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印刷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6270802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95
- 大小:186.16KB
二年级下册数学印刷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印刷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印刷教案.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数学印刷教案
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知识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
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体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
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
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
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
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
(一)》、第八单元《加与减
(二)》。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一单元除法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实际操作,体会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式与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少的计算办法,体会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二、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2.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时数:
6课时
第一课时分苹果
教学目标:
1.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况,初步发展提出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
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
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与除法有关的问题吗?
二、探究交流
1.想一想、算一算。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3)同桌同学合作摆18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18÷6=3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3.填一填,说一说。
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三、练习巩固
完成第2页中的2道题。
找出数学信息,提出与除法有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圈一圈,填一填。
说说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竖式计算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分苹果
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放几盘?
18÷6=3(盘)
答:
18个苹果可以放3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搭一搭
(一)(认识余数)
教学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有余数除法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3.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
教学重点:
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二、操作探究
1.学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交流思考过程.
2.认一认,想一想。
横式应怎样列呢?
13÷4=3(个)……1(根)
你能说一说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表示什么?
特别是余数1,为什么它要剩下?
填写单位是难点,所以引导学生说一说。
3.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1)操作并填写表格。
汇报填写算式和单位。
(2)观察表格,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
思考:
可以发现什么?
有什么问题?
“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怎么回事?
”“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
”
(3)说一说余数和除数分别表示哪部分?
4.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三、练习巩固:
完成书练一练1-3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
(一)
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13÷4=3(个)……1(根)
答:
13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搭一搭
(二)(有余数除法竖式)
教学目标: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房子,还剩几根?
二、探究新知: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搭一搭,填一填。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
16÷6=2(个)……4(根)
说一说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看一看,说一说。
先观察,再解释算式的意义。
三、练一练: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
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3.学生自主编,并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
四、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
(二)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16÷6=2(个)……4(根)
答:
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分草莓(试商方法)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
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
10÷516÷518÷520÷5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
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
还剩几个?
(2)列算式:
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
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
所有商6。
思考:
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
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下面算得对吗?
想一想,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清错在哪里,错误原因。
三、完成练一练
第1题.结合情境列出除法算式。
第2题.体会试商过程
第4题。
改错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草莓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还剩几个?
55÷8=6(个)......7(个)
答:
每盘放6个,还剩7个。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
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2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交流时围绕:
你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
请用小棒或花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
(3)列式: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2.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3.试一试。
有30元,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几小时?
想一想,说一说。
你能列式解决吗?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
后指名回答。
条件:
每时租金9元。
问题:
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三、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的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3、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租船
22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练习一(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教学重点:
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先圈一圈,再在算式填空、计算。
2.第2题,填表格,体会被除数与商的变化。
3.第3题,竖式计算,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4.第4题,鼓励直接写出得数,再连线。
5.第5、6题解决实际问题。
先提问: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6.第7题,启发学生寻找规律,5颗珠子为一组。
三.拓展练习:
1、填一填。
一个数除以2,如果有余数,有可能是()和()。
计算有余数除法,( )一定比( )小。
37里面最多有( )个6,还余( )
36米长的绳,做9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 )次
46个人做船过河,每船做6人,至少需要( )条船。
2、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算式?
18÷□=□……□18÷□=□……□
18÷□=□……□18÷□=□……□
四、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练习课
20÷634÷430÷727÷3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第一课时:
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P15-16“东南西北”
教学目的: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看懂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难点:
能说出各个方向。
教学准备:
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
二、新授
1)引入。
师:
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的?
2)学生回答:
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
让学生到操场去辨认找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说说四个方向各有什么。
把记录收集整理完成“认一认,填一填”
(3)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总结:
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小组活动
说一说教室里4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三、练一练
完成p16的练一练1~5题
四.课堂总结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P17-18“辨认方向”
教学目的: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准备:
1.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2.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过哪些方向?
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新授
1.引入。
师:
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
(板书: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
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
如:
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
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
学生讨论后回答:
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数学 印刷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