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00107现代管理学 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docx
- 文档编号:26271000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40.96KB
自考本科00107现代管理学 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docx
《自考本科00107现代管理学 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本科00107现代管理学 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本科00107现代管理学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
江苏省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复习资料
现
代
管
理
学
(刘熙瑞主编)
课程代码:
00107[2007年版]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
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现代管理学:
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4.比较研究法:
是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5.定量分析法:
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规律的方法。
6.历史研究法:
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7.案例研究法:
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8.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
二、填空
1.管理的历史发展:
管理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管理是一种与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
2.现代管理的划分: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3.在资本主义以前,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是国家管理。
4.一个乐队要有乐队的指挥,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强调的是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
5.现代管理学的特征:
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
三、简答
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
(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资本主义社会(近代社会)的管理特征:
(1)科学管理
(2)分权管理
(3)法制管理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3.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系统化管理
(2)民主化管理
(3)科学化管理
(4)法治化管理
(5)以人为本
(6)追求效率
4.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5.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是:
(1)管理宗旨不同
(2)管理主体不同
(3)管理依据不同
(4)管理对象不同
(5)管理过程不同
6.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7.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是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
(2)是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3)是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8.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行为科学:
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2.红海战略:
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
二、填空
1.《孙子兵法》在阐述用兵策略时提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2.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计划方面和成本核算)
3.罗伯特·欧文:
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他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4.查尔斯·巴贝奇:
科学管理的先驱者
5.安德鲁·尤尔:
管理教育的先驱者
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
麦卡勒姆实行明确的分工负责制。
(组织图)
7.泰勒在1911年发表其代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8.泰勒主张“差别计件工资制”
9.法约尔分析的管理的五项职能:
计划、组织(人力和物力)、指挥、协调、控制
10.早期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1949年正式将人际关系论定义为行为科学。
11.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12.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是一般管理理论。
13.Z理论的前提问题是:
怎样使人们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生最高的效率。
三、简答
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表现在:
(1)长城有一个多层级的管理系统,命令自上而下层层下达
(2)都江堰各部分不仅能够独立发挥作用,而且可以互相结合,发挥整体功能
(3)《孙子兵法》强调要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要分析客观规律,从整体上把握战争局势才能克敌制胜
2.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最能说明古代人类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思想的实例,首推埃及人于公元前27世纪修建的胡夫金字塔。
(2)古代生产管理思想,还可以从15世纪和16世纪时威尼斯造船厂的管理中体现出来。
(3)古希腊也留下了宝贵的生产管理思想。
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得最好。
3.教会管理思想:
罗马天主教会也许是西方文明史上最持久而有效的正式组织。
它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除了其追求的目标具有诱人的魅力外,其组织之严密,管理技术之高超,无疑也是重要原因。
4.亚当·斯密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对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制针业为例说明了劳动分工给制造业带来的变化。
5.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
(1)技巧
(2)节约一个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
(3)机械的发明
6.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
(4)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
(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7.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
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
8.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9.后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
(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
(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
10.系统管理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1)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
(2)对组织的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
第三章决策
一、名词解释
1.决策:
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2.预测:
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
3.决策模式:
是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
二、填空
1.决策的类型:
A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分为:
(1)战略决策
(2)战术决策
B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分为:
(1)程序化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
C根据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分为:
(1)平时决策
(2)危机决策
D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分为:
(1)初始决策
(2)追踪决策
E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和可靠程度不同分为:
(1)确定型决策
(2)非确定型决策
(3)风险型决策
2.决策理论学派的产生:
是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的。
