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扩机工程投资环境分析专题.docx
- 文档编号:26186313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9.21KB
电站扩机工程投资环境分析专题.docx
《电站扩机工程投资环境分析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站扩机工程投资环境分析专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站扩机工程投资环境分析专题
目录
一、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筛选2
1、环境影响因子识别2
2、评价因子的识别2
二、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3
1、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3
2、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分析6
3、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6
4、施工渣土的环境影响8
5、施工主要生态影响9
6、施工期对人群健康的影响11
三、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1
1、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11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4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5
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5
四、施工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17
1、炸药库17
2、油库区18
3、施工地质灾害的防范19
4、其他风险控制措施19
五、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20
1、对减水河段的影响20
2、施工活动的后续影响21
3、原电站大坝水库造成的影响21
六、营运期环境保护对策措施23
1、库区水质保护建议23
2、减水河段最低生态流量的确定23
3、施工后续影响的防范措施与对策24
七、环保投资概算24
八、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26
1、环境管理26
2、环境监测26
一、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筛选
1、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97)及《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SDJ302-88)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功能、特性和工程影响地区的环境特点,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对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识别见(附表1)。
附表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
环境组成
环境要素
环境因子
自然环境
局地气候
温度、湿度、降水
水文
流速、流量、水位
泥沙
冲刷、淤积
水质
水温、有机物、有毒有害物质、营养物质
环境空气
TSP、PM10
声环境
噪声
土壤
土壤侵蚀、潜育化
环境地质
库岸稳定、水库渗漏、土地浸没
陆生生物
野生脊椎动物、珍稀动物、森林植被、经济林、珍稀植物
水生生物
经济鱼类、珍稀水生生物
社会环境
人群健康
自然疫源性疾病、介水传染疾病、虫媒传染病、地方性疾病
社会经济
生产资源、居住条件、就业条件、经济收入
景观与文物
自然景观、文物古迹
2、评价因子的识别
工程对自然、生物和社会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主要表现在:
扩机工程投入营运后,有可能对大坝至厂房间的减水河段的水文情势产生进一步的影响,使该河段的下泄流量进一步减少,对该河段的生态和环境因子产生影响。
由于工程使用原有的大坝水库,只是在丰水期或洪水期对原来由大坝下泄的水进行利用,故对库区的局地气候、库区的水文、泥沙、水质等均无大的影响。
沙田电站经过30余年的运行,库区的环境地质趋于稳定,对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的影响也趋于稳定。
工程施工期间,施工机械较多和施工材料用量大,施工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噪声对周围环境质量将产生影响,施工开挖及施工的弃土、弃碴等对周围环境也将带来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评价将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作为重点,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包括因施工活动对当地地表水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因施工造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渣土堆存带来的影响和隐患等。
营运期对减水河段的影响、施工的后续影响、原电站大坝水库的影响等作一般性的分析说明。
并在环境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工程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和生态影响的减缓措施。
二、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大部分。
