,与人民民主专政不符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23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 解决方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629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