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个阶段思潮.docx
- 文档编号:26237189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9.73KB
现代文学个阶段思潮.docx
《现代文学个阶段思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个阶段思潮.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文学个阶段思潮
现当代文学部分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文学主潮:
文学革命(主要表现为启蒙和批判的文学、感伤情调、个性追求)
代表性流派社团和文学主张:
《新青年》、胡适“八事”、陈独秀“三大主义”、周作人“人的文学”;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沉钟-浅草社、湖畔诗派、学衡派、甲寅派;
问题小说、乡土小说、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叙传”抒情小说、零余者形象、浪漫抒情小说。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
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倡导“民主”与“科学”。
1、文学革命的过激主义(猛烈批判与抨击、矫枉过正的文化策略、理论的全面批判与实际的不可能)
2、文学革命的成绩(白话文、思潮流派、理论建设与创作成就)
3、文学论争(与林纾、学衡派、甲寅派的论争)
4、胡适(八事)、陈独秀(三大主义)的文学主张,周作人的理论贡献(人的文学)
5、社团流派的建立: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沉钟-浅草社、湖畔诗派
二、鲁迅
1、《呐喊》与《彷徨》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艺术手法
2、文学史上对阿Q形象的意义的不同阐释(分时段具体分析)、精神胜利法
3、从《野草》看鲁迅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第一个十年小说概况
1、问题小说(表现社会人生,关注人的价值,冰心、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
2、乡土小说(描写故乡农村生活,多表现农村的破落衰败,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许钦文)
3、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侧重作家心境的自我暴露,取材于作家的个人经历、遭遇)
4、零余者形象(郁达夫小说所创造的一类抒情主人公,五四时期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
四、郭沫若
1、《女神》:
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追求个性解放,具有叛逆精神;也是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展现)
《凤凰涅槃》鲜明的时代精神(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对理想社会的积极追求、个性解放和叛逆精神)和浪漫主义特色(气势和激情、英雄主义的色彩、诗歌形式的绝对自由)
《女神》在新诗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2、历史剧:
《三个叛逆的女性》:
卓文君、王昭君、聂嫈
结合《屈原》等作品看郭沫若历史剧的基本风格(与现实社会相关的题材、发掘历史人物与新时代的精神相通、浓烈的抒情色彩)
五、新诗
1、湖畔诗人(汪冯潘应《湖畔》,爱情诗清新明快气息)、小诗(冰心、宗白华即兴短诗)
2、冯至的诗《雨夜》(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3、前期新月派(理性节制情感;和谐、均齐。
徐志摩、闻一多、朱湘)、“三美”
4、早期象征派(追求意象的神秘性和暗示功能,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李金发穆木天)
5、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蒋光慈(平民化、理想)
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7——1937)
文学主潮:
革命文学(侧重于表现时代社会内容,从历史潮流中汲取战斗激情)
文学社团流派、文学主张:
两个口号的论争(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论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化小说、社会剖析小说、东北作家群、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国防戏剧、中国诗歌会、后期新月派、现代派、汉园三诗人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
1、革命文学的论争(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的论争)
2、左联的成立、历史功绩和局限(引入一个写作手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3、文学论争(与自由主义、新月派的论争)
二、茅盾
1、都市文学的表现形态(历史斗争模式)、与鲁迅的不同的艺术追求(题材、人物形象)
2、吴荪甫的形象意义(民族资本家的典型)
3、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人物形象、描写手法、语言、结构)
三、巴金
1、前期创作
《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家》
《家》的杰出成就、人物形象
2、后期创作
反映旧家庭的没落:
《春》《秋》
反映抗战现实生活:
《火》三部曲、《第四病室》、《寒夜》
以《寒夜》为例,分析巴金后期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四、沈从文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审美追求:
《边城》人情美、人性美;风俗美、风景美;诗化的境地
文化小说
五、老舍
1、文化批判中的市民世界(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的理想市民、城市贫民)
2、从《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看老舍小说对于民族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对传统文化的更新和批判;城市文明病、国民性弱点在社会变革中被改造)
3、老舍的京味与幽默(北京风俗、北京文化、北京口语、)
六、第二个十年小说概况:
1、左联和左翼小说(洪灵菲、蒋光慈、张天翼、柔石、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2、社会剖析小说:
茅盾、沙汀、吴祖湘、叶紫
3、京派、海派、新感觉派、东北作家群、
