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docx
- 文档编号:26280118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04.93KB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docx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计算机的特点、分类与应用
一、计算机特点
①存储容量大
②运算速度快
③计算精度高
④自动化程度高
补充:
⑤逻辑判断能力强
⑥可靠性强
⑦通用性强
二、计算机应用范围
1、科学计算(也称为数值计算)—【最早应用】
例:
天气预报、人造卫星、地震分析、航天计算等
2、数据处理(也叫数值计算或信息处理)--【最广泛应用】
例:
办公自动化(OA目前最广泛的应用)、档案/物资管理
3、实时控制(也叫过程控制)
例:
工业生产、自动化生产
4、计算机辅助系统(P2)
Ø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Ø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
Ø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Ø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ØCAE:
计算机辅助工程
5、计算机网络
例:
Internet国际互联网、网络和通信、电子商务
1993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实施一项新的高科技计划――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简称NII)
6、人工智能(模拟人的智能)
例:
机器人(难度大,目前研究最活跃)、专家系统
7、多媒体技术应用(除数值以外的其他形式)
例:
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教育、医疗、广播、保险等领域
补充: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DSS:
决策支持系统
例题:
1、化工厂中用计算机系统控制物料配比,温度调节,阀门开关的应用属于(AB)
A、过程控制B、数据处理C、科学计算D、CAD/CAM
2、在计算机应用中,“DSS”表示(B)
A、管理信息系统B、决策支持系统
三、计算机发展过程
1、计算机的诞生
①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②产生于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③电子管(18000个)
④主要作用:
科学计算(数值计算)
⑤运算速度:
5000次加法/秒
了解:
现代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
2、计算机发展史(划分年代的依据:
器件;每代使用的器件)
时代
时间
主要元器件
特征
第一代
1946-1957
电子管
科学计算,使用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
数据处理,使用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半导体存储材料
第三代
1964-1971
集成电路(中小规模)
第四代
1971-至今
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新一代计算机特点:
人工智能、常温超导材料。
四、计算机分类(P2)
Ø按信息形式和处理方式:
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Ø按功能和用途:
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Ø按性能和规模:
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
Ø【补充】按工作方式:
工作站、服务器
考点:
Ø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computer)属于:
微型机
Ø家里上网电脑属于:
工作站(去哪里交网费,哪里是服务器)
§1.2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计算机系统组成
1、计算机系统:
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只有硬件系统没有软件系统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2、硬件系统的五大部分: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3、计算机各部分工作原理(如图)
原理:
①控制器控制输入设备接收数据,并将数据送到存储器存储;②控制器根据指令在运算器进行运算处理,并将结果送回存储器;③控制器再控制输出设备将处理结果在输出设备上输出。
4、微机系统的组成(P6)
说明:
1)主机
两部分组成:
CPU、内存储器RAM
三部分组成:
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
2)中央处理器CPU
Ø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还包括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寄存器。
ØCPU在微机中称为微处理器,是组成微机的核心部件。
Ø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以微处理器的发展为特征。
①运算器:
(P3)
●组成:
算术逻辑单元ALU、累加器、寄存器。
ALU是运算器核心。
●功能:
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逻辑运算包括与(用and或*表示)、或(用or或+表示)、非(用not或!
表示)三种,用1表示真(True,T),用0表示假(Faults,F)。
●运算规则:
与运算规则:
(全为真时结果为真,否则为假)0*0=00*1=01*1=1
或运算规则:
(全为假时结果为假,否则为真)0+0=00+1=11+0=11+1=1
非运算规则:
!
1=0!
