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原题及复习.docx
- 文档编号:26236308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4.14KB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原题及复习.docx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原题及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原题及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原题及复习
考试时间安排
高等教育心理学:
08:
30-09:
10(闭卷,50分)
09:
15-09:
55(开卷,40分,论述题10分×4题)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10:
15-11:
35(开卷,90分,简答5分×6题,论述15分×4题)
高等教育学:
13:
30-14:
10(闭卷,50分)
14:
15-14:
55(开卷,40分,论述题10分×4题)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5:
15-16:
35(开卷,90分,简答5分×6题,论述15分×4题)
*闭卷均由名词解释(5分×4题)和4道简答题(7分×2题,8分×2题)组成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76期:
高等教育心理学,校度,教师机制,
2017年a:
人生观,发现学习,自我效能感,创造性思维
2017年b:
知识的定义和类型,教学目标,群体及其特点,最佳激起水平理论
72期:
群体,知识,自我意识,成就动机
71期:
高等教育心理学,集体,心理发展,自我意识(和66期相同)
69期: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集体,心理发展
68期:
群体,心理发展,社会助长,成就动机
67期:
群体(集体),自我意识,知识,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66期:
集体,自我意识,心理发展,高等教育心理学
64期:
群体定义和类型,知识的定义和类型,教学目标,最优计划理论
63期:
知识,群体,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理论
59期:
群体、意识、最佳刺激理论、心理发展
简答题
2017年a: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心理咨询的原则
76期: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迁移对学习的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加涅学习理论
2017年b: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高等心理学研究方法,简述教师的教育智慧(机智)及教育能力,简述情绪情感分类
72期: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教学测验的分类,心理学研究原则,大学生形式逻辑的发展状况
71期: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正迁移负迁移(举例),教学测验的种类
69期: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68期: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正迁移负迁移(举例)
67期: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测验的分类,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哪些
66期:
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群体对个体影响,教学测量与评价,正迁移负迁移
64期: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情绪情感的分类
63期: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学习迁移及其类型
59期: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教学测验的种类、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
------
名词解释及答案
教学目标/目的(p2):
教学活动希望达到的目的,是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应考虑并明确的内容。
高等教育心理学(p4):
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是高等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涉及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并以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规律为核心。
)
心理发展(p17):
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即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广义上指心理的种系发展,狭义上指个体心理发展。
)
人生观(p31):
人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的世界观(人对世界的总看法)在人生问题上的反映。
发现学习(p54):
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成就动机(p72):
是在人对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励人们乐意去做自己认为重要或有意义的事情,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自我效能感(p76):
也称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即个人对自己某方面工作能力的自我评估。
最佳刺激理论(p82):
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呈倒“U”曲线。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意识(p103):
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用语言对客观事物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
自我意识(p104):
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指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即主格我对宾格我的存在、活动及活动过程的有意识反映,是对胜利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反映。
群体(p119):
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进行活动的人群。
特点:
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
群体是有组织的人群;
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存在一定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类型:
大小、正式/非正式,实际/假设,典型/一般等。
集体(p123):
为了实现有价值的社会目标,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心理凝聚力的群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级别,具有最高的有效性。
知识(p191):
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类型:
感性/理性;具体/抽象;陈述性/程序性。
创造性思维(p213):
指人们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具有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社会助长(p120):
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比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效率提高,即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
最优计划理论(书上未找到):
简答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p5):
(1)研究的主要方向:
对大学生学习活动的探讨;
(2)必须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的特点;
(3)要注意研究大学生的品德培养;
(4)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p12):
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
高等心理学研究方法(p13):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1)观察法:
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
(2)实验法:
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3)调查法: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简介了解被调查着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4)个案法:
对单个受试者进行深入详细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大学生形式逻辑的发展状况(p27):
(1)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处于继续完善中;
(2)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为主要思维形式;
简述情绪情感分类(p28):
情绪、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表面肤浅的):
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体验;
从内容分:
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从状态分:
心境、激情和应激;
情感(深刻内隐的):
较高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内容方面,具有较稳定持久、内隐含蓄的特点。
从种类分:
自我情感(自信、自尊、自负等);高级情感体验(道德感、美感等)。
大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1)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
