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最终版2016(全)).doc
- 文档编号:26243885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
- 页数:78
- 大小:2.98MB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最终版2016(全)).doc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最终版2016(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最终版2016(全)).doc(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管理奖罚细则
QYB-008-2016
工程质量常见
问题防治措施方案
2016-12发布实施
一、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保证管理体系 0
(一)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流程图 0
(二)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目标 1
二、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各项防治措施方案 1
(一)砖砌体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 1
(三)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17
(四)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21
(五)钢筋连接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23
(六)钢筋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28
(七)现浇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34
(八)抹灰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措施 45
(九)屋面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措施 48
(十)室外贴面砖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措施 68
(十一)防水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70
(十二)水泥混凝土面层楼地面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措施 122
(十三)水电安装部分 133
.75
为认真执行公司质量方针、抓好工程质量,促进公司持续发展,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特点,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及相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特制定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方案。
一、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保证管理体系
(一)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流程图
(二)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目标
1.通过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建造“放心工程”实现零投诉。
2.提高建筑工程建造质量,消除各类质量常见问题,减少因质量常见问题对工程施工造成的损失和浪费。
二、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各项防治措施方案
(一)砖砌体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
1.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1)控制砂的含泥量。
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强度等级小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
砂浆做到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2h和3h内使用完毕。
灰槽内的砂浆使用过程中应经常翻动、清底。
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配制水泥石灰砂浆时,不得采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生石灰熟化成石灰膏时,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天。
消石灰粉不得直接使用于砌筑砂浆中。
(2)要重视砂浆试块的制作,强度等级评定要符合现行标准规定。
(3)配齐计量工具,严格过磅,计量准确,根据砂子含水率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用水量。
2.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
防治措施:
(1)改善砂浆和易性,如果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及时调整砂浆的(和易性)稠度,确保灰缝砂浆的饱满度和提高砌体的粘结强度。
(2)砌筑用烧结普通砖必须提前1~2天浇水湿润,含水率宜在10%~15%,严防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
(3)砌筑时要采用“三一”砌砖法,严禁铺长灰而使底灰产生空穴和摆砖砌筑,防止造成砂浆不饱满、粘结差。
