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6218013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91KB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docx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学科渗透是比较公认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一:
浅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摘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里深受关注与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研究中学生心理现状对于了解中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十分必要。
文章从挫折适应问题、情感问题以及学习问题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成因。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3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1411-0194-02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然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又如何呢?
对定西市安定区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源、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39.32%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有43.5%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有15.18%的学生存在重度心理问题。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来自多方面,有学习、人际关系、兴趣和愿望以及自我尊重等方面。
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面对挫折造成的反应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消极的挫折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景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
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未吃过苦、受过挫折,在日常的学业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
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张某,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对他相当娇惯,日常生活几乎随着性子干。
经常不是迟到就是旷课或早退,可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
有这样一次,我看他经常不能按时到校,我让他给我说说迟到的理由,并保证以后再也不准迟到,否则按班规校纪严肃处理。
当时他没有说什么,可等来的是他爸的电话:
“孩子不上学了,这是怎么回事?
”我将上面发生的事如实地讲了一遍,事后他爸费了好多的周折总算做通张某上学的工作,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整天蓬头垢面,萎靡不振。
二、情感问题
主要来自三方面:
1师生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识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的发生。
曾今有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值日生没有擦黑板,他就叫这位同学到讲台前来。
然后,没等这位同学反映过来让他干什么时,老师就将黑板的粉笔灰抹在了他的脸上,让他体会不擦黑板的感受。
老师的不当教育马上引起这位同学的反抗,致使这位同学好长时间不能安心学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高中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还有同学关系主要体现在交友方面,特别是与异性的交往上。
我校高二15班的赵某女与高二12班的尹某男是很好的朋友关系,经常在校园里面双双出入,形影不离。
等升入高三以后,赵某为了好好学习考一所好大学,慢慢减少了与尹某的交往。
同时,双方家长也对此事大加干涉,导致尹某上课不专心听课,下课郁郁寡欢,萎靡不振,成绩直线下滑。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民主性和睦良好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女孤僻、专横的性格。
还有部分独生子女,由于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他们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
此外,父母的离异,或亲人的死亡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
三、学习问题
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竞争,也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
“一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出现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学方式如分快班、实验班、重点班等。
激烈的升学竞争,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想法,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
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
当他们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抱怨自己,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
特别是高三学生,承受巨大的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高三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至会失眠、患神经衰弱。
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考入大学后有用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学生同时还面临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控制着他们,这一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
教育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有困难”。
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的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
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
首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重视。
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教育的专门课程;教师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充分认识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作用;把日益增多的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能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
其次,是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同学相处不好。
老师要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予正确的指导,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二:
浅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论文关键词: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已有研究,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相应的教育原则,据此提出了可行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特别是初中生家长来说,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在进行思考。
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大家关注到。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
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
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
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
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
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
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
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根据对已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1普及性原则。
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
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
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
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发展性原则。
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
初中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
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3包容性原则。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
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4活动性原则。
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增加活动课程内容。
活动的设计需要紧扣主题,趣味性强且具有思考性,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领悟成长。
与此同时,活动需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在得以较为充分的发展。
5指导性原则。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出现成长的烦恼较为集中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导性建议。
此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时期。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带有一定的指导性。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小册子等形式进行。
1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的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
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
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专题讲座。
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
让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
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
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
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
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4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
同时,团辅中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到达积极参与积极成长的目的。
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5科普小册子的编制。
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学生,里面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
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张建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219:
78~8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生 心理健康 教育 研究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