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docx
- 文档编号:26277822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72.03KB
厘米的认识.docx
《厘米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厘米的认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厘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小学六年制\一年级下册\六年制一年级下册\《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与案例
8/8
《认识厘米》的案例与反思
于飞
资源分类:
教学设计与案例 关键字:
厘米认识案例反思 币值:
0
查看次数:
1876 很好:
0 较好:
0 一般:
0
简 介:
提交人:
徐大有 提交时间:
2010-05-0715:
26:
34
窗体顶端
《认识厘米》的案例与反思
博兴县陈户镇中心小学于飞
片段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阿福的新衣。
师:
(课件出示)师讲解故事:
过节了,阿福想做一件新衣服。
他找到一家裁缝店……徒弟在一旁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啊?
生:
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生:
师傅的一拃长,徒弟的一拃短。
生:
师傅的一拃比徒弟的长,徒弟的一拃比师傅的短
生:
……
这时,我做师傅,学生是徒弟,我和学生比一拃的长短,学生一下子就看得很清楚了
教师顺势接着问:
“那怎样做能避免这个问题呢?
”
生:
师傅量,师傅做。
生:
徒弟量,徒弟做。
生:
师傅量好布之后徒弟再做。
生:
用尺子量
生:
……
反思:
一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为此,我在课的开始就以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的进行做好铺垫,故事中徒弟抛出:
“这是怎么回事?
”的问题,引起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师傅与徒弟的一拃不一样,同样是3拃,师傅的大徒弟的小,而在下一个环节中,我和学生比一拃的长短,学生很直观的知道师父的一拃大徒弟的一拃小。
而怎样能避免这个问题呢?
学生的动脑思考,积极发言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自然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自己觉得处理不够好,学生的回答:
师傅量师傅做,徒弟量徒弟做时,我没有及时的评价,师傅量师傅做,徒弟量徒弟做,其实就是统一标准,只因为标准的不同才会出现阿福的衣服太小这一事实,要想测量的准确,测量的标准必须一致,在这里我应明确的点出这一点,而不是很快的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之中。
片段二:
认识2厘米,3厘米,5厘米和任意几厘米
师:
从0到2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其他的2厘米吗?
生:
从2到4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
生:
从3到5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
生:
……
生:
从1到5是2厘米(这个学生说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
师:
从1到5之间的长度不是2厘米,是几厘米呢?
我们一会再来解决好吗?
反思:
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错误答案是一个多好的生成资源呀,而我却没有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却没有耐心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却没有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为了尽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将这一宝贵资源白白浪费了。
如果让孩子说说为什么从刻度1到刻度5是2厘米,可能就会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刻度1到刻度5里面包含了4个大格,1个大格是1厘米,4个大格也就是4厘米。
我在另一个班教学时,注意了这个教学点,让学生多说说为什么是几厘米?
学生不但说出了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还总结出了用大刻度减去小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
我不禁惊叹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往往老师就会认为很多的知识学生自己理解不了,其实只要我们做老师的适时的引导学生是会很容易的理解的。
教学反思:
我自己上完这节课,听了领导教育专家的评课,我感触很深,使我体会到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挖教材,备好课
课本是很好的教材,每个知识点教材中都会有所体现,作为教师我觉得应该吃透教材,深挖教材,理解教材的意图,现在的数学教材多以情境图的形式呈现,我们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的图意,挖掘出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
我们每天都在备课,通过上课之后才会发现课堂上的许多的问题,我觉得在备课时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提前要预想好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师应如何处理。
二、有效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
课堂上,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老师是无法预料的。
学生提出的问题、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就如在上面的片段二中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有效地利用,就会使学生不但知道了2厘米,而且还学习了4厘米,我们在课堂上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并能独具慧眼,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使错误巧妙地服务于教学活动。
三、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自己的表现他们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评价。
而作为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对于老师的评价特别的在乎,有的孩子特别的胆小,上课不敢回答问题,我就鼓励他,经过几次之后这样的孩子就大胆的发言了;有的孩子回答问题不完整,课上我就及时的给他提示,慢慢的孩子回答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在上学期教学《认识左右》时,学生自己找身体上的左右,汇报时,有个学生说:
“左mm,右mm”当时我也蒙了,孩子怎么会想到这呢?
不知如何评价,可是我转而一想不能笑孩子,也不能说孩子,不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童言无忌,这正是孩子的天真啊!
