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6187539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3.35KB
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尚书·尧典》记载:
“(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尧还命令羲和四子分赴东、南、西、北四方,司掌春、夏、秋、冬四时,并发布讲话云:
“咨!
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
《尚书·尧典》是中国古代关于时间体系最早的重要文献之一。
从《尧典》的记载可知,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一年有“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这和今天的“三百六十五日加四分之一日”是非常接近的。
《尚书·尧典》中帝尧命令羲和四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赴东、西、南、北四方司掌春、夏、秋、冬四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段记载。
因为这里羲和四子所司掌的四方与四时,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根本的时空结构框架,而且地方与时间同时为四子所分别司掌,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中,时间和空间所具有的同构互换这一特殊性质。
这一特质的展开,构成了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的时间空间化、空间时间化、时空一体化的文化特征。
而《尧典》“钦若昊天,敬授民时”中所蕴含的“顺天”和“遵时”的精神,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顺应自然之发展,遵循四季变化规律的深层内涵,是中国古代时间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核心观念。
春种秋收,以农耕为基本生产方式的中国古人,在实践摸索中很早就拥有了顺应四季的自然变化从事生产劳动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中国古人很快认识到了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掌握了十二个月的月升月落规律,了解了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循环。
可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示它呢?
中国人选择的是使用六十甲子。
中国古代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的方式来标示时间。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
由甲子到癸亥,天干配地支功产生出六十个搭配。
以之纪年则每六十年完成一个循环,纪月则每五年一个循环,纪日则每六十天一个循环。
所以在中国古代生活中,“六十“与”五“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字。
《汉律》规定:
“吏员五日一休沐。
”《汉书》也记载:
“每五日洗沐归谒亲。
”如果追寻五日休沐这一规定的文化源头,应与纪时每五天六十甲子完成一个循环有直接关系。
这与西方依据《圣经》开篇上帝七日创世纪而形成七日一周的划分法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但是,依据上帝耶和华创世纪的七日周期的划分方法偏重的是西方宗教与神话的背景,而以六十甲子纪时、每五日完成一个循环为依据的划分方法偏重的是中国古人对时间循环性质的客观认识,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差别,经常就这样展现于很多细微但非常关键的细节之中。
《世本》记载:
“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
”典籍记载的容成与大桡皆黄帝之臣,是传说中的人物,其事茫茫焉不可考也,但地下发掘出的甲骨文字可以证明,殷商时期的中国古人已经用干支来表示时间了。
把天干地支配合起来形成六十个数字,非常适合于表示相对复杂的时间周期。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框架,而在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上,循环往复是时间最重要的基本特征。
六十甲子的循环排列,非常清楚地展示了时间周而复始的特性。
它是古代中国人时间文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时间生活影响很深。
1.下列关于中国古人“顺天遵时的智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很早就凭借月升月落的特点掌握了春夏秋冬四季循环的规律,并且认识到了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
B.中国古人以农耕为基本生产方式,很早就能顺应四季的自然变化从事生产劳动,百工也能够遵时进行生产。
C.中国古人很早就了解到作为最根本的时空结构框架的东南西北四方与春夏秋冬四时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D.中国古人很早就将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相配来标示时间,六十甲子纪时法很适合表示相对复杂的时间周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较早阐述时间体系的重要文献《尚书·尧典》中的记载,蕴含着中国古人顺天遵时的精神。
B.因为在纪时上是每五天六十甲子一循环,所以《汉律》规定官员每五天一休假,对此《汉书》中有类似记载。
C.西方的七日一周的划分法源于《圣经》中上帝耶和华创世纪的说法,这反应了西方的宗教与神话背景。
D.虽然《世本》“大桡作甲子”的记载渺不可考,但中国确实在殷商时期就已经用干支来表示时间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对羲和四子司掌四方与四时的具体安排反映出的是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中时间和空间“同构互换”的特殊性质。
B.“顺天”与“遵时”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时间生活中的重要观念,其基本内涵就是顺应自然,遵循四季变化规律。
C.“五”在中国古代时间生活中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以干支纪时和纪月是,分别是五天一个循环、五年一个循环。
D.天干与地支相配而形成的六十甲子的循环构成了中国古人时间文化框架的主体,它对中国古代时间生活影响很深。
【答案】
1.A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
原文“中国古人很快认识到了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掌握了十二个月的月升月落规律,了解了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循环”,“凭借月升月落的特点”错误。
2.试题分析:
原文“如果追寻五日休沐这一规定的文化源头,应与纪时每五天六十甲子完成一个循环有直接关系”,选项“因为在纪时上是每五天六十甲子一循环,所以《汉律》规定官员每五天一休假”强拉因果,或混淆范围。
点睛:
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此题选项B混下范围。
3.试题分析:
“构成了中国古人时间文化框架的主体”错误。
原文“它是古代中国人时间文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项偷换概念。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小区鸡鸣
李忠元
自打买了新楼房,张杰就痛快地搬了进去。
还是新房子好啊,躺在软绵绵的床上,真舒服,张杰的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不知不觉睡着了。
可这醉人的安适却是一会儿的事。
睡着睡着,张杰突然觉得有声音,就扑棱爬起来,侧耳细听,声音却是传自楼外。
张杰披衣下地,来到阳台细心查看,这回终于听清楚了,是一声声沙哑的鸡鸣由远而近,很是吵人。
张杰顿时睡意全无,张杰想不通,是谁这么嚣张?
