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docx
- 文档编号:26238261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5.38KB
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docx
《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摘 要:
“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大阅读空间。
通过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提升境界。
对整本书阅读效果和阅读过程进行质性评价,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进行,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关键词:
叶圣陶;读整本的书;小学;整本书阅读
一、整本书阅读的提出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
“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
1949年,《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表述:
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但是,叶老的读整本的书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叶老只对初中、高中阶段提出了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并未提及小学。
历史走到今天,阅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讨论的主题,阅读也已经从婴幼儿阶段开始了。
小学阶段进行整本书阅读不但成为了可能,而且成为必须要做的事情。
200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可见,读整本的书的意义已经被重视.这句话在现实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其理论价值,二是没有关注到其实践价值。
下面将结合叶圣陶的“读整本的书"的阅读思想,就小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叶老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而他一贯重视的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所以,他的整个语文教育思想都是以养成习惯,培植能力,训练技能为目标,最终通过教师指导(教给方法)使学生自己能够学习.
(一)读整本的书对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究竟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并不读整本的书,除了作为国文教材的一些单篇短章,以及各科的教本之外,很少和书本接触.”“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
”从叶老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叶老重视读整本书是与他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一脉相承的,读整本的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培养语文能力。
1。
扩大阅读空间。
“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只读课本上的文字,“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氛围之中,魄力也就不大了".读整本书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难以把握.没有足够的阅读空间,也就没有自己学习尝试的机会。
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可能自己学会阅读。
叶老是这样说的,“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说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读整本的书“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遇见其他的书,也就不望而却步了".
2.应用阅读方法。
叶老重视方法应用。
“应用研读国文教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记叙、说明、抒情、议论几种文体”“在整本书中一样具备,而且往往就具备在一本书之中,所以要研讨各体的理论,整本的书完全适用”“学生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读整本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
这样看来,在课内获得的精读的方法,可以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得到运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以便形成更好的习惯。
3.养成阅读习惯。
“最讨厌的是读过一篇,读下一篇,得准备另一副的心思,心思时常转换,印入就难深入”只读课本上的单篇短章对于培养习惯似乎还缺少力度。
那怎样会效果好些呢?
“如此看来,改用整本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切实有效得多”.
“科内教材既以含有文学趣味为标准,即日常生活的必需知识之获得,当然更有赖于以外的书籍。
此等书籍,但须泛览,不必精读。
然足以补充,可为参考,功用很大.又从分量讲,科内教材有定量,虽足使儿童感兴趣,尚不能厌足。
唯有取兴趣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国文教授的收效必大.”学生的习惯养成除了有必要的时间、实践以外,仍然要依赖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小学阶段。
整本书阅读能够激发阅读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成就感,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特殊的作用。
(二)在理解了叶老的思想的基础上,整本书阅读还应有怎样的意义?
叶老在他的作品中不厌其烦地谈到方法、能力、技能、习惯,因此,历来的研究者多据此把叶老归为彻底的工具论者。
其实叶老也多次谈到关注学生心灵。
他是这样说的:
“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
”“所以欲求成功的教师,当从为儿童特设的境遇里,发展儿童的心灵,务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教授国文不以教授形式为目的,这不过是附带的目的;宜为学童开发心灵,使他们视学习语文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这些话出自叶老在1922年1月20日发表的《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类似的呼吁还有很多,可见叶老对儿童心灵的关注程度。
后来,叶老多呼吁习惯养成等,应该是语文教学没有实效的现状使然。
叶老一直力图解决教学的现实问题,没有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怎么能空谈发展心灵?
在叶老“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1.发展语言。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一个人生活在群体里,要与他人交流,还要能通过与外界的交流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基本的听说能力,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成了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立足于人群不可缺少的本领.小学阶段是发展语言的重要阶段。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口语表达向书面语表达过渡.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书”等语文实践,逐渐形成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碰到自己想要的语言形式,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他们的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移默化受到的感染。
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经典作品,就会发展学生的语言。
这种发展是持续的,是在将来的学习道路上不会遗落的,是能够为学生一生成长提供营养的。
2.锻炼思维。
语言是交流的媒介,更是思维的凭借。
除了语言本身表达思维以外,语言还能够发展人的思维.阅读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是阅读获取的知识只是阅读的副产品.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思想才是阅读的主产品。
阅读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
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获得大量信息,并且与自身对照,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思想不断成熟.这在当下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多数是“日用而不知"的。
读书笔记等表达的练习,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想,在表达中不断提高思考的频率.通过表达,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清晰,同时也养成思考的习惯。
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单是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的猜测、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了。
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如比较童话作品中的“王子”“公主”,比较不同作品中的“智慧老人”。
对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学生能通过与他人观点的比照,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使思维更加深入。
3.强健精神。
整本书负载着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受到文化的熏染。
学生品味的语言越多,接受的文化越丰富,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
学生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就开阔了视野,能够与古代的先贤对话,就会获得精神的愉悦.而这种愉悦又能使他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有更多的体悟,文化的因子就会进入学生的血脉之中.学生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就能形成独特的文化人格,就不会迷失在社会中。
精神的强健带来的是对世界的洞察,是对人生的了悟。
4.提升境界.
