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一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
- 文档编号:26241036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947.83KB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一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一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一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专题二十一 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试题
考点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012年江苏地理,6)如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
A.江汉平原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解析:
C 图示暴雨地区位于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地区。
2.(2012年广东文综,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
A.泥石流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D.滑坡
解析:
D 仔细看图,可以清晰看到公路一侧山体发生滑坡。
泥石流是突然爆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
地面沉降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区,使地表整体陷落。
陨石坠落形成环形坑。
滑坡是山体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3.(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4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解析:
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无霜期短,只有一年一熟;春播推迟,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期缩短,扰乱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周期,可能导致农作物不能成熟或成熟度不够,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答案:
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
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
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4.(2013年福建文综,40B)如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
(1)题,可从农业产量和农田设施方面分析,如图可知,P地三面环山,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碍产生堆积,加剧了该地区的冷冻灾害。
第
(2)题,预防从监测、预警、宣传防灾知识,提高防灾意识、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5.(2013年山东文综,3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解析:
第
(1)题,水源、地形是形成泥石流的重要因素。
根据等高线特征可判断出甲地位于河流谷地,且谷地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甲地又位于山脉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而甲地发生泥石流的概率大。
乙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小,远离河谷,且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发生泥石流的概率较小。
第
(2)题,图中丙地有河流、铁路经过,联系教材关于泥石流危害的描述作答即可。
答案:
(1)甲地。
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6.(2012年海南地理,25)如图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
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
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
解析:
根据图中珊瑚礁碎屑物质分布在沿海地区,高出平均高潮位,则可以推出发生过的自然灾害导致海水水位上涨,将大量珊瑚礁带到沿海较高地区,所以具备这种影响的自然灾害都有可能。
答案:
海啸灾害。
理由: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地震,引起海啸。
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
风暴潮(台风)灾害。
理由:
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
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
7.(2012年福建文综,40B)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如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解析:
第
(1)题,读图分析可以看出,红层地貌区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一些山区陡崖区、断裂构造区及沿海分布尤为集中,所以地质灾害较多,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该类灾害的成因主要从地质地貌和气候特征方面综合考虑。
第
(2)题,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危害有很多,分析时要说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后续的生态破坏问题。
答案:
(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考点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
1.(2013年浙江自选,12)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3)题: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 、 等自然灾害。
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 。
(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
解析:
第
(1)题,图中显示,高风险区在图示区域的西部山区,并且有断层分布,地形起伏大,坡陡而复杂。
第
(2)题,山区暴雨除了容易引发泥石流、滑坡外,还可能出现山洪、崩塌等灾害。
泥石流总是沿着谷底向低处流动,躲避泥石流的正确方法是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
第(3)题,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应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
答案:
(1)断层 坡度
(2)崩塌 洪灾 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
(3)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
2.(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4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解析:
图示地区位于江南丘陵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图中居民点位于谷底两岸,暴雨时流水易汇聚。
应对措施可从加固大堤、将居民点向海拔较高的地方迁移等方面分析。
答案:
原因:
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
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3.(2012年山东文综,33)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解析:
第
(1)题,A地区位于长江流域的巫山地区,降水主要是来自夏季风,特别是梅雨季节会形成连续性降水,容易产生洪灾。
第
(2)题,A地位于山区河谷地带,因此防洪措施主要是保护植被和修建一些水利工程设施;B地位于洞庭湖平原,因此要退耕还湖,同时要加固堤坝等。
答案:
(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
