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初三培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辅导专题训练.docx
- 文档编号:26221105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75.88KB
东莞初三培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辅导专题训练.docx
《东莞初三培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辅导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初三培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辅导专题训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莞初三培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辅导专题训练
东莞初三培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辅导专题训练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到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的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所示。
基于证据推理不正确的是
A.根据pH减小且低于7的事实,可以判断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B.该反应大约在60s时恰好完全反应
C.反应体系温度升高,是否为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所导致,还需要通过实验证明
D.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还可以通过检测反应物的消失或新物质的生成来进行验证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判断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反应大约在50至60s之间时,pH=7,恰好完全反应,60s时pH小于7,算过量,符合题意;
C、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也可能导致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D、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还可以通过检测反应物的消失或新物质的生成来进行验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测反应物的消失或新物质的生成来进行验证。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可根据各物质的成分及化学性质,对比用途进行分析比较,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解:
A、镁燃烧发出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照明弹。
正确;
B、铁锈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反应原理为:
2Fe2O3+3H2SO4═Fe2(SO4)3+3H2O;不正确;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正确;
D、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可以用来做燃料。
正确。
故选B。
点睛: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A.CuS04KNO3 HClNa2S04B.NaOH NaCl HClFeCl3
C.NaNO3 HCl Na2S04H2S04D.K2CO3 H2S04CaCl2Na2C03
【答案】B
【解析】
A.CuS04溶液呈蓝色,HCl有刺激性气味,KNO3和Na2S04无法区别。
B.NaOH和FeCl3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氯化铁溶液呈黄色,,HCl有刺激性气味,可以鉴别。
C.HCl有刺激性气味,NaNO3和Na2S04,H2S04无法区别。
D.H2S04CaCl2Na2C03和K2CO3无法区别。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杀菌,其与水的反应式为:
Cl2+H2O→HCl+HClO请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某瓶水是蒸馏水还是自来水:
A.酚酞试液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
【答案】D
【解析】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杀菌,其与水的反应式为:
Cl2+H2O→HCl+HClO,所以自来水中有盐酸,
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氯化钡和盐酸不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选D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
B.
C.
,可以共存。
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6.关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pH不断减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说明两者不反应
C.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D.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随着盐酸的不断消耗,酸性越来越弱,pH不断增大,直至超过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而不是pH不断减小,错误,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有可能所加的盐酸量不够,氢氧化钠过量,故并不能说明两者不反应,错误,C、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故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并不能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错误,故选C
考点: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设计
7.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一定无关的是()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稀硫酸处理印刷厂的碱性废水
C.用含氢氧化钠的清洁剂除油污
D.在蚊虫叮咬处抹稀氨水以减轻骚扰疼痛
【答案】C
【解析】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C、用含氢氧化钠的清洁剂除油污,是氢氧化钠与油污反应,该反应不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正确;
D、在蚊虫叮咬处抹稀氨水以减轻瘙痒疼痛,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8.下列物质加入到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A.纯碱B.盐酸C.氯化钠D.硫酸铜
【答案】A
【解析】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正确;
B、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现象,故错误;
C、氯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无现象,故错误;
D、硫酸铜与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错误。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B.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正确;B、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不一定是碳酸盐,如活泼金属铁等,错误;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组成的物质,错误;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错误。
故选A。
点睛:
推理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但不一定正确,需要科学论证,通过本题看出还要注意反例法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
10.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硝酸铵和氯化钠——水
B.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C.纯铝和硬铝——互相刻划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酚酞溶液
【答案】D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可以鉴别,正确;B、硬水与肥皂水混合能生成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C、硬铝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互相刻划,纯铝上会留有痕迹,可以鉴别,正确;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遇酚酞溶液都变红,无法鉴别,错误。
故选D。
点睛:
在进行物质鉴别时,所选择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应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把欲鉴别的物质区分开来。
11.某电镀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CuSO4)。
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可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稀盐酸B.氢氧化钠C.铁粉D.银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得通过置换反应,将废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可以使用铁粉置换废液中的铜。
选C。
考点:
金属活动性;置换反应。
点评: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食醋中含有醋酸,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是( )
A.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
B.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C.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使用食醋能达到除去水垢的目的,选项正确;
B、食醋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选项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醋酸反应,使用食醋能达到除锈的目的,选项正确;
D、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与醋酸反应,使用食醋不能达到目的,选项错误,故选D。
13.在含有大量OH﹣、Cl﹣、Ba2+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
B.Ag+C.SO42﹣D.H+
【答案】A
【解析】
【详解】
A.NO3-与OH﹣、Cl﹣、Ba2+均不结合析出气体、沉淀或水,所以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正确;
B.Ag+与Cl-能结合形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所以不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
C.SO42﹣能与Ba2+结合形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所以不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
D.H+能与OH-结合生成水,不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
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间不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14.比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钠、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所有的碳酸盐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相应的盐,正确;B、碳酸钠属于盐,溶液呈碱性,错误;C、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错误;D、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错误。
