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6281400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5.14KB
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因为史官要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这些东西不靠学校讲,靠父子相传。
所以,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史记》就是由父子两代人完成的,这就是家学的影响。
二十四史的第二部是《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但是班固的父亲班彪首先写了几十篇,然后班固接着写,班固没有写完,坐牢死了,他的妹妹班昭接着写。
所以,《汉书》实际上经过了班彪、班固、班昭之手才最后完成。
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例子太多了。
“唐宋八大家”里有父子三人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诗书相传,一家三口都是大文豪;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曹操,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历史上号称“三曹”,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三曹”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蔡文姬,其父蔡邕,也是大学者大作家。
很多家族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而且有教育子女的格言,叫家训。
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到今天,《颜氏家训》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
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
祖父和父亲是史官,儿孙就继续做史官;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祖父和父亲是中医,儿孙往往也继承医学传统。
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但是,唯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第二,世代相传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第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
中国古代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
钱学森在回想他的童年的时候说过,他四岁开始,每天都要站在家长面前背书。
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好得很,就是从小背出来的。
古代孩子从小背什么书?
《论语》《诗经》《尚书》《易经》《左传》《国语》《周礼》《礼记》等。
第二种家学是请个老师上门来教自己的孩子。
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杜老爷请了一个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他唯一的女儿杜丽娘。
但这种家学往往为官宦人家、富商所用,他们有钱请得起老师。
当然,在中国古代,最能请得起家教的人是皇帝。
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大多数王朝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
比如刘邦,他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只有《大风歌》和《鸿鹄歌》。
但是当了皇帝以后,刘邦对儿子的教育就不一样了,他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叫叔孙通,做太子太傅来教他的儿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开始办学。
刘禹锡写过两句很有名的诗:
旧时王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王导;谢,谢安。
他们的家族是两个最有实力的北方大家族,东晋时期,这两大家族扶持了一代王朝。
这些大家族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不仅收本姓人,外姓人也可以来上学,这些家学在中国古代非常兴盛。
1.下列对于家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古代的史官要靠父子相传才能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而这些是史官必须具有的知识,所以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
B.《史记》和《汉书》的编写,都是家学传统的具体体现,《史记》是司马迁父子两代人完成的,《汉书》是班固及其父亲、妹妹共同完成的。
C.中国历史上的一家都是大文豪的比比皆是,如“三苏”“三曹”、王羲之父子、蔡邕父女等,说明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形成。
D.中国古代家业能够代代相传,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家学的兴盛,如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家训是教育子女的格言,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一直到今天,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
B.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对读书的重视等原因,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在世界上独有的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
C.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中国古代的家学内容之一,像钱学森他们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很好,就是从小背出来的。
D.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最能请得起家教的人,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们的子孙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多家族的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表现最明显的是家学传统中的父子,甚至是祖孙几代都会从事一种职业或研究。
B.中国古代的家学表现在官宦、富商等有钱人家,他们或是由家长对孩子启蒙教育,或是请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自己的孩子。
C.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才出现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也才开始办学;此前,家族观念并
不很强,也无家族办学的先例。
D.魏晋南北朝之后,有实力的大家族都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使得家学更加兴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
“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
每
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上曰:
“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郑当时传》)
注:
①洗沐:
官员休假。
②算:
竹器。
③推毂:
推荐。
④僦人:
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
⑤逋负:
拖欠款项。
4.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名:
称呼……的名字
B.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存:
问候
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行:
辈,辈份
D.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稍:
稍微,略微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
B.庄好黄
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
C.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
D.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
名,虽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
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
但一有机
会,也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
一度丢了官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
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2)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8.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6分)
(三)补充下列句子的空缺。
(每空1分,共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的两句名句是“,”。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谴责“氓”违背誓言的两句诗是“,
”。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的两句名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4)题。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
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
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
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
“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
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
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
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
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
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
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
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
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
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
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
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
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
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
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
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
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
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
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
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
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
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
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
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
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阻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
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
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
这是什么原因?