3.砌砖不按规定留槎,组砌方法不正确
防治措施:
(1)控制好第一皮砖的竖向灰缝,在保证砌砖灰缝8mm~12mm的前提下考虑到砖垛处、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
(2)确定标高,立好皮数杆,双面挂线。
(3)构造柱部位必须留置马牙槎及设置拉结筋,马牙槎要求先退后进,进退均为五皮砖。
临时间断处留槎必须顺直,不得偏轴线。
(4)独立柱及长度小于240mm的门垛、窗间墙必须采用实心砖组砌,且必须错缝搭砌,防止出现包心柱和通缝。
4.框架柱拉结筋漏设,位置不当
防治措施:
框架柱拉结筋应按砌块模数后焊设置,杜绝边砌边焊,检验合格后方可砌筑,或采取环氧树脂植筋法,但必须保证材料合格和经三方现场拉拔试验确定。
5.砌体开裂(砖砌体隔断墙和填充墙与混凝土框架梁、柱接触处、错层砖砌体、顶层墙体裂缝)
防治措施:
(1)强化图纸会审力度,在图纸会审时对砌体结构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从设计上采取技术措施。
(2)填充墙与现浇混凝土梁柱交接处,必须按规范要求设置钉钢丝网等抗裂措施,防止温度变化造成墙体裂缝;钢丝网与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不小于200mm。
当外墙采用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时,应全墙满挂钢丝网;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20mm,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0.9mm,应采用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并宜采用先成网后镀锌的后热镀锌电焊网。
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加铁片固定,固定点间距不大于300mm。
钢丝网应设垫块,不得将网紧靠墙面固定,抹灰前经检查钢丝网设置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始抹灰,确保钢丝网的抗裂作用。
(3)填充墙砌体应分次砌筑。
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8m;灰缝砂浆应饱满密实,嵌缝应嵌成凹缝。
当填充墙砌筑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间,至少间隔14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外墙的架眼等孔洞应先进行清理后,浇水湿润再补砌砖,灰缝用水泥砂浆嵌填密。
填充墙砌体根部应砌筑不小于200mm高实心砖,当填充墙砌筑材料抗裂性能较差,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体中部加设构造柱,墙超过4m高时,其中部位置宜设置与柱相连的水平系梁。
(4)填充墙砌体临时施工洞处应在墙体两侧预留2Φ6@500拉结筋,补砌时应润湿已砌筑的墙体连接处,补砌应与原墙接槎处顶实,并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200mm。
消防箱、配电箱、水表箱、开关箱等预留洞上的过梁,应在其线管穿越的位置预留孔槽,不得事后剔凿,其背面的抹灰层应满挂钢丝网片,钢丝直径不应小于0.9mm。
(5)外围护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应按抗裂设计要求设置构造柱与墙梁或采取其它可靠拉接措施。
构造柱钢筋宜采用预埋,上下钢筋应与主体结构牢固连接。
拉结筋应与墙、柱连接牢固,拉结筋伸入墙内的长度,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
拉结筋设置可采用预埋和植筋的方式。
(6)住宅纵向长度超过规范规定时,必须设伸缩缝(缝宽不小于60mm,并应防止杂物散落其内)。
(7)屋顶宜优先采用女儿墙形式,且应将墙体构造柱延长到女儿墙内。
(8)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顶层墙体开裂:
1)顶层砌筑砂浆等级不低于M5;
2)顶层圈梁下0.3m和每隔0.5m增设砖砌体水平灰缝钢筋(共3道),370mm增加3ф4,240mm增加2ф4,位置在顶层端部从山墙起两间范围内的内外纵墙及承重横墙;变形缝两端两间范围内的上述墙体;顶层的内横墙靠外墙一边2m范围内(伸入外纵墙每侧500mm)。
3)外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及山墙与内纵墙交叉处均应设构造柱;内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增设抗裂柱(图1.1和图1.2),抗裂柱仅在顶层设置,其上下端锚固于相应上下圈梁内。
6.墙体渗水
(1)现象:
1)住宅围护墙渗水。
2)窗口与墙节点处渗水。
(2)原因分析:
1)砌体的砌筑砂浆不饱满、灰缝空缝,出现毛细通道形成虹吸作用;室内装饰面抹灰厚度不均匀,导致收水快慢不均,抹灰易发生裂缝和脱壳,分格条底灰不密实有砂眼,造成墙身渗水。
2)门窗口与墙连接密封不严,窗口过梁底未设滴水线或滴水线厚度、度不够,室外窗台板高与室内台板。
室外窗台未作顺水坡,而导致倒水现象。
3)窗框四周与墙体之间塞口没有认真堵塞和嵌抹密封膏,或窗框保护带没有撕净,导致渗水。
4)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堵塞不当。
(3)防治措施:
1)外墙不宜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如果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外墙填充墙砌筑材料的应采用专用砂浆砌筑,应增加外墙防水构造层或找平层,其抹灰材料应选用抗裂防水砂浆以防墙面开裂,粉刷三遍成活,以保证防水效果;且每层抹灰厚度应不大于10mm,当抹灰厚度≥35mm时应有挂网等防裂防空鼓措施。
2)外围护填充墙上不宜留设脚手眼、穿墙洞等。
对墙上留设的孔洞,应有防治渗漏开裂的专项施工方案,孔洞填塞应采用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分次填实,不得用砖和普通砂浆一次填塞。
