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docx
- 文档编号:26244892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533.98KB
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docx
《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湖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月考试卷
(二)
地理试题
(考试范围:
中国地理、地图地球、岩石圈和大气)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当地时间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43°35′S,172°
42′E)发生里氏6.6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距离地表5公里。
新西兰当局24日确认克莱斯特彻奇地震死亡98人,下落不明226人,死亡人数可能大幅攀升。
回答1~4题。
1.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当天7时51分,由此可推出当地采用的时间是(D)
A.地方时B.东十二区区时
C.东十一区夏令时D.东十二区夏令时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可计算出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早5个小时,采用的应为东十二区夏令时。
2.地震发生时,区时与北京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是(B)
A.2°E向东到180°B.7.5°E向东到180°
C.7.5°W向东到180°D.0°向东到180°
【解析】地褒发生时,北京时间是当天7时51分,可计算出地方时0时经线约为2°E,2°E所在的零时区区时为23:
52,因此按区时东1区向东到东12区为新一天,北京属于新一天,因此区时与北京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为7.5°E向东到180°。
3.新西兰地震多发的原因为(B)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D.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解析】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4.本次地震建筑物倒塌较多,伤亡人数较多,其原因主要有(A)
①震级较高②震源浅③发生了海啸④人口密度大
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物抗震性差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上,没有形成海啸,因此③错误。
新西兰为发达国家,建筑物抗震性不是很差,因此⑤错误。
5.下图是一张由南向北拍摄的风积地貌照片。
此种地貌的塑造,主要受盛行风的影响:
迎风坡成凸形缓坡,背风坡则成凹形陡坡。
根据盛行风向判断,照片所示地区最可能位于(D)
A.秘鲁西北部的塞丘拉沙漠B.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大沙沙漠
C.埃及西南部的撒哈拉沙漠D.中国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
【解析】根据沙丘的形态,西坡为凸形缓坡,说明盛行风为偏西风,中国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西风带,盛行偏西风。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甲处有一自南向北的河流,西岸冲刷较重。
某日北京时间18:
50
时,该地旗杆影子缩为一个点。
读图回答6~7题。
6.该地(D)
A位于非洲地中海沿岸B.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C.盛行风为东北风D.可能为热带荒漠景观
【解析】甲处有一自南向北的河流,西岸冲刷较重,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因此该地位于南半球。
北京时间18:
50时,该地旗杆影子缩为一个点,即太阳直射,说明该地位于热带,此时为12点,可计算出该地经度为17.5°E。
根据经纬度位置,该地可能位于非洲西南部热带荒漠。
7.图中(C)
A.甲处构造为典型的储油构造B.乙处钻探到的岩层最复杂
C.丙处钻井可能发现大理岩D.丁处地下铁矿体形成时间比断层晚
【解析】丙处花岗岩和石灰岩接触地带,岩浆侵入时石灰岩受热可能变质形成大理岩。
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流动的河水突然的、近于垂直的
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漂布。
瀑布表明河流的重大中断,这种瀑布主要是一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另一种是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
结合右图回答8~11题。
8.材料中说“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C)
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受到长期侵蚀,瀑布处的岩石会趋向平缓。
9.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A)
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②断层构造带
③河流径流季节变化④褶皱起伏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瀑布的发育一方面与断层构造有关,断层往往形成陡崖;另一方面还与河床底部岩石的软硬程度不一致有关,软的岩石被侵蚀掉,硬的岩石留下来,使地表高低起伏。
10.下图中可能形成瀑布的是(A)
A.③B.①②C.③⑤D.①②③④
【解析】③处为陡崖,且高处为山谷,可能有瀑布形成。
11.上图中④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
A.150米B.300米C.400米D.650米
【解析】④处重合等高线的条数为2,等高距为100米,根据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其相对高度大于等于100米,小于300米。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1年1月4日14时和sa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