前面提到,学生在接受语言,发展语言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智慧,获得人生的经验,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能够以古鉴今,能够推己及人。
也就是说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是始终伴随语言学习过程,须臾不可分的。
不管就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而言,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素。
语言承载的美与语言本身的美被学生分享,被学生接受的时候,学生的审美水平就会不断提升.“智育使人智慧,智育与美育在一起,使人大智大慧。
德育使人醒悟,德育与美育在一起,使人大彻大悟。
"一本书往往能把智育、德育、美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这岂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学生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获得自己。
可以说,学生发展语言的过程,就是获得新的生命的过程。
学生为了人生境界的提升,为了生命的完美而进行阅读。
换言之,整本书阅读要能够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能够使学生具有更完美的人生.
三、整本书的选择
叶老提出“学校里课程的设置,通常根据三种价值:
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一种是文化价值。
”整本书阅读作为学校语文课程实施的一部分,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选择,一是能够增进学生知识的,一是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是能够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的。
这是选择整本书的总体原则.虽然能够分出三个角度,但选择的书往往兼而有之,根据需要确定读的方向就是了.
(一)书的来源。
书从哪里来?
“只要你存心要读,究竟还不至于无书可读。
学校图书室中不是多少有一些书吗?
图书馆固然不是各地都有,可是民众教育馆不是普遍设立了吗?
藏书的人不是随处可以遇见吗?
各就自己所好,各就各科学习上的需要,各就解决某项问题的需要,从这些处所借书来读,这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
”叶老似乎早就看到有些老师或学生会有无书可读的疑问.现在与叶老说这话的年代已经隔了半个多世纪.条件好了,书是可以借来的,当然也能够买来。
书的来源不应该成为阻碍整本书阅读的借口,就像叶老所言,只要你有心要读就会有书可读,关键问题是能否有读的信念.
(二)质的甄别。
时间是有限的,所以选择的书的质量也决定了阅读的质量.“养成阅读能力在乎多阅读,在乎阅读得其法;阅读的材料却不必要是名作,只要内容形式都没有毛病的就行。
”凡是内容形式没有毛病的书籍都可以用来进行整本书阅读.
“所取教材必能不但适应学生的一般兴趣,并且切合教育的中心意义"“我以为在现今时代,关于补充用、参考用的书籍,只有教师们努力创作。
坊间原堆满着满架的书,但大部分是非儿童本位、非语体文的,因此难得采用。
"叶老提出要语文教师创作适合儿童阅读的书,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现在的教师虽然不必为儿童去创作,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要选择适于儿童阅读的书,要选择儿童喜欢读的书。
培养了阅读兴趣,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以后,可以选择对学生而言有点儿难度的书。
当然不能只选择文学类的书,也不能只局限于一个国家的书。
还应该有传记类、历史类、自然科学类。
无论怎样选择,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符合儿童阅读的普遍规律.就小学阶段而言,整本书的主体应该是经典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儿歌、童谣、散文、小说等,其他类作为补充.
(三)量的确定。
“略读同一的教材是无弊的,只要教师能够忠于职务,能够深知学生。
"叶老指出,一个班的学生要阅读相同的一本书,也就是师生同读一本书,这样才有利于进行阅读指导。
究竟一个学期可以读多少本书比较合适呢?
“一个学期中间,为求精详周到起见,略读书籍的数量不宜太多,大约有二三种就可以了。
”叶老所说的一学期二三种,这应该是同读一本书的量,至于学生课下自由阅读的书是不在此内的.