3)外围护结构应严格控制门窗预留洞口,外围护填充墙门窗洞口应留置,洞口两边应砌筑实心砖,认真熟悉设计文件,了解门窗与墙体之间采用嵌缝材料及密封要求,不得使用混合砂浆嵌缝。
窗下口应做混凝土窗台板,窗台应做10%排水坡度。
4)外墙架眼、孔洞、基层处理及找平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抹灰前应先堵好架眼及孔洞,封堵应由专人负责施工作业,对孔洞封堵质量进行专项检查验收,并形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封堵脚手架眼和预留的孔洞时,应清理干净,浇水湿润,然后采用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封堵严密。
并在洞口内外墙面采用大于孔洞边缘150mm、直径不应小于0.9mm热镀锌钢丝网固定好后再进行抹灰。
不得采用砖和普通砂浆一次填塞封堵。
5)对混凝土、填充墙砌体基层抹灰时,应先清理基层,抹灰前墙面应浇水。
严格控制抹灰砂浆配合比,确保砂浆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
抹灰面层严禁使用素水泥浆抹面。
必要时,可在基层抹灰和面层砂浆之间增加耐碱玻纤网。
抹灰应分层进行,抹灰总厚度超过35mm时,应采取加设钢丝网等抗裂措施。
采用预拌砂浆时,应由设计单位明确强度及品种要求。
墙体抹灰完成后应及时喷水进行养护。
6)外墙采用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时,宜采用全面挂金属网,以防外墙开裂。
内墙宜采用耐碱玻纤网。
7.支承在悬臂梁和悬臂板上的墙体,应按(图1.1和图1.2)所示设置钢筋混凝土抗裂柱。
图1.1
8.当外墙设置通长窗时,窗下应设钢筋混凝土压顶,压顶配筋及做法见(图1.3);压顶下应设置抗裂柱,间距不大于3m,抗裂柱内配不小于4ф12纵筋及ф6@200箍筋;压顶和抗裂柱纵筋搭接、锚固长度不小于500mm。
拉结筋设置应符合抗震要求。
图1.2
图1.3
9.其他要求
(1)组砌方法要正确,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坚持“三一”砌砖法。
(2)对组砌中形成的空头缝应在装饰抹灰前将空头缝采用勾缝方法修整。
(3)饰面层应分层抹灰,分格条应在初凝后取出,注意压灰要密实,严防有砂眼和龟裂。
(4)门窗口与墙体的缝隙,在内外墙抹灰时将洞口用水泥砂浆粉刷,使洞口表面平整光洁、尺寸规整。
按设计要求,对门窗与墙体之间采用嵌缝材料及密封要求,填塞保温、隔声、防潮无腐蚀性的材料如聚氨脂PU发泡填缝料等,缝隙封堵防水密封胶。
不得使用混合砂浆嵌缝。
(5)外墙门窗洞口的过梁底应设置滴水线;室外窗台必须低于室内窗台板1cm以上,并应做成3%~5%坡度利于顺水。
(二)小型砌块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1.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1)原因分析
1)水泥质量不合格。
2)砂的含泥量大。
3)砂浆配合比计量不准确。
4)加料顺序颠倒,砂浆搅拌不均匀。
5)人工拌合。
6)水灰比控制不好,和易性差。
7)砂浆保水性差。
8)砂浆品种与设计不相符,或掺外加剂后无相应措施。
上述原因将酿成砌筑砂浆强度低,满足不了设计的砌体强度,导致墙体的水平裂缝、竖向裂缝。
(2)防治措施:
1)材料
①进场水泥必须有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其技术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控制砂的含泥量,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小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
外加剂必须具备产品技术说明和出厂合格证,并经试验配合比合格后方能配制砂浆。
③严禁在楼、地面上进行拌合。
2)拌制砂浆要有计划,做到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制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温度超过30oC时,则必须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
灰槽中的砂浆,使用过程中应经常翻动、清底。
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3)重视砂浆试件的制作,包括底模及其托模砖的含水率、试件的插捣方式和养护。
4)砌筑砂浆的质量要求和试件的制作、强度等级评定要符合现行标准的规定。
2.砌体几何尺寸不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1)现象
1)墙身的厚度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
2)砌体水平灰缝厚度10皮砖的累计数,不符合验评标准的规定。
3)混凝土结构的圈梁、构造柱、墙、柱胀模。
(2)原因分析
1)砖的几何尺寸不规格。
2)对砖砌体水平灰缝不进行控制。
3)砌筑过程中未设皮数杆,挂线不准。
4)混凝土模板刚度小,导致浇筑后的混凝土构件胀模。
(3)防治措施:
1)同一单位工程宜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砖。
2)要正确设置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一般间距不超过15m~20m,转角处均应设立)。
严格控制皮数杆上的尺寸线。
3)水平和竖向灰缝的砂浆均应饱满,其厚(宽)度应控制在10mm左右;不得小于8mm,也不得大于12mm。
4)砌一砖以上墙砌体必须双面挂线,砌一砖厚混水墙时采用外手挂线。
5)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将模具支撑牢固;混凝土要分层浇筑,振捣棒不可直接接触墙体。
3.组砌方法不正确
(1)现象
1)包心柱,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边通天缝。
2)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通缝和“二皮砖”,组砌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