请简要
分析。
(6分)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
道旨趣却大相径庭。
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人民网网友将自己的感言和观点通过强国论坛和强国博客发表出来,表达了网友们的拳拳爱国之心。
这其中不乏独辟蹊径的思想和一语破的的盲辞。
B.自去年7月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已采取了多种措施,以避免经济陷入衰退,然而这些举措的效果大多如昙花一现,股市往往是小幅上扬,随即再度低迷。
C.参加伊斯兰首脑会议的领导人为应对挑战集思广益,表示要为共同推动伊斯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提升伊斯兰国家的国际地位作出贡献。
D.2008年初,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
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很多车辆半途被阻,旅客困在途中饥寒交迫,苦不堪言。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1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3分)
《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
,,,,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
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
②山脊在平远中突兀矗立
③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
④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
A.①④②③B.④③②①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
1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16.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分)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784年,也就是华盛顿成为美国总统前五年,刚刚52岁的他,一口牙几乎掉光。
他请牙医往自己口腔里植入了九颗牙,而这九颗牙居然都是活生生地从他的黑奴的嘴里现拔出来的。
这是历史学家刚刚考古发现的,那个曾经解放黑奴的英雄华盛顿就这样在我们心里突然滑落,我们仿佛看到了圣袍上的污点。
但是仔细一想,设身处地考虑当时的
社会背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是的,把某人看作圣人是因为我们对他缺乏足够的了解,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从而在心里为他涂抹各种色彩,然后低下自己的头颅,来增加他的高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感谢华盛顿的不完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1.C(王羲之、王献之都是“最有名的书法家”,没有说他们是大文豪。
)
2.D(原文只是说“皇帝是最能请得起家教的人”,没有说他们的子孙就一定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
3.B(原文中只是说第二种情况是有钱人的做法,没有说家长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也是有钱人的做法。
)
4.D(稍,应该是“渐渐地”)5.A
5.C
6.D(“意见不合”和“乘隙诬陷”,在文中无根据。
)
7.(10分)
(1)他从来不直呼属吏的名讳,与下属官员谈话,好象生怕伤害到他们。
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荐。
唯恐落后耽误。
(2)不久,他(暂时)担任长史。
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任命为汝南太守。
8.(6分)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
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
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
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
9.(6分)虚实结合。
前两句弥漫山巅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
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魂的艺术境界。
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
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10.(6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3)山重水
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1.(25分)
(1)(5分)CD(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
解析:
A、黄宾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
B、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D、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
E、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
(2)(6分)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解析:
从第一段中分层归纳,即可得到答案。
(3)(6分)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解析:
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可总结出答案。
(4)(8分)观点一:
恪守传统,力求雅正
观点一:
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
①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
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
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
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
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12.D(饥寒交迫:
形容生活极其贫困,不合句意)
13.【答案】C【解析】A项“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暗换主语造成搭配不当,原来的主语是“甲型流感病毒”可在后一分句“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的关联词“如果”前加“我们”。
B项缺谓语导致“学”与“活动”不搭配,应该为“开展学雷锋活动”。
D项语序混乱或句式杂揉,将“为期两天”提至“这次”之前作定语,或将“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改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意见交流”。
14.A(“山水画”及冒号提示:
先写山,后写水,故③应在①②之后;从“朦胧意境”和“在平远中”分析,应是先清晰后朦胧、先近后远的顺序)
15.(6分)
示例:
幼苗如果害怕风雨,那它永远不能长大。
宝剑如果害怕磨砺,那他永远不能锋利。
梅花如果害怕严寒,那他永远不能绽放。
16.(5分)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写的书面材料。
总结常常对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
总结有利于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总结可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写成4个或4个以上短句给2分,写成3个短句给1分;表达流畅给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原意,可酌情给分,改变原句意思不给分)
17.(60分)作文(见高考评分标准)
立意提示:
1.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生活
2.光环背后的不完美
3.学会多角度看人、看事、看物
4.不要被光环迷惑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郡人。
他的祖先郑君曾经为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不久天下便归属了汉。
汉高祖刘邦命令那些原项籍的部下直呼项籍的名字。
唯独郑君不肯接受诏令。
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自豪。
因为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
汉景帝时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
每五天休假的时候。
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侯那么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
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那些为他敬慕年长有德之人,(他常汲汲奔走拜望),好象怕来不及见他们的样子。
虽然年纪轻轻,官品低微,然而他来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一辈的,在全国很有名气的人。
汉武帝即位之后,郑庄逐渐晋升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直到九卿中右内史之职。
因为评议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的争端是非,(未能始终坚持己见),被贬职为詹事,再升迁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属下说:
“客人到来,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立即通报),不要让他滞留在门口等侯。
”他对客人行宾主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承德市 第八 中学 学年 上学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