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试题含答案 2.docx
- 文档编号:26188693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173.61KB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试题含答案 2.docx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试题含答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试题含答案 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试题含答案2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
2019.7
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试题(含答案)
(2)
一、选择题:
甘肃省张掖市是高原夏菜的理想产地,其夏季蔬菜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主要销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近年积极开拓中亚市场。
读右图完成1-3题。
1.该地夏季蔬菜品种丰富,主要得益于
A.海拔差异大B.水源丰富
C.热量充足D.土壤肥沃
2.我国东南沿海夏季本地蔬菜供应短缺,主要因为
A.需求量大B.多气象灾害C.耕地不足D.劳动力不足
3.制约张掖蔬菜开拓中亚市场的瓶颈是
A.蔬菜质量B.产业基础C.储运条件D.水利设施
下图为2002年北京距市中心21km范围内三个圈层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图,据图完成4-6题。
4.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为
A.多核心B.同心圆C.扇形D.同心圆与扇形相结合
5.东部居住用地比例偏低,主要因为
A.工业集中B.第三产业少C.地价高D.交通通达度低
6.该范围内北京市地形
A.以山地为主,平原分布东南外围B.以山地为主,平原分布西南外围
C.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东北外围D.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西北外围
右图为黄河花园口至利津河段年均排沙比(河段出口年均排沙量与河段入口年均来沙量之比)与花园口站年均来沙系数(河流含沙量与河流流量之比)关系图。
据图完成7-8题。
7.为使花园口至利津河段不淤积,花园口站年均来沙系数应至少在
A.0.007以下B.0.012以下
C.0.022以上D.0.032以上
8.该河段来水量增加,必定导致
A.河段含沙量减小B.河段排沙比减小
C.花园口站来沙系数增大D.利津站排沙量增大
下图为我国某地1971—2010年4—10月逐月暴雨次数等值线图,该地暴雨次数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弱和位置有关,读图完成9-11题。
9.暴雨次数最多的年份是
A.1977年B.1984年C.1988年D.1998年
10.该地可能位于
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东北地区D.青藏地区
11.一般情况下,该地暴雨多发年份
A.我国东部各地降水偏多B.我国东南季风偏弱
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
12.某高校贸易专业学生模拟商贸公司,以本金200元从厂家2.5折拿货,然后再5折卖给消费者客户。
那么他们公司从这200元投资中获取的利润额是
A.150元B.100元C.200元D.50元
13.为落实国家有关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提速降费的有关要求,三大运营商宣布提速降费具体方案。
这一方案的实施
①将实现运营商的利益最大化
②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发展,扩大信息消费
③促使运营商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成本
④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改善消费结构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4.某省从今年起,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全省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生态治水”由此正式取代“工程治水”。
为推动此计划,该省政府应
①坚持绿色发展,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②发挥货币政策的决定性作用
③改进治水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④完善治水的财政支持政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人民币加入SDR(SDR又称为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
)一篮子货币,从而跻身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公认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行列。
这意味着
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②人民币对美元的依赖性增强
③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增强④会加速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自11月1日起施行。
据此回答16—17题。
16.《刑法修正案(九)》中增加了“网络造谣、替考、医闹、虚假诉讼、伪造和滥用证件”等9种罪名,同时取消了走私武器等13个死刑罪名。
这一修改
①既惩治犯罪又尊重人权②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③表明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④减少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从唯物史观看,《刑法修正案(九)》的通过旨在
①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③不断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矛盾④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历史上首次突破400亿大关。
业内专家预测,到国家“十三五”规划期末,中国电影票房很可能达到1000亿元。
我国发展电影产业,促进电影市场的繁荣
①将大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②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
③应以中华文化为根脉,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清理收费的措施,中央层面已累计取消、停征、减免了42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这一系列措施
①是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②减少了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范围