3.决策体制的构成:
决策中枢系统(核心)、决策咨询系统、决策信息系统(神经系统)。
三、简答
1.决策的地位:
(1)人类的活动总是伴随着决策的过程。
(1)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关系到一个组织的前途和命运。
2.决策与预测的关系:
(1)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
(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3)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
3.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2)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
(3)阐述了决策过程。
(4)提出了决策的准则。
(5)归纳了决策的类型。
(6)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
4.有较大影响的几种决策模式是:
(1)理性决策模式。
希望决策成为科学和理性的行为。
(2)渐进决策模式。
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3)集团决策模式。
竞争着的集团之间所出现的某种均势。
(4)精英决策模式。
杰出人物决策模式。
5.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是:
(1)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
(2)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
(3)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
(4)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
6.渐进决策模式的内容的:
(1)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2)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
7.集团决策模式的内容:
(1)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
(2)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3)各个集团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的影响力不同
8.决策的程序是:
(1)发现问题(察觉问题、界定问题、陈述问题)
(2)确立目标
(3)拟订方案
(4)选择方案
9.决策的规则有:
(1)全体一致规则
(2)多数裁定规则
(3)简单多数规则
(4)绝对多数规则
第四章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组织:
一是作为名词,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依据一定的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关系,按照分工与合作规则而构成的人的群体——机构体系;二是作为动词,也是作为管理的一项职能,组织是指设计、构建上述机构体系的活动。
2.正式组织:
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3.非正式组织:
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4.直线制:
由最高主管到基层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建立垂直的领导关系,不设职能机构,形同直线
5.职能制:
在组织内部除设置层级管理机构外,还按管理职能高若干职能机构
6.直线职能制:
将直线制和职能制融为一体。
7.矩阵制:
专门小组的横向关系和原来的纵向关系,组成了一个矩阵
8.多维制:
是系统理论在管理组织中的具体应用
二、填空
1.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各级人民政府、各类企业及各类事业单位都属于正式组织。
2.管理学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霍桑实验。
3.马克斯·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4.组织权威的类型:
传统权威、超凡权威、合理—合法权威。
5.格林纳认为,组织在聚合阶段后期,上下级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组织将陷于“自主性危机”。
6.行政体制设计要以提高行政效率、效益为目标。
7.行政体制设计的内容:
职能设计、行政体制形态设计。
8.管理层次的数量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
三、简答
1.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
(1)目标(第一要素)
(2)人员(主体)
(3)物财
(4)信息
(5)机构
(6)职位
(7)权责
(8)程序
(9)规制
2.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1)保守倾向
(2)角色领导
(3)滋生谣言
(4)不良压力
3.简述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经历的阶段:
(1)古典组织理论阶段
(2)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3)系统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4)创新发展阶段
4.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阶段:
(1)创业阶段(幼年期)
(2)聚合阶段(青年期)
(3)规范化阶段(中年期)
(4)成熟阶段
(5)再发展或衰退阶段
5.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
(1)第一项修炼是实现自我超越
(2)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
(3)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
(4)第四项修炼是加强团队学习
(5)第五项修炼是进行系统思考(核心)
6.多维制组织结构模式把管理机构分为哪几类:
(1)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它是产品利润中心;
(2)按职能划分的职能参谋机构,它是专业成本中心;
(3)按地区划分的管理机构,它是地区利润中心。
7.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
(1)下属工作地点、场所分散程度;
(2)下属工作相似性、复杂程度、变动性;
(3)业务活动的复杂性、标准化程度,绩效考核的难易程度;
(4)通信与监控手段的有效性;
(5)下属人员的德、智等基本素质。
8.编制设计的内容主要有:
(1)任职者素质设计(确定每一职位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员任职)
(2)人员数量确定(确定各种素质的人需要多少)
9.运行机制的类别与功能:
(1)基本职能突现机制。
其功能是:
保证行政机构履行职能、正常有序运作。
(2)保障机制。
其功能是:
防范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尽快消除不良后果。
(3)发展机制。
其功能是:
使管理系统不断改进,在变化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活力。
第五章人事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
(1)广义,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现在和未来已经成为或可能成为生产性要素的人口。
(2)狭义,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生产或经营活动的劳动人口的数量和素质。
2.职位分类:
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3.职位描述:
是规定某一具体职位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技能要求、工作条件以及职位关系的书面文件。
4.职位规范:
是对职位人员所需资格条件的书面描述。
5.品位分类:
是依据资格条件把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品位等级的人事分类方法。
6.人事选聘:
就是通过招聘等手段选择职位人员的过程。
7.人事考评:
是人事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8.人事培训:
是为开发组织人力资源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岗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进行的培养、训练。
二、填空
1.近代最早实行人事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是英国。
2.人事选聘的途径:
内部提升、外部招聘。
3.人事培训的方法:
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
4.人事培训的类型:
岗前教育、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职业教育、组织全员培训。
三、简答
1.人力资源的特点:
(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2)人力资源的时效性
(3)人力资源的时代性
(4)人力资源具有重复开发性
(5)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
2.人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人事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标志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
(2)20世纪中期,以传统人事理论为基础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逐步成熟,成为管理的支持系统
(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力资源管理兴起,人事管理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革
3.早期人事理论的基本观点:
(1)强调以科学、定量的方法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效率。
(2)把人员视之为生产要素。
4.人力资源管理兴起的原因:
(1)越来越多的人介入人事管理工作;
