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项目建议书案例.docx
- 文档编号:26206562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24MB
道路项目建议书案例.docx
《道路项目建议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项目建议书案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项目建议书案例
道路项目建议书(案例)
XX市204国道XX连接线(XX路)
工程项目建议书
XXXX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五月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1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XX市204国道XX连接线(XX路)
项目性质:
新建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主要位于XX市滨河新城,西接G204,东至XX北路,全长约7.1公里。
G204是纵贯我省沿线的国道干线,也是XX市区与赣榆联系的快速通道,204国道XX连接线(XX路)相当于G204的进城段,也是XX市规划的城市主干路。
具体区位如下所示。
一.2项目背景
由国家发改委制订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及中科院、国家开发银行和江苏省政府开展的《江苏省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对XX的开发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将XX的发展定位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希望通过XX的快速发展,在上海和青岛之间崛起一座特大型海港中心城市,从而更好地服务苏北、沿东陇海线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新一轮的发展规划为XX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市委王书记在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参加XX区代表团讨论期间,提出“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城市形象出新”。
2011年2月17日,董春科副市长至XX区调研时强调:
要借连盐铁路、连徐客专建设这一大好时机,进一步拓宽XX区规划建设思路,彻底改变该片区脏乱差的面貌。
按照王书记的指示精神和董市长的具体要求,XX区委、区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迅速落实,认真分析了XX区的实际情况。
滨河新城东至陇海铁路,西至原204国道,南至鲁兰河、海连西路、人民路,北至乌龙河、310国道,规划总用地约31.55平方公里。
根据滨河新城的具体情况,滨河新城制定了以沈圩区发展为依托,以蔷薇河为轴线的开发策略。
204国道XX连接线(XX路)东西向,横跨蔷薇河和东站引河,是沟通河西、河东两个片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其建设可有利于改善滨河新城居民生活条件、城市面貌,促进滨河新城的快速发展。
一.3主要研究结论
一.3.1建设的必要性
工程的建设是XX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需要;是XX道路系统完善,是XX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继续;是加强XX组团间联系,促进共同发展的需要;是滨河新区起步建设的需要;是环境投资环境的需要;是环境改善,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的需要。
一.3.2建设的可行性
XX区政府对204国道XX连接线(XX路)的建设予以充分的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资金筹措,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在组织和资金方面已经具备可行性。
经过对现场的勘察、工程方案的分析及施工技术的发展,本项目的建设在技术上也具备了建设的可行性。
一.3.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工程全长为7.1公里,其中特大桥长1.7km,下穿铁路段长340m,总投资额为10.01亿元。
主要资金筹措方式为政府拨款及银行贷款等。
一.3.4建设计划
本项目建设期为2年,所有工程项目于2013年7月前实施完成。
第二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二.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是XX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
204国道XX连接线(XX路)西起G204,东至XX北路,其建设是加强XX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联系,东部沿海城市带动XX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性,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江苏沿海综合开发、沿海铁路建设、东陇海线产业带规划等多种时代发展机遇,XX充分抓住机遇,蓬勃快速发展。
