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①分子与细胞基础知识.docx
- 文档编号:26286976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81.42KB
高中生物必修①分子与细胞基础知识.docx
《高中生物必修①分子与细胞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①分子与细胞基础知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①分子与细胞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①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
一、概念:
1、系统:
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2、真核生物: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
3、原核生物: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
二、填空: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除病毒以外!
2、艾滋病(AIDS)产生的原因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引起的。
淋巴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4、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5、真核生物有(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西北草地和荒漠中的发菜属于(蓝藻)。
6、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虎克),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7、恩格斯所称的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
(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
三、问答: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是什么?
即:
怎样使用高倍显微镜?
答:
①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④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异同?
答:
不同点:
①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②真核细胞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
相同点:
①原核细胞具有和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
②原核细胞的拟核中和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都有DNA。
3、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
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一、概念:
1、蛋白质:
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2、必需氨基酸:
有8中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这些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
有12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叫做非必需氨基酸。
4、脱水缩合: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个水分子,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5、肽键: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
6、二肽:
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7、多肽: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
8、肽链:
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
9、核酸:
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0、核苷酸:
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即组成核酸分子的单体。
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
11、单糖:
不能水解,可以直接被细胞吸收的糖类,叫做单糖。
12、二糖:
由两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类,叫做二糖。
13、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单糖为单体组成多聚体,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称为生物大分子。
二、填空:
1、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O、H、N),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C元素)。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3、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核酸)。
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4、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侧链基团R基的不同)。
5、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肽链不呈(直线),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形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
6、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
7、核酸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核酸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
8、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原核细胞的DNA位于(拟核内)。
9、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DNA是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RNA是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组成。
DNA和RNA各含有(4种)碱基:
DNA中含有(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RNA中含有(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胞嘧啶C)。
10、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
它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
这类物质又称为(碳水化合物)。
11、糖类可分为(单糖C6H12O6)、(二糖C12H22O11)、(多糖(C6H10O5)n)。
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物质是(葡萄糖)。
12、单糖有(葡萄糖C6H12O6)、(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二糖有(蔗糖)、(红糖)、(白糖)、(冰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有(淀粉)、(糖原)、(纤维素)。
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分子)。
13、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含有(P)和(N);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固醇);最常见的脂质是(脂肪)。
14、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有(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15、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16、生命的核心元素是(碳元素)。
17、细胞中的水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结合水),一种是(自由水)。
18、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9、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三、问答: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方法?
答: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用以检测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脂肪与苏丹Ⅲ染液发生作用,把脂肪染成橘黄色;
糖类与斐fěi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淀粉与碘液发生反应,使淀粉变蓝色。
斐林试剂的制法:
甲液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即是。
双缩脲试剂的制法:
A液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是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使用时,先注入A液1mL,再注入B液4滴,摇匀。
2、氨基酸分子组成结构?
3、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有哪些?
答:
蛋白质分为:
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
结构蛋白: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如:
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等。
功能蛋白:
①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如:
胃蛋白酶;②具有运输载体功能的蛋白质;如:
血红蛋白;③具有信息传递作用,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蛋白质;如:
胰岛素;④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如:
抗体。
4、检验DNA和RNA的方法?
答: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
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
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概念:
1、生物膜系统:
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二、填空:
1、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
2、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4、细胞内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高尔基体)等。
5、“细胞的大脑”、“细胞的控制中心”是指(细胞核)。
6、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三、问答:
1、细胞膜的功能有哪些?
答: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保障细胞相对安全;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保障细胞之间功能协调。
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答:
①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并使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
②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为生化反应的有序进行创造条件。
③将细胞分成小区室,使分化反应互不干扰。
3、为什么说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答:
细胞核中有DNA,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染色质。
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
细胞分裂时变成染色体,细胞分裂结束后,又变为细丝状的染色质,被包围在新形成的细胞核里。
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DNA上贮存着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时DNA携带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细胞核才具有了控制细胞代谢的功能。
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一、概念:
1、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2、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对于物质跨膜输入和输出是有选择性的,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具有这个特性,称为选择透过性膜。
3、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时,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即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4、自由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5、协助扩散:
物质借助载体蛋白进出细胞的扩散方式,叫做协助扩散。
6、主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时,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二、填空: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
2、被动运输分两类: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3、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细胞膜、液泡膜、核膜等是(半透膜)。
三、问答:
1、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或失水?
答:
①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吸水膨胀;
②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高时,细胞失水皱缩;
③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和细胞质的浓度相同时,水分进入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
②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
③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④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3、像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怎样进出细胞?