(2)人事招聘、选拔、培训、绩效评估和报酬支付等人事管理活动广泛开展,对组织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3)有计划的培训以及培训手段的系统化,使一大批培训专家脱颖而出;
(4)人事预测、绩效评估开始受到重视。
5.职位分类的步骤:
(1)职位调查
(2)职位横向分类
(3)职位纵向分类
(4)制定职位描述和职位规范
6.职位分类在人事管理中的作用:
(1)职位分类为人事选拔提供了依据
(2)职位分类增强了人事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3)职位分类促进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法治化
7.品位分类与职业分类的比较:
(1)品位分类以“人”为中心,职位分类则以“事”为中心
(2)品位分类制下,人员级别由品位决定,职位分类制下,人员级别由职位决定
(3)品位分类制下,人员升迁容易,职位分类制下,人员晋升相对困难
(4)品位分类简单易行,职位分类过于复杂,操作难度大
8.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别:
(1)对人的认识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视人为手段、成本,视人事工作为行政工作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人为资源
(2)管理原则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中心
(3)管理方法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方法简单,缺乏灵活性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注重采用主动开发性,更灵活、更加人性化
(4)管理内容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着眼于未来
(5)人事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把人事活动视为非效益性活动,人事部门在组织系统中的地位较低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组织系统中地位突出,是决策层的核心成员
9.人事分类的发展趋势:
(1)组织高层管理职位、机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以及军事管理职位等宜采用品位分类
(2)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相互结合与渗透
10.内部提升的优势是:
(1)被选聘人员能迅速开展工作
(2)保证被选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3)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
(4)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5)内部提升手续简便,成本低
11.内部提升的局限性:
(1)造成“近亲繁殖”现象
(2)因操作不公或心理原因造成内部矛盾
(3)人员选择的有限性
12.外部招聘的优势是:
(1)外部招聘可以发挥“外来优势”。
所谓“外来优势”,是指没有“历史包袱”
(2)利于缓和组织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
(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4)人员来源广,选择余地大
13.外部招聘的局限性:
(1)外部招聘人员不熟悉组织情况,进入角色较慢。
(2)外部招聘人员存在一定的风险。
(3)组织成员失去了晋升机会,影响士气。
14.人事考评的内容:
A公共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1)德(思想品德)
(2)能(工作能力)
(3)勤(组织纪律性、责任感、工作积极性、出勤率等)
(4)绩(工作实绩)
(5)廉(秉公执法,廉洁自律)
B企业单位人事考评的内容:
(1)劳动态度
(2)业务水平
(3)贡献大小
15.人事考评的要求:
(1)考评标准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2)考评原则具有适应性和可靠性
(3)考评方法具有针对性、可行性
(4)考评结果要反馈
(5)考评工作具有民主性和透明度
第六章领导
一、名词解释
1.领导:
是指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动员组织成员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领导者的影响力:
是指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3.领导方式:
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对下属的态度和行为的具体表现,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方式。
二、填空
1.领导的作用:
指挥作用、激励作用、协调作用。
2.领导者的影响力类型:
强制性影响力、非强制性影响力。
3.领导者群体结构的关键:
是注重整体素质。
4.领导者的个体素质:
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
5.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领导理论是X理论-Y理论。
6.在管理中按照不同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这属于复杂人假设。
7.早期特质理论的研究:
生理特质、个性特质、智力特质、工作特质、社会特质
三、简答
1.X理论(传统的管理方法)的基本观点:
(1)天生懒惰,厌恶工作
(2)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
(3)安于现状,反对改革
(4)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组织目标
(5)不大聪明,易于受骗
2.Y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是勤奋的,并不是天生厌恶工作的
(2)控制和惩罚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
(3)激励在需要的每一个阶梯上都起作用
(4)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
(5)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的智慧和才能只发挥了一部分,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使下属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X理论与Y理论的重要区别:
(1)X理论认为下属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互矛盾的
(2)Y理论则认为下属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应该相互融合
4.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内容:
(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
(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
5.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内容:
(1)人的需要有低级到高级的区别,其目的是为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上的意义
(2)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有弹性,更好地适应环境
(3)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来的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生一种威胁,造成不良后果
(4)个人的自我实现同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一致的
6.领导作风理论的基本观点:
(1)专制式的领导作风。
其权力定位于领导者个人手中
(2)民主式的领导作风。
其权力定位于群体
(3)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
其权力定位于职工个人手中
7.领导四分图理论的基本观点:
(1)低组织低关心。
领导者既不关心人,又不重视组织效率。
(2)低组织高关心。
领导者对人十分关心,但对组织效率却缺乏关心。
(3)高组织低关心。
领导者对组织的效率非常重视,但忽视人的情感和需要。
(4)高组织高关心。
领导者把对人的关心和对组织效率的关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8.管理方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1)贫乏型领导
(2)任务型领导
(3)中间型领导
(4)俱乐误部型领导
(5)战斗集体型领导
9.领导权变模型理论的内容(影响领导效果好坏的因素):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2)工作任务结构
(3)职位的权力
10.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1)高工作低关系
(2)高工作高关系
(3)低工作高关系
(4)低工作低关系
11.领导方式的类别:
(1)强制命令方式
(2)疏导教育方式
(3)物质激励方式
(4)榜样示范方式
第七章激励
一、名词解释
1.激励:
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激励因素:
就是能影响个人行为的某种东西,它对一个人是否愿意做什么事情有重大影响。
3.保健因素:
即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条件属于不满意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
4.公平:
是指人们觉得他们得到的收益,与他们的投入,如时间、努力、经验等是相称的。
5.强化:
指对某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后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行为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6.归因:
是心理学术语,是指依据人的外部表现或行为特征对其心理状态作出解释和推断。
二、填空
1.激励模式:
需求→动机→行为→满足。
2.人们普遍喜欢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本科00107现代管理学 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 自考 本科 00107 现代 管理学 重点 复习资料 张羽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