故选A
考点:
中和反应,氧化物,盐的化学性质。
15.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Al3+、Na+、NO3﹣、CO32﹣B.NO3﹣、Cu2+、SO42﹣、OH﹣
C.Mg2+、K+、SO42﹣、Cl﹣D.Ca2+、Na+、HCO3﹣、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pH为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pH为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B、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且铜离子能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五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符合题意;
D、H+、HCO3﹣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6.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
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反应后的容器中的离子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中没有氢氧根离子,只有氯离子、钠离子、水分子,所以pH等于7,选项A错误;
B、如果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就能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所以反应后的溶液能导电,选项B错误;
C、图中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除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外,还有水分子,选项C错误;
D、钠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都是+1,氯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选项D正确。
故选D。
17.稀盐酸和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B.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B点和C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
D.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C、B点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B点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小于7,分别显中性、酸性,溶液均呈现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氮气、硫酸钠、空气
B.红磷、碳酸钙、冰水混合物
C.黄铜、苏打、牛奶
D.氢气、石油、熟石灰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详解】
A、氮气属于单质;硫酸钠属于盐;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红磷属于单质,碳酸钙属于盐;冰水,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B不正确;
C、黄铜属于合金,是混合物;苏打属于盐;牛奶属于混合物,故C不正确;
D、氢气属于单质;石油属于混合物;熟石灰属于碱,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19.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Fe3+、Cl-、SO42-B.H+、NH4+、Al3+、SO42-
C.H+、K+、OH-、HCO3-D.Mg2+、Cl-、OH-、NO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同一溶液中,离子之间不能相互反应生成难溶物、水和气体,即反应不共存,共存不反应,根据此原理解答此题
【详解】
A、Na+、Fe3+、Cl-、SO42-中Fe3+为黄色,故不符合题意;
B、H+、NH4+、Al3+、SO42-能共存,且溶液颜色为无色,故符合题意;
C、H+、K+、OH-、HCO3-中H+和OH-会结合生成水,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D、Mg2+、Cl-、OH-、NO3-中Mg2+和OH-会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该题为离子共存题,判断离子共存的思路:
先看题干是否有指定的条件,再看离子间能否反应。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溶液的pH时,需先用水湿润pH试纸
B.滴瓶(如图)上的滴管用完后,应先清洗再放回滴瓶中
C.水是常见的溶剂,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水是常见的溶剂,但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不断运动。
【详解】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A不正确;
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B不正确;
C、水是常见的溶剂,但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如碘在水中不溶解,在汽油中溶解,故C不正确;
D、分子的性质有:
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不断运动,“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21.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d段的现象是白色沉淀不断增多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a点时,稀盐酸没有完全反应,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时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
B、bd段(不含b点)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2NaOH=Mg(OH)2↓+2NaCl,白色沉淀不断增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没有和其它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因此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d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2.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NH4+、SO42﹣、Cl﹣,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OH﹣B.Ba2+C.H+D.Ag+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B、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符合题意;
D、氯离子和银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23.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
溶液变红,
无变化,则M可能为酚酞溶液
B.若只有
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
C.若
都有沉淀生成,则M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
D.若
都没有现象,则M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硫酸铜和稀硫酸不能是酚酞变色,所以②③溶液变红,①④无变化,则M可能为酚酞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B、盐酸与硫酸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气体,所以若只有③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氢氧化钡与硫酸铜、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沉淀,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所以反若①③④都有沉淀生成,则M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若①②③④都没有现象,则M不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4.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A.红色
B.蓝色
C.无色
D.紫色
【答案】A
【解析】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Na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H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在反应中,参与反应的NaOH质量>HCl质量,故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盐酸完全反应后,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故溶液呈现红色。
故选A。
2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 )
A.Ca(OH)2、HNO3、BaCl2B.Na2SO4、MgCl2、KOH
C.Na2CO3、K2SO4、HClD.H2SO4、NaCl、Cu(NO3)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生成气体、沉淀、水。
【详解】
A、Ca(OH)2、HNO3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硝酸钙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MgCl2、K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镁,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不正确;
C、Na2CO3和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三者之间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26.下列各组物质是按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水、氮气、氢氧化钠B.冰水混合物、镁条、干冰
C.空气、氧气、水D.石油、铜、碳酸钙
【答案】C
【解析】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氢氧化钠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B、冰水混合物是水的两种状态混合物,但只含有水这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C、空气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氧气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正确;D、碳酸钙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C。
27.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起点可知,是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中,错误;
B.B点表示此时液体是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
C.A点时的溶液pH>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正确;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错误。
故选C。
28.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A.食盐水(pH≈7)B.牙膏(pH≈9)C.肥皂(pH≈10)D.米醋(pH≈3)
【答案】D
【解析】
【详解】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黄蜂的毒液呈碱性,所以应使用米醋中和。
选D。
29.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2的溶液显酸性
B.pH=7的溶液显中性
C.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D.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温下,pH=7时,溶液显中性。
pH>7,溶液显碱性,且pH值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pH<7时,溶液显酸性,pH值越小,溶液酸性越大。
植物一般生长在pH≈6.5﹣7.5的土壤中。
酸性太强或碱性太强均不适合植物生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莞 初三 培优酸 中和 反应 辅导 专题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