我看到孩子一脸的正经等待老师的评价,就说:
“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继续努力”。
孩子很高兴的坐下来。
老师的评价,或者是鼓励,或者是点拨,都使学生在这样的互动中得到多方面的满足,作为教师我们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敏锐地给予评价。
四、课堂生活化、游戏化、趣味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课堂上,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出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生活在农村,很多的农村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学习,学生易于接受。
数学课堂中如果单纯的和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就会感到疲倦,也会感到厌烦,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在课堂上单纯的学习课本知识,一部分孩子就会做小动作,身体晃动,或者手不停的玩弄铅笔之类,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能够以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会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学习了知识,教师也乐在其中,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8/8
小学数学\小学六年制\一年级下册\六年制一年级下册\《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与案例
7/8
《厘米的认识》教学片段与反思
耿连英
资源分类:
教学设计与案例 关键字:
自主创新体验 币值:
0
查看次数:
2030 很好:
0 较好:
0 一般:
0
简 介:
提交人:
徐大有 提交时间:
2009-11-0516:
32:
44
窗体顶端
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舞”出自己的风采
——《厘米的认识》教学片段与反思
滨州实验学校耿连英
做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们每学期都要认认真真地学习《新课程标准》,每次的学习,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思考,这些思考给我的课堂带来新的“闪光点”,使我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面我结合着我执教的《厘米的认识》这节课,来说说我在课程改革中的一点想法和做法。
片段一:
动画导入,设疑引题
师:
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啊?
生:
想!
(声音非常洪亮地答道)
师:
请小朋友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都有谁?
它们都在干什么?
(播放动画片:
阿福的新衣)
师:
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能帮小徒弟找找原因吗?
生1:
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生2:
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
……
师: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听明白了,原来是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
那怎样才能避免师傅和徒弟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呢?
生1:
师傅的手量,师傅做,
生2:
徒弟的手量,徒弟做。
生3:
用尺子量。
……
师:
你们真聪明。
其实,古代的人们也发现了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量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这时古代有位皇帝就制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测量,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尺子。
【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flash故事引入,并配以生动、美丽的图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能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单位的重要性。
】
片段二:
自主探究,认识尺子
师: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你能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吗?
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一听。
(观察完后,把直尺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出示课件:
尺子)
师:
为了观察的方便,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
(1)生观察。
(2)师:
你看到了什么?
谁想把自己的看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
数字。
师:
这些都是刻度。
生2:
小线线。
师:
这是刻度线。
谁还有补充。
生3:
字母cm。
师:
cm是国际长度单位厘米(师特别重读)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厘米的认识。
(板书:
厘米的认识)
【让新知识在合适时机“闪亮登场”,吸引我们的眼球,是我们焦点关注的对象。
让孩子仔细观察,自由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关注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倾听能力”。
语调的变化加深了学生对“厘米”的首次关注。
】
片段三:
动手操作,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
师:
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周围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并说给你同桌听一听。
生寻找,汇报交流。
生:
我门牙的宽度是1厘米。
生:
不对。
不是刚好1厘米。
师:
不是刚好,那应该怎么说?
生:
应该说约1厘米。
生:
我找到纽扣中间的长度约1厘米。
生:
我找到我的大拇指甲的宽约1厘米。
……
师:
小朋友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教师的评价往往不如学生自我评价、同伴的互相评价来的及时到位。
生生在争辩中,纠正了错误说法,使正确概念渐渐清晰、明确。
上面的辩论很精彩,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还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让人不得不佩服一年级学生追求数学语言严密的科学精神。
】
片段四:
交流探讨,使知识得到升华
出示1刻度到7刻度之间的长度示意图。
这是几厘米呢?
生:
6厘米。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把你的好方法讲给大家听吗?