竟在这时尚小区里堂而皇之地养上了公鸡!
张三一忍再忍,可一连十几个凌晨两点,他都被这可恶的鸡叫声吵醒,他坐卧不宁,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顽固的失眠症。
这天,实在忍无可忍的张杰天还没亮就起了床,悄无声息地下了楼,循声找去,却见对面一楼的一户人家窗前架着一个铁丝鸡笼子,一红一黑两只大公鸡正比赛似地扯脖子欢叫呢!
张杰这个气啊:
可恶的畜生,看你把老子折磨的!
张杰捡起脚下的一块石子,想惩罚一下这两个可恶的东西。
没想到石头还没出手呢,就听耳边嗷地一嗓子,把张杰吓了一大跳。
张杰一抬头,只见一个白发老头正对他怒目而视,张杰一时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羞红了脸,挺着脖子却不知说什么好。
你干啥,想杀生?
老爷子精神矍铄,说话挺霸气。
看样子你也是农村出来的,怎么这么不爱惜生灵呢?
张杰低了头,打量了一下自己。
农村人?
我哪里还像农村人?
从买楼那天起俺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了!
张杰不服气。
死老头子,看我不告你,两只破公鸡还动不得了,宝贝似的,俺找说理的地方去!
张杰气嘟嘟地,一溜烟似地跑到了物业办。
室内乌烟瘴气,满地垃圾,两个自动麻将机边坐满了打麻将的,吆五喝六,战得正欢,根本没人理睬张三。
看这场面,张杰怯怯地,心中的怒火顷刻间被浇熄了一大半儿。
张杰悻悻地出了屋子,但张杰还是满怀希望的,毕竟这半夜鸡叫是人人愤慨的事,难道他物业的就不嫌吵闹吗?
张杰在小区里也撺掇邻居一起去告公鸡扰民,可他话一出口,别人都无奈地摇摇头,走掉了,谁也不理睬他。
回楼后,张杰越想越窝火,现在的城里人真是太麻木了!
张杰盼着物业早日解决,就一忍再忍,希望事情尽早出现转机。
这天晚上,张杰早早地躺下来,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后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张杰又被鸡叫声惊醒了。
那可恶的鸡叫很有穿透力,由远及近,划破长长的夜空,一遍又一遍,让张三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张杰睁着惺忪的睡眼,看天还没亮,就无奈地拿起一本杂志看起来,可这恼人的鸡叫竟没完没了,让张杰难以静下心神,看书也是心不在焉,一目十行。
第二天一大早,张杰下楼时竟意外地发现难得一见的开发商刘金正在给那两只公鸡送食吃。
这一发现令张杰吃惊非小,他更来气了。
一打听,张杰才知道,那个养鸡老头竟是刘金的父亲!
我说这事儿怎么迟迟得不到处理呢!
没有犹豫,张杰又单枪匹马杀到物业办,去兴师问罪了。
正好刘金坐班,张杰就像个开了火的机关枪,一通嗒嗒,把心里的怨气竹筒倒豆子一样倒给了刘金。
刘金一拍桌子,张杰,这楼里住着千八百户,人家都不吱声,你凭什么来此叫嚷啊?
张杰听刘金竟这么质问他,腾地火了。
他不吱声,我也不吱声,大家都漠然置之,难道任凭这两只公鸡搅得一辈子不得安宁,还要我们忍气吞声吗?