百帕)分布,读图完成12~13题。
12.4日14时~5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B)
A.②B.③C.④D.⑤
【解析】③处等压线走向变化最大,因此风向变化最明显。
13.4日14时~5日8时,①地(B)
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B.天气晴朗,气温、气压都降低
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D.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解析】由两幅等压线图可看出,4日14时~5日8时,①地位于高压中心或高压脊上,因此天气一直为晴天,并且还可直接读出①地气压降低。
因为①地一直天气晴朗,影响短期气温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4日14时为一天中气温较高时,之后气温降低,至5日8时(日出前后)阵到最低,因此①地气温是降低的。
下图是四个大型工业城市的大气污染企业布局情况,据此回答14—15题。
14.以上城市最有可能分布在印度半岛的是(C)
A.甲城B.乙城C.丙城D.丁城
【解析】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污染企业应布局在盛行风的垂直方向,即西北方和东南方,因此丙城市最有可能分布在印度半岛。
15.上图中丁城所在地区可能的气候特点是(D)
A.①②④B.⑤⑥⑦C.③④⑤D.①②
【解析】丁城的污染企业位于城市的西南部,说明该地盛行东北风,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盛行东北信风,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①②有可能为热带草原气候。
我国典籍《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
“天早,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
”回答16~17题。
16.“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
其主要原理对应下图中的(B)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燃烧木头,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易形成降水。
近地面气温高,等温面向上弯曲;近地面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弯曲。
B选项正确。
17.“寻即降雨”中的“雨”从成因看属于(B)
A.台风雨B.对流雨C.地形雨D.锋面雨
【解析】地面强烈受热上升,形成的降水为对流雨。
下图为某区域七月份等温线(单位:
℃)图,读图回答18~20题。
18.从地形上来看,以下四幅剖面图与上图甲乙线段经过地最相符的是(B)
【解析】海拔高,气温低,从甲地到乙地,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海拔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
甲地气温比乙地低,海拔比乙地略高。
19.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三方面来看,a、b、c、d四点降水最多的是(C)
A.aB.bC.cD.d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为我国东南沿海,c地坡向为东南,并且地势较高,降水最多。
20.根据近地面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分析,该地区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对高差可能在(C)
A.60~80米B.100~800米
C.1000~1300米D.1800~2000米
【解析】该地区最高点气温为28—29℃,最低点气温为21—22℃,温差为6~8℃,相对高差大致在1000~1300米之间。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右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D)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越接近地画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越多
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解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22.四条曲线依次表示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的是(A)
A.甲、乙、丁、丙B.丙、乙、丁、甲
C.甲、丙、丁、乙D.甲、乙、丙、丁
【解析】清晨近地面气温最低,逆温层最厚,为曲线甲;上午近地面逆温先结束,为曲线乙;午后近地面气温最高,气温递减率最高,为曲线丁;夜间近地面首先出现逆温,为曲线丙。
所以A选项正确。
读右图,回答23—25,题。
23.若图中阴影区域为一海岛,①②③为等深线,
则从水深角度考虑,最适合建港的是(A)
A.O处 B.P处
C.M处 D.N处
【解析】O处等深线最密集,平均水深最大,最适合建港。
24.若图中阴影区域为一海岛,①②③为海水等盐度线,则O、P、M、N四处径流汇入最多的是(B)
A.O处 B.P处C.M处 D.N处
【解析】等盐度线由里向外逐渐增大,P处等盐度线最稀疏,距离海岸同样距离,盐度最小,径流汇入最多。
25.若图中阴影区域为一火山,①②③为火山灰等厚度线,则该处盛行风为 (C)
A.东北风 B.东风C.西南风 D.西风
【解析】火山灰等厚度线由里向外逐渐减小。
P处火山灰等厚度线最稀,说明与火山等距离地区,火山灰厚度最大,因此盛行风为西南风。
右图是12月22日夜半球图,外圆表示晨昏圈,
直线表示经线。
读图回答26~28题。
26.此时A地的地方时为 (A)
A.12时 B.6时
C.18时 D.24时
【解析】12月22 ,夜半球中心点纬度为
23°26′N,A点为切点,纬度为66°34′N,
为极夜,地方时为12点。
27.若A与C两地纬度相差15°,则C地的纬度
为 (B)
A.51°34′NB.81°34′N
C.75°ND.90°N
【解析】12月22日,北极点为极夜,图上北极点在A点正下方。
A地纬度为66°34′N,A、C两地之间纬度相差15°,因此C地纬度为81°34′N。
28.A地到D地最短航线的航向是(C)
A向正南B.向西南
C.向东南D.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解析】A、D两地之间相距较近,D地位于A地的东南方,因此A地到D地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向东南。