上述情况,将降低砌体强度整体性。
(2)原因分析
1)第一皮排砖不正确。
2)混水墙,忽视组砌方法。
3)半头砖集中砌筑造成通缝。
4)砖柱砌筑采用的是包心砖柱砌法。
5)没有按设置皮数杆控制砌砖层数而造成砖墙错层。
6)砌体留槎错误。
(3)防治措施:
1)控制好第一皮砖的摆砌,在保证砌砖灰缝8mm~10mm的前提下考虑到砖垛、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
2)混水墙的砌筑,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进行现场交底,砌筑时要认真操作,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墙体的组砌形式,应根据砌筑部位的受力性质而定。
3)半头砖要求分散砌筑,不得集中使用,一砖或半砖厚墙体严禁使用碎砖头。
4)确定标高,立好皮数杆,第一皮砖的标高必须控制好,与砖层必须吻合。
5)构造柱部位必须留置马牙槎放置拉结筋,马牙槎要求先退后进,进退均为五皮砖。
临时间断处留槎必须顺直放置拉结筋,并不得偏轴线。
6)施工洞口留置应距纵(横)墙500mm之处留置阳槎,并应放置拉结筋和过梁。
4.水平或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合格
(1)现象
砌体砂浆不密实不饱满,水平灰缝饱满度低于“规范”和“验评标准”的规定。
(2)原因分析
1)砌筑砂浆的和易性差,直接影响砌体灰缝的密实和饱满度。
2)干砖上墙和砌筑操作方法错误,不按“三一”砌砖法砌筑。
3)水平灰缝缩口太大。
综合上述将降低砌体的抗压强度和抗剪能力。
(3)防治措施:
1)改善砂浆和易性,如果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及时调整砂浆的稠度,确保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砌体的粘结强度。
2)砌筑用烧结普通砖必须提前1~2天浇水湿润,含水率宜在10%~15%,严防干砖上墙。
3)砌筑时要采用“三一”砌砖法,严禁铺长灰而使底灰产生空穴和摆砖砌筑,造成砂浆不饱满。
4)砌筑过程中要求铺满口灰,然后进行刮缝。
5.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差
(1)现象
1)外墙转角处和楼梯间不同时砌筑;纵(横)墙交接处不留置斜槎。
2)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以及在梁和梁垫的下面摆放顺砖。
3)填充墙的顶层砖和梁、板下部摆砌平砖。
4)砖砌台阶的面上以及砖砌体的挑出层中用顺砖。
5)拉结筋的放置、长度、数量不符合规定。
(2)原因分析
1)外墙转角处楼梯间和纵(横)墙交接处,留置直槎。
2)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梁和梁垫下面、砖砌台阶的水平面上以及砖砌体的挑出层中(挑檐、腰线等),采用顺砖,当上部承受载荷作用后砌体失去稳定性。
3)填充墙的顶部和梁、板下面,摆砌平砖,造成墙与梁和墙与板为活节点,因为这种砌法打灰不能密实,导致填充墙稳定性和整体性差。
4)拉结筋设置的不准确,位置不对,长度、数量、弯钩的制作不符合施工规定。
(3)防治措施:
1)填充墙采用烧结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时的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应为8mm~12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当采用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时或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时,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不应超过15mm,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粘结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为3mm~4mm。
砖砌体外墙转角、纵(横)墙交接处和楼梯间的墙体应同时砌筑。
若不能同时砌筑,在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2)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梁和梁垫下面的砖、台阶的水平面上、砖砌体中挑出层(挑檐、腰线等)部位,均应用丁砖砌筑,以便受力后能保证砌体的稳定性;承重墙使用的小砌块应完整、无破损、无裂缝。
3)砌体隔断墙和填充墙的顶部均应采用斜砌方式砌筑,并应挤紧筑严顶部砂浆,砂浆应饱满密实。
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
应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8m。
砌体顶部应预留空隙,再将其补砌顶紧。
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14天后补砌。
补砌顶紧可用配套砌块斜顶砌筑,在砌体顶部预留200mm左右空隙,按下图所示方法砌筑(图2.1a砌体转角部位砌法、图2.1b砌体中部砌法)。
图2.1a图2.1b
6.墙体结构裂缝
(1)现象
1)砖砌体隔断墙和填充墙与混凝土框架柱梁接触处产生竖向裂缝。
2)房屋底层窗台墙上出现竖向裂缝。
3)在错层砖砌墙体上出现水平或竖向裂缝。
4)顶层墙体产生水平和斜向裂缝。
5)顶层墙体在楼的两端的内外纵墙两间范围内出现水平或斜向裂缝。
6)顶层横承重墙体在圈梁以下墙体的端部两侧的上部出现正八字裂缝。
7)顶层山墙和前后纵墙上的女儿墙根部出现裂缝。
(2)原因分析
1)砌体材料由于膨胀系数不同,收缩不均匀和伸缩量不同,受温度差影响而引起的裂缝。
结合部砂浆不饱满或遗漏拉结筋导致开裂。
结构裂缝将影响主体结构强度、使用功能和美观,损害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降低住宅使用寿命。
2)房屋底层窗台墙上出现的上宽下窄竖向裂缝,一般是由于窗台墙与窗间墙载荷差异、窗间墙沉降、灰缝压缩不一而在窗口边产生剪力,在窗台墙中间产生拉力造成。