本来,张杰是来干仗的。
没想到自己唇枪舌剑,却换来了刘金“扑哧”一笑,张杰立时懵了。
张杰还没回过神来,刘金又是一拍桌子,张杰吓了一跳,以为刘金要动手呢!
没想到,刘金不慌不忙,从夹包里掏出一盒大中华,衔在嘴里一支,随后“啪”一声用打火机点上了,吞起云吐起雾来。
张杰,你不是一直没工作吗?
今天,我正式通知你,你现在就是这个小区的物业办主任了,这里的一切事务由你全权负责!
张杰一时愣住了,什么?
什么?
……
张杰,我忙于北京的楼市开发,这里根本无暇顾及,管理一团糟,为寻找一位认真负责的人来管理小区,管好小区,我家老爷子,就特地从农村买来两只爱打鸣的大公鸡,没想到激怒的是你!
⑴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__)
A.小说把张杰和邻居做了对比,以邻居的麻木不仁、怕事躲事衬托张杰的与众不同,暗寓了张杰被刘金看中而得到工作的必然性。
B.“你干啥?
想杀生”的话,与“老爷子精神矍铄,说话挺霸气”的描写,表现了刘金父亲对张杰想拿石头砸鸡的不满以及他的财大气粗。
C.“张杰,你不是一直没工作吗”的问话,说明刘金对张杰做了认真的调查,他早就发现张杰是个人才,所以借此机会要重用他。
D.张杰撺掇邻居们和自己一起去告公鸡扰民,但邻居们都不愿意去,是因为他们知道养那两只公鸡的人是开发商刘金的父亲。
E.“人家都不吱声,你凭什么来叫嚷啊”是刘金的故意一问,旨在对张杰做进一步考查,从其反应看他是否合乎自己的用人标准。
⑵小说中多次写到小区的鸡鸣,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⑶张杰有哪些突出的个性特点?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回答。
⑷如果把文章最后一段删掉,你认为合适不合适,为什么?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AE⑵①照应了题目②作为线索,贯穿起了整个小说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借对鸡鸣的反应,表现了不同人的不同心理,突出了张杰的形象。
⑶①不畏权势,正直有胆量。
即使知道了扰民的鸡是小区开发商刘金的鸡,他也没有退缩。
②有头脑,做事善思考。
为了早日解决问题,他撺掇邻居一起去告公鸡扰民。
③认真负责。
别人不管的事,他管,而且要把事情解决掉。
⑷示例一:
合适。
从文章内容看,刘金是个开发商,他肯定不希望小区管理混乱,因此他应当明白鸡叫扰人的道理,而最后请张杰管理小区就暗示出他家养鸡的目的。
而且可以推断出那鸡迟早会被撤走,所以没必要再交代鸡叫的原因。
从艺术手法上看,文章直接以张杰发愣做结尾,是在情节陡生逆转之际戛然而止,能够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而这也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使小说结尾更含蓄,更耐人寻味。
示例二:
不合适。
从内容上看,这个结尾说明了半夜鸡叫的缘由,也说明了刘金让张杰来管理小区的原因。
从人物形象上看,这个结尾交代了刘金及其父亲的想法,扭转了先前他们在读者心目中可能产生的不好的印象。
从结构上看,最后一段交代了整个事件的缘起,使小说结构更为完整严谨。
【解析】
(1)试题分析:
B项,“表现了刘金父亲对张三想拿石头砸鸡的不满以及他的财大气粗”错误,老爷子当时的样子其实是故意做出来的,为的是看张三的反应,他是在为儿子刘金挑选人才。
C项,“刘金对张三做了认真的调查,他早就发现张三是个人才”错误,刘金是从张三被激怒才发现他是个认真负责的人的,而至于张三没有工作一事,刘金可能只是听说而已。
D项,从文中内容看,邻居们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
(2)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分析文中多次写小区的鸡鸣的作用。
首先,文章题目就是“小区鸡鸣”,小说中写小区鸡鸣,准确扣住了题目。
其次小说多次写鸡鸣,写它影响到了张三的睡眠,这就串起了情节,推动了故事发展。
最后,通过写不同人对小区鸡鸣的反应,表现了邻居的麻木不仁和物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也凸显了张三的形象。
点睛:
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
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
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
(3)试题分析:
要分析人物形象“张杰”,就要到文中找到直接写人物的句子(语言、动作(如“单枪匹马杀到物业办,去兴师问罪了”)、肖像、心理),也可以找其他人物的评价(侧面),有现成的形容词可以直接摘抄。
一般从三方面考虑人物的特点:
身份职业、性格脾气、精神品格。
(3)试题分析:
这类题目首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其次这一题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
作用一般有两个方面,内容和结构。
内容方面主要是写了……,表现了……;结构方面主要根据位置,本题主要是在倒数第二段,为……铺垫。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也。
幼聪敏,家贫无书,年十二,寄郡学受业。
同郡甄琛为定州刺史,简试诸生,见而策问,应答如响,大为琛所叹异。
延昌中,以军功起家。
孝昌初,除光州曲城令。
为政清静,务尽仁恕,词讼止息,远近称之。
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涂多亡叛。
朝廷患之。
乃令兵人所齑戒具,道别车载;又令县令自送军所。
时光州发兵,弼送所部达北海郡,州兵一时亡散,唯弼所送不动。
他境叛兵,并来攻劫,欲与同去。
弼率所领亲兵格斗,终莫肯从,遂得俱达军所。
军司崔钟以状上闻。
其得人心如此。
元象初,高祖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
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
后从高祖破西魏于邙山,命为露布,弼手即书绢,曾不起草。
以功赐爵定阳县男。
武定中,迁卫尉卿。
会梁遣贞阳侯渊明等入寇彭城,大都督高岳、行台慕容绍宗率诸军讨之,诏弼为军司,摄行台左丞。
破萧明于寒山,别与领军潘乐攻拔梁潼州,仍与岳等抚军恤民,合境倾赖。
关中遣仪同王思政据颍州,太尉高岳等攻之。
弼行颍州事,摄行台左丞。
时大军在境,调输多费,弼均其苦乐,公私兼举,大为州民所称。
弼志在匡赞,知无不为。
显祖将受魏禅,自晋阳至平城都,命弼与司空司马子如驰驿先入,观察物情。
践祚之后,以预定策之功,迁骠骑将军。
转徐州刺史,未之任,又除胶州刺史。
弼儒雅宽恕,尤晓吏职,所在清洁,为吏民所怀。
显祖尝问弼云:
“治国当用何人?
”对曰:
“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
”帝以为讥已。
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十年夏,上因饮酒,积其愆失,遣使就州斩之,十年六十九。
寻悔,驿追不及。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讼止息,远近称之词讼:
诉讼案件
B.抚军恤民,合境倾赖倾赖:
钦佩信赖
C.志在匡赞,知无不为匡赞:
颂扬天子
D.驰驿先入,观察物情物情:
民心民情
6.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B.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C.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D.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弼富有学问,文思敏捷。
定州长史甄琛考查诸生时,他回答策问如同回声一样迅速;高祖让他写布告,他拿起绢就写,连草稿都不用打。
B.杜弼为官清廉能干,很得人心。
在光州曲城县令任上,别县征召的士兵大都半路逃散,而他所送的士兵一直跟随着他,纵使受到攻击也不叛离。
C.杜弼劳苦功高,颇受重用。
高祖让他随从作战,因功赐给他爵位,又派他辅佐高岳等抗击梁军;显祖接受魏禅登基,他因有功被封为骠骑将军。
D.杜弼耿直无忌,说话做事常得罪人。
显祖问他治国应当任用什么人,他回答说应当用中原人,显祖就借着酒劲,派人到胶州杀死了他。
8.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
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
(2)弼儒雅宽恕,尤晓吏职,所在清洁,为吏民所怀。
【答案】
5.C
6.C
7.D
8.翻译见译文。
【解析】
5.试题分析:
匡赞:
匡正辅佐。
6.试题分析:
“弼”作后句的主语,“受人请属”“大营婚嫁”并列结构中间断开,“仍”后句的开头。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弼”作后句的主语,“受人请属”“大营婚嫁”并列结构中间断开,“仍”后句的开头。
7.试题分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如此题选项D英国关系失当。
8.试题分析:
注意重点词语“引”“典掌”“见”“造次”“即”“晓”“所在”“怀”和被动句的翻译。
参考译文:
杜弼,字辅玄,中山郡曲阳县人,幼时聪明颖悟,家庭贫穷,没有书读,十二岁时,寄居于郡学从师学习。
同郡人甄琛担任定州长史,考查测试诸生,见了杜弼后进行策问,杜弼对经义解说的娴熟明白,应答如同回声一样快,甄琛十分赞叹诧异。
延昌年间,凭借军功被征召做官。
孝昌初年,被任命为光州曲城县令。
为政清简,无为而治。