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4.(2012年上海地理,44~46)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151
(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
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表内容概括出,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第
(2)题,注意“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是水灾最严重地区的原因。
第(3)题,注意此题的问法“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措施是有区别的。
答案:
(1)分布特点:
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3)江南丘陵地区:
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任答两点即可)
5.(2011年山东文综,31)如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解析:
本题利用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考查等值线图判读,我国寒潮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其防御等知识。
第
(1)题,分析等值线,由西北向东南,数值变化:
200→180→160→140→120→100→80,说明该区域寒潮发生的总次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主要是因为西北接近源地,另有太行山的制约等因素。
第
(2)题,水的热容量大,菜地浇水,可以减小地表温度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同时可增加附近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有利于保温。
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6.(2010年福建文综,40B)如图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第
(1)题,如甲、乙两图所示,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在100~200年一遇。
原因要从地形地势、人口、经济等方面去综合分析。
第
(2)题,从图中B位置和水系形状,可知位于山区,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和泥石流。
采取措施应从修建水库、植树造林、调节洪峰、护坡、搬迁等方面去分析。
答案:
(1)关系:
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
原因:
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
(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
模拟试题
考点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013唐山一中高三月考)读“影响我国农业的某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等值线图”,回答1~2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旱涝灾害B.霜冻灾害
C.生物灾害D.台风灾害
2.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 )
①纬度影响 ②洋流影响 ③海陆位置影响 ④锋面影响
⑤地形影响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D.③④
解析:
1.A 2.B 本题组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第1题,图示反映该自然灾害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的河流中下游地区,故判断为旱涝灾害。
第2题,图示等值线反映该自然灾害的分布东多西少,反映了海陆分布的影响,而我国的旱涝灾害主要是由于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而导致的季风性降水的不稳定而造成的,旱涝灾害多集中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反映地形的影响。
3.(2013浙江六校联考)读“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等温线;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气象灾害产生的源地和季节。
(2)简析大陆东部受该气象灾害影响次数更多的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解析:
第
(1)题,该气象灾害为热带气旋,发生在夏、秋季节的热带海域。
第
(2)题,在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下向偏西方向移动。
第(3)题,据图可分析出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答案:
(1)热带海域,夏、秋季。
(2)该气象灾害生成后,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向偏西方向移动。
(3)广泛性和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性。
4.(2012重庆七区调研)2010年10月23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徽召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二 2009年9月到2010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
长期高温少雨,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 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读材料二,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0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
(2)读图乙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
解析:
第
(1)题,从地表的保水性、农业结构、水利基础设施、植被覆盖率等方面分析。
第
(2)题,从地形特点、水系特点、入海河道、流域汇水面积的大小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保水性差;该地区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依赖性大;该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差;植被覆盖差,空气干燥;气温较常年偏高。
(2)该流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淮河流域支流多,水系发达;干流流程短,入海河道短;流域汇水面积大。
考点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
1.(2013盐城调研)读“1736~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
(2)简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
解析:
第
(1)题,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特点从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和洪涝灾害平均持续时间趋势两个角度分析。
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从人口的增多及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分析。
第
(2)题,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加固堤防、修建分洪、蓄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等。
答案:
(1)特点:
严重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天数呈波动增长的趋势。
原因:
人口压力大,山区滥伐,陡坡开垦,水土流失导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人类大量进入洪涝灾害高风险区生产、生活,使灾情加重。
(2)加固堤防;修建分洪和蓄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2.(2012日照一模)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突发泥石流,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如图为舟曲泥石流流域分布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形成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原因。
(2)如何防御泥石流灾害?