还有一个年段问题,不同年段阅读数量不能强求统一。
一二年级适合阅读图画书,或标准拼音的文字书,因为低年级自己的能力有限,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大声给学生朗读,所以数量反而会更多一些,一学期阅读的图画书可能有十几本。
其他年级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因为三四年级为了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了交给方法,可能阅读的速度会慢一些,选的书也会少一些。
五六年级如果经过了前几年的培养,可以读得更多一些,范围也更广一些,交流的空间更大。
四、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
”可见在叶老心中阅读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在现实中也是非常需要的。
“我们可并不是说‘指导’就是由教师一个人这样从头到尾讲下去。
‘指导’得在讨论里.”指导要注意方式,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
(一)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原则。
1.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
“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
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
”“一目十行地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至多只能增进一些知识和经验,并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
”从叶老的阐释中,可以看出,只有整本书阅读这么回事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通过整本书阅读使学生有所收获,要知道怎样读更好。
要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
“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
学生了解不透彻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但是也不宜讲得很多很琐碎。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动脑筋。
”重视方法的获得,但是这个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通过教师设置的情境,通过教师的追问,自己感悟到的。
2。
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对阅读速度,阅读时间等不做硬性规定,应该有较宽松的时间。
对于阅读方式方法不进行太多的限制,应该顺应学生的规律,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
“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经验读到自己的收获。
3。
注重个别指导。
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集中指导的基础上,应该关注到学生之间阅读水平的不同。
“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
"对于个别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看读书笔记等方式给予关注。
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多听听能力较低学生的见解,给他们阅读的信心.同时,私下提示注意其他同学是怎样阅读的,帮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感悟读书乐趣,吸取读书经验。
以兴趣引领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持续的阅读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内容.
“书籍的性质不一,因而略读指导的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
”就一般说,应该指导的有以下几项。
1.版本指导。
进行版本指导,就能使学生“将来读书不但知道求好书,并且能够抉择好本子,那是受用无穷的。
”版本指导,有利于学生选择书籍,对书籍本身具有鉴别能力,能够实现读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终身阅读,终身受益.
“哪种本子校勘最精审,哪些本子是作者的最后修订稿,都得给他们说明,使他们遇到那些本子的时候,可以取来复按,对比。
”教师要具备广阔的阅读视野,还要有比较深厚的功底,能够鉴别,并且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学生。
“这方面的指导,宜运用校勘家、目录家的知识,而以国文教学的观点来范围它。
”在小学阶段虽然版本指导不必高深,但是对语文教学有益的部分还是要指导的,比如:
有些著作是翻译过来,哪个翻译家翻译得比较好;有些是文言文注解的,哪些人注解得好;台湾翻译的作品与大陆翻译的作品的区别;修订版与初版的区别.版本之间的比较,对于语文教学的功用是使学生能够知道产生不同的原因,通过比较阅读,推敲出这样写比那样写的好处,提高作品的鉴赏能力.
2.序目指导.
“读书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
所以也须养成学生先看目录的习惯。
”利用目录进行检索,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利用目录可以整合自己想看的内容.如重点研究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可以通过目录跳跃性的看,从而把某些内容整合在一起,能够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理情事件发生的脉络。
“教师指导,要教学生先看序文,要审查序文的重要程度,与以相当的提示,使他们知道注意之点与需要注意力的多少。
”序文的提示了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了解梗概。
如果是自序的话,能够清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顺着序文可以探究作者的思维线路;如果是他人作序,对书的内容有一些评价,提示读者注意书的价值,同时也有利于阅读时注意重要部分,可以得出自己的判断与序文作者进行比对,得出自己的结论。
3。
参考书籍指导.
“参考书籍,包括关于文字的音义,典故成语的来历等所谓工具书,以及与所读书有关的必须借彼而后明此的那些书籍.”参考书籍的作用一是帮助理解,而是帮助比对借鉴,帮助阅读向更深更广的程度进行.
通过参考别的书籍,“从小的方面说,阅读一书而求其彻底了解,从大的方面说,做一种专门研究,要从古今人许多经验中得到一种新发现,一种系统的知识,都必须广博地翻检参考书籍。
"参考别人的,可以彻底理解当下要了解的这本书,同时通过比较获得阅读经验,为将来阅读打下基础.
4。
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
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没有一点含胡.也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至有误失."在叶老看来,所谓的阅读方法并不是真正的方法。
真正的阅读方法不是工具化、形式化的,而是比较、归纳、揣摩、体会的过程。
对于一字一句的比较、揣摩、体会,然后归纳,形成自己的认识,才是方法。
能够发现文字的特性,才是真实的阅读,才能够锻炼语感,才能够对阅读有帮助。
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着力点应该放在学生不太注意,学生自己不能发现的语言点上,通过这样的点激发学生,让学生思维更加深入.
“不论短篇与书本,性质相近的,就该用同一读法去读。
"教师可以有意识引领学生用相同方法读类似的书,或者让学生自己阅读相近的书获得这样的体验。
但是,阅读方法又不是拘泥一种的.“文字各式各样,阅读方法字也不能一律。
多读些文字,练习到的方法就多些."“阅读方法又因阅读材料而不同。
就分量说,单篇与整部的书应当有异,单篇宜作精细的剖析,整部的书却在得其大概。
”方法的多样性在于读物的多样性,整本书阅读在于突出一两种方法,精细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面面俱到也难有什么深刻印象了。
(三)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
按照叶老的阅读教学过程理论,整本书阅读指导也要大体经历“预习——讨论--练习”的过程。
对整本书阅读指导而言,“包括阅读以前对于教材的阅读方法的提示,阅读以后对于阅读结果的报告和讨论。
”这是很明晰的指导过程,有读前和读后的指导,其实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有指导。
对此,叶老还作了更为细致的说明:
“略读教材若是整本的书,每一堂略读课内令学生报告并讨论阅读那本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验;待全书读毕,然后令作关于全书的总报告与总讨论。
至于实际阅读,当然在课外。
"
1。
阅读前提示方法.