XX老城区的发展空间基本己饱和,城区向外拓展辐射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XX区向东、向南均已无拓展空间,因此向西北辐射是必然选择。
204国道XX连接线(XX路)是滨河新城的骨架道路网,工程的建设正为XX老城区向西北辐射奠定了物质基础,使XX经济整体共同发展成为可能。
(2)是XX道路系统完善,是XX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继续
根据《XX滨河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滨河新城规划构筑“一横两纵”的道路网结构,“一横”即是204国道XX连接线(XX路);且在市中心城区道路体系中规划为主干路,是未来滨河新城连接XX“链网状”道路骨架的重要枝干。
工程的建设对XX的对外、对内交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是加强XX组团间联系,促进共同发展的需要
204国道XX连接线(XX路)横跨蔷薇河和东站引河,既是未来滨河新城东西连接河东、河西两大片区的主要干道,又是延伸向东,对接花果山大道,从而串联滨河新城、XX老城区、科教创业园和连云新城。
工程的建设辅助于XX市现有道路网络,进一步促进了各组团之间的相互联系,组团间相互连通是经济共同发展、相互协助的基础。
(4)是滨河新区起步建设的需要
根据规划,滨河新城片区规划建设“一核两轴三区”的发展模式。
以蔷薇河为核心,构建水绿生态为主题,突出自然生态及资源的保护,丰富生态体验、观光休闲、运动建设等,在河东打造沈圩商住配套区和商贸物流区,在河西发展都市新城区。
滨河新城由于蔷薇河的阻隔分为河东与河西两个片区,两片区的发展必须突破阻隔,204国道XX连接线(XX路)横跨蔷薇河与东站引河,正为两片区的联系提供条件;其次滨河新城建设初期,其它等级道路严重缺乏,主要通过204国道XX连接线(XX路)的建设带动沿线的发展。
(4)是环境投资环境的需要
滨河新城现状基本未开发或开发强度较低,基础设施较差,而区域经济开发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完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道路的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否则众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204国道XX连接线(XX路)的建设完善滨河新城的道路网体系,改善投资环境。
(5)是环境改善,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的需要
工程周边原有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现有的市政设施严重不足,加强道路建设,跟进配套设施建设,可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提升片区的品质。
二.2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主要包括政府组织、资金及技术的可行性。
XX区高度重视滨河新城的开发建设,抽调50余名精干的工作人员,组建工作机构,成立了滨河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指挥部、道路桥梁建设指挥部、铁路地涵建设指挥部、征地征收指挥部、安置小区建设指挥部、资金运作指挥部等6个工作组,负责具体工程的推进工作,可见本工程的实施在政府组织方面已经具备了可行性。
片区的开发需要充足的资金,整个片区正采用融资的方式积极强化资金的筹措,并赢得了众多银行企业、企业的支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在资金方面也具备了可行性。
基于此背景,经过多次勘察,设计方案正有条不紊的进行;依据现状施工技术的逐渐提升,相信本项目的施工也将会顺利进行,因此本工程的实施在技术上也具备了可行性。
由此可见,本项目的实施完全具备可行性。
第三章交通需求预测
根据前文分析,204国道XX连接线(XX路)主要承担XX对外交通、组团交通及组团内部交通。
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对本工程交通量进行预测分析。
三.1滨河新城规划
根据《XX市滨河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滨河新城东至陇海铁路,西至原204国道,南至鲁兰河、海连西路、人民路,北至乌龙河、310国道,规划总用地约31.55平方公里,分三个阶段开发建设:
Ø第一阶段2011年至2013年,为滨河新城建设的起步阶段,完成临洪大道、XX路的建设,规划新城的居住人口达10万人,带动就业4万人;
Ø第二阶段2014年至2018年,是滨河新城建设的提升阶段,建成功能完善、道路畅通、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城区,新城的居住人口达20万,带动就业10万人;
Ø第三阶段2019至2025年,是滨河新城建设的完善阶段,规划居住人口40万人。
基于此确定工程预测基年为2013年,中期预测为2018年,远期预测为2025年。
三.1.1交通规划
滨河新城的规划路网如下图所示。
图3.1滨河新城路网规划图(滨河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滨河新城构建“一横两纵”的路网结构,“一横”为XX路,“两纵”是临洪大道和新区路,XX路是滨河新城沟通东西向的主要交通干道。
在滨河新城建设初期,仅临洪大道、XX路建设完成,其它道路均未修建;建设中期,其它道路逐渐建设完善。
三.1.2用地规划
滨河新城规划河东以打造配套设施完美、交通便捷、居住环境优美的沈圩商住配套区和以汽车、钢材、装饰等专业市场为依托的解放路商贸园区;河西主要打造居住社区及各类高端的商业商务聚集的都市新城区。