解析:
第
(1)题,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条件,可从地质构造、山地地形、暴雨及人类对植被破坏等方面分析回答。
第
(2)题,防御措施主要从非工程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两方面分析。
答案:
(1)自然原因:
构造活跃,接近汶川地震灾区,“5·12”地震震松了山体;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坡陡谷深、地形陡峻,地形复杂;雨季来临,多暴雨。
人为原因:
森林砍伐、植被破坏严重,防护和监测措施不到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加大,灾害损失大。
(2)非工程性措施:
加强灾害监测及减灾规划,强化灾害管理及公众减灾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灾意识。
工程性措施:
加固岩体、植树造林改变地表环境,建立隔离护坝避免泥石流冲入村庄和耕地。
3.(2013湖南十二校联考)下面的图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图乙为该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解析:
第
(1)题,据图可得出正确结论。
第
(2)题,应对该区域滑坡多发的措施有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固稳定变形土体等工程措施,以及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等。
答案:
(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提升演练
1.(2013冠县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下游流经波河大平原,沉积旺盛。
该图为波河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
材料二 如图为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
(1)长江流域和波河流域均旱涝灾害多发,试分析原因及综合整治措施。
原因:
自然:
、
人为:
综合整治措施:
上、中游地区:
、
下游地区: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河流开发利用的基本内容有 、 、 等。
解析:
第
(1)题,旱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从气候、植被、地形、水系等方面分析。
人为原因从植被破坏分析。
旱涝灾害的防治一般中上游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方面分析,下游从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入手。
第
(2)题,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从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方面分析。
答案:
(1)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流域内植被破坏。
保持水土(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2)防洪 发电 灌溉 航运 养殖 旅游(任答三项即可)
2.(2013大庆月考)读“我国部分地区涝灾分布图”(图1)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说明我国洪涝区的分布规律。
(2)图1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说明图2中B地区干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4)图2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分析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第
(1)题,直接读图分析即可。
第
(2)题,图示A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主要从围湖造田和上游植被破坏使该地区泥沙淤积严重分析。
解决措施针对原因分析。
第(3)题,图示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主要为林区,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适宜用遥感监测,快速而方便。
第(4)题,图示C地区为云贵高原,该地区降水量丰富,但由于受地形地势条件影响,地表水少,并结合用水量分析。
答案:
(1)由东南向西北减少,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2)人为原因:
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中下游围湖造田,对河流流量调节能力降低。
城镇工程建设,占用湿地等。
措施:
恢复植被;退田还湖;建设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措施;合理利用土地等。
(3)森林大火(生物灾害) 利用遥感卫星等3S技术进行监测。
(4)此地降水量丰富,但喀斯特地貌区下渗量大,地表水资源少;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大;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速度快,留存少。
3.(2013青岛高三一模)图甲为2001~2005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分布图(单位:
次),图乙为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图。
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云南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
(2)指出云南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形成机制。
解析:
第
(1)题,直接读图甲可知。
第
(2)题,直接读图乙可知滑坡泥石流多发时间集中在6~8月份。
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首要条件是有突然性的大量降水。
答案:
(1)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总趋势是西多东少(西北多,东南少)。
(2)6~8月份。
暴雨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的一个动力条件、诱发因素;6~8月份,受夏季风影响,云南省多暴雨,降水量多,降水强度大,致使滑坡泥石流多发。
4.(2013南平模拟)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
如图为某季节孟加拉湾风暴潮爆发情况图。
(1)推测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并说明原因。
(2)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3)我国东南沿海也常受风暴潮影响,其风暴潮属 类型,如何做好风暴潮的防御?
解析:
第
(1)题,根据南亚地区的气候分析。
第
(2)题,据图中等高线和海陆轮廓,联系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分析。
第(3)题,从我国东南沿海所受风暴潮与台风有关及防灾角度回答。
答案:
(1)北半球夏季(5~10月)。
此时飓风频繁,正值雨季,河流径流量大。
(2)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海岸呈喇叭口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
(3)台风风暴潮 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堤防)工程。
5.(2013唐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初亚洲与欧洲出现极端天气,遭受严重的低温和雪灾(指降雪过多、积雪过厚或雪层持续时间过久引起的灾害)。
我国气象专家认为:
欧洲强寒潮、日本暴雪和中国低温是相同的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极端气候事件。
1月20日开始,西伯利亚高压不断加强;同时入冬以来,拉尼娜事件持续发展,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等,是造成我国东部及日韩一带低温雪灾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如图为亚洲东部部分区域。
(1)分析图中重雪灾区雪灾特别严重的自然原因。
(2)说明低温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
解析:
第
(1)题,图示重雪灾区主要分布于日本的西海岸,这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冬季风势力强弱和地形有密切关系。
第
(2)题,低温雪灾会对交通、电力和通讯设施、农牧业生产及人们身体健康等造成不利影响。
答案:
(1)西伯利亚冷高压不断加强,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亚洲东部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偏北风势力增强;冷空气影响持续时间长,频率高;偏北风掠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受到沿岸山地的抬升造成大量降雪。
(2)暴雪冰封道路,阻塞交通;破坏通讯与电力设施;对农牧业产生严重危害;融雪造成洪水灾害等;引起心血管等疾病增多。
6.(2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与练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一 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 地理 考点 分类 汇编 专题 十一 自然灾害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