0=1
②控制器
功能:
控制与协调各部件自动、连续的执行各条指令。
执行指令的过程:
取出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3)存储器
①分类
●RAM:
断电后信息丢失。
平时所说的内存就是指RAM。
(P12)
●ROM:
断电后信息不丢失。
ROM中的信息在制造时就已经固定下来,其内容只能读、不能写。
●外存:
属于外设;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
包括硬盘、软盘、U盘、磁盘、SD卡等。
断电后信息不丢失。
用于长期保存数据。
其内容可读、可写。
文件只能保存在外存中。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
作用是解决CPU与内存速度不匹配问题,提高整体运行速度,断电后信息丢失。
●内存又称为主存储器,外存又称为辅助存储器。
一个文件只能放到外存中保存。
②CPU读取程序的过程
在计算机内部直接与CPU交换信息的存储器是内存。
5、外部设备
●常见的输入设备:
键盘、鼠标、扫描仪、麦克、摄像头、光笔、手写输入板、
游戏杆、语音输入设备、条形码阅读器、磁盘。
●常见的输出设备:
显示器、打印机、音响、投影仪、绘图仪、磁盘。
1)显示器
①种类:
CRT、LED、LCD(液晶显示器)
②主要指标(5个,P12)
●尺寸:
屏幕对角线的长度。
●分辨率:
指行和列上像素点的个数,越多越精确;单位:
像素。
例如:
分辨率1280*1024,是指屏幕图像水平方向有1280个像素,垂直方向有1024个像素。
●点距:
像素点之间的间隔距离,越小越好。
●扫描频率:
显示器每秒钟扫描的行数,单位:
KHz千赫兹。
●刷新率:
每秒钟出现新图像的数量,单位:
Hz(赫兹)。
70-72Hz以上可保证
图像稳定。
③显示卡(显示器适配器):
连接主板和显示器的接口卡。
显示效果由显示卡和显示器共同决定。
2)键盘
输入设备;5芯接口电缆与主机相连,84键和101键两种标准键盘。
3)软盘
①容量:
2面,每面划分40或80个磁道,每个磁道划分成若干(18个)扇区,每个扇区容量为512B。
软盘的容量为:
字节数╳扇区数╳磁道数╳面数
=512╳18╳80╳2=1.44MB
②0磁道:
磁道编号从0开始,0磁道位于最外边。
③引导区:
扇区编号从1开始,0面0磁道1扇区为引导区。
④软盘写保护:
写保护口透光时,只能读,不能写;不透光时,能读、能写。
4)硬盘
①容量:
多个盘片,多个磁头。
盘片划分成若干个柱面(类似磁道),每个柱面划分成若干个扇区。
硬盘的容量为:
字节数╳扇区数╳磁头数╳柱面数。
②硬盘接口:
分IDE、SATA、SCSI,一般IDE和SATA是用在普通的PC机上,而SCSI是用在服务器上。
③读取速度:
硬盘读取速度与接口类型、转速有关与容量大小无关。
5)光盘
①容量:
普通光盘标准容量650MB,DVD可达4.7GB
②分类:
CD—ROM或DVD—ROM:
只读型光盘
CD—R或WORM:
只写一次光盘
CD—RW:
可重写光盘
6)虚拟磁盘
在内存中开辟一块空间来模拟磁盘,断电后其存储的内容会丢失。
7)各种介质存取速度比较
CPU>Cache>RAM>虚拟磁盘>硬盘>光盘>软盘
8)打印机
分类:
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击打式:
针式打印机
非击打式:
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6、总线(P6):
传送信息的通道。
1)分类
①按位置分类:
●内部总线:
CPU内部的总线。
●外部总线:
连接系统各部件的总线,又称系统总线。
②按传送的信息的类型分类:
●地址总线(AB):
只传输地址信号。
●数据总线(DB):
只传输数据信号。
●控制总线(CB):
只传输控制信号。
2)寻址空间
如果总线的根数是n,则寻址空间是2n,表示的最大的数是2n-1。
7、I/O接口
作用:
连接主机和外设
8、冯·诺依曼原理
●冯·诺依曼----计算机之父,美籍匈牙利人,科学家。
●提出五部分的计算机结构。
●存储程序、自动执行
9、软件系统(P4)
1)软件包括:
程序、数据、文档。
指令:
存储在CPU内部,对CPU运算进行指导和优化的硬程序,指令不在内存中。
2)分类
①按用途: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能被计算机直接执行的语言: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不能被计算机直接执行,必须经过编译或解释才能被计算机执行。
●编译和解释的区别:
编译:
先产生目标程序,再根据需要执行。
解释:
一边解释,一边执行。
②按功能:
程序、文档。
③按应用范围:
通用软件(WORD)、专用软件(杀毒软件)
二、微机的主要技术指标(P6)
1.字长
CPU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字长越大,处理的精度越高。
微机的字长:
8、16、32、64。
2、主频
CPU的时钟频率,单位为MHz。
主频越高,CPU运算速度越快。
通常所说的PⅢ800,800即为主频。
3、运算速度
单位:
MIPS,百万条指令/秒。
4、存储容量(P7)
指内存容量。
内存越大,速度越快。
存储信息(或处理数据)的基本单位:
字节(byte,B)。
计算机存储设备的最小单位:
位(bit,b)。
1字节=8位。
1B=8b
1KB=210B=1024B
1MB=210KB=1024KB=220B
1GB=210MB=1024MB=230B
1TB=210GB=1024GB=240B
例:
1GB=230B那么8GB=?