详细规划用地如下图所示。
图3.2滨河新城用地规划图(滨河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2交通量预测
依据《XX综合交通规划》(2008-2030)中的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人均出行次数和XX市交通方式分担率的预测,通过对滨河新城及XX城市用地性质分析,按照交通生成、方式划分、交通分布和交通分配“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量预测,得出本项目特征年的交通量如下。
204国道XX连接线(XX路)路段交通量预测表3-1
年份
2013
2018
2025
交通量(pcu/h)
3528
4174
7866
饱和度(%)
30.8
39.7
81.9
由预测可以看出,2025年204国道XX连接线(XX路)的饱和度为81.9,服务水平为D级,可满足交通需求。
第四章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
2、设计车速:
60km/h;
3、主要线形标准
1)、平面线形
平面线形标准表
项目
主干路
设计车速(km/h)
6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600
设超高推荐半径(m)
300
设超高最小半径(m)
150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m)
1000
平曲线最小长度(m)
10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50
停车视距(m)
70
2)、纵断面线形
纵断面线形标准表
项目
主干路
设计车速(km/h)
60
最大纵坡推荐值(%)
5
最大纵坡限制值(%)
7
坡段最小长度(m)
170
凸型竖曲线极限半径(m)
1200
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
1800
凹型竖曲线极限半径(m)
1000
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
150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50
最大超高横坡(%)
4
3)、横断面设计指标
按照规划,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的技术标准,临洪大道横断面设计指标如下:
小汽车专用车道宽度取3.5m,混行车道宽度取3.75m,路缘带取0.5m
交叉口渠化:
进口道宽度≥3.25m,出口道宽度≥3.5m,公交停靠站宽度取3.0m
4、设计荷载标准
1)、结构荷载标准:
桥梁:
公路-Ⅰ级;
人行荷载: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取用。
2)、路面结构计算标准:
BZZ-100型标准车
5、相交道路的净空要求
①横向道路:
快速路:
5.5m;主干路:
4.5m;次干路:
4.5m
②非机动车道:
3.5m人行道:
2.5m
③铁路:
8.0m
6、结构物的抗震设防标准:
桥梁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10g(g为重力加速度)。
7、耐久性设计:
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1.0.7条执行。
8、排水设计标准:
①设计暴雨重现期:
道路及街坊暴雨重现期取1年。
②径流系数:
街坊及地面排水:
ψ=0.7(其中:
路面0.9,绿地0.15)
9、路面结构:
沥青混凝土路面;
10、桥梁设计洪水频率:
1/100;
11、道路照明标准:
平均照度20/30lx,均匀度0.4;
12、路面设计年限:
15年。
第五章工程方案内容
本工程为新建工程。
工程内容包括道路、桥梁、管线(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电力管、综合信息管和燃气管)、照明、绿化、交通设施、监控、消防等工程。
五.1道路工程
五.1.1路线方案
本道路的平面线形按照《XX市滨河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布设。
路线起于XX北路与人民东路交叉口,往西北前行,下穿陇海铁路、规划徐连高速铁路,后跨越大浦河,与临洪大道平交后到达东站引河,跨越东站引河,蔷薇河后往东,到达G204,即项目终点
路线全长7.125km,共设平曲线2处,最小半径为1000m。
五.1.2路基路面
1、标准横断面
标准横断面设计以规划为依据,在分析交通量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结合道路沿线地形地貌及城区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科学合理地确定道路路幅断面。
该段标准断面采用三幅路型式,双向六车道,中心线两侧各12米机动车道,3米侧分带,6米非机动车道,9米人行道,断面如下:
中分带、侧分带侧石高出路面20cm,人行道侧石高出路面15cm。
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路拱1.5%,坡向外侧,人行道路拱1.5%,坡向路中。
桥梁人行道侧石高与道路不同时,其高差在台尾后10m范围内现浇过渡。
2、路基处理
路基范围清表后,下挖至路床底面以下1米,然后回填山场碎石土至路床顶面。
大粒径三场碎石土填筑在路基底部,路床范围内以粒径符合规范要求的山场碎石土填筑。
3、路面结构
本次设计对路基、路面采用如下结构:
机动车道:
4cm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下封层
36cm水泥稳定碎石
20cm山场碎石土
范围:
机动车道及沿线主要交叉口。
