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穆时英小说中的色彩.doc
- 文档编号:2626253
- 上传时间:2022-11-03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7.50KB
简析穆时英小说中的色彩.doc
《简析穆时英小说中的色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析穆时英小说中的色彩.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析穆时英小说中的色彩
【摘要】穆时英作为新感觉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凭借其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
在穆时英丰富的小说意象和艺术手法中,对色彩情有独钟,小说里处处可见丰富的颜色,对色彩的描写自成一家,突破了传统色彩的描述,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和艺术性,使他的作品极具现代性的审美价值。
【关键字】穆时英;色彩;人物特点;通感
闻一多的“三美”理论倡导诗歌要有“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闻一多著,刘殿祥编《闻一多文集》,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58-264页。
,穆时英小说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三美”理论中的“绘画美”。
在绘画或电影中色彩总是最直观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穆时英小说中就对色彩有着充分具体的描述,丰富而具有层次的色彩由始至终都呈现在他的小说中,对色彩的丰富运用使他的小说犹如浓墨重彩的画作,而这些鲜明的色彩描写也能帮助我们抓住人物的特性,以此来表现出商业大都里各色人物的灵魂。
一、穆时英小说中浓烈、华丽的色彩
色彩具有浓淡之分,穆时英偏爱在淡色背景下描述出具有浓烈、华丽色调的画卷。
穆时英小说中的用色和中国传统主流认知中清丽淡雅的设色不同,穆时英更倾向于运用浓重颜色和具有光泽感的色调,从而体现出一种西方现代绘画作品中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鲜明的现代性。
穆时英对环境的色彩描写如“因为夜色是染在暗红色的屋脊上面,染在莲紫色的藤蔓上面,染在褐色的棚架上面,染在黝绿的草地上面,还染在我整个的灵魂上面,染在暗黄色的曼陀罗上面。
”(《墨绿衫的小姐》)莲紫、褐色和黝绿都是浓重的颜色。
而对于那些属于鲜亮的色彩,如黄、红,穆时英让“暗”字在前对这些亮色进行了修饰,极大地降低了颜色的鲜艳程度,整体上让文章的色彩呈现出一种浓重的深色调。
除此之外,在谈及色彩时多次使用“染”这个动词,赋予色彩了一种层层渲染的视觉体验,好似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呈现于眼前。
“在银色的月光下面,像一只有银紫色的翼的大夜蝶,沉着地疏懒地动着翼翅,带来四月的气息,恋的香味,金色的梦。
”(《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紫色原本是没有光泽的颜色,但是因为在“银色的月光下面”被照耀后就成了具有强烈光泽感的银紫色,随后,还有更具备色泽的“金色的梦”,这样充分注重了颜色的光泽感,使整个小说的色彩更加华丽,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
穆时英在对色彩词汇的运用,以此来增加了作品的美的效果,同时色彩中也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
“铁道交通门前,交错着汽车的弧灯的光线,管交通门的倒拿着红绿旗,拉开了那白脸红嘴唇,带了红宝石耳坠子的交通门。
”(《上海的狐步舞》)对一个交通门的细节描写,除了运用了拟人手法将白杆红漆的交通门比作妖艳的女人形象,对色彩的描绘更是入木三分,“红绿旗”,“白脸红嘴唇”,这种浓艳的、具有对比鲜明的颜色,让普通的交通门变得有些畸形甚至有些可怖,表现出上海这个商业大都所弥漫着的欲望化的气息,更加体现出上海是个“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
二、运用色彩突出人物特点
穆时英对一个人描述之时,比起对于人的体征或五官具体的描写,更倾向于这样用颜色来代表一个人的特征,用丰富的色彩来传达出人物的神韵。
最有代表性的如在《白金的女体塑像》中对第七位女病人的描写:
“这第七位女客穿了暗绿的旗袍,腮帮上一圈红晕,嘴唇有着一种焦红色,眼皮黑得发紫,脸是一朵惨淡的白莲,一副静默的,黑宝石的长耳坠子,一只静默,黑宝石的戒指,一只白金手表。
”对这位女病人,穆时英用了丰富的色彩来描绘勾勒,在白金的底色上与多种的深色、重色和混合色来对比,突出了女病人的特征,创造出女病人的立体感。
而白金这种原本是没有欲望的、清冷的、如同雕塑的金属色,与女客身上浓烈的色彩形成对比,诱惑出了让谢医师多年未有的欲望。
再如《圣处女的感情》中对男青年的描写“看见了一个穿了麻色的马裤,在晨风里飘扬着蔚蓝的衬衫的人,骑着一匹棕榈色的高大的马,在飒爽的秋的原野上缓缓地踱着。
”对于两个贞洁的圣处女来说,她们的世界是由纯洁忠贞的白色组成:
“白鸽”、“白色的小蜡烛”、“白纱的睡衣”、“白色的纱窗”、“洁白的小床”、“白色的步阶”和“白色的心脏”,但男青年却是不一样的色彩,多种清新的颜色使两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对他充满了幻想,并依照他为蓝本,做了一个同样的色彩斑斓的、极具少女诱惑性和欲望的梦,使贞洁的少女“白色的心脏”变成了“黑色的心”。
白色在西方基督教象征着无邪、无罪和纯洁。
除了对多种色彩,大块面积的运用来突显人物的个性,文本中也运用不对称的、简单的色彩来表现人物。
横光利一曾说:
“追逐一个舞场女子,但他追的不是那女子的肉体,而是插在她发间的一枝康乃馨。
……康乃馨却不知去向,连点踪影都没有,那青年只觉得一片的惘然。
”横光利一《穆时英先生,走了》,严家炎、李今编《穆时英全集(第三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439页。
先不论横光利一描述的情节是否准确,只关于对《黑牡丹》中“鬓脚上的一朵白的康纳生”的描述则是对不规则色彩的描绘,大片黑色与一点白色的对比,突出让这个爱穿黑衣的舞场女人深深印在主人公的脑海中。
穆时英小说很多也直接以颜色做了题目,除却《白金的女体塑像》、《黑牡丹》还有《墨绿衫的小姐》、《红色的女猎神》等,用这些颜色都表现出了这些小说文本中女性主人公突出的形象特点,而这些颜色的运用也使穆时英笔下的上海,无时无刻地散发出浓郁的现代气息。
三、色彩与通感
通感是穆时英小说文本语言中一个突出的特色。
“穆时英还常常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些由不同的器官所产生的不同感觉,复合起来,打通起来描述,形成人们常说的‘通感’”严家炎《略说穆时英的文学史地位—〈穆时英全集〉代序》,严家炎、李今编《穆时英全集(第一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
穆时英通感的手法常常使艺术描写具有更强的可感性,让描写对象散发出刺激性的效果,使画面更有立体感。
其中对色彩的描写是穆时英作品中通感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晚夜报!
’卖报的孩子张着蓝嘴,嘴里蓝的牙齿和蓝的舌尖儿,他对面的那只蓝霓红灯的高跟儿鞋鞋尖正冲着他的嘴。
‘大晚夜报!
’忽然他又有了红嘴,从嘴里伸出舌尖儿来,对面的那只大酒瓶里倒出葡萄酒来了。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这里通过“高跟儿鞋鞋尖”来表现蓝色霓虹灯,用“大酒瓶里倒出葡萄酒”来表现红色霓虹灯,用报童的嘴和牙齿颜色的变化描写街道上霓虹灯五光十色、闪烁的变化,这些浓重的色彩和炫目的动感,强烈地冲击着都市里人们的感官世界,充斥着灯红酒绿的诱惑。
色彩精确的运用也使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景观在脑海中铺陈,而视觉、嗅觉和听觉等感官调集起来,加上想象和幻想,在共同作用下传达出灯光下都市大街纷繁杂乱的气息,体会到都市里物质文明带来的异化,勾画出上海这个大都市过分激情的活力。
“绢样的声音溜了出去,溜到了园子里,凝冻在银绿色的夜色里边,坐在钢琴的尾上,这样有着绢样声音的,墨绿衫的小姐,仰起了脑袋,一朵朵墨绿色的罂粟花似地,羽样的长睫毛下柔弱得承载不住自己的歌声里边的轻愁似的,透明的双眼皮闭着,遮住了半只天鹅绒似的黑眼珠子,承受着那从芦笛里面纷然地坠下来的,缤纷的恋语,婉转得马上会融化了的样子……薄荷味的液体流向我嘴里,我的思想情绪和信仰全流向了她。
”(《墨绿衫的小姐》)这段话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其中“绢样的声音”,“纷然地坠下来”,“流向我嘴里”这都是听觉的视觉化和体觉化,“天鹅绒似的黑眼珠子”将视觉上的写为触觉上的感受,这些精彩的通感描写与各种色彩的完美融合,体现出了墨绿衫小姐的歌声和主人公对她的痴迷。
“华东饭店里——二楼:
白漆房间,古铜色的鸦片香味,麻雀牌……”(《上海的狐步舞》),“古铜色的鸦片香味”这是最典型的通感手法,用颜色来描写鸦片的味道,把人的生理功能发挥到了更高的层次,更加渲染了华东饭店里糜烂的生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穆时英小说中具有着非常丰富的色彩描写,他的小说作品中的色彩大多都是浓烈、华丽的,并通过色彩来表现他的主观感受;穆时英用色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来代替他们的主要具体的描述;在通感的艺术手法中与色彩完美融合,具有了现代性的审美体验。
总之,他笔下的彩色、黑白色,以及各种独创的混合色,构成了与众不同的色彩斑斓的作品,使得二三十年代大上海人和物的所有都囊括其中。
穆时英用他短暂的生命描绘出不同于传统的,也区别于当代的,具有新感觉派时代性特点的斑斓画卷。
参考文献:
[1]严家炎、李今编《穆时英全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版。
[2]李相银《穆时英:
都市中恣意烂漫的印象画者》,名作欣赏2008年第2期
[3]魏春秀《穆时英都市小说的修辞艺术》,现代文萃2010年第9期。
[4]杨万芳《视觉的盛宴——论穆时英小说中的色彩层次》,作家2008年第24期。
[5]黄静《穆时英现代都市小说的意象世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6]张舒丹《穆时英“都市体诗化小说”的艺术特征》,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析穆时英 小说 中的 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