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doc
- 文档编号:2618648
- 上传时间:2022-11-03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44.50KB
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doc
《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由于该报道做事件的还原和描述,因而在写作上多以故事化叙事为主,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认为纸媒的深度报道不可避免的要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事件经过,但作为新闻本身,客观性标准一直未曾因报道形式的差异而改变过。
进入电视媒体的深度报道阶段,深度报道的话语从文字语言转向画面语言。
电视媒体本身对受众的要求比纸媒低,因而纳入了比纸媒更广阔的受众,对于新闻事实的探讨也在电视屏幕上形成新的社会舆论场,电视受众同时也是社会公民,他们通过电视深度报道参与社会问题的探讨,故而深度报道在电视媒介下产生了全新的含义。
深度报道的任务就是要揭开水面之下巨大的冰山面目,呈现鲜为人知的事件背景和原因。
这种多方观点和角度更为客观向观众呈现,肃清谣言和假设;此外,从选题上来看,以社会热点问题、关乎民生的问题、事实真相不明晰的问题为主,以解惑或揭示为目的,以舆论监督为特色,显现出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的姿态。
在电视媒介中,解释性报道、述评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多种形式都被划归到深度报道的范畴中,尽管形式各异,但根本都是为解决人所面对的问题和真相,因此对深度报道的含义的理解离不开“人”,人是牵引不同事件的核心力量,深度报道的内容离不开人,深度报道的对象也离不开人。
得习惯了多渠道获取碎片化信息的人们很难再聚首到电视机面前,耐心看完一档40多分钟的《新闻调查》。
参与的场域已经由电视媒体转向了更为互动、主体性更强的网络平台。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电视深度报道走向消亡,而是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电视深度报道带来了诸多影响,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也有必要重新审视深度报道的含义。
(一)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选题更具针对性
对于深度报道在内容上的选择,在全媒体时代则更为开放,这与当年媒介环境的典型特征相关,传统媒体掌握着新闻信息的来源,也是信息权威发布的机构。
而到全媒体时代,所有人在传授关系上都是双向的,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因此信息的来源更加多样,故而为深度报道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内容。
如在2014年的两会期间,人民网的“两会”专题页上也根据大数据检索出网民最关心的问题,搜集到网民的声音,结合“两会”期间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为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更具针对性地做出“两会”深度报道。
(三)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如何“深”
全媒体时代,人们缺乏的已不仅是信息,反而信息是过剩的;人们也不缺乏渠道,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甚至比主流媒体更为便捷迅速。
因此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始终处于横向上广度的扩展,碎片化信息的堆砌并不能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把握事件,因此受众缺少对于事件信息的整合和梳理,以及从更高的视角审视事件,往往流于信息表面而止步不前。
故而全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便不能像传统媒体做深度报道那样认为掌握更全面的消息,更客观地呈现事实即可,更需要有全局观念、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流畅的逻辑思维,摘取事件的关键信息,解读信息,并能够从宏观上提示受众认识信息背后的含义。
这是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要义所在。
[学子论文]“内容为王”在新媒体时代过时了吗?