答:
①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细胞膜内陷形成
小囊,包围大分子,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
种现象叫胞吞。
②当细胞外排大分子时,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
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除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一、概念:
1、细胞代谢: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3、酶: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4、酶活性:
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5、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
ATP分子结构简式是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水解时,高能磷酸键断裂,可以释放大量的能量。
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6、ADP:
是二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
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一个游离的Pi(磷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ADP。
ADP可以接受能量,与一个游离的Pi(磷酸)结合,重新形成ATP。
7、对比试验: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试验叫做对比试验。
8、细胞呼吸:
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9、有氧呼吸:
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10、无氧呼吸:
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的不完全氧化,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11、发酵:
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
12、光合作用:
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3、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14、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二、填空:
1、过氧化氢酶比FeCl3分解过氧化氢的效率高,是因为(过氧化氢酶降
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有(温度)和(PH值)。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0C)下保存。
3、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4、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在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于(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ADP转化为ATP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一方面来自于(细胞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另一方面来自于(在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时的光能)。
(注意: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因为转化条件不同,并不是可逆反应)。
反应式:
。
5、细胞呼吸可分为两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6、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这一过程必须有(氧)参与。
7、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
8、无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无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叫做(酒精发酵),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叫做(乳酸发酵);能让葡萄汁发酵产生葡萄酒的是(酵母菌)。
9、绿叶中的色素有四种:
(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10、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12、光合作用的过程,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13、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
三、问答:
1、酶有哪些特性?
答:
①酶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ATP的特点是什么?
答:
①ATP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形成游离的Pi(磷酸),并释放大量的能量,转化成ADP。
②ADP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接受能量,很容易与一个游离的Pi(磷酸)结合,重新形成ATP;
②可以直接参与细胞的生化反应,为生化反应提供能量。
3、为什么说ATP是能量通货?
答;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
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
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因此,可以形象地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
通的能量“通货”。
4、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
答:
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不需要氧,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
;
第二阶段不需要氧,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
;
第三阶段需要氧,H和O形成结合水,释放大量能量,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反应式:
;
有氧呼吸总化学反应式:
无氧呼吸分两个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无氧呼吸总化学反应式:
。
5、在细胞内,1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可使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
请你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大约是多少,这些能量大约能使多少个ADP转化为ATP?
答: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释放出2870KJ的能量,1161KJ左右
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能量转换效率是:
1161/2870≈40%;
1molADP转化为ATP,需要能量30.54KJ,1161KJ能量可以把ADP转化为ATP的mol量是:
1161/30.54≈38(mol),1molADP的个数是:
6.02×1023个(阿伏伽德罗常数),所以,这些能量使ADP转化为ATP的个数是:
6.02×1023×38=2.2876×1025(个)。
6、植物叶片为什么呈现绿色?
答:
绿叶中有四种色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7、叶绿体的结构?
答:
叶绿体的外表有双层膜,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类囊体堆砌而成,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也在薄膜上。
8、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
答:
区别:
①光反应阶段需要光,暗反应阶段有没有光都可以;
②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③光反应阶段发生水的光解形成氧和〈H〉,暗反应阶段固定CO2,形成糖类。
④光反应阶段把光能变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利用ATP释放的能量完成化学反应。
联系:
①光反应阶段分解水形成的〈H〉作为还原剂参与到暗反应阶段。
②光反应阶段光能转变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为暗反应阶段提供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概念:
1、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
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有丝分裂:
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分向两极,从而产生两个染色体数和遗传性相同的子细胞核,这种分裂方式叫做有丝分裂。
3、无丝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叫做无丝分裂。
4、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5、细胞的全能性:
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6、干细胞:
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
(例:
造血干细胞)。
7、细胞凋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做细胞凋亡。
也叫做细胞编程性死亡。
8、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二、填空:
1、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是(细胞增殖)。
2、细胞增殖的方式是(分裂)。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4、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5、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6、细胞增殖是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使细胞(数目增多),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使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保持了相似性;细胞分化则是形态、结构、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7、癌症通常也叫(恶性肿瘤),是由(癌细胞大量增殖)引起的。
8、致癌因子大致有三类:
(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9、物理致癌因子有(紫外线)、(X射线)等;化学致癌因子有(石棉)、(砷化物)、(黄曲霉毒素)、(吸烟)等;病毒致癌因子有(肉瘤病毒)等。
三、问答:
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
答:
细胞有丝分裂,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因此,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2、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答:
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期又分为四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下面是高等植物的分裂期:
前期:
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形成纺锤体。
中期:
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每个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成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使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末期:
染色体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核膜把核仁包围起来,形成了两个新的细胞核,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
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有两点:
①动物细胞有一对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进入分裂期后,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两组中心粒之间形成纺锤体。
②动物细胞的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一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
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
3、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
答:
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间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间缢裂成两部分,
形成两个子细胞。
4、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答:
对于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和死亡。
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并不是一回事。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
然而从总体上说,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5、细胞衰老的特征?
答:
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③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
正常的生理功能;
④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染色加深;
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6、癌细胞的特征?
答:
①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无限增值;
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癌细胞之
间的粘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必修 分子 细胞 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