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
- 文档编号:26230992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24.33KB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班.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班
定远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入学考试
高三(普通班)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70分)
1、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本题共3小题,9分)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
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
“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
宋代刘颁《中山诗话》写道:
“真宗问近臣:
‘唐酒价几何?
’莫能对。
丁晋公独曰:
‘斗直三百。
’上问何以知之,曰:
‘臣观杜甫诗:
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
“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
如云:
‘急须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
北齐卢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奭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
“建中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
”在古代容量单位中
,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千”也就是“斗直三
百”。
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诗史”的赞誉。
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
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
如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
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那么,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
也许有读者认为,李白、王维等人所说的乃是美酒的价格。
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十千沽一斗”之说也有其渊源。
曹植在《名都篇》中曾经写道: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尽管“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但曹植才高八斗,其于文章,“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因此他的叙述便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
唐代诗人受曹植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则的普遍追摹和袭用。
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义之间出现了龃龉,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
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这种诗史不分的情况说:
“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邪?
”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然,“诗之不可以史为,若口与目之不相为代也”。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杜甫诗歌中酒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提到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B.宋代的刘颁和陈岩肖都认为,杜甫所说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
C.王嗣奭不认可杜甫在诗中所说的唐代那时的酒价,但他也承认,那时酒价确实比较贵。
D.杜甫诗歌中酒价的叙述似乎可以在《新唐书·食货志》中得到印证,但因年代相隔较长,也不能完全采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时一斗酒曾卖三百钱是可信的,不能因为有人对杜甫的叙述不以为然就否认这一点。
B.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巨大,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各自饮的酒品质不同。
C.李白、王维等人对于美酒价格的叙述,深受曹植影响,是对曹植叙述范式的追摹和袭用。
D.诗歌不能等同于历史,因此把诗歌描述的内容当成是历史事实来解读是不适宜的。
3.作者认为,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误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它的依据是什么?
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本题共3小题,12分)
大地的声音
向迅
秋虫唧唧的叫鸣,把个初秋的夜晚闹腾得丰腴而清凉。
不是一颗枯叶上的露珠,我也沉浸于如此浓稠却又轮廓分明的夜晚——像是有人握着橹,在墨绿色的水面摇落起一片一片珍珠似的水声。
一整个夏天,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我经历的那些不算短的岁月,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
那些唧唧声,好似时间的一种比较具体的呈现形式。
我实在是太粗心大意了,近三十个夏天,竟被我故作大方地一掷而去——我没有一次认真地聆听那些动人的唧唧声。
直到这个晚上,我才坐在一方池塘边,平心静气地聆听了一次那来自山野和草木间的小提琴交响曲。
繁星一般密集的鸣叫声,从池塘对面的一叠浓墨泼就似的小山里和岸边的草丛中源源不断地传诵出来。
唧——唧——啾——啾——
此起彼伏,高低错落,远近有致。
初闻其声,以为杂乱无章,重复无趣,只是风吹草动惊起的回声罢了。
但倘若把眼睛闭起来,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了——安详的大地,就如一架巨型琴键,而那些不甘寂寞的虫子呢,都是一些技艺绝佳的琴手,或避于一片树叶下,或站在一块爬满了青苔的石头上,或攀在一根草茎上,对着渺远的夜空,优雅发声,忘乎所以地尽兴弹奏——但我总是在它们的声息中,闻见了那么一点淡淡的哀戚和愁绪。
我想,这大概是因它们把自身的生命体悟也融进了曲子吧,抑或是命运逼迫它们用身体发出唧啾之声的呢。
可这样的比喻总是有些欠妥——它们的鸣声,是那般有序,节奏分明,层次丰富,
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
我又想它们到底为何要这么不辞辛劳地夜夜长鸣呢?