——以《赫芬顿邮报》为例
王达之
摘要:
传统纸媒在新媒体时代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考验,同时网络报纸来势凶猛。
内容作为媒体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赫芬顿邮报》成功地贯彻了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经营理念,深度开发原创性报道和深度报道,以优质的博客和新闻内容吸引大量读者,构建起足够的社会影响力,获得了足够的广告投放进而在经营上取得成功。
“内容为王”的理念不但没有显得过时或者不重要,反而,以优质内容为基础,向读者提供权威、专业、多元、具备深度的内容将是未来媒体行业最根本的制胜之道。
《赫芬顿邮报》,作为成功网络报纸的代表,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就,被认为引发了一场新的媒体革命,也让业界不断反思“内容为王”是否还能够与时俱进。
虽然有学者如辜晓进先生认为《赫芬顿邮报》这样的新媒体的崛起关键是靠着学习传统报纸的长处[1],也有学者认为其成功最重要的是发挥新媒体的长处。
在当今“报网融合”已成必然之举的新形势下,研究并学习《赫芬顿邮报》的成功之道毫无疑问在当下新媒体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赫芬顿邮报》:
将“内容为王”进行到底
之所以《赫芬顿邮报》能够成功,是因为其立足于传统媒体优势结合了当代网络新媒体的优点、强强结合才取得的,尤其是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经营之道。
虽然报纸在互联网时代应该建立新思维,比如与读者互动意识,但是传统报纸的许多基本运营方式同样可以用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深度报道、重视内容,内容才是媒体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
贯彻“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并将其进行到底,向读者提供权威、专业、多元和颇具深度的内容,是《赫芬顿邮报》取得成功的基础。
首先,《赫芬顿邮报》作为一个新闻网站、聚合博客,为读者提供的极其海量而优质的内容,优质的博客内容是《赫芬顿邮报》赖以起家与成功的根本。
《赫芬顿邮报》拥有13位常驻专栏作家和3000多位资深博主,他们免费为《赫芬顿邮报》供稿,网站每个月也从几千个人中接收和审阅博客申请。
其中资深博主大多是社会名流与精英,这也归功于赫芬顿本人出色的社交能力。
在建站之初,她就动员了一批社会精英来《赫芬顿邮报》开博客,第一位被请来《赫芬顿邮报》开博客的便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网站其他的著名博主还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著名导演雷德福、名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等。
赫芬顿本人也坚持为自己网站上的博客专栏写稿[4]。
数量众多且身份地位显赫又分布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博主为该报免费提供了大量的真知灼见。
这些优质的内容资源不仅扩大了赫芬顿邮报的影响力,吸引数量众多、内容广泛的读者群,还大大提升了网站的品味,使得赫芬顿邮报在保持其“严肃”、“高雅”面目的同时还吸引到更多的客户。
此外,编辑拥有并使用这些稿源,却不必支付他们稿费,节省了一大笔钱,为网站的盈利创收打下基础,也成为了《赫芬顿邮报》得以发展壮大的基础。
如果某些默默无闻的博客被《赫芬顿邮报》置于网站首页,博主的影响力将迅速得到放大,这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博主努力提高稿件的质量,网站与博主形成了良性的互动[2]。
其次,新闻也是《赫芬顿邮报》极具特色的内容。
《赫芬顿邮报》被冠以“报纸”之名,在博客之外新闻也是该报所极为重视的。
早期,《赫芬顿邮报》采取“新闻聚合”的模式,其主要制作方式是转载链接其它媒体的原创新闻,并对其做一定的改写。
此举对于开办之初的媒体机构来说确实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发展之道,却引发了业界对其“吸血鬼”的指责[2]。
不仅如此,《赫芬顿邮报》还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以及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半岛电视台等近150家知名主流媒体签约合作,购买全套美联社、博通社等大通讯社新闻,与全球60多个机构博客建立链接,扩大新闻的来源,其数量巨不仅远超过传统媒体,还领先各类互联网新闻机构。
[4]最为重要的是《赫芬顿邮报》的新闻非常具有时效性,经常在其滚动新闻栏中出现标有“即刻”字样的新闻,更新速度非常快,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时事。
再次,《赫芬顿邮报》善于将优质的内容与移动互联结合起来。
《赫芬顿邮报》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跨媒体化,并在其中仍然坚持其优质的内容的特点。
《赫芬顿邮报》借助互联网飞速发展带来的契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它本身并不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设备而专门建立的。
