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上好数学课三部曲.docx
- 文档编号:26238909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17KB
新教师上好数学课三部曲.docx
《新教师上好数学课三部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师上好数学课三部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师上好数学课三部曲
新教师上好数学课三部曲
作为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数学教师,怎样才能上好课,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呢?
这是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指导教师”实践中的体会,谈点肤浅的认识,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课前备课——前奏曲
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按一般程序必须解决下列问题:
教学起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教学行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流程的确定以及教案的撰写等等。
既要备教师、教材,更要备学生。
特别是要注意做到以下四点:
1.调查了解学生,探明教学起点。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
“如果让我把全部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应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学生数学现实。
学生的数学现实不仅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还包括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积累。
现在的学生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往往具备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
只有把教学活动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数学现实上,学生才会感到亲切、自信,从而产生认知的冲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建构知识。
因此,备课时要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才能为有效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本人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
①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达到怎样的水平?
②学生是否储备了参加新课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③课堂中有哪些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老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2.灵活处理教材,优化学习内容。
新课程倡导教师们“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虽然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要注意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全部。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有选择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实践表明:
同一本教材,同一个例题,同样的学生水平,由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同,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
如何处理好教材呢?
新教师在解读教材时,不妨思考如下问题:
①教材内容是不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生活中还有哪些数学课程资源可以用来充实教材?
(由于地域差异,教材无法保证所有的题材都适应所有学生。
这就得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中某些不适合的题材进行灵活地处理,选取学生身边感兴趣的题材作为学习内容。
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更生动、更有效。
)②可以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史宁中教授曾指出:
数学课程固然要交给学生必要的知识,但绝不能仅以此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课程教学的精髓。
因此,我们教师在解读教材时一定要认真思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问题。
)③知识的生长点在哪?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只有认真思考了上述问题,才能创造出更易于课堂教学表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从而达到优化学习内容的目的。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要根据学生情况和学习内容本身的特点有所选择,以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但在采用小组合作时教师必须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不用可以吗?
②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
问题怎么提?
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
③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合作、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4.预计教学的复杂性,构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线。
新教师要独立备好一节课确实有难度,因而许多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通过网络等手段广泛地收集资料,在筛选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教案,根本不明白别人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
把上课看做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很少有时间和耐心去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只希望顺顺利利地完成教案。
他们没有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充分的预设,所构建的教学路径是直线型的。
一旦学生的回答与教案中的答案不一致,要么“生拉硬扯”,要么“束手无策”,没有可供选择的其他方案。
而那些优秀教师们在充分收集材料后,会把握好环节目标,对每个环节的设计进行详尽的预设,备好一套又一套的预案,力求构建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以便应对教学中各种各样的“意外”。
优秀教师们的成功,源于他们所构建的教学路径是非直线型的,充分预计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
二、课中教学——进行曲
课前的备课只是准备上课,是预备性行为。
到了课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关注师生、生生交往,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关键在于应变。
1.乐于发现。
到了课堂,教师要做到胸中有教案,目中有学生,应乐于全神贯注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应及时掌握。
2.精于思考。
针对发现的情况,迅速准确究其原因,分析是预设不足的原因,或是学生理解的原因,还是学生创新的火花,思考解决办法。
3.善于应变。
思考后,应立即做出反应,调查教学,做出应变。
应变不是让学生回到教师的预案上来,而是顺学而导,修改预案,师生互动,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发展。
三、课后反思——续曲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认为“经验+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叶澜教授也曾说过: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可见,课后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是上好数学课的续曲。
随着教师们反思意识的增强,“课后反思”走进教案,成为许多学校规定的教案组成部分。
但是,新教师们信心满满提笔准备写反思时,却不知该反思什么?
又该如何反思?
无从下笔呀!
1.明确该反思什么?
教学反思是多元化的,可以记成功之举,记“败笔”之处。
可以对以下问题进行反思:
①教学定位、设计理念和方法问题;②课堂动态生成问题;③教学设计问题;④教学效果问题;⑤教学资源问题。
还可以记教学机智(策略),记学生见解和再教设计等等。
2.勤于读书,夯实自身理论基础。
确定了反思的对象,可一些教师,还是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没什么话要讲,导致反思只能停留在肤浅水平,难以深入,成了典型的“无病呻吟”。
究其原因是由于自身理论素养缺乏,这是教师们普遍存在的现象。
没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往往难以发现有价值的事例,难以找到反思的切入点,对一些教学事例的归因分析因缺少理论支撑也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教师们应该勤于读书,掌握教育知识、普通文化知识、数学学科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这四个方面知识,以夯实自身理论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学事例进行有理有据地分析,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对数学教学问题作出深刻的反思。
3.课后反思的两个关键点:
其一:
及时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给自己评课,必须及时!