B解析:
20=123=8所以8GB=233B
一般来讲:
cache容量<内存容量<硬盘容量
5、兼容性
要求各个部件之间相互兼容。
§1.3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
一、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
1、常见的数制及表示
二进制B:
如(1010)21010(B)1010B每位数码范围:
0--1
八进制Q:
如(257)8257(Q)257Q每位数码范围:
0--7
十进制D:
如(258)10258(D)258D258每位数码范围:
0--9
十六进制H:
如(2A8)162A8(H)2ABH每位数码范围:
0—F
考点:
八进制表示法:
312Q318Q
2、计算机中使用的数制
计算机中使用二进制表示指令和程序。
优点:
物理上容易实现(电路容易实现)、运算简单(逻辑简单)、可靠性高。
n个数据位可以表示二进制数的个数:
2n;表示的最大数是:
2n-1。
例:
1个数据位可以表示2(21)个二进制数:
0、1。
2个数据位可以表示4(22)个二进制数:
00、01、10、11。
3个数据位可以表示8(23)个二进制数:
000、001、···111。
例:
有64个符号集合中,每个符号需要的二进制位是(C)
A、4B、5C、6D、7
解析:
看2的几次方能达到64。
3.数制转换
①任意进制→十进制
方法:
按权展开成多项式求和
346.5=3*102+4*101+6*100+5*10-1
101.1B=1*22+0*21+1*20+1*2-1=5.5
124.3Q=1*82+2*81+4*80+3*8-1=84.375
12C.4H=1*162+2*161+12*160+4*16-1=300.25
②十进制→其它进制(P9)
方法:
整数部分:
除权值取余
小数部分:
乘权值取整
③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方法:
3位二进制→1位八进制
4位二进制→1位十六进制
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需先转成二进制(常用方法)或十进制
二、信息编码
一切信息在计算机内都表示为二进制。
信息编码有2种
●8421BCD编码
●ASCII编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1、8421BCD编码
①只可以表示0—9,十个数字的编码。
②有10个数字符号(四位二进制数),表示的是十进制数。
8421BCD编码
十进制数
0000
0
0001
1
····
····
1001
9
考点:
8421BCD编码和十进制数互相转换。
方法:
四位一转,不够补前面0
例如:
(1357)10的8421BCD码为(0001001101010111)
将8421BCD码1000000110101转为十进制数为(1035)
2、ASCII编码
①用8位二进制数表示键盘上的各种符号,共128个,其值见教材P10。
②每个字符占1个字节,最高位为奇偶校验位。
③是西文字符的编码方法。
④记住ASCII值的大小关系:
控制字符空格字符<空格<数字符<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
考点:
A的ASCII值为01000001,则C的ASCII值为(01000011)
3、计算机中的正负数表示(P11)
一个字节的高位表示正负号,0:
正数;1:
负数。
例:
11111111:
-127
01111111:
127
4、汉字编码(补充)
在汉字的输入、存储、处理、输出的不同过程中,使用的汉字编码也不同。
常见的汉字编码有:
●汉字输入码(又称:
外码、汉字输入法)
●汉字交换码(又称:
国标码)
●汉字内码(又称:
机内码、内码)
●汉字字形码
1)汉字输入码
用英文键盘输入汉字使用的编码,常见的有:
●数字编码(如:
区位码)
●字音编码(如:
全拼输入法)
●字形编码(如:
五笔字型)
●字形编码和音型形结合编码(如:
二笔输入法)
考点:
区位码属于(汉字输入码)
2)汉字交换码(国标码)
●汉字进行传递和交换时使用的编码,使用的编码为GB2312-80编码。
●GB2312-80编码使用2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每个字节的最高位为0。