③减轻了企业和个人负担,体现对人民负责④是提升政府执政能力的要求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0.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希望通过大会平台推动构建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导国际社会在网络空间尊重差异,凝聚共识,共面风险,共同塑造网络时代美好未来。
这表明
①国家安全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趋向一致④深化合作是促进世界发展的必然选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6月,天津大学研制的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神工一号”成果公布。
借助“神工一号”的连接,中风、瘫痪人士就可以用“意念”来“控制”自己本来无法行动的身体。
这一事实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③人能够认识、利用规律④能否控制身体取决于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2.老龄社会实实在在来到了我们身边,机构养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方面,有些地方养老院床位紧张,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养老院床位空置率超过50%,针对此状况,专家指出要大力推进养老机构改革,合理配置养老资源。
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有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②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
④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优化养老资源结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3.下列名言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③干一寸胜过说一尺。
——真理具有客观性
④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联系具有普遍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4.中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中国古代出现人口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大规模的迁移是在
①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②3—5世纪③8—10世纪④14—16世纪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
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
这反映了汉代
A.生产力水平低下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
26.唐代李翱在《复性说》中说,人性本善,圣人凡人,本无差别,只是圣人不惑,不为情欲所累,所以不失本性;而凡人往往溺于情欲,因而丧失本性。
凡人只要“妄情灭息”,才能“本性清明”。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B.发明本心,致良知
C.性相近,习相远D.人人皆可以为圣
27.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
“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
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
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
28.胡适说: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
B.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
C.梁启超受到西方一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
D.胡适赞同梁启超的观点
29.1910年5月,有读者向汉口的《东方时报》投书批评新政:
“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棉花、谷物、食油、燃料、牛,不管什么——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
”《东方杂志》也发表文章称,“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
”由此可以推断
A.新政没有取得实际成效
B.新政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C.清政府假改革真独裁的真实面目被揭穿
D.新政措施缺乏时代性及民众支持
30.右图为《20 世纪编年史图鉴》中某一时期的东亚地图,图中分别以黑、白、灰色标示了三个不同政权。
这幅地图最有可能编印于
A.日俄战争后辛亥革命前(1905-1911年)
B.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
C.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D.内战爆发后新中国成立前(1946-1949年)
31.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
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
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C.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32.公元前六世纪后,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立刻成为法律,并马上执行。
公元前399年开始,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并组成一个专业的立法委员会裁决有争议的法律。
这表明雅典
A.民主政治更加理性B.民主政治已被破坏
C.人文主义思想产生D.法律体系逐步形成
33.下表是英国铁路钢铁及机器出口量(单位:
千吨)
年份
铁路钢铁
机器
1845-1849
1291
4.9
1850-1854
2846
8.6
1856-1860
2333
17.7
1861-1865
2067
22.7
1866-1870
3809
24.9
1870-1875
4040
44.1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铁路钢铁及机器出口量持续增长B.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
C.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D.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殖民地半殖民地
34.有学者在评论苏联某五年计划时,称它是“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尽管犹豫不决和保守主义不允许改革者的计划得以彻底地实施”,“但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