七、鲁迅: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故事新编》
八、曹禺:
四大戏剧、《家》;基本风格
九、新诗
1、中国诗歌会、现代诗派、汉园三诗人
2、后期新月派(徐志摩、陈梦家;与前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美学风格的不同)
第三编第三个十年(1937——1949)
文学主潮:
抗战文学、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
思潮流派与文学主张:
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文协、七月诗派、九叶诗派、新歌谣、战国策派;主观战斗精神、精神奴役创伤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
1、国统区文学(最能体现抗战文学的特点)、文协成立
初期:
英雄主义、救亡;相持阶段:
对民族命运、前途的思索;后期:
对黑暗的诅咒
2、解放区文学:
斗争性、群众性;民族化大众化
3、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
4、毛泽东《延安讲话》的内容和意义
5、文学思潮和论争(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的论争;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6、胡风的文艺理论(主观战斗精神;到处都有生活说精神奴役创伤世界进步文艺支流说)
二、赵树理(最能体现解放区文学特色)
1、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对比鲁迅)
2、塑造的几类人物形象
3、作品风格:
讲求故事的完整和连贯、以情节为中心塑造人物性格、方言土语
三、第三个十年小说概况(一般记作家作品就可以了)
1、暴露和讽刺:
钱钟书《围城》、张天翼《华威先生》、沙汀“三记”等
2、体验和追忆:
七月派小说(胡风)、路翎《财主的儿女们》、师陀等
3、通俗与先锋:
张爱玲、苏青、徐纡、无名氏
4、现实与民间:
孙犁、丁玲、周立波、柳青
四、新诗
1、七月诗派(以胡风为中心,鲁藜、绿原、牛汉等,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自由诗体)
2、九叶诗派(辛笛、陈敬容、杜运燮等,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现实感和现实精神,追求现实主义和现代派的结合)
3、新歌谣:
歌颂为主、大众特色;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
4、艾青:
主题和意象(爱国主义;土地和太阳)
忧郁的情绪(植根于对祖国人民的深沉的爱)
诗的艺术和形式(捕捉感觉、主观情感、自由诗体)
第四编十七年文学(1949——1966)
文学主潮:
反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改造,歌颂新社会、新时代,追求自跟阶级、人民的大我的结合。
重要知识点:
三次文代会、中间人物论、两结合、现实主义深化论、第四种剧本
一、文学概况和文学思潮
1、三次文代会(时间地点、目的和主题、意义与不足)
2、“三大战役”(具体内容、目的、评价)
3、中间人物论、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论、现实主义深化论)、两结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
1、茅盾(现实主义文论)、周扬(撰写社论提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二、小说创作
1、赵树理、孙犁、周立波、马峰、西戎、李准、茹志鹃的小说
2、干预生活的小说(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爱情题材的小说(后结集《重放的鲜花》出版》)
3、杜鹏程、柳青、梁斌、杨沫、吴强、曲波、罗广斌杨益言(三红一创,山青保林)
4、《三家巷》《苦斗》《艳阳天》
三、诗歌与话剧
1、本时期诗歌创作的特点(颂歌兴起;抒情主人公的变异:
追求诗人的自我根阶级、人民的大我的结合;长篇叙事诗丰收;诗歌形式多样化)
2、主要诗人的创作(臧克家、田间、李季、闻捷、郭小川、贺敬之)
3、历史剧(田汉、曹禺、郭沫若)、第四种剧本
第五编文革文学(1966——1976)
主要知识点:
三突出、根本任务论
一、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二、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三、根本任务论(将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看作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四、天安门诗歌运动(主题和特色)
第六编新时期文学(1976——至今)
主要文学特点:
多元化、繁荣
重点:
新时期小说创作思潮、朦胧诗
主要文学概念与文学主张:
“二为”、双百方针、复出的作家群、新历史小说、“大墙文学”、归来诗人、朦胧诗、三个崛起
一、当代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1、第四次文代会(1979,总结经验、提出新任务,思想解放)
2、新时期文艺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政策:
“二为”、双百方针
3、文学的发展和变革(紧跟时代潮流、弘扬人道精神、大胆艺术创新)
4、新时期小说题材上的开掘(政治、军事、工业、革命、历史、爱情婚姻、农村等)
二、新时期小说创作思潮
(一)伤痕文学
(二)反思文学(另记住一个概念:
复出的作家群)
(三)改革文学
(四)寻根文学
(五)先锋小说(分清两个阶段的不同)
(六)新写实小说(记住一个概念:
新历史小说,另注意其不足)
三、七八十年代小说家
1、伤痕与反思作家(刘奈洹⑼趺伞⒄畔土痢⒋晕酢按笄轿难А薄⒗罟摹⒙轿姆颍?
2、改革文学作家(高晓声、蒋子龙、何士光)
3、女作家的创作(宗璞、张洁、谌容)
4、乡土小说家、京味与津味(汪曾祺、林斤澜、刘绍棠、邓友梅、冯骥才、陈建功)
5、军旅小说家(徐怀中、李存葆、朱苏进)
四、八九十年代小说家的创作
1、九十年代女作家的创作(王安忆、铁凝、张抗抗、张欣欣)
2、知青作家(张承志、梁晓声、史铁生)
3、寻根文学作家(韩少功、阿城、李杭育)
4、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家(张炜、陈忠实、莫言;家族小说)
5、先锋小说家(马原、余华、格非、苏童)
6、新写实小说家(刘恒、方方、池莉、刘震云、叶兆言)
7、新女性作家(林白、陈染;个人化写作)
五、诗歌
1、归来的歌(归来诗人:
包括七月诗派、九叶诗派及右派诗人的一部分。
艾青的诗)
2、朦胧诗(舒婷、北岛、顾城;思想主题;三个崛起)
3、后朦胧诗、新生代诗人
六、话剧文学
1、题材的多样性《陈毅市长》
2、结构从单元走向多样
3、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车站》《野人》
另补述当代文学绪论:
一、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注意十七年与新时期文学的分野
二、当代文学的经验教训:
(正确认识和处理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文学 阶段 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