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五月段考练习题.docx
- 文档编号:26248485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39.48KB
必修三五月段考练习题.docx
《必修三五月段考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五月段考练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五月段考练习题
高一地理五月第二次周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1—3题。
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2.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a——洪涝灾害 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 D.d——生长积温
3.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此回答4-5题。
4.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③可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
③④ D.①②③④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6.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8~11题。
8.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库布齐沙漠B.土默川平原C.呼和浩特市D.阴山山脉
9.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地质条件稳定B.年降水量增多C.灌溉条
件改善D.黄河水量减少
10.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湿地破坏B.森林锐减C.水土流失D.土壤盐渍化
11.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B.海拔C.水D.热量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
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13.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右图所示。
据此回答14~15题。
14.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
15.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
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
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阅读上述文字,完成16~17题。
16.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①④
17.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D.水资减少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
据此回答18~19题。
18.在资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技术工业
19.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
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右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
读图完成20~22题。
20.我国决定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 B.环境质量
C.就业需要 D.国际背景
21.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工资水平
C.消费市场 D.国家政策
22图中甲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资短缺 B.环境污染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23下图表示1986~2010年深圳市劳动用工需求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该市()
A.近年第二产业比重上升B.近年产业升级加
快
C.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逐年提高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减小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24~26题。
2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5.关于图中a、b、c、d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a处通常用作耕地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D.d处宜打坝建库
26.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
①植树造林②平整土地 ③打坝淤地,修建水库
④深耕改土⑤缓坡上修筑水平梯田
A.②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⑤
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27~29题。
27.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①盆地边缘地区②河流头地区
③盆地中央④绿洲地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8.近几十年,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C.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29.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④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30~32题。
30.“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31.“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32.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根据下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回答33~34题。
33.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产值比重下降,轻工业产值比重上升
B.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大
C.钢铁工业产值比重下降,化学工业产值比重上升
D.钢铁企业规模缩小,化学企业规模扩大
34.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①盛行风会
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②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③可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荷兰填海造陆 ④鲁尔区西部和荷兰劳动力丰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35~37题。
35.甲地区防洪水库为雨季蓄洪腾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A.9~10月B.11~12月C.1~2月 D.4~5月
36.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错误的是()
A.设置专门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B.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C.不建工厂,防治大气污染
D.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37.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设巨大航运网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图6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完成38-40题。
38.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a原料、b市场、c劳动力B.a劳动力、b市场、c原料
C.a劳动力、b政策、c原料D.a市场、b政策、c交通
39.三家企业对厂址地点选择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a交通优势、b市场优势、c劳动力价格
B.a技术优势、b劳动者素质、c交通优势
C.a劳动力优势、b市场优势、c能源优势
D.a技术优势、b交通优势、c政策优势
40.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③科技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③④
二.综合题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1: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材料2: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其中,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已是一片荒漠。
材料3:
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图13
(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4分)
(2)造成我国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3)请简要说明湖泊消亡、湿地退化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4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其中,“家庭农场”
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材料二 东北地区图(右图)
(1)A是 平原,B是 平原。
(2分)
(2)图中A地区是发展家庭农场的试点区,试评价该地区发展此农业模式的自然区位条件。
(3分)
(3)B地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
(4分)
43.下图是我国两个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B地区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4分)
(2)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着一定困难,其原因有。
(6分)
44.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9分)
资料一: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
表1德国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1957年
2005年
煤矿(座)
140
7
钢铁厂(个)
26
4
煤矿工人(万人)
47
4
钢铁工人(万人)
30
约5
资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使用,导致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所减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需求量减少。
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煤炭和钢铁工业依托的地理环境是什么?
(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3分)
(2)图6表现出的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
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分)
(3)试从地理环境变化角度分析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
(3分)
班级姓名学号
………………………………………………密…………封…………线………………………………………………
西峡二高高一五月周考地理答题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共12分)
(1)
(4分)
(2)
(4分)
(3)
(4分)
42.(9分)
(1)
(2分)
(2)
(3分)
(3)
(4分)
43.(10分)
(1)
(4分)
(2)
(6分)
44.(9分)
(1)
(3分)
(2)
(3分)
(3)
(3分)
五月第二次周考答案
1-5DBDCB6-10BACCD
11-15DDBBD16-20ABBDA
21-25CDBDB26-30BDBBC
31-35ABCCA36-40CDABA
41.(共12分)
(1)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2分)
人为原因:
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是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还有上游地区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和毁林种粮,使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也加快了湖泊的沼泽化过程。
(2分)
(2)蒸发加剧;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增多,入湖水量减少;荒漠化程度加剧,涵养水源减少,下渗量增大。
(4分)
(3)①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②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
③破坏了水平衡,改变了这里原有的水循环方式;
④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
⑤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⑥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的水生生物大量灭绝。
(至少答出四点)(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湿地保护。
第
(1)题,从1950年及2004年两幅图可知,湿地面积急剧下降,表现为湖泊缩小,其原因主要是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
第
(2)题,湿地面积减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水文、生物和地形等方面,突出分析其不利的影响。
42.(共9分)
(1)松嫩平原(1分) 三江平原(1分)
(2)有利: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不利:
热量不足。
(3分)
(3)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土质黏重,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任答4点给4分)
43.(共10分)
(1)沿海地区;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侨乡;优惠政策等(4分)
(2)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国内腹地范围小(6分)
44.(共9分)
(1)自然环境:
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社会环境:
世界对钢铁需求量大(3分)
(2)趋势:
产业结构改变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1分)
原因:
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煤炭开采成本的升高,世界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政策的支持等。
(2分)。
(3)环境恶化政策的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科技进步(3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三五 段考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