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训练单元评估检测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 文档编号:26179955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04KB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训练单元评估检测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训练单元评估检测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训练单元评估检测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训练单元评估检测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单元评估检测(十九)
第十九单元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2·梅州模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2.宋代刻本书动辄数千卷,除汴京、浙江、福建、江西中心地区外,江苏、安徽、湖北、广东等地,也出现不少技术很高、印刷精美的刻本书。
其中既有儒家经典,又有曲艺、话本等说唱文学作品。
这说明宋代()
①雕版印刷事业兴盛②城市经济的繁荣
③活字印刷术的普及④理学思想影响大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著名学者沈固朝在《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一书中写道:
“1485年美因兹大主教内伯格……发布禁令,严禁‘滥用’这一‘神赠技术’(指印刷术)。
1489年,教廷向所有信徒发布了同样内容的敕令。
”上述主教、教廷行为的主要动因是()
A.印刷术成为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工具
B.印刷术促进了欧洲宗教改革,冲击了教会的权威
C.欧洲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利用印刷术反对教会
D.印刷术成为传播反宗教思想的工具,引起教会的恐慌
4.培根曾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5.明朝后期,我国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是其中代表。
这些著作()
①反映了我国传统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
②说明我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时期
③说明我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但并未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④包含着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
6.“初,秉忠(刘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守敬首言:
‘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
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倾斜)。
’”因此,当时的科学家()
A.创制简仪B.修订《大明历》
C.进行经度测量D.颁布《太初历》
7.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词藻华美为特征,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的《答客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
C.国力的强盛D.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
8.(2012·海口模拟)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
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9.陆游有诗云: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A.乡村的文化生活
B.都市的文化生活
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话本艺术从贵族化转向平民化
10.(2012·惠州模拟)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
“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11.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认为:
“在社会里,仓颉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文字起源于图画
B.仓颉是汉字唯一创造者
C.史学萌芽于文字发明
D.仓颉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12.(2012·安徽六校模拟)历史教育的对象是包括史学工作者在内的广大社会公众,它必须适合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文化水平、知识水平的人们的需要。
中国古代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分成蒙学读物、通俗读物、高层次读物。
下列选项中属于蒙学读物的是()
A.《资治通鉴》B.《史记》
C.《三字经》D.《三国演义》
13.(2012·泰州模拟)苏轼认为:
“(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
”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14.(2012·盐城模拟)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
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③“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④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2011年8月19日,全球最大的文化艺术盛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迎来了京剧版的《王子复仇记》。
这出由上海京剧院根据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改编的京剧让莎翁故乡的观众真真切切感受了一回东方古老艺术的魅力。
由此说明()
A.京剧应主要学习西方才能获得新发展
B.京剧必须和西方艺术融为一体才能生存
C.京剧的传统部分已经过时应全部舍弃
D.京剧艺术要不断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才能得到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
“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
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
材料二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
材料四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
问题是:
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3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标志是什么?
其主要条件有哪些?
(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分)
(4)结合材料三、四,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四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7分)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淼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特别在游牧民族未形成和强大之前,其周边一直被有效切断,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中国古文明的保护屏障,也为自身营造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材料二农业是中国的社会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的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
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个显著特点:
庞大的人口和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
外族的入侵可以消灭一个王权,却消灭不了所有家族。
庞大的人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不仅赶不尽杀不绝,众多的人本身就是强大的战斗力。
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都能认知同一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性和时间通道上的连续性的重要支柱。
由道、儒学说至汉吸纳的佛学经典,共同以大儒学说共融的理论一直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为主的中国文明理论精髓。
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的组织基础。
“其人存,则其政举。
其人亡,则其政息。
”这句引自儒学经典之一《中庸》的箴言,表达了中国人的信条。
两千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起于隋有固定文体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是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相隔绝?
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文字经历演变的历程;并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8分)
(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文化能保持连续性的主要原因。
(6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材料大意是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以前,书写在竹简和帛上,它们或重或贵,都“不便于人”,为了顺应人们的要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C项正确。
A项中的“发明者”是错误的;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是文物,B项错误;蔡伦使原料来源和成本得以改进,D项错误。
2.【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提取能力。
“刻本书”是雕版印刷;“曲艺、话本等说唱文学作品”反映了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经济的繁荣;理学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分析能力。
题干时间是“1485年”、“1489年”,当时宗教改革还没有开始,新教也还没有形成,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主教的禁令、教廷的敕令,都严禁“滥用”印刷术,实际上反映了教会担心印刷术成为传播反教会思想的工具。
D项符合题意。
4.【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在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
火药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这些促使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故选A。
【变式备选】“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
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
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D.宋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罗盘即是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之后,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A、B、C三项均正确;“海禁”政策是明清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5.【解题指南】理解材料中“总结性科技著作”的含义,一方面说明其属于传统科技,另一方面说明其水平仍然很高。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注意题干中的“总结性科技著作”这一关键信息。
这些著作的出现说明我国传统科技的世界领先地位。
科技著作主要是对古代科技的总结,并未涉及反封建的民主思想,④错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③错误,故选D。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由于“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
今……浑仪……不与此处天度相符”,因此要改进仪器,故选A项。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本质上体现出西汉武帝时代国力的强盛,选C。
8.【解析】选B。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唐以诗取士”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唐代科举考试中增加考诗赋的规定后,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诗人大量涌现,极大地推动了唐朝诗歌的繁荣。
9.【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赵家庄”“负鼓盲翁”等信息可以知道反映的是乡村文化生活。
C、D两项不符合史实。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市井俗人”体现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题目现象的出现说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文学出现了通俗化的趋势,选C。
11.【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刀柄刻图”“门户画画”进而“文字就多起来”,说明图画是文字的早期表现形式,故选A。
12.【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典籍。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儿童的通俗读物。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一部史学著作,《三国演义》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1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能力。
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被称为“诗圣”,A项错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是“二程”兄弟,C项错误;吴道子是唐代画家,而风俗画到北宋才兴盛,D项错误。
B项表述完全正确。
14.【解析】选B。
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情感,因此①不正确,排除含①的选项,②③④的表述均与史实相符合,故选B项。
15.【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京剧与西方艺术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说明传统艺术需要在不断的继承革新中发展,选D。
【误区警示】本题易误选A项。
京剧的发展既要融合西方文化元素,更要坚持自己的艺术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京剧艺术的新的繁荣,否则就会陷入发展的误区。
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第
(1)题,从上述三个领域各举一例即可;第
(2)题,联系所学即可归纳得出;第(3)题,要注意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第(4)题,分析导致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回答时一定要注意题目对问题内容的限定,注意从思想文化领域分析原因。
答案:
(1)医学: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
数学:
最早发明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天文学:
《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标志: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条件: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他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4)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导致中华民族存在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缺点,没有进行理论创新。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第
(1)题,应紧扣材料进行归纳,结合材料可知应辩证分析其影响。
第
(2)题,文字发展的历程可结合教材知识得出;评价科举制时注意材料中的角度。
第(3)题,“保持连续性”说明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并与经济形态有关,同时注意材料三中的文字与用人制度的特点。
答案:
(1)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有山脉、太平洋、沙漠和草原等;人为因素有长城。
影响:
使中国较少面临外来入侵,为自身营造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很大程度上阻隔了中外之间的交流,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历程:
甲骨文——金文——篆书(篆体)——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作用:
保证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政治和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3)原因:
环境上的封闭性;以家族聚居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由文字、学说理论和考选用人制度三大要素构成生命力特强的内聚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人教版 一轮 复习 训练 单元 评估 检测 十九 古代 中国 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