3)房屋两楼层标高不一时,由于屋面或楼板胀缩或其他因素而产生推挤,形成在楼层错层处出现水平裂缝或在纵墙上出现竖向裂缝。
4)楼两侧因温度应力大,砖砌体抗剪能力很低,故在窗洞上部出现水平或斜向裂缝,特别是不按规范要求设伸缩缝的住宅裂缝尤其严重。
(3)防治措施:
1)楼两端顶层的两间范围内在内纵墙与承重墙横墙交接处设抗裂柱,外纵墙与承重墙交接处增设构造柱,楼两端两间范围内砌体由圈梁以下300mm处加2根ф4加强筋(一砖半墙加3根)一道,其下相隔500mm再加两道相同的抗裂加强筋。
2)顶层由两端山墙或伸缩缝处向内数的第二至三间房屋承重墙开始,与外纵墙所有的结合部由圈梁以下300mm处加2根ф4加强筋(一砖半墙加3根)一道,其下相隔500mm再加两道相同的抗裂加强筋。
抗裂加强筋伸入横承重墙2m,伸入外纵墙0.5m。
3)屋面应严格控制檐头处的保温层厚度,顶层砌体砌完后应及时做好隔热层,防止顶层梁板受烈日照射变化因温度而引起结构的膨胀和收缩。
4)女儿墙因结构层完工后保温层温度变化或冻融产生变形,将女儿墙根推开而产生水平方向裂缝,为防止出现这一质量通病,铺设结构层、保温层材料时,必须在结构层或保温层与女儿墙之间留设温度缝,并用柔性密封材料填嵌。
(三)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1.模板安装
(1)梁、板模板现象:
梁、板底不平、下垂、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胀模。
原因:
模板龙骨、支柱刚度、强度不够,支柱基础下沉,底模未按标准要求起拱。
防治措施:
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
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模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按标准要求起拱。
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确保梁的截面尺寸符合要求。
(2)柱模板
1)胀模、断面尺寸不准,混凝土保护层过大。
原因:
柱模板强度、刚度不够。
防治措施:
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钢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
2)柱身扭向。
原因:
校正时未进行双面校正。
防治措施:
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
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临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以使柱模不扭向。
3)轴线位移。
原因:
柱支模时未拉通线。
防治措施:
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柱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顶拉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
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3)墙模板
1)墙体厚薄不一,平整度差。
原因:
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不够,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未认真操作。
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是模板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等在作业中要认真执行。
2)墙体烂根,模板接缝处跑浆。
原因:
模板根部缝隙未堵严,模板内清理不干净,混凝土浇筑前未座浆。
防治措施:
模板根部砂浆找平塞严,模板间卡固措施牢靠。
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前应用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和配比的纯水泥砂浆座浆50mm厚。
3)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
原因:
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固定不牢,门窗模板内支撑不足或失效。
防治措施:
门窗模板内设足够的支撑,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固定牢固。
(4)模板缝隙跑浆
原因:
模板拼装时缝隙过大,连接固定措施不牢靠。
防治措施:
模板拼装时缝隙垫海绵条挤紧,并用胶带封住。
加强检查,及时处理。
(5)标高偏差超标
原因: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防治措施:
1)由专人进行测量,各种测量仪器定期校验。
主体施工阶段应弹出标高和轴线、房屋开间方正控制线等。
准确测量,认真记录,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
2)严格控制现浇楼板厚度,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在混凝土浇筑前做好现浇板厚度控制标识,每1.5㎡~2㎡范围内用钢筋头设置一处,上边测量楼面+0.05m标高线,浇筑混凝土时现场人员根据标高线浇平混凝土,并随时检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累计误差。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控制点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5)砌筑填充墙和装修阶段应严格所弾出的标高和轴线控制线施工,发现超标时及时处理。
6)楼梯踏步模板应考虑装修厚度。
2.模板拆除
(1)混凝土表面粘连
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质量 通病 防治 措施 方案 最终版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