(2)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情绪、情感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4)情绪、情感体验的内隐性。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p40):
(1)智慧技能:
个体运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2)认知策略:
学习者用以调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等。
(3)语言信息:
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4)动作技能:
平稳流畅、精确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
指对人,事物及事件采取的行动的内部状态。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p53):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知识获得、知识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3)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4)提倡发现学习;
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p78):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评定;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p85):
概念: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影响。
)
类型:
(1)按性质分:
正迁移/负迁移;
(2)按迁移方向:
纵向~/横向~;
(3)按迁移先后:
顺向~/逆向~;
(4)按迁移内容:
特殊~/普遍~;
正迁移和负迁移(举例)(p85):
正迁移:
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写好毛笔字有助于写好钢笔字);
负迁移:
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学习汉语拼音对学习英语音标发音的干扰)。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p96):
(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3)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4)定势的作用。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p105):
(1)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生理自我);
(2)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心理自我);
(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自我)。
群体对个体影响(p120):
(1)社会助长和社会阻抑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
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
社会阻抑作用:
群体情境使个体活动减质减量的现象;
社会惰化:
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便少的现象。
(2)从众与服从
从众:
个体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
服从:
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作出行为。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p130):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高校(大学生)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p146):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
(3)设立心理健康专业机构;
(4)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心理咨询的原则(p150):
(1)理解和支持原则;
(2)保密性原则;
(3)时间限定原则;
(4)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
(5)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p152):
(1)直接/间接;
(2)个别/小组;
(3)面谈、信函、电话和现场咨询;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p170):
(1)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传授功能);
(2)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教育功能);
(3)学生集体的管理者(组织者功能);
(4)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为人师表);
(5)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良师益友);
(6)学生的“心理调节者”(身心健康保健员)。
简述教师的教育智慧(机智)及教育能力(p184):
教育机制:
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的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
主要表现在:
1)循循善诱、因势利导;2)灵活果断、随机应变;3)方式多样、对症下药;4)实事求是、掌握分寸。
教师的教学(教育)能力有(p185):
(1)组织教学能力;
(2)言语表达能力;
(3)了解学生的能力(观察力、注意分配能力);
(4)独立创造的能力;
(5)实际操作能力;
(6)教育科研能力。
教学测量与评价(p248):
教学测量:
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教学评价:
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习成绩测验所得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两者关系:
教学测量是教学评价的前提和手段;教学评价是教学测量的结果和目的。
教学测量是对学习成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述;教学评价是对学习成绩测验所得结果的主观判断,以了解结果的实际意义。
教学测验的分类(p256):
(1)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
(2)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
(3)标准化学绩测验与教师自编测验;
高等教育学
名词解释
76期:
学位制度,教学管理,培养目标,体制结构;
2017年: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学管理,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功能
72期:
教育方针,人文教育,学科,高等教育结构
71期:
专业,教学评价,教育方针,课程
69期:
高等教育全球化,人文教育,专业设置,教学评价
68期: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教育方针,学生观
67期:
通识教育,课程,学生观
66期:
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全球化,学科
64期: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的功能,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
63期:
学生观,人文教育,专业设置,高等教育学
简答题
76期:
世界学位制度发展的趋势,科研管理的内容,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高校教师有序流动的机制p239
2017年:
高校科学研究特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高校教师作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构成
72期: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目的与培养目的关系(联系与区别),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基本内容,高校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71期:
教师教学能力,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关系,人文教育的内涵
69期:
高等学校职能的基本内涵,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68期: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教师教学能力,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7期: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关系,教师教学能力,高等学校的职能,教学测量与评价
66期: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关系,人文教育的内涵,群体对个体影响,正迁移负迁
64期: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如何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的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理解高等教师的作用
63期:
高等学校的职能,高等学校教学原则,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内容和内涵,教师的作用
59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教学能力包括那些内容、教师的作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名词解释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p1):
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
(p5,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立足于高等教育而产生,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级人才为直接的学科,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