”实施这个五年计划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烈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35.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
“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
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
”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
A.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
B.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
C.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
D.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
二、非选择题:
36.(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死海地处约旦裂谷,湖面平均海拔-415米,湖水盐度高,富含钾、钠、镁等矿物质,为沿岸化工工业提供原料。
死海自然环境独特,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
右图为死海位置示意图。
近年来,死海水位正在以每年1米的速度下降,周边地区出现大量塌陷的沙坑,吞噬农田及民居。
12月,沿岸三国签署协议,将在红海与死海间建立一条长达180千米的输水线路,引红海水补给死海。
(1)简析死海近年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
(6分)
(2)红海至死海调水线路将采用管道输水,请分析原因。
(6分)
(3)该输水工程的实施伴随着争议,有人赞成,也有人提出忧虑,表示反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8分)
37.(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渤海莱州湾沿岸浅层地下卤水(高盐分地下水)资源丰富,盐碱地多(图甲)。
山东省寿光市近年利用滨海盐碱荒地种植盐生植物海篷子,并尝试对海篷子进行产业化项目开发(图乙)。
(1)简析莱州湾沿岸盐碱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6分)
(2)比较该盐碱地春、夏季含盐量高低并说明理由。
(8分)
(3)海篷子等盐生植物的种植能有效改良盐碱地土壤,试分析原因。
(6分)
(4)简述该地海篷子产业开发模式的优点。
(6分)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民生保障的基础,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基本矛盾、风险隐患和严峻挑战,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方向。
材料二: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国务院积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下行,在投资驱动后继乏力,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之时,创业成为经济领域新的经济刺激点,众多创客脱颖而出。
创客者们以小而活的形式,利用自己的智慧,将与众不同的想法变成实物,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得到相应的回报。
但创客者们普遍缺乏政策、资金、场地、税收、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团队素质参差不齐,市场化和规模化较弱。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的依据。
(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创客产生的合理性(6分),并说明如何推动创客健康发展(8分)?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
疟疾几千年来一直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
20世纪50年代,寄生虫对当时抗疟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为解决越南战场医疗告急问题,中国启动抗疟项目,动员全国医药力量,但科技研发更需要专业精英和天才。
屠呦呦团队尝试从中药里提取和分离抗疟有效成分,虽条件艰苦、设备落后,但仍不断寻找,从历代医籍药方、各地药志中收集汇总出2000多个治疟药方,精选编成《疟疾单秘验方集》,接着筛选一批药方做鼠疟实验,后勤供应不上,甚至搬来家里水缸类器具存放危险品,但疗效不稳。
1971,屠呦呦又组建科研小组,重读中医古籍,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得到灵感,改用低沸点溶剂处理青蒿,得到的提取物疗效更高更稳,第191次实验中提取的药物样品显示出100%抑制率。
1972年中科院用当时最先进的“X-衍射法”帮助确定青蒿素提取物的立体化学结构,意味着发掘出全新的抗疟药--青蒿素。
1973年,屠呦呦研发出青蒿素第一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甚至亲自试服,抗疟疗效提高了10倍。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议”在中国举行会议,屠呦呦被安排向西方医药学家介绍研发青蒿素全面情况。
中国人自己发明的青蒿素在毫无保护状况下流失了。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知识,分析屠呦呦研究团队的成功之处。
(12分)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屠呦呦研究团队在实践中如何推动对青蒿素的认识深化的?
(10分)
(3)知识产权已成许多国家发展、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请就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提出两条建议。
(4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戎狄“妄侵”华夏,夷夏之别更为严格。
当时民族矛盾尖锐、各诸候国之间政治斗争激烈。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等思想。
蛮夷必须向天子朝贡,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如有不贡、不王,则先“修名”、“修德”,即要名尊卑,动之以“德”;若再不贡不王,则将“修刑”,动用“刑罚之辟”、“攻伐之兵”了。
战国时,儒家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孟子等人,鉴于当时夷狄多融入华夏的现实,对四夷的看法又进了一步。
他们更多地消除了对夷狄的鄙视,不再视之为未开化。
他们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义,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摘编自周伟洲《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
材料二雍正皇帝历数了明代的“失德”诸端,认为明清易代是清朝顺天应人和体道崇德的结果。
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入主中原,都是符合“中华”价值标准的正当举措。
清朝并没有自视为“夷狄”,而是“中华”,并且是理直气壮的“中华”。