是在低声祈祷吧,是在高声歌唱吧,是在朗诵诗篇吧,是在念诵经文吧,是在呼朋引伴吧,是在促膝长谈吧……有那么一个时刻,我躺在池塘边湿漉漉的条凳上,双手情不自禁地和着那隐秘的节奏,在空气中像音乐指挥家那么划动起来——那些音乐竟神奇地在我的手臂和呼吸间流动起来;那些音乐,像低垂的夜幕里极柔和的云朵,更像来自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我在一处草丛边蹲下来,捕捉到了两首独奏曲,它们分别来自两只我并未发现身影的促织。
啾——啾——,我学不来它们的叫声。
我莫名地惊诧,继而又莫名地激动起来。
我感觉天与地在此刻与我离得特别近,我就像一个睡在襁褓中的婴儿,在旋律优美的摇篮曲中,抵达天堂。
我心底还是无比清楚的,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是大地的声音。
不止是那池塘对岸林深叶茂的山林,只要是那些没有被水泥覆盖和倾轧的泥土里,夏秋时节,就会有虫子们的歌唱和伴奏。
这无言的故乡,就生长着无数生命。
即使是那些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之下,也有生命在无声活动;即使是干净而空荡的水泥地之上,那些哪怕是仅仅落得下一粒草籽的小小坑洼里,也会有精瘦的绿色,可怜巴巴地冒出来呢。
我知道,很多虫子的生命仅止于夏秋两季。
秋天一过,它们要么深入泥土预备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要么连同它们飘荡在草木间的歌声和一缕精魂,化成了那么一小点泥土。
生命究竟是短暂的,可它们用歌声构筑的那个音乐世界,是多么宽广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它们的舞台,大地万物,都变成了它们的听众。
不仅是包括我在内的人,就是那些树木与月儿,也都静静地聆听着那生命精彩的绝唱。
虫子们的精神世界,真是海阔天空。
歌者的一生,哪怕繁华落尽,却仍然余音不绝。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集中笔墨写虫鸣,是因为秋虫动人的唧唧声引发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感喟,并在平心静气聆听虫鸣的过程中获得了深沉的体悟。
B.第二自然段中的“小提琴交响曲”,喻指来自山野和草木间源源不断的秋虫的唧唧声、水面传来的摇橹的声音等各种声响。
C.作者笔下秋虫的鸣叫声构成了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它们高低错落,节奏分明,既具有韵律美,又似乎蕴涵情意,触动了作者心灵。
D.秋虫不辞辛劳夜夜长鸣,或呼朋引伴,或促膝长谈,在作者看来是为了抓紧时间及时行乐,使短暂的生命具有丰富的生活内容。
E.文章融描写、抒情于一炉,既充满感情地描摹了“我”所听到的各种各样的秋虫声,也由此引发出关于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
5.围绕着虫鸣声,作者的情感主要经历了哪些
变化?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第11段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本题共3小题,14分)
材料一:
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政策导向,优化了产业环境,有效推进了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增长,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服务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大。
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看,文化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文化产业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具有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特点,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
十八大以来“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数据总结》)
材料二:
在十三五规划中,文化产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方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长足发展机遇。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314亿元,比2015年增长7.5%。
在此基础上,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迎来更高速发展,并进入深耕细作,
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产品进一步融合,我国文化产业迈入发展黄金期。
业内将中国消费结构的发展划分为三次升级,分别是基本生活用品消费、电器消费、汽车和住房消费,并预言,第四次消费升级会向旅游、教育、娱乐等文化类消费转变,文化消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际上,文化消费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进,其在总消费中所占比重持续增加。
统计显示,我国文化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为4.7万亿元,而实际文化消费规模仅超过1万亿元,存在着巨大前进空间。
(摘编自《文化产业:
提升国民幸福总值》2017年12月15日中国青年网)
材料三:
文化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要影响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必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应体现“以文化人”的独特作用,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赞赏带着血性和担当的电影《战狼2》高扬国威,为中国文化产业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作出示范;取材于真实故事的《湄公河惨案》横空出世,为主旋律电影的商业运营探路。
他评价说,“这两部电影都是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典范,讲述中国故事,讴歌伟大时代,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的定位,把文化放到了兴国强国的高度,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表示,文化工作者应有更高的使命和更广的视野,真诚记录和展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成长足迹,艺术地告诉人们中国历史的真相和发展走向,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广泛传播注入更多的精神内涵,让文化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文化产业如何拥抱新时代》2017年1月4日《光明日报》)
7.下列关于文化产业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12年到2016年五年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又增加了将近0.6个百分点。
2016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首次土坯3万亿元。
B.国民经济能够保持中高速发展、文化产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也得益于文化产业具有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特点。
C.虽然我国识记文化消费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但是仍然远远没有达到市场潜在的规模。
这就决定着我们必
须把文化消费确立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D.2017难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更快,这是在十三五规划中把文化产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发展方向,并且得到重视与发展给予的结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十八大以来,由于政策的扶持,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以有效推进。