生:
1大格是1厘米,这里面有6个大格,就是6厘米。
生:
我也可以用减法做,7厘米减去1厘米就等于6厘米。
……
【学生在交流中巩固了读看几厘米的方法,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表面,更看到了它的实质。
思维的发散不一定就要精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教学中只要我们引导得当,随时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言论的机会,即使是基础差的学生也会给你最精辟的答案。
】
教学反思: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学习者实实在在的“体验”与“积淀”,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常要经历一个从朦胧到明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交流和反思来完成。
本节课我主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尽情“舞”出自己的风采。
1、 给学生提供创造的舞台,让学生去创造。
叶圣陶先生曾说: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去帮小徒弟想办法,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
不管学生想到什么方法,哪怕是脑中闪过的一种灵感、一种瞬间的学习冲动,只要合理,就允许其存在,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
2、给学生提供体验的舞台,让学生去体验。
如何将1厘米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1厘米的空间观念,更好地促进对1厘米的理解。
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
在自主学习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其实就那么简单,只要我们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学生一定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意外!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7/8
小学数学\小学六年制\一年级下册\六年制一年级下册\《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与案例
7/8
《厘米的认识》教学片段与反思
耿连英
资源分类:
教学设计与案例 关键字:
自主创新体验 币值:
0
查看次数:
2030 很好:
0 较好:
0 一般:
0
简 介:
提交人:
徐大有 提交时间:
2009-11-0516:
32:
44
窗体顶端
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舞”出自己的风采
——《厘米的认识》教学片段与反思
滨州实验学校耿连英
做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们每学期都要认认真真地学习《新课程标准》,每次的学习,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思考,这些思考给我的课堂带来新的“闪光点”,使我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面我结合着我执教的《厘米的认识》这节课,来说说我在课程改革中的一点想法和做法。
片段一:
动画导入,设疑引题
师:
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啊?
生:
想!
(声音非常洪亮地答道)
师:
请小朋友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都有谁?
它们都在干什么?
(播放动画片:
阿福的新衣)
师:
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能帮小徒弟找找原因吗?
生1:
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生2:
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
……
师: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听明白了,原来是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
那怎样才能避免师傅和徒弟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呢?
生1:
师傅的手量,师傅做,
生2:
徒弟的手量,徒弟做。
生3:
用尺子量。
……
师:
你们真聪明。
其实,古代的人们也发现了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量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这时古代有位皇帝就制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测量,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尺子。
【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flash故事引入,并配以生动、美丽的图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能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单位的重要性。
】
片段二:
自主探究,认识尺子
师: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你能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吗?
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一听。
(观察完后,把直尺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出示课件:
尺子)
师:
为了观察的方便,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
(1)生观察。
(2)师:
你看到了什么?
谁想把自己的看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
数字。
师:
这些都是刻度。
生2:
小线线。
师:
这是刻度线。
谁还有补充。
生3:
字母cm。
师:
cm是国际长度单位厘米(师特别重读)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厘米的认识。
(板书:
厘米的认识)
【让新知识在合适时机“闪亮登场”,吸引我们的眼球,是我们焦点关注的对象。
让孩子仔细观察,自由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关注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倾听能力”。
语调的变化加深了学生对“厘米”的首次关注。
】
片段三:
动手操作,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
师:
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周围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并说给你同桌听一听。
生寻找,汇报交流。
生:
我门牙的宽度是1厘米。
生:
不对。
不是刚好1厘米。
师:
不是刚好,那应该怎么说?
生:
应该说约1厘米。
生:
我找到纽扣中间的长度约1厘米。
生:
我找到我的大拇指甲的宽约1厘米。
……
师:
小朋友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教师的评价往往不如学生自我评价、同伴的互相评价来的及时到位。
生生在争辩中,纠正了错误说法,使正确概念渐渐清晰、明确。
上面的辩论很精彩,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还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让人不得不佩服一年级学生追求数学语言严密的科学精神。
】
片段四:
交流探讨,使知识得到升华
出示1刻度到7刻度之间的长度示意图。
这是几厘米呢?
生:
6厘米。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把你的好方法讲给大家听吗?
生:
1大格是1厘米,这里面有6个大格,就是6厘米。
生:
我也可以用减法做,7厘米减去1厘米就等于6厘米。
……
【学生在交流中巩固了读看几厘米的方法,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表面,更看到了它的实质。
思维的发散不一定就要精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教学中只要我们引导得当,随时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言论的机会,即使是基础差的学生也会给你最精辟的答案。
】
教学反思: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学习者实实在在的“体验”与“积淀”,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常要经历一个从朦胧到明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交流和反思来完成。
本节课我主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尽情“舞”出自己的风采。
1、 给学生提供创造的舞台,让学生去创造。
叶圣陶先生曾说: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去帮小徒弟想办法,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
不管学生想到什么方法,哪怕是脑中闪过的一种灵感、一种瞬间的学习冲动,只要合理,就允许其存在,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
2、给学生提供体验的舞台,让学生去体验。
如何将1厘米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1厘米的空间观念,更好地促进对1厘米的理解。
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
在自主学习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其实就那么简单,只要我们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学生一定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意外!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7/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厘米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