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56单元改.docx
- 文档编号:26255455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42.03KB
四年级上册语文56单元改.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56单元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56单元改.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56单元改
课题
17长城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了解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重点
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
指导
合作自主
教具
学具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通案
个案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
长城给你的印象怎样?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
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三、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
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
思考:
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
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
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
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远景:
像一条长龙
城墙:
很宽
近景:
高大坚固垛子、瞭望口、射口
城台:
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
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
伟大奇迹
课
堂
检
测
下列词语和“看”有关,请你补充完整:
俯___ 游___ 瞭___ 欣___ 仰___
其中_____表示从高处往下看,_______表示站在高处往远处看。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7长城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重点
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学法
指导
合作自主
教具
学具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通案
个案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
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万里长城像( ),在崇山峻岭之间( ),她高大(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
长城是由( )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和( )。
2、给生字注音组词
3、抄写课后生词
4、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1)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背诵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三、回归整体,抒发情感。
1.画面欣赏:
《长城风光》
2.抒发情感,赞美长城。
四、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课
堂
检
测
一、课文内容我熟悉(根据课文填空)
1、远看长城,它像_______,在______之间。
这个比喻生动地表现了长城_________的特点。
蜿蜒本义指_________。
2、本文按观察顺序,先写_______,再写_______,然后写长城是_______,最后指出长城是_________
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请用你的语言来赞美长城。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8颐和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正确读写:
“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重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学法
指导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案
个案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
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
作者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
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
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4、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
(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课
堂
检
测
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带我们走进了______的大门,绕过_____,就来到了有名的_____。
走完______,就来到了_______脚下。
登上______,站在______的前面向下望,_______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_______下来,就是________。
本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8颐和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重点
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学法
指导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案
个案
一、齐读全文。
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
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课
堂
检
测
点球大战(选词填空)
美丽 美妙 美好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 )的大公园。
2、这是一首( )歌曲,大家都能喜欢听。
3、我们的生活多么( )
欣赏 游赏
4、颐和园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 )。
5、今天,我们( )了音乐剧《龟兔赛跑》。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9秦兵马俑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
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法
指导
合作自主
教具
学具
兵马俑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通案
个案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
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通过查阅工具书互相交流成语的含义
3、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
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
(1)这是什么句?
(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课
堂
检
测
一锤定音(请在加粗字的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
鸟瞰(gǎn kàn)披靡(mǐ fēi)征(zhèng zhēng)战魁(kuí guǐ)梧
火眼金睛
蹄( )享( )乌( )缰( )拟( )
啼( )亨( )鸟( )僵( )似( )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9秦兵马俑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
难点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学法
指导
合作自主
教具
学具
兵马俑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通案
个案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
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
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
("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课
堂
检
测
添枝加叶(扩写下面的句子)(12分)
1、秦兵马俑是文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爸爸参观兵马俑。
___________________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语文园地五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读并背诵4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交流自己对这几副对联的大体理解,感受风景名胜的优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用熟知的事物来作比照这样写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养成与同学分享信息的习惯。
重点
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学法
指导
合作自主
教具
学具
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
通案
个案
一、我的发现
1、生自由读例句:
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
2、分角色读小林或小东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3、分析比较:
自己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有什么不同?
4、再读句子,体会:
文中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
5、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的呢?
6、用熟知的事物来作比照,使人很容易想象出文中描绘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7、找一找:
在已学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并试着自己写一写。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对联。
2、指名学生读对联,师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
3、交流自己对这几幅对联的理解,之后,教师展示对联所描绘的相应的风景名胜的图片。
4、熟读背诵。
三、宽带网
提出要求,让学生课后自己搜集资料,展示资料。
四、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课
堂
检
测
你知道下面的句子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
写一写:
1、“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
( )
2、“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
( )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语文园地五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以“保护文物”为题,清楚具体的表达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讨论交流与集体评议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重点
难点
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学法
指导
合作自主
教具
学具
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
通案
个案
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出示相关报道。
2、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
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
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
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自由发言:
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三、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四、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五、形成书面建议或倡议书。
1、学生写建议或倡议书。
2、教师巡查,指点建议或倡议书的格式。
课
堂
检
测
1、我会画
请画出长城的垛子,瞭望口和射口,并注上名称。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语文园地五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3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交流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重点
难点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学法
指导
合作自主
教具
学具
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
通案
个案
习作指导与讲评
一、创设情景,
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
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二、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要介绍的最有特色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
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四、自主完成习作
课
堂
检
测
一、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用得真好,我能体会到它的好处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你能再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吗?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语文园地五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4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与掌握导游词的写作要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交流与指导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在习作中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
难点
学习导游词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学法
指导
合作自主
教具
学具
精选的范文
通案
个案
习作讲评
一、课前丰富语言
师:
把积累本准备好,选择这一主题单元中你所摘录的
二、赏析习作
师:
还记得上次我们的习作主题和习作目标吗?
多么欣喜地看完了同学们的习作,每阅读一篇就仿佛有一幅幅美景展示在我眼前。
课前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互相探讨,不知你们的感受是否和我一样?
(生:
针对老师的感受发表看法,在看法中发现习作中的优点。
)
三、修改习作
师: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但常言道:
“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鲁迅说: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每次文章写成后,总要贴在墙壁上,进出都要认真看看,随时改定,有时一篇文章改到一字不留。
美国作家海明威写《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30多遍。
认认真真地修改一遍所得到的收获不亚于写一篇习作。
师:
还记得我们的习作修改歌吗?
一圈错字二改词,增删调换灵活使……试试着也将你的重点段作一番修改。
学生修改重点段后展示交流。
课
堂
检
测
指名说导游词的写作要点
教
学
反
思
课题
20.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会写生字,正确理解“西辞”“尽”“唯”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与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
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学具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通案
个案
一、导入:
1、你知道哪些关于朋友送别的古诗?
2、为什么喜欢它?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生读题目。
4、解题:
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
“之”:
去的意思。
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谁吗?
6、黄鹤楼在哪儿呢?
师生交流,激起同学们对黄鹤楼的向往之情。
(出示黄鹤楼、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上册 语文 56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