生产废水主要产生于砂石料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另外,施工机械维修停放场地处由于施工机械的漏油及清洗,也会产生一部分含油废水,此外是基坑排水。
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经验,一般生产废水都偏碱性,废水中的SS含量较高,普遍超标,悬浮物的主要成分为土粒和水泥颗粒等无机物,基本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经过一段流程后易沉降。
施工废水进入河流,会增加局部水体的浊度和碱度,由于沤江施工废水需要进行处理。
处理装置设置在各施工区的混凝土拌和系统、砂砾料加工系统以及施工机械维修停放站等处。
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少,主要来源于个施工生活区。
⑴、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废水
砂石骨料加工厂为机械砂石骨料加工,包括粗碎、中细碎、筛分等施工工艺,其中筛分工艺需加水冲洗和降尘等,加入的水量除部分消耗于生产过程外,大部分将作为废水间接排放,因此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S。
类比国内同类型水电站施工期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排放量和悬浮物浓度,确定悬浮物浓度为10000mg/L,砂石料加工厂的用水量约60m3/h,废水排放量取生产用水量的80%,即48m3/h。
砂石骨料加工厂废水中悬浮物浓度远超过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若直接排放对河流中悬浮物浓度影响较大,需采取沉降处理措施。
最好多处理办法是采用多级沉淀,循环使用、定时补充新鲜水的方式,减少此部分废水的排放量,降低废水中的悬浮物排放浓度,做到达标排放。
⑵、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
本工程包括隧洞衬砌砼、厂房砼、回填灌浆混泥土总量约2.2万m3,施工高峰期砼浇注强度为124m3/d。
根据工程施工平面布置。
工程混泥土生产系统主要分两处布置,包括引水发电洞进口400m处和发电厂房永久交通洞进口500m处。
使用的砼拌和设备有1.0m3的砼拌和机3台、0.4m3的砼拌和机3台、3~6m3的砼拌和车2台、0.2m3的砂浆拌和机2台等。
混泥土拌和进料采用装载车或手推胶轮车。
根据水电工程施工规范,养护1m3混凝土产生废水0.35m3,产生的废水pH值在9~12之间,本工程产生的碱性废水约7700m3,施工高峰期混泥土养护产生废水44m3/d。
拌和系统每次冲洗废水量约0.5m3,pH值在12左右,冲洗废水量约1200m3,施工高峰期拌合系统冲洗废水约为20m3/d,合计废水排放量约64m3/d。
根据类似水电站施工期混凝土拌和系统生产废水悬浮物浓度的实测成果资料,废水中悬浮物浓度约5000mg/L,废水浓度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废水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较小,间歇集中排放的特点,需处理后排放。
(3)、机械维修冲洗废水
工程施工期为32个月,建议在施工现场设一个机械修配站,以方便施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主要承担施工机械的定期保养和简单零部件的配换及场内运输机械及部分对外物资运输车辆的保修。
修配站内设洗车场,方便需清洗车辆的冲洗。
机械修配站预计供水量为3m3/h,废水排放量约为供水量的80%,即废水排放量约为2.4m3/h,每天产生废水约24吨,这部分废水石油类浓度可达20~80mg/l,SS1000~5000mg/L,需要进行隔油沉淀处理后排放。
⑷、隧洞开挖废水
隧洞在开挖过程中,隧洞内存在地质渗水问题,主要有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水,整个引水发电洞均在当地的地下水位线以下,在节理裂隙和断层带发育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现渗水、滴水、冒水、涌水等水文地质现象。
洞室内涌水量在0~40m3/h之间,洞室内出水会将隧洞开挖中的污染物带出,预计污染物的产生浓度为TNT:
3mg/L、矿物油:
10mg/L、SS:
2000mg/L。
隧洞开挖废水需经处理后回用,建议在出水口建设沉淀池收集,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混泥土的养护,多于水经处理后外排。
⑸、生活废水
生活污水来源于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和粪便的排放。
本工程施工生活和办公设施主要布置在各施工营地区(见施工平面布置图),据三峡工程施工区生活污水监测资料,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BOD5、SS等。
在最不利情况下,生活区的废水排放量(以高峰期420人,用水量0.15m3/d·人,污水排放系数0.8计)及污染物排放量详见附表2。
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产生浓度COD约为300mg/L、SS为150mg/L、BOD5按200mg/L估算,坝址最枯月流量(P=90%)为25m3/s,高峰期污径比为1:
42857,可见生活污水对河流水质影响很小。
附表2:
生活区污水排放一览表
生活区
施工高峰期生活用水量
(m3/d)
施工高峰期废水排放量(m3/d)
SS排放量
(kg/d)
BOD5排放量
(kg/d)
COD排放量
(kg/d)
施工管理及生活区
63
50
15.1
10.1
15.1
为了避免对河水的污染,工程在生活区设置简易旱厕及化粪池,对粪便定期消毒处理后外运,不直接排入河道。
生活污水中的粪便去除后,污染物排放量会下降许多,因此施工期生活污水对河流水质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综上所述:
施工高峰期废水产生量约为1200m3/d,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SS的产生浓度加权平均为4930mg/L,产生量为5.92t/d。
废水最大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标准值142倍,如不经有效处理,对河流水质有较大影响。
电站下游约8km是东江湖,东江湖是湖南省重点保护水域,施工废水悬浮物以及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可使东江湖局部水域水质混浊,泥沙淤积,减少库容。
因此,需对施工废水及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进行严格的治理。
2、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础开挖、填筑、混泥土拌和点及车辆运输产生的粉尘与扬尘,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TSP);另一类是燃油施工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其主要污染物为NO2、烟尘等。
粉尘主要来自开挖、粉碎、筛分、转运及拌和等施工过程中,属间歇性、暂时性的无组织非点源排放。
根据工程分析的结果,土石方开挖和爆破产生的粉尘约占92%,此类粉尘粒径较大,影响半径约在50~100米。
长期在施工区内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对现场施工人员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
由于主体厂房、交通洞、引水洞、调压井等施工现场比较分散,对施工区周围的大气质量影响不大。
施工区附近没有村民住居集中点,对工地生活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也不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从电站厂房到大坝约5000m距离,需经过西塘村和永丰村,其中西塘村大部分村民散居在公路两边,交通扬尘对村民生活有一定影响。
建议主要对施工区内采取措施加以防治,重点是运输车辆扬尘、混泥土拌合系统边的水泥粉尘等。
本工程外来物质主要包括水轮发电组、金属结构设备、外来建筑材料及施工机械设备,对外运输总量约为4.0万吨。
外来物质运输主要是公路。
因整个施工期长达32个月,折合每一天对外运输量约50吨。
这部分交通运输所产生的废气对局部区域大气环境影响小。
3、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
噪声源污染主要来源于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噪声、混凝土拌和系统、钻孔、爆破、施工机械运行、机动车运输等,除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噪声为连续噪声源外,其它为间歇性噪声源。
根据同类型施工的噪声监测数据,上述噪声源大多数在90~110dB之间,其中载重汽车在加速行驶时在90dB以上,砂石料筛分机可达114dB;一些水电站施工期噪声的监测结果:
在距噪声源5m处测得等效连续声压级分别为69、78、90dB(A),在距声源150m时即为50.5、52.5、65.8dB(A)。
根据施工布置,施工区附近无村民住居,噪声对现场施工工作人员影响最大,但这些影响都是暂时性的。
各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分述如下。
⑴、砂石骨料加工系统
本工程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分两处布置,一处布置在距发电引水隧洞进口约400m的进场公路外侧较平缓阶地486m高程处;另一处布置在距发电厂房永久交通洞进口处约500m的进场公路外侧阶地405m高程处。
砂石骨料加工为固定、连续式噪声污染源。
参照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实测值(见附表3),噪声值均大于90dB(A)。
附表3砂石骨料加工系统部分噪声实测值表
噪声源
作业区
实测值dB(A)
工程项目
破碎机
工人作业点
95
葛洲坝
棒磨机
工人作业点
115
葛洲坝
粗碎机
工人作业点
94~98
湖南东江
吊筛
平台
106.1
铜街子
座筛
平台
108
铜街子
筛分楼
砂石筛分
114
湖南东江
砂石料场皮带机
机头
106(Leq)
葛洲坝
地笼漏斗下料震动器
砂石下料
111
湖南东江
根据噪声的球面衰减模式计算,以上述机械的平均值103dB(A)作为源强,噪声源衰减至建筑施工场界的噪声限值昼间85dB(A)夜间55dB(A),分别需要8m和251m,在夜间进行施工的情况下对周围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因施工现场周围居民极少,该系统噪声将主要影响施工人员的健康,应采取给现场施工人员佩戴耳塞耳帽等保护措施。
⑵、爆破、交通及其它噪声预测
工程施工区的其他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开挖、爆破、交通等,多为间隙声源和流动声源,其中爆破噪声强度可达130~140dB(A),重型载重汽车的最大噪声强度可达90dB(A)。
爆破噪声集中在首部和料场,但因工程所处地区人烟稀少,大部分相对集中的居民点距施工现场距离均在1000m以上,爆破对其影响较小,个别在1km内,但由于山体和林木的阻隔作用,噪声值将大大减少。
在建筑材料和渣土运输公路两侧约200m范围内的居民点,会受到施工期的交通噪声的影响。
此外,施工噪声也将对近距离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
4、施工渣土的环境影响
本工程的土方开挖量为17204m3,石方开挖量为188052m3;土方填筑量为14844m3,石方填筑量为5700m3;经平衡计算,土方开挖利用料3600m3,土方开挖弃料13064m3;石方开挖除围堰填筑利用5700m3外,其它182352m3废石料全部为弃料。
土石方弃料合计195416m3,弃料分4处堆放,各弃渣场情况见附表4。
附表4:
各渣场基本情况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用途