做事总是仁爱宽容,诉讼之事消失,远近的人都称赞他。
当时天下大乱,盗贼到处都是,征召的兵士,多数在半路叛逃。
朝廷为此深深忧虑,于是命令士兵携带的兵器,在路上时都用另外的车载着;又命令县令亲自押送士兵到军营。
当时光州派遣了士兵,杜弼押送所率领的士兵达到北海郡,光州其他县的士兵突然都跑了,只有杜弼所押送的兵没跑。
其他地方的叛兵一起来攻打,想让他们与自己一起跑掉。
杜弼率领随身卫兵与之作战,最终也不肯听从叛军,于是得以全部到达军营。
军司崔忠把情况报告了上去。
杜弼就是这样得人心。
元象初年,高祖提拔杜弼掌管机要大事,他非常受信任。
有时因为仓促来不及写下命令,就径直给他一张空白纸,命令他立刻宣读。
后来跟从高祖在邙山打败西魏的军队,高祖命他写布告,杜弼立刻着手在绢上写,根本不用起草。
因有功被赐予定阳县男的爵位。
武定年间,升任卫尉卿。
恰逢梁国派遣贞阳侯渊明等人入侵彭城,大都督高岳、行台慕容绍宗率领各路军队前往征讨,皇帝下诏让杜弼担任军司,代理行台左丞。
在寒山打败萧明,另外与领军潘乐攻取梁国的潼州,接着与高岳等人安抚军队,救济百姓,全境的人都钦佩依赖他。
关中派遣仪同王思正占据颍州,太尉高岳等人去攻打他。
杜弼管理颍州事务,代理行台左丞。
当时大军驻扎在境内,调运物资花费很大,杜弼平均分配任务,使人苦乐相当,公私兼顾,大受州民称赞。
杜弼志在匡正辅佐皇帝,凡了解的事没有不认真去做的。
显祖将要接受魏帝的禅让,从晋阳到平城都,命令杜弼与司空司马子如从驿道快马疾行,先入平城都,观察世事人情。
显祖登基之后,因为他参与谋立天子的功劳,升他为骠骑将军。
后转任徐州刺史,尚未道人,又被任命为胶州刺史。
杜弼儒雅宽容,特别精通管理的职责,无论在何处任职,都清廉方正,被官吏和百姓思念。
显祖曾经问杜弼说:
“治理国家应当任用什么人?
”他回答说:
“鲜卑人都是贵人,应当任用中原人”。
显祖认为这话是在讽刺自己。
高德政多次说杜弼的坏话,又让主书杜永珍密奏杜弼在做长史的时候受人请托,在婚嫁方面大肆铺张。
显祖内心十分嫌憎他。
杜弼依仗自己旧臣的身份,依然有公事就向皇帝陈情。
十年夏天,皇帝因为喝酒喝多了,想起杜弼的种种过失,就派人到胶州斩杀他,当时杜弼六十九岁。
不久皇帝后悔,派驿使追赶,没能追上。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九日水阁
韩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重阳后菊花二首(其一)
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9.韩诗第一句和范诗前两句在诗中各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10.两首诗都是些菊花,诗人借之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请予以说明。
【答案】
9.韩诗第一句写出了池馆园林的荒凉,反衬了嘉客在重阳赏菊品酒的雅兴之浓。
范诗第一句写菊花鲜嫩,第二句写菊蕊金黄,突出了菊花之美,反衬了世情儿女的“无高韵”。
10.韩诗写菊花在深秋花事皆淡后犹有晚香,暗喻诗人自己有着岁晚而节弥坚的品格。
范诗写菊花在重阳之后依然美丽可爱,借世俗之人只看重阳一天的花而不看重阳过后的花,讽刺世人的庸俗。
【解析】
9.试题分析:
注意答出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作用,这两句诗都是起“反衬”的作用,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翻译。
点睛:
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
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
10.试题分析:
真实两首托物言志的诗歌,注意答出物象的特征,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情感,即诗人通过“菊花”的哪些特征表达情感。
四、默写
11.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在举了孔子的例子后,得出了一个关于师和弟子的才能的结论,并且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解释了这个原因,这个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试题分析:
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关于师和弟子的才能的结论”,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庾”“磷”“锱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学年 吉林省 松原市 扶余县 第一 中学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