阅读指导从阅读前就已经开始了,“文字浅显明白的,不妨少点工夫,看下去就是。
文字深微曲折的,就得精细得解说,周到的剖析,达到透彻了解的地步,才歇.”“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
哪里会‘真能’读?
”“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更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
”这都是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的。
2.阅读中进行指导.
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教师可以限定大致的进度,等到读到某个阶段的时候进行一次讨论交流,可以看到学生读的进度,可以通过讨论提示一些方法,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有利于下面读得更好更深入。
阶段汇报以后,学生根据获得的经验再读。
3。
阅读后组织讨论。
等全体学生都读完以后,再次组织交流讨论,汇报整本书的阅读收获。
“成本的书分量多,不便在教室里精细讨论,所以教学生根据精读的经验,自己去读.略读的‘略’字表示学生所受教师的指导简略一点的意思,并不是说马马虎虎地读。
"要重视学生的自读与自悟,讨论是交流收获,交流经验。
除此之外,“文字最好能读熟”“文字又最好能复习",交流讨论以后,可以形成文字材料,也可以指导学生再读,读出更多的感受,这样不但能把一本书读通读透,而且可以防止学生浅尝辄止,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整本书阅读讨论示例。
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组织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应该从情节入手,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
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它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有很多不同。
一本书留给学生什么印象,从这本书中能感受到什么是很重要的。
在读书交流的时候,教师始终要有整体观念,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处理而忽视了整体.在强调整体感知的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整本书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试以三本书为例,谈谈小学各个年段在指导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低年级
低年级可以从阅读图画书开始。
在阅读《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本书的时候,因为书中情节变化往往出人意料,所以很多关键地方教师都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想象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通过学生想象和书中故事情节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故事的温馨与感人。
尤其是书的最后小甲龙跑到山顶的部分,让学生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然后出示下一个画面。
相信学生一下子会被感动,因为他们想不到小甲龙竟然找到了父母。
一年级的孩子对父母有着强烈的情感依赖,当他们看到这样的场面的时候,一定能把小甲龙想象成自己。
其实,整个故事孩子都可能会把自己想象成小甲龙。
这样的处理是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故事中的温情.
通过这本读物,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图画书之所以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乐趣,关键是能带来视觉冲击和无穷的想象。
但是,想象要以看懂图画内容为基础。
所以,教师在用图画书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看画面。
图画语言是学生天生的语言,他们很容易看懂,甚至很容易发现细节。
这本书中有一页是小甲龙在霸王龙的怀里睡着了,图画上的霸王龙背上有几个洞,当然这是它保护小甲龙时被吉兰泰龙咬的。
如果学生观察不到这个细微之处,教师就要提醒:
“霸王龙的背上是什么?
”让学生通过图画想起前面的内容,能更深的体会此时霸王龙的情感.看懂图画能促使学生走进情境之中,感受到作者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
图画书的阅读,阅读画面要重于阅读语言,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情绪的渲染、思维的历练,是阅读图画书的主要目的.
2。
中年级
以《亲爱的汉修先生》(新蕾出版社)为例谈中年级的阅读.
在班级读书交流的时候,教师可首先设计这样的问题:
“书的作者是谁?
哪国人?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懂得读书其实是和作者交流。
对作者的基本了解也是了解故事背景的一种方法,有利于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
然后提问:
“这本书中有哪些人物?
你最喜欢谁?
说出你的理由。
”通过学生汇报,梳理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通过说喜欢谁,了解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书中人物的。
让学生说理由,就是通过书中的某些情节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来.
进行交流:
“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
可以是高兴的、悲伤的、痛快的、遗憾的、好玩的……"学生会选择不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汇报,这样可以丰富每一个学生读书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汇报交流完成对整本书的梳理,对学生来说就是把散落在心中的信息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建立了整本书的基本框架。
接下来就是探究细节,教师可以抓住几个重点段落进行设计。
比如,“电话铃响了。
妈妈正在洗头,她叫我去接。
是爸爸打来的。
我的胃忽然变得很沉重,好像要垂到地上了。
我每次听到他的声音就有这种感觉.”胃沉重怎么和听电话联系在一起呢?
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联系前面的一系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阶段 如何 进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