非机动车道:
3.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4.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
下封层
15cm水泥稳定碎石
15cm山场碎石土
范围:
非机动车道及沿线支路口。
人行道结构:
25×12.5×6cm透水砖
3cm中砂调平层
15cmC20混凝土(间距1米设φ6渗水孔)
20cm山场碎石土
土基压实K≥87%
五.2桥梁工程
1)大浦河桥
路线在K0+615处跨越大浦河,与河流夹角为57度,布设3×20m的预应力砼空心板桥过河。
2)蔷薇河特大桥
该段蔷薇河为五级航道。
蔷薇河与东站引河之间为规划湖区,以桥梁方式跨越。
主线跨湖及航道桥梁起自东站引河东大堤外,桩号约K1+500,终于蔷薇河西大堤外,桩号约K3+200,全桥长度约1.7km,道路中心线与航道夹角90°。
桥面总宽60m,横断面布置为:
9m人行道+6m非机动车道+0.5m非机动车道护栏+2m中间分隔带+0.5m防撞护栏+24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2m中间分隔带+0.5m非机动车道护栏+6m非机动车道+9m人行道(含护栏)。
如下图所示:
本项目起点位于XXXX老城区,距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XX火车站仅2km之遥,终点处将发展成XX区高端定位的核心商务区,中间横跨蔷薇湖水源保护地,规划起点高,环保要求严,对桥梁结构的设计施工相应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XX北路大桥定位为XX区乃至XX市的标志工程之一,因此,该桥的景观设计排在第一位,同时保证主桥工程具备完善的交通功能,全面满足规定的技术标准,满足通航净空的前提下留有适当富余,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造价经济合理,结构安全可靠,施工便捷。
主桥跨越蔷薇河V级航道,最高通航水位5.46m(上游刘顶断面,国家85高程),通航净空45x5m。
考虑承台宽度和防撞设施厚度,兼顾桥梁景观要求,主跨跨径在80m以上为宜,可考虑的桥型有斜拉桥,自锚悬索桥,拱桥,连续梁等。
其中斜拉桥由高大苍劲的主塔、纤细柔美的主梁、富有韵律的拉索组成,跨越能力大,结构力线简洁清晰、整体均衡、布局和谐、景观优美,可作为重点考虑的桥型方案。
引桥横穿蔷薇湖水源保护地,以30~40m左右的连续箱梁跨越,即减少了水中基础数量,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又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且并未引起工程造价的大幅增加。
五.3隧道工程
五.3.1下穿铁路箱身
道路下穿陇海铁路立交桥采用4孔(9.5+12.5+12.5+9.5)m分离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道路中心线与陇海铁路法线交角为5度,箱身结构按斜交设置。
为满足箱身上布置铁路的要求,箱身长度为14.2m(正交尺寸),为提高顶进施工的安全性,箱身两侧各设一段长度为5m(正交尺寸)的开口箱。
五.3.2箱身横断面设计
箱身净宽:
9.5+12.5+12.5+9.5m,满足道路要求,此处道路横断面为:
5.5m(人行道)+4m(非机动车道)+2.25m(侧分带)+12m(机动车道)+2.5m(中分带)+12m(机动车道)+2.25m(侧分带)+4m(非机动车道)+5.5m(人行道)。
五.3.3箱身两侧引道设计(K0+040~K0+380段)
(1)、路基支挡结构设计
本次研究范围内引道路基支挡结构,地下水位以下部分机动车道支挡结构采用C35钢筋混凝土U形槽,非机动车道两侧采用C30混凝土挡墙。
地下水位以上部分支挡结构采用C30混凝土挡墙。
U形槽根据埋深不同,边墙厚0.5~1m,底板厚0.8m~1m。
U形槽间接缝设置钢剪销连接,并设止水带隔水,中间为PE1型橡胶止水带,外侧为外贴式橡胶止水带。
U形槽外侧涂溶剂型再生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两层。
挡墙顶宽50cm,墙后按3:
1放坡。
挡墙每隔15m左右设置3cm橡胶止水带一道;U形槽和挡墙外侧涂溶剂型再生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两层。
(2)、路基填料
为了使路基获得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保证路基路面的综合服务水平,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的要求,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最小强度不应低于规范规定。
五.4管线工程
五.4.1给水工程
沿道路前进方向在非机动车道双侧布置给水管道,左侧为输水管道,右侧为配水管道。
同时按间距不超过120米布置消火栓。
道路最低点设置泄水阀,最高点设置排气阀。
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冰冻情况、外部荷载、管材性能、抗浮要求及与其他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
露天管道应有调节管道伸缩设施,并设置保证管道整体稳定的措施,还应根据需要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管道穿过河道时,可采用管桥或河底穿越等方式。
五.4.2污水工程
沿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布置污水管道,汇集道路两边地块污水,分别接入污水提升泵站或污水厂,处理后排入河道。
污水管尽量采用重力流,结合道路纵坡设置。
不设或少设提升泵站。
当无法采用重力流或重力流不经济时,可采用压力流。