右图中,ABC为完整的昏线,AD、BE为纬线的一部分,BD、CE为经线的部分,读图完成29~30题。
29.若A点与B点的时差与B点与C点的时差之比为1:
2时,则E点的日出时间比D点(A)
A.早12小时B.早8小时
C.晚12小时D.晚8小时
【解析】ABC为完整的昏线,可知A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C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O点,A点与B点的时差与B点与C点的时差之比为1:
2,可计算出B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6点,因此B点所在纬线昼长为8小时。
E点所在纬线昼长为8小时,日出时刻为8点。
D点所在纬线昼长为0小时,日出时刻为12点。
因此,假设两点经度相同,E点日出时刻比D点早4小时。
再考虑E点地方时比D点早8小时,因此E点的日出时间比D点早12小时。
30.若BD与CE的长度之和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则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D)
A.华北平原小麦返青
B.天山牧民迁往高海拔地区的草甸牧场
C.小浪底水电站进行调水冲沙
D.澳大利亚的圣诞树销售火爆
【解析】若BD与CE的长度之和为一年中的最小值,说明切点A、C所在纬线纬度最低,即66°34′,因此为12月22日,故D选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
31.图l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时间变化图,图2、图3分别为1995年和2008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各省份占全国的比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2分)
(1)说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变化趋势,简析投资规模出现两次下降的原因。
(2分)
呈上升趋势。
(1分)金融危机。
(1分)
(2)分析1995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原因。
(6分)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分)原因:
沿海,海运便利;基础设施便利;科技教育发达,人才丰富;市场广阔,对外开放较早。
(任答4点得4分)
(3)简析1995年到2008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变化特征。
(4分)
自东向西,地域范围扩大;(1分)江苏、内蒙古、四川、重庆、河南的外商投资占全国比例增大;(1分)湖北、海南的外商投资占全国比例减小;(1分)其他省区变化较小。
(1分)
32.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
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分析下列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海平面太阳辐射日总量(卡/厘米2·日)
(1)据上表。
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1分);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是太阳高度(1分)。
(2分)
(2)夏至日(北半球)的北极较冬至日(北半球)的南极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73(1分)卡/厘米2·日,从日地距离和下垫面两个方面简析其原因。
(3分)
夏至日时,地球处于绕日公转的远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冬至日时,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
(1分)此外由于北极和南极下垫面性质的差异,北极上空水汽多,云量大,也是北极点附近海平面太阳辐射少的原因之一。
(1分)
(3)由下图可知,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简析其原因。
(2分)
我国东部35°N以南南方地区,夏季受来自海洋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2分)
(4)我国30°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低,简述其原因。
(3分)
我国西部地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1分)气候干旱,晴天多,(1分)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地区大;但由于西部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弱,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地区低。
(1分)
33.读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回答问题。
(18分)
(1)该区域的河谷地带是我国冬季气温较高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地冬季气温偏高的原因。
(8分)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冬季受单一的西南温暖气流的影响,重重山脉对冷空气阻挡作用明显;河谷深切,海拔较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形成干热河谷。
(8分)
(2)分析图示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5分)
大致自西南向东北减少;(2分)南北走和风吹草动的山脉加上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对西南季风的阻挡作用,迎风坡多雨,并且造成降水量的东西差异;(2分)以南北(或西北—东南)走向河谷为主,通道作用明显,有利于水汽进入。
(1分)
(3)写出该区域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原因。
(5分)
地震、滑坡、泥石流。
(2分)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亚热带季风气候,暴雨集中;地形崎岖,坡度陡峭。
(3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 师大附中 届高三 上学 第二次 月考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