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电子设备进行上网,《赫芬顿邮报》注意到了这股趋势并积极进行业务的新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012年6月,该报推出完全按纸质期刊设计的iPad版周刊《赫芬顿》,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模仿传统的纸质杂志,一切以内容为中心,读者对此反应极为热烈,用户访问量不断增加。
,《赫芬顿邮报》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和前CEO推出的社交新闻视频应用NowThisNews,通过新的新闻呈现再次改变了电视新闻及新闻视频的消费。
这种社交化的不同于传统模式的新闻呈现方式,既保持了内涵的高水准又很好地贴合了当今观众的喜好,非常具有其吸引力[6]。
四、“内容为王”助力《赫芬顿邮报》走向成功
《赫芬顿邮报》的“内容为王”不但成为《赫芬顿邮报》长期吸引大量读者、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基础,也为其实现财政的独立自主奠定基础,最终助力《赫芬顿邮报》走向运营与影响力的全面成功。
1、“内容为王”扩大了《赫芬顿邮报》的浏览访问量,带来了大量的广告收入。
新媒体时代传媒的立足主要依赖于广告主,而广告的投放要求媒体必须具备足够的用户访问量。
建站之初,赫芬顿本人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充足的启动资金来保障报纸最初的运行。
但是随着报纸的生存对资金的需求,其主要营收只能依靠广告和活动赞助,而广告又占据主要部分[7]。
于是该报选择传统的免费访问方式,以高用户浏览量赢得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最终获得了成功。
《赫芬顿邮报》优质的内容资源,使得《赫芬顿邮报》自建立起的访问人数就节节攀升,月独立用户访问量在2011年左右首次超过《纽约时报》这样的老牌大报。
此外该报还以其优质的内容为基础,并配合其研发独有的一种搜索引擎优化技术,使得搜索网站可以优先搜索到《赫芬顿邮报》的报道,两者的结合为报纸带来了巨大的访问量[8],吸引大量的广告主前来投放广告,在与广告主进行谈判的过程中有也因此有更多的底气。
至2010年,该报已累计获得3000多万美元投资并实现扭亏为盈,其财政状况日趋好转;2011年利润额就达到3000万美元,并于当年被美国在线收购[4]。
值得一提的是,此举虽然一度被一些博主视为对自己理想主义的背叛并发起抵制《赫芬顿邮报》的行动,但此时《赫芬顿邮报》已经财大气粗、声名远播,并未产生不良影响[9]。
《赫芬顿邮报》获得更多的广告主的投资以及AOL的资金补充后,持续免费向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报道,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换得广告商的选择,实现了“内容为王”与营收增利的良性循环。
2.“内容为王”助力《赫芬顿邮报》实现“产品为王”。
“产品为王”乃指微观企业是以产品本身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
一切营销的手段及方法,都只是提供了一个让产品到达消费者的渠道,而产品本身才是消费者最初的希望。
在新媒体时代,以信息技术为轴心的跨界思维使“新产品潮”的涌现成为可能。
得力于“内容为王”,赫芬顿创办了IPAD杂志《赫芬顿》。
起初,周刊每期订费0.99美元,或试读一个月后每期1.99美元。
由于其内容极为优质,其应用程序APP一个月就被下载了115万次。
最终,独家广告商丰田公司承担起了杂志所有花销,该杂志由收费转为免费4;另外《赫芬顿邮报》的NowThisNews也是“内容为王”后续新闻产品应用。
在NowThisNews的视频中,用户能看到非常独特的的新闻播报和视频形式。
如对美国大选的分析,在NowThisNews中,读者所看到的视频内容没有一般视频内容所有的专家,代之以代表了各州车牌号和白板标示数字、以及象征两党的驴和象的以动画形式解释的大选选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当《赫芬顿邮报》这类新媒体的自身实力与影响力不足以达到《纽约时报》那样可以靠“付费墙”获取利益的情况下,努力发挥出传统媒体所擅长的深度报道、优质内容的优势,就可以转化为产品为王的优势,从而实现盈利。
3、“内容为王”促进了报纸与读者的互动。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发展极其迅速,报纸媒体等传统媒体在进行转型时,要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比如与读者的高度互动性、个性化阅读、多媒体展示等等,都是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是,究其实质,他们更多属于技术类的。
如果报道本身的内容质量缺失,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缺乏了其用武之地,再绚丽的展示技术、再便捷的互动平台都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读者也丧失了参与互动的兴趣。
虽然当前渠道的意义已经越来越重要,但是内容仍然是媒介的基础,《赫芬顿邮报》与读者成功的互动就是建立在其优质的内容报道之上。
总之,《赫芬顿邮报》利用自己的内容优势,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进而以此为最大资本从广告商和媒体巨头换来了充足的资金,在保持较高的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实现了盈利,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媒体 时代 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