占地面积(m2)
1
石垄里弃渣场
在大坝南边500m处
堆放引水隧洞渣石
13961.125
2
茶子山埂弃渣场
2#支洞口附近山坡边
堆放2#施工支洞开挖渣石
8095.88
3
永丰溪边弃渣场
永丰溪北面
堆放电站厂房的渣土
8300
4
调压井弃渣场
调压井附近山坡边
堆放调压井产出渣石
5739
5
水口弃渣场
在茶子山埂弃渣场南边(备用渣场)
堆放交通洞、厂房区施工产出渣石
8298
现场调查发现,石垄里弃渣场的条件较好,该渣场位于离水库约500m的一个废弃的山塘中,适宜渣土堆存;施工使用的其它四个渣场条件都不够理想,永丰溪边弃渣场位于电站厂房东面离厂房直线距离300m的永丰溪北岸,堆存渣土约3万m3,此渣场应在使用过程中于靠河一面用砼砌边坡,防止渣土流失进入溪流中堵塞河道;茶子山埂弃渣场和调压井弃渣场都是在离施工出口最近的山坡边,渣土顺山坡倾倒堆放,压毁了大片的植被,也存在地质安全隐患,这两处渣场使用结束时应对渣场边坡进行加固,同时覆土恢复植被;水口弃渣场是工程的备用渣场,也是在调压井附近的山坡上,该渣场如使用也应与上述两个渣场一样进行加固处理。
渣场的环境影响主要是雨天易造成水土流失,其次顺山坡倾倒废渣土还有地质安全隐患,极易造成边坡失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
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都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5、施工主要生态影响
主要是施工区局部地域用地格局的改变造成的生态景观环境影响,由于施工活动对当地地表土城的扰动,废渣土的堆放、施工区地面设施的建设,改变了该地原来的原野生态环境景观;由于施工生产中人的活动增加、机械设备的使用、运输车辆的来往穿梭,必然影响该地的动植物生存环境,导致生态环境的连通性变差,影响该地动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的异质化程度;局部地表植被的破坏和地面固体废物的存放,还会加重该地水土流失现象,局部区域会带来地质灾害隐患。
⑴、对当地生态景观的影响
目前施工区以人工杉树林和灌木野草景观为主,有少量竹、松、油茶等。
拟建工程开发占地对生态景观格局的改变,主要是大片的渣场占地和临时建筑设施占地破坏了区域局部景观格局,破坏该地的地表植被,完全裸露的土石景观和工程施工的繁忙景观取代了原来的宁静的林木和灌木野草分布的原野植被景观。
本工程渣场占地面积为44394m2,合计约66.6亩,施工临时建筑占地6710m2,场内临时施工道路占地9000m2,取土场施工临时占地2774m2。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扫尾阶段应加强矿区裸露地表的绿化,并对占用破坏的植被进行异地绿化补偿。
⑵、对动、植物的影响分析
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现有动植物资源较为单一和匮乏,对于本工程施工区范围内来说,现有植物资源主要为人工杉树林、灌木野草等,动物资源主要为蛇、鼠、蛙、麻雀等常见物种,施工区未见珍稀动植物。
虽然施工期局部破坏这些物种的生存条件,但影响面积和数量有限,且工程施工结束时通过复垦,对施工区裸露地表进行覆土并进行恢复植被的工作,植物资源将得到部分恢复,目前存在的常见动物也将重新得到生存空间,物种恢复将是必然。
⑶、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即工程扰动地面面积,由工程分析可知,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20.5256m3,征用土地61653.739m2,计92.48亩。
工程扰动地面面积55200m2,毁坏植被面积40050m2。
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包括引水洞和厂房施工工作面、料场开挖裸露面、弃渣面、施工道路和其它临时建设占地等。
工程水土流失量预测:
弃渣流失量按流失率概算,其他扰动地面按水土流失加速侵蚀系数概算。
弃渣流失率和水土流失加速系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和土质等确定:
弃渣流失率取10%,水土流失加速侵蚀系数按不同区域分别取3~9。
经估算,水土流失总量为4.34万吨,其中弃渣流失量4.12万吨,其他扰动地面流失量0.24万吨。
扣除环境本底水土流失量0.13万吨,新增水土流失量为4.21万吨。
本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地面面积大,土石方开挖量和弃渣量大,如果不采取适当地水土保持措施,将加剧区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由于施工场地在河道内或河道两侧区域,扰动的地面和弃渣产生的土壤流失直接进入下游河道,造成河道淤积,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加剧下游的洪涝灾害。
6、施工期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外来施工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较多,高峰期施工人数达到420人。
因施工区人员相对集中,人口密度增大,生活设施均为临时设置,居住条件简陋,卫生条件比较差,加上劳动强度较大,施工人员的机体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肝炎、痢疾、伤寒、乙型脑炎、伤寒等传染病的发生和相互感染的可能性也将增大,对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可能带来其它疫源性疾病。
因此,施工期必须加强卫生管理,积极宣传卫生防疫常识,控制各类疾病发生。
三、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⑴、措施设计目标
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①、砂石料加工废水:
SS排放浓度控制在70mg/L以下。
②、生活污水:
BOD5、CODcr、SS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20mg/L、100mg/L、70mg/L以下。
③、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
SS排放浓度控制在70mg/L以下,pH值控制在6~9范围内。
④、含油废水:
石油类排放标准为5mg/L以下。
⑵、砂石料加工废水
砂石骨料加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具有废水量大、SS浓度高的特点,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工程河段及下游水质会造成一定影响。
①、废水处理方案比选
a)方案1
采用自然沉淀法,处理流程见图1。
含高悬浮物的废水从筛分楼流出,进入沉淀池,不使用凝聚剂,在沉淀池中进行自然沉淀,上清液排放。
该方案特点是处理流程简单,基建技术要求不高,运行操作简单,运行费用少,但为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沉淀池的规模要求较大。
筛分楼
上清液
自然沉淀池
沉砂
图1:
自然沉淀法处理流程图
b)方案2
采用混凝沉淀法,处理流程见图2。
废水从筛分楼流出先经沉砂池把粗砂除去后,再进入沉淀池,并在沉淀中投加凝聚剂。
由于絮凝剂的投加,使小于0.035mm的悬浮物得以快速而有效的去除。
因此与方案1相比,本方案占地小,整个处理工艺效果好。
不足的是好的处理效果增加了设备和运行费用。
加絮凝剂
上清液
絮凝沉淀池
沉砂池
筛分楼
泥浆
沉砂
图2:
混凝沉淀法处理流程图
②、从维护管理、运行费用来看,方案1具有较大的优势,就去除悬浮物的工艺效果和占地而言,方案2优势较大。
因本工程砂石加工废水中悬浮物绝大部分为无机颗粒,沉降性能良好,且径污比大,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方案1能满足要求,所以比较结果把方案1作为砂石料加工废水污染防治推荐方案。
⑶、混泥土拌合系统废水处理
针对混凝土加工废水水量少,废水排放不连续,悬浮物浓度和pH值较高等特点,采用间歇式自然沉淀的方式去除易沉淀的砂粒。
该处理方法的特点是构造简单,造价低,管理方便,仅需定期清池。
冲洗废水pH值偏高,但因水量小,影响不大,暂不考虑中和措施,如运行期间有较大影响,临时投加中和剂即可。
针对混凝土拌和系统间隙式排水特点,各个系统均采用统一形式和规模的矩形处理池,每天冲洗废水排入池内,静置沉淀到下一台班末排放,沉淀时间达4小时以上(添加一些药剂)。
池的大小为2m(长)×2m(宽)×1m(高)。
池的出水端设计为活动式,便于清运和调节水位。
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处理流程见图3。
排入沤江
酸液调制器
沉淀池静置
废水
图3:
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处理流程图
⑷、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采用化粪池对生活废水进行处理。
工程施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放,这在以往工程中应用很广,其原因主要是化粪池具有低造价,低运行费用等优点,适用于污水量较小,径污比大,对地面水影响不大的工程。
化粪池的粪便等按当地习惯一般用来肥田,勿需采取专门措施处理。
⑸、机械维修冲洗废水的防治
废水排放量约为2.4m3/h,每天产生废水约24吨,这部分废水石油类浓度可达20~80mg/l,SS1000~5000mg/L,需要进行隔油沉淀处理后排放。
对于机械维修产生的废油应进行集中回收,在施工区设置两个机械集中冲洗点,冲洗废水由明沟收集进入隔油沉淀池,沉淀池设计为3格,单元格的设计为2m(长)×1.5m(宽)×1m(深)。
⑹、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维护
a)按照“三同时”要求,为了保证废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行,建设单位应把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有效运行作为合同的条款之一纳人工程承包合同。
b)工程环境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废水处理设施的管理运行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对不良情况提出口头和书面的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
c)组织废水处理设施的管理维护人员在上岗前接受专项技术操作培训,制订操作规程,以保证废水处理设施的良好运行。
d)运行管理费应专款专用,特别是运渣费和管理费,以保证废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⑴、保护目标
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TSP控制标准为1.0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⑵、开挖、爆破粉尘的消减与控制措施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使其排放的废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凿裂、钻孔以及爆破提倡湿法作业,降低粉尘量。
进行露天爆破时,尽量采用草袋覆盖爆破面,以减少爆破产生的粉尘;工程应配备1台洒水车,在开挖、爆破集中的首部及料场、各工区、施工公路等地,非雨日的早、中、晚来回洒水,减少扬尘,缩短粉尘污染的影响时段,缩小污染范围;施工过程中受大气污染影响严重的为施工人员,应着重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如佩带防尘口罩等。
⑶、砂石料加工和混泥土拌合系统粉尘消减和控制措施
砂石骨料加工优先采用湿法破碎的低尘工艺,可以减少粉尘的产生量。
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站 机工 投资环境 分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