●国标码与区位码的关系:
国标码=区位码+2020H
3)汉字内码
汉字在计算机内存储、运算时使用的编码。
内码使用的是变形的国标码:
将每个字节的最高位设为1,即:
机内码=国标码+8080H
4)汉字字形码
在打印和显示时使用的编码形式。
使用点阵的形式显示。
考点:
每个汉字用16X16点阵字形码,则一个汉字需要()存储空间。
解析:
每个点需要1位存储,则需要16X16=256位,即256/8=32字节。
§1.4计算机病毒
一、计算机病毒的定义(P14)
二、分类
①按传播方式:
系统型:
破换系统
文件型:
破换文件
混合型:
两者兼有
②按危害程度:
良性:
消耗系统资源、速度变慢、死机
恶性:
破坏系统数据、文件
三、病毒的特点(P15)
●具有一切程序的特征
●传染性
●破坏性(破坏软件、程序)
●隐蔽性、不易发现
●潜伏性、不马上发作
●可激活性(满足某种条件时激活)
●自我复制
●短小精悍
四、病毒的危害(P16)
总结:
①耗费系统资源(CPU、内存),使系统变慢、死机
②破坏系统数据
③破坏、修改或删除数据、文件
④破坏磁盘文件分配表、引导记录
五、病毒的表现形式(P16)
六、病毒的传播途径
①只要能传送文件,就可能传播病毒。
②只要查看、打开或执行感染病毒的文件或程序,就可能感染病毒。
③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
磁盘、U盘、网络(浏览网页、打开邮件、文件传输)。
七、病毒的预防与清除
总结:
①限制上网:
不允许执行可疑的代码或程序,不访问可疑的网站,不打开
可疑的电子邮件。
②不允许可疑的访问者查看、执行文件或程序
③不非法拷贝软件
④尽量做到专机专用、专盘专用
⑤安装正版防毒、杀毒软件,经常查杀病毒,经常升级杀毒软件
⑥使用正版软件
⑦重要的文件及时备份
补充:
①杀毒软件的原理:
将病毒特征代码写入病毒库。
杀毒软件不能查杀最
新的病毒。
②格式化磁盘可以清除病毒,但文件也将会丢失。
③文件被病毒破坏后,杀毒软件不能恢复文件。
八、木马
●木马,也称木马病毒,是指通过特定的程序(木马程序)来控制另一台计算机。
●木马通常有两个可执行程序,一个是控制端,另一个是被控制端。
●木马重点在于控制别人的计算机,进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
§1.4多媒体技术基础
一、定义(P17)
理解:
①媒体:
信息的载体。
②多媒体:
用多种媒体来表示信息。
③多媒体技术:
处理和应用多种媒体的技术。
二、多媒体处理的对象(P17)
①包括:
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
多媒体信息从时效上分为两类:
Ø静态媒体:
文字、图像、图形
Ø动态媒体:
动画、音频、视频
②存储形式:
数字形式存储。
③多媒体的存储介质:
早期:
光盘(容量大)
现在:
和其它数据相同(硬盘、光盘等)
一般不包括软盘:
因为软盘存储容量小。
三、多媒体计算机
①构成:
普通计算机+多媒体功能
②多媒体功能的实现:
硬件:
CD-ROM、声卡、显卡、视频卡(也叫采集卡,视频信号处理设备的统称)
软件:
工具软件:
暴风影音等
开发软件:
3DMAX等
四、多媒体处理技术(P18)
●多媒体处理技术:
把多种媒体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并进行存储、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技术。
●主要技术有:
录入、变换、压缩、存储、解压缩、传输、显示等
●核心:
压缩技术
五、多媒体计算机特点(P18)
数字化:
存储、传输、处理都是数字信息号
集成化:
多种媒体合成表现(声音、图像同时表现)
交互性:
计算机都具有
多样性:
多种媒体
实时性:
影音同步
六、各种媒体文件类型
1、图形图像:
.BMP.JPG.GIF(动态图像)
2、文本类:
.TXT.DOCX.DOC.XLSX.XLS.PPTX.PPT
.WPS.RTF(多信息文本)
3、声音类:
.WAV.MP3.MIDI
4、动画类:
.SWF
5、视频:
.AVI.MPG.MEPG.MOV.RMV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