这使得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
B.文化产业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并直接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向旅游、教育、娱乐等文化类消费转变。
C.其实中国消费结构的四次升级发展,充分反映出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到改善生活条件再到生活日益富裕的过程。
D.像《战狼2》和《湄公河惨案》属于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主旋律电影,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E.文化工作者应有更高的使命和更广的视野,不要再写虚构的作品,把我们民族的成长足迹和中国历史的真相表现出来。
9.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本题共4小题,18分)
曹鼐,字万钟,宁晋人。
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
宣德初,由乡举授代州训导,愿授别职,改泰和县典史。
七年督工匠至京师,疏乞入试,复中顺天乡试。
明年举进士一甲第一,赐宴礼部。
进士宴礼部,自鼐始。
入翰林,为修撰。
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
《宣宗实录》成,进侍讲,锡三品章服。
五年,以杨荣、杨士奇荐,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
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
帝以为贤,进翰林学士。
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十四年七月,也先入寇,中官王振挟帝亲征。
朝臣交章谏,不听。
鼐与张益以阁臣扈从。
未至大同,士卒已乏粮。
宋瑛、硃冕全军没。
诸臣请班师,振不许,趣诸军进。
大将硃勇膝行听命,尚书邝埜、王佐跪草中,至暮不得请。
钦天监正彭德清言天象示警,若前,恐危乘舆。
振詈曰:
“尔何知!
若有此,亦天命也。
”鼐曰:
“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
”振终不从。
前驱败报踵至,始惧,欲还。
定襄侯郭登言于鼐、益曰:
“自此趋紫荆,裁四十余里,驾宜从紫荆入。
”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八月辛酉次土木。
地高,掘地二丈不及水。
瓦剌大至,据南河。
明日佯却,且遣使通和。
帝召鼐草诏答之。
振遽令移营就水,行乱。
寇骑蹂阵入,帝突围不得出,拥以去。
鼐、益等俱及于难。
景帝立,赠鼐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官其子恩大理评事。
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复官其孙荣锦衣百户。
鼐弟鼎进士,历吏科都给事中。
(选自《明史·曹鼐传》)
10.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举进士一甲第一 举:
考中
B.锡三品章服 锡:
同“赐”,赏赐
C.振詈曰 詈:
责骂
D.前驱败报踵至 踵:
立刻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史是中国古代官名,设于州县,为县令的佐杂官,但不入品阶、“未入流”,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为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明代翰林学士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职官员选拨,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D.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
②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13.明军土木堡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二)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本题共2小题,6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的闲适之情。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本题共2小题,11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5.下面对诗的分析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卢诗首联写送别环境,郊外衰草,四野苍茫,一片凄凉景象,在这样的环
境中送别友人,倍增离情别绪。
B.卢诗颔联“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离别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C.卢诗颈联感叹朋友身世不幸,又在乱离中四处漂泊,表达了对友人此去前途未卜的深切担忧。
D.李诗首联从十年前分别的具体场景写起,到十年后乱离中相逢,紧扣题目,开门见山,千脆利落。
E.李诗的颈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16.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但尾联的写法却各有特色,请试做分析。
第II卷(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
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校园里时不时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欺凌事件,很多人都是漠不关心,直到出现严重后果,才会被人们重视。
B.一次知识的考试只能检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根本无法检测出学生的道德品质状况和人文素养。
C.某些所谓语文专家对语文课堂存在的这种弊端不扭转,不改正,反而鼓励、扶持和片面支持,致使“假语文”课堂在部分学校泛滥成灾。
D.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近50岁左右才由经济学转行,开始研究汉语拼音方案,80多岁又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
18.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雾霾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对待雾霾不能听天由命,民间要有积极行动,政府应有更多的担当。
②山东省电力公司研究的机器人“大白”如雷贯耳,它们因多次出色完成变电站巡检中的急难险重任务,被誉为坚守电网安全的“智慧卫士”。
③大文豪鲁迅先生怀着对儿童的爱和希望,翻译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展现出清新的写作风格,成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始作俑者。
④抗日战争时期
,汪精卫等人投靠日本,建立伪国民政府,这些人沐猴而冠,卖身求荣,是会被永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⑤守纪律、讲规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自中共一大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开始,不同形式下的各种规章应运而生,不绝如缕。
⑥相关部门应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东中西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财政经费要更多地支持薄弱地区,要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⑤⑥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真是事出意外
!