高等教育结构(p24):
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分为宏观结构(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等)和微观结构(高等学校课程结构、组织结构、师资结构等)。
高等教育体制结构(p25):
指宏观上高等学校的举办主体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反映了高等教育行政主体、办学主体、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
是国家政治结构的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功能(p31):
指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
个体功能:
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完整的人格、加强个人素质以及改变个人地位、实现个人价值;
社会功能:
政治、经济、文化功能。
教育方针(p51):
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国情所制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是教育政策的概括。
(包含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和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p114):
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材建设和教学手段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学科(p148):
按学问性质划分的门类或研究领域,是高等学校专业性质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
是一个知识范畴。
(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学术的分类;二是教学的科目。
)
专业(p148/p150):
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教学单位。
是一个教学范畴。
(广义指知识的专门化领域;狭义指一种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
)
专业设置(p151):
是高校为了方便培养人才按学科分类或职业分工设置各种专业的活动,设置和进行专业教育就成了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课程(p153):
是为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教学大纲(p164):
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分为说明、文本和附录。
教材(p166):
又称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阐述某门课程内容的教学材料,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源泉。
教学评价(p168):
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定量或定性等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高等教育全球化(p19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相关的理念和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跨国性的相互影响,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全球性的自由流动。
人文教育(p224):
在学校的(环境与制度、教师与学生、教学与课程、校园文化等)各方进行一种理性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尊重生活、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激励学生勇于追求真理,注重品德修养,引导学生进行精神上的探索,达到变知识为智慧、变教育为德性、变方法为能力的教育过程。
学生观(p):
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通识教育(p74):
广义指大学给大学生全面的教育和培训,包括专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狭义的概念与专业教育相对而言,指大学生均应该接受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艺术等基础知识的教育。
简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p42):
是对立统一,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部表现。
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
a结构状况的变化影响着功能的实现;
b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
c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能使高等教育发挥其积极的功能,反之,不合理的结构其功能是消极的;
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功能由于环境变化而作出调整会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引起结构的变化。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的关系(联系与区别)(p51):
教育目的:
是教育培养人的总目标,具体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方面的要求。
培养目的:
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要求或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
区别:
教育目的是不可测量的,是向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有终极含义、更加抽象;
培养目标是可测量的,是针对特定教育对象提出来的,更倾向于阶段性、更具体。
联系:
教学实践中,随着培养目标的实现也逐步达到了教育目的,二者彼此相关又不可取代。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p58)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德智体美多维度又有重心的结构和整体统一的发展,是个体实现的一种充分的、自由的、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在于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是道德品质和美的情操的高度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是多维的,不仅包括人的德、智、体、美方面的发展,还包括人的个性、潜质和一切兴趣爱好的发展。
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p78):
1)历史文化的传承者;
2)高级人才的培养者;
3)科技文化创新的实现者;
4)文明建设的推动者;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基本构成/教学能力包括哪些内容(p83):
1)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
2)科学研究的能力;
3)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4)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
5)教学指导能力;
6)终身学习的能力。
高校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p91):
表现为高校师生间的
1)社会关系;
2)教育关系;
3)心理关系;
4)道德关系;
5)法律关系。
人文教育的内涵(p225)
1)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尊重主体的教育理念;
3)完美人性的教育假设;
4)遵循自然的教育法则。
高等学校职能的基本内涵(p40):
高校三大基本职能:
(1)培养专门人才;
(2)发展科学技术;
(3)开展社会服务;
其中人才培养是基本职能;发展科学技术与之相互依存促进,是重要职能;服务社会是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延伸。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基本内容(p159):
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有6条,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2)知识积累和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5)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原则
(6)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教学测量与评价(p167):
教学测量:
是根据某种规则或标准将教学现象予以数量化的活动。
只是注重数量上的测定,对教育活动给予程度或量的多少的判断;
教学评价:
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定量或定性等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是既注重定量的分析又注重定性的分析,对教育活动给予解释和价值判断。
联系:
教学测量和评价是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总要组成部分;教学测量是教学评价不可缺少的步骤,是教学评价的基础,为教学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高校的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p177)
高校的科学研究
(1)是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基本途径;
(2)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
(3)对建立新专业、发展新学科起着重要作用;
(4)是高校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p178):
(1)学科齐全,综合性强;
(2)人才聚集,创造力强;
(3)基础研究设施先进,实力雄厚;
(4)科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相结合。
群体对个体影响(p)
正迁移负迁(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教师 岗前 培训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