雍正皇帝的这种自信,理论上来自儒家哲学,而事实上则根源于“中外一统”、“华夷一家”的巨大版图。
鸦片战争以来的内忧外患,使清朝的执政能力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当清朝即将覆亡之时,满族统治者在《逊位诏书》提出“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一逻辑严谨、内涵明确的“大中华”、“大中国”的概念。
清王室将一个偌大的帝国疆域和平转让与中华民国,从而为现代中国的构建,为这个未来中国的领土疆域之完整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清以后的政权,凡涉及中外疆域纷争问题时,莫不以清朝的“完全领土”为法理依据。
——摘编自韩东育《清朝对“非汉世界”的“大中华”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孟的民族观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满清统治者清初和清末的民族观。
(11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下:
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
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类型。
图景类型
大停滞的世界
大分化的世界
非国家化的世界
大融合的世界
特征
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将重点转向国内,火车头的熄火导致全球化停转,这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
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经济仍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世界却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
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这是一个拼接起来的、不均衡的世界。
美国和中国合作,导致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合作,这将是最有可能的最好图景。
根据材料,任选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两种典型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可以对材料中所描绘的典型未来图景认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洞穴探险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因其神秘、刺激受到部分旅游者欢迎。
用作探险的洞穴一般未经人类开发利用,洞穴周围基本上保持原始状态,因而专业性要求高,风险较大。
说出洞穴探险中应该注意哪些风险。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沙尘暴是指强风扬起地面沙尘,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恶劣天气现象。
在我国,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对西北、华北等地区危害较大。
说出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44.(10分)【环境保护】
珊瑚礁主要分布在热带温暖海域,是海洋中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海底雨林”。
海南省沿海均有珊瑚礁分布,但遭受过严重的破坏,面积已大幅减少。
说出珊瑚礁的生态功能,并指出其遭受破坏的原因。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俸禄制伴随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起来。
秦代是第一个全面实行俸禄制的大一统王朝,但秦代工资差别相当大,“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
西汉俸禄制主要袭自秦代,高级官员与低级官员之间的待遇过于悬殊,大多数汉代官员的收入不高,导致汉代官员腐败。
汉宣帝接纳张敞、萧望主张,提高低级官员的薪俸水平,这次“增禄养廉”的改革是比较成功的。
王莽篡汉之初,进行高薪养廉改革,初衷虽好,但靠增发货币,反而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官员收入每况愈下,贪污腐败不可避免地加剧起来。
东汉王朝受战乱和灾荒影响,财政状况不断恶化,“减百官俸”,推行薄俸制。
汉桓帝时因对武陵蛮的战争,一度停发百官俸禄,清廉官员大都陷入穷困之中。
历史证明,薄俸甚至无俸,对王朝来说总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之举。
实行俸禄制度,从短期看,因为兴革之举会导致官民一时不便,但从长远看,对国家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一改革从制度上堵住了百官肆无忌惮地抢夺民众财产的渠道,百姓负担实际上是大为减轻了。
——摘编自张宏杰《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秦汉时期俸禄改革的因素及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俸禄改革的影响。
(6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人权派是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出现的一个政治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胡适、罗隆基等一批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
“五四”后,中国各种思想搏击争鸣,自由知识分子办报办刊传布思想,各种论争不断。
1928年8月,国民党宣布“军政”告终,“训政”开始,党国体制及蒋介石的权威地位初步形成。
此时国民党内反蒋力量将“民主”等原则高高举起,与人权派所追求的“民治”、“人权”、“宪政”形成了呼应。
同时,上海出现多个商业团体组织请愿团,要求国民党中央实行民主。
从实质上看,“人权运动”乃十足的“宪政运动”。
但由于实力弱小,他们不具备从事实际政治运动的实力和条件,只能幻想国民党自上而下推行宪政。
人权运动在精英知识界掀起波澜,但广大民众却充耳不闻,实际成效也微乎其微。
国民党对于人权派不断采取封杀手段,始终没有实行宪政。
一直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宣布由“训政”进入“宪政”,结果是演出了一场滑稽剧,最后被赶出大陆。
——摘编自袁刚、邓博宇《人权论争与国民党的训政、宪政》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权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人权运动的内容并简析失败的原因。
(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土耳其境内的黑海海峡,是俄国进入地中海的必经之路,也是其他大国从海上侵犯俄国的主要通道,但一直处于土耳其的掌控中。
海峡问题是俄国外交三百年里最重要、最复杂和最尖锐的问题之一。
1936年苏、英、法、土等九国就海峡体制缔结条约,承认了海峡的中立和苏联黑海舰队在此的弱势地位。
20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试题含答案 学年 广东省 惠州市 第三次 调研 考试 试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