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
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确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
“献丑,献丑!
”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0.对联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以形式上的整饬、音韵上的和谐、内容上的精警至今仍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以下是宏村两幅被打散的楹联,请把它们归整好。
(4分)
裁竹露竹菊能陶情书画汉书梅兰
读细嚼琴棋可养性唐句漫研梅花
①
②
21.为下面一幅名为《沙漠脚印》的图片配上一则场景描写。
要求:
①运用第一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生动,有一定文采;
③不少于100字。
(7分)
四、写作(60分)
22.有时你从80楼往下看,大多是美景;从2楼往下看,可能满地垃圾。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定远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入学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B
2.C
3.①唐代诗歌中的酒价用语袭用前人,并非实指;②史书记载时间
与杜甫时代相距甚远,不足为据;③王夫之认为诗歌不具有实录精神,唐代诗歌中的酒价用语并非记实。
4.B,D
5.①意识到时光在秋虫的唧唧声中流逝,“我”深悔从前粗心大意,虚掷光阴;②在倾听虫鸣声的过程中,“我”的心灵与大自然的节拍相应和,为之陶醉;③“我”因促织之声“惊诧”“激动”,展开联想,赞美秋虫顽强的生命力与海阔天空的精神世界。
6.①从实写秋虫之声联想到无数生命的生长,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意蕴;②综合运用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强调虫子乃至大地上一切微小生命的顽强,使文章更具感染力;③承上启下,结构严谨,既形象地诠释了“大地的声音”的内涵,又引发后文对虫子们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赞颂。
7.C
8.A,D
9.①国家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明确了政策导向,优化产业环境,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②文化工作者必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要创造出影响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的好作品。
10.D
11.C
12.①杨荣死了之后,杨士奇经常生病不能处理公务,内阁的事务大多由曹鼐决定。
②王振想邀皇上到蔚州临幸他的宅第,便不听从这一建议,复转而向东,奔向居庸关。
13.①瓦剌假装退却,通过和谈麻痹明军。
②王振突然移营就水造成行阵混乱;③土木堡地高挖不出水。
14.
(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5.C,D
16.①卢诗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
先写动作,以空对远方,掩面而泣写出离别的悲伤,接着以疑问的方式来写心理活动,感叹相会难期,使离别的痛苦再深一层。
②李诗间接抒情:
以想象表弟明日登程、秋山重阻的画面,以景结情,表达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
17.B
18.C
19.A
20.①梅兰竹菊可养性,琴棋书画能陶情;②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
21.除了沙漠还是沙漠,我的前后左右都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骄阳悬空,烤得脚下的沙漠都是热热的,连空气似乎都烧着了一样。
没有水源,甚至见不到一星点绿色。
此时的我口干舌燥,嘴角都起了热泡。
是继续前行,还是原路返回,抑或等待救援?
我不停地拷问自己。
我知道后两者生还的概率近乎为0,只有前行,因为我知道,前方一定有传说中的、我心目中的绿洲,那里一定有清清的沙泉、绿绿的枣椰树、挺拔的胡杨。
于是我挺起胸膛,抖擞精神,继续坚定地朝前方走去,把丈量的脚印留在身后,刻在沙漠上……
22.【参考例文】距离产生美
每每走出喧闹的教学楼,总有一阵淡淡的清香,萦绕于鼻尖之上,不似玫瑰、月季那般浓烈,但却有着几分清雅脱俗,是桂花香啊!
我慢慢走近它,惊奇地发现:
香味有些刺鼻,太过浓厚,过多的芬芳参杂在一起,使它的清新变了质。
我静静地看了看这棵随风摇曳的桂花树,渐渐明白:
是距离,让它的芬芳更加清新迷人。
唐代著名诗人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入学考试 试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