管道基础应根据管道材质、接口形式和地质条件确定,对地基松软或不均匀沉降地段,管道基础应采取加固措施管道接口应根据管道材质和地质条件确定,可采用刚性接口或柔性接口。
当管道穿过粉砂、细砂层并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或在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防区时,应采用柔性接口。
五.4.3雨水工程
沿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布置雨水管道,收集路面和道路周边地块雨水,就近接入现状和规划河道。
雨水干管布置在排水流域中间,尽量使收集雨水干管距离最短,坡降最小,使其依靠重力流排入水体。
XX地区地势平坦,管材一般采用钢筋砼管。
当所选管材管径大于1.2米时,雨水管道宜采用石砌方沟,其优点是过水断面大纵坡小,建设造价低。
石砌方沟沟可做成宽而扁形,以适应当地的地形特点。
五.4.4电力管道设计
在道路设计范围内,35KV级以上线路采用架空线铺设;10KV及以下的主干配电线路均采用电力电缆直埋或沿电缆沟穿钢管埋地铺设。
电缆沟布置在道路的两侧人行道下,电力电缆线与其他管线交叉布置最小距离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五.4.5信息工程
沿道路双侧布置电信管,联合电信管拟布置有线电视、电信、移动、联通等电缆。
电信管埋设在人行道下,埋深0.8~1.2m,管道坡度一般为3~4‰,不宜低于2.5‰,如街道本身有坡度,可利用地势获得波度,管道按05X101-2《地下通信线缆敷设》进行设计,主干管道弯曲时的曲率半径不宜小于36m,电信管道每隔约120m,设一座人孔井,以便检修和布线,人孔井内应有排水管,将积水就近排至雨水或污水检查井内。
管道穿越道路时,改用镀锌钢管。
在各主要路由每隔一定距离埋设一组镀锌钢管(排管)横过马路,以便对面的布线和干线的接续。
五.4.6燃气工程
沿道路双侧人行道下布置燃气管,左侧为输气管,右侧为配气管结合地块在道路两侧步置支管。
新建燃气管与沿线各现状相交道路燃气管及支管接通。
五.5电气、照明工程
五.5.1照明主要技术指标
参照交通部颁发的《道路照明》行业标准和建设部颁发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道路类型
路面亮度
路面照度
眩光限制阈值增量T1(%)
最大
初始值
环境比
SR
最小值
平均亮度Lav(cd/m2)
总均匀度Uo最小值
纵向
均匀度
UL最小值
平均照度
Eav(lx)
维持值
均匀度
UE最小值
城市主干道
1.5/1.0
0.4
0.7
20/30
0.4
10
0.5
五.5.2布灯方式、灯杆及灯杆基础
布灯方式:
在标准段的机非分隔带内安装12米高双挑灯,光源为250+150W高压钠灯。
采用双侧交错布置,路灯平均间距35米;在道路交叉口布置15米高单侧照2火中杆灯,光源为2*250W高压钠灯以加强交叉口的照明。
灯杆采用材质其技术参数、性能指标不低于Q235—A。
灯杆的全长直线误差不超过1‰。
灯杆材质及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灯杆焊接,按《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J218-2002)执行。
灯杆底座带有法兰盘,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基础上。
灯杆及加工部件,采用热浸锌或达克罗工艺进行防腐处理,锌层应均匀,表面色泽一致,厚度≥86μm,要求48h盐雾实验合格。
灯杆需进行表面喷塑处理,处理后要求表面色泽一致,无脱落现象,表面喷塑保持期≥10年。
灯杆的所有连接部件必须为不锈钢材料。
灯杆基础采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上设有与灯杆连接配套的法兰盘。
敷设要求:
横向基础位置详见《道路标准断面图》,纵向根据路灯给定桩号施工。
施工过程中如遇障碍物影响,可适当考虑移动,但以移动位置与原定位置误差不超过2米为宜。
五.5.3灯具、光源、电器
双挑灯选用高压钠灯灯具,光源为250W+150W高压钠灯;
单侧照中杆灯选用高压钠灯灯具,光源为2*250W高压钠灯;
灯体:
采用高压合金铸铝,表面经静电喷塑处理。
反光器:
采用进口高纯铝板,表面经氧化处理后镀膜。
透明罩:
采用进口高强度聚碳脂复合材料,或高强度钢化玻璃。
灯具采用硅橡胶密封圈,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
灯具为快开结构,坚固件防腐等级符合户外O类要求。
灯具效率>80%,配光曲线符合工程设计文件要求,眩光限制符合JT/T367—1997标准。
光源采用原装进口(GE、菲利浦、欧斯朗)品牌的高压钠灯,各类技术参数不得低于下列标准:
色温2100K,在额定电压和频率下,点燃100小时后(包括电路损失)光效不低于110Lm/W,光衰至73%时工作寿命为24000小时。
光源应在开启后5分钟内达到最大光通量的85%,当电压下降1%时,光通量减弱应小于3%。
配套电器提供原装进口(GE、菲利浦、欧斯朗、索恩)品牌的优质镇流器和启动器;
配套提供原装进口(GE、菲利浦、欧斯朗、索恩)品牌的优质补偿电容器,单灯经补偿后其功率因数≥0.85
五.6交通设施
沿线路网相交道路采用信号灯控制。
其余不予预留开口。
交叉口进口道和出口道均拓宽。
为便于道路行驶路线识别和有效组织行车秩序、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在道路沿线设置了必要的红绿信号灯、指路标志、车道分界线;出于对行人过街安全考虑,在各交叉路口一律设置人行道信号灯。
并在适当位置布置公交站台。
五.7绿化和消防工程
本工程利用2米侧分带进行绿化。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 项目 建议书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