要在教学情感还没有在头脑中消失时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
千万不要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俯首叹息。
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其二:
坚持反思。
我们很多教师在开始写教学反思时,是热情澎湃、干劲十足的。
可是能坚持三年的,那就为数不多、凤毛麟角了。
能坚持下来的,所以很有可能成为“名师”。
可是更多的教师却半途而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我们这些教师就是缺少一种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力”,这种“力”就叫做“自我执行力”。
因此,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自我执行力”。
总之,新教师要想上好数学课,必须同时奏响“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反思”这三部曲,三者缺一不可。
对高校院务公开的调研与思考
通过对兄弟院校院务公开工作的调研分析,学习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从而进一步思考高校院务公开内容、途径和方法,探讨高校院务公开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推进院系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校的进程。
一、调研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为了促进学校快速和谐向前发展,更好地服务学者、服务学生、服务学院,逐步落实学校管理重心下移,赋予学院更多的管理权限,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和学院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应在各学院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和院务公开制度,不断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校进程。
围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拟定了调研提纲。
在学校民主建设方面,围绕二级教代会建设情况、校院务公开情况、民主管理情况、教职工维权情况进行调研。
采取专访调研、座谈讨论、个案分析、实地考察、学习经验、收集资料等方式进行调研。
从高校办学体制上看,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竟见》中明确指出:
“学校要重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改革,在改革中注意建立健全审议、监督制度,确保改革收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意见》精神,要求各高校要实行校院务公开,逐步实现依法治校。
当前应着重调研探讨和实现重点突破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高校内部体制改革条件下加强对教职工思想、工作、权益带来的影响及新特点的调研,使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为教职工服务工作有所突破;二是在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方面如何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如何使以教代会为基本载体的院务公开工作有新的突破。
二、对校院务公开工作的思考
(一)处理好校院务公开与学校管理模式的关系
为了科学地管理好建设好学校,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和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确立了快速和谐发展目标、管理重心下移,赋予二级学院更多的管理权限、办出具有多种特色学院或学科的管理模式。
学校根据这样一种管理模式,首先在学院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推行院务公开,在学院、科室实行民主管理,畅通民主管理渠道。
其次,在学院建立院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般设在党办或院办,纪委、工会和教师代表等有关人员参加。
形成学校校务公开、院系院务公开、科室科务公开工作格局,实现三级民主管理。
(二)处理好校院务公开与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院务公开的目的是逐步推进学校依法治校进程、切实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
注意把校务公开与学校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学校当前改革发展和规章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院务公开在学校和学院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干部师资队伍建设和聘用考核、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教职工福利待遇、学校财务财产管理、教育教学改革、质量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同时,学院要结合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结合学院师生的利益诉求,制定相应的院务公开制度,从而使院务公开工作不仅开展顺利而且推进扎实,并卓有成效。
(三)处理好校院务公开与维护教职工权益的关系
在校院务公开的形式上应采取重大事项坚持教代会审议的基本形式,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学院人、财、物使用情况,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都必须提交二级教代会讨论、审议。
教代会后,将这些政策全部登录到校园网上,了解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奖金分配情况等等。
对于日常管理中的公开事项我们及时通过校园网公告、公示,让教师们及时了解,并给予一定时间和范围听取意见,从而保证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还应建立院长、书记信箱,对于学院管理中的问题和意见、可以通过校园网向院长、书记信箱等建言、献策,行使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正确处理院长负责制和院务公开的关系
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赋予了院长一定的权力,从一个学院来看,不能没有院长的集中指挥和决策,推行院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能说削弱了院长的职权,而是支持院长更好地依法行使职权。
另一方面,院长负责制,不是院长一个人说了算,而是以院长为主的班子成员的集体领导,且这种集体领导是在接受教代会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下的管理。
院务公开则是学院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最有效形式。
也就是,院长负责制要顺利实施,就必须全面推进院务公开,取得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更好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有效推动学院改革和发展。
(五)在院务公开中,处理好重点公开与有效公开的关系
要针对院务公开的重点和难点,不走过场,真正有效地抓院务公开;做到措施得当,周密安排,不搞形式主义。
一是围绕学院改革与决策抓公开。
使院务公开和民主决策融为一体,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教职工,有了群众的基础,才有学院的发展。
二是围绕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抓公开。
如工资奖金、聘任制度、财务收支等,增强学院凝聚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院务公开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相结合,形成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
三、建立院务公开工作机制
1.落实院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完善学校党委领导、学院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建立监督、管理、考评于一体的院务公开制度体系,对学校、学院、科室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导、考评、表彰。
切实把院务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一次学校、学院、科室院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
3.加强党内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学校、学院、科室民主议事决策制度,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坚持并完善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提高生活会质量,增强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4.加大对专兼职工会干部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
5.学校、学院和科室要为开展院务公开工作与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进一步整合、开发和利用人力、物力和智力资源,不断改善工作条件,营造良好的院务公开工作环境。
6.积极推进学校、学院和科室院务公开工作实践和理论的创新,探讨在新形势下开展院务公开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增强院务公开工作的实效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师 上好 数学课 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