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节小说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docx
- 文档编号:26178679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8.35KB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节小说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docx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节小说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节小说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节小说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
专题二 真题真练
——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同第一节散文阅读专题二“考点要求”。
一、(200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
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
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
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
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
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
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
“爹做主!
”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
“笑什么?
”——“这个人我认得!
”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
三天一催,五天一催。
侯菊有点儿不耐烦:
“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
侯菊说:
“不是我稀罕金东西。
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
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
”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
“我要这顶花轿。
”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
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
轿子一动,银铃碎响。
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
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
“爹!
您多保重。
”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
侯菊有什么呢?
她有这顶花轿。
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
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
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
“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
陆家人多,众口难调。
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
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
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
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
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
“菊子!
给我拿点油来!
”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
“老了!
糊涂了!
”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
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
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
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整体把握
1.请概括小说的线索安排和情节安排。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以侯菊出嫁为中心事件,以侯银匠的女儿出嫁前后的生活状态为线索,依次安排了以下情节:
与侯银匠相依为命、侯菊精明能干、侯银匠选定佳婿、侯菊改装和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女儿出嫁后侯银匠的孤独。
2.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小说还写了哪个人物?
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人物是侯银匠,他是一位生活在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城镇的勤劳善良、精明能干的手艺人,更是一位具有朴实、深沉父爱和传统奉献精神的普通父亲。
还写到了侯菊。
她是一位精明能干、心灵手巧、自尊自强、心思细腻的普通百姓家的女儿。
3.请概括小说的主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通过对侯银匠嫁女儿这一中心事件的叙写,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精明能干、具有深沉父爱的普通父亲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处于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人生况味及人性美。
►问题研读
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请具体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
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2)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
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解析 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看情节的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的是对小说情节的把握。
能否把握全文情节的内在关联,是能否读懂小说的重要考量之一。
答好这一题,关键有二:
一是准确把握该段的两层意思,二是看这两层内容与下文的哪些情节有关联。
该题考查重在要求考生学会抓住小说情节间的因果链,表明了江苏卷情节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甜:
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
苦:
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
(2)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
解析 结合上下文,从深层次理解,为何“苦”,为何“甜”;叫人无应,为何“一个人”笑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思考这些问题,不难得出答案。
试题评点
该题重在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从另一角度说也是对局部文字中人物情感内涵的把握。
答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对句子进行分析。
答案要求分析精准、全面。
值得注意的是两处句子各有特点。
第一处是心理描写,人物的情感已点明(“甜”“苦”),重在原因分析。
第二处是人物独白(语言描写),情感并不明显,需要抓住“老”“糊涂”“笑”这些关键词,挖掘出其表达的情感。
立足于局部文字,要求考生精读、细读,是江苏卷对考生提出的较高层次的阅读要求。
3.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要花轿早有打算;
(2)改装花轿心灵手巧;(3)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解析 小说中的花轿在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中发现作者表现人物的艺术匠心。
文中侯菊出嫁前要顶旧花轿,继而又把它变成新的,到后来出嫁后接亲的人都愿意租侯菊的花轿,都说明了侯菊有经营意识等。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命题巧妙的是不要求直接分析,而是从小说中重要物象对表现人物作用角度切入。
不过也增加了难度,让考生一时无法下手。
其实,把该题稍微变通一下就很好答了:
侯菊对花轿的处置有哪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侯菊怎样的性格特点?
小说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以物象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匠心所在,也是命题者的匠心所在。
如果联系2010年高考卷《溜索》第2题,就不难发现命题一以贯之的风格了。
4.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2)女儿出嫁是侯银匠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3)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4)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5)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解析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从整篇小说看,题为“侯银匠”,但多写侯菊,这是作者的巧妙安排,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借侯菊来表现侯银匠。
故事情节围绕嫁前嫁后的侯菊而写,更能体现小说主旨。
试题评点
这是江苏卷实施课改后第一次出探究题,要求探究的是小说艺术构思的写作意图,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探究的角度可从情节安排、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人物描写手法及主旨四个角度展开。
评分时并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求抓住一个角度深入分析即可,但为以后探究题的多角度切入要求埋下了伏笔。
►补充练习
1.小说为写侯菊成为陆家当家媳妇,在前文做了哪些情节铺垫?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文铺垫的情节有:
早早持家,出嫁前要花轿并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饮食上善调“众口”。
2.小说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侯银匠?
请作具体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侯银匠是小说主人公,全文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对他的直接描写,如女婿人选的选定、陪嫁首饰的加工、送女上轿的眼泪、消磨长夜的孤独等情节中人物的言行描写,使这个质朴、善良、精明、父爱深沉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另外三分之二的文字是对其独女侯菊的刻画,如要花轿、改花轿等情节,直接表现了她精明能干、自尊自强的特质,也间接表现了侯银匠的言传身教之功,折射出他的为人。
3.小说最后说“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借古人诗词较凄清的意境表现侯银匠的落寞(或“放达”)。
(2)正是这两句诗背后的文化背景养就了侯银匠父女质朴、勤劳的传统美德。
(3)正是这文化的精深滋养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主人公在失落时不迷茫,不以得失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
二、(2010·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
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
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
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
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
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
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
领队哑声问道:
“可还歇?
”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
“不消。
”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
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
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
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
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
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
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
“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
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
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
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
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
猛然耳边有人笑:
“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
”方才觉出已到索头。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
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
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
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整体把握
1.小说写作的线索是什么?
请根据线索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题目“溜索”即线索。
以溜索为线索,按时间顺序,依次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1~3段):
写溜索前怒江峡谷的险恶及领队的坦然。
第二层(4~8段):
写驮队溜索经过,依次写了汉子溜索、驮队与牛溜索、“我”溜索、领队溜索。
第三层(第9段):
写溜索后“我”的感受。
2.小说写了哪些形象?
谁是主要人物形象?
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写的人物形象有领队、驮队队员、“我”,物象有鹰、骏马、牛。
领队是主要人物,其形象特点可参见“问题研读”第3题。
3.请概括小说的主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通过西南地区具有冒险精神的驮队穿越怒江峡谷的故事,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的精神,表达了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问题研读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解析 画线文字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定点(壁顶上)换景,描绘了怒江绝壁的“形”——“万丈绝壁垂直而下”,“深远似涓涓细流”;怒江的“色”——“亮亮”;怒江的“声”——“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人俯望怒江的“感受”——“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由近及远再到近,变换视角,分别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写所处环境,极具感染力。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的是对小说表达技巧的赏析,审题时须注意题眼“描写”,表明“分析其表现特色”首先(或只有)是从“描写”角度切入的。
值得注意的是答案给得很笼统,缺少分析。
可以对答案作如下完善:
(1)作者描写怒江峡谷的险峻气势时非常注意立足点及变换观察角度:
以壁顶为观察点,将“我”的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表现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2)作者运用了烘托的手法,通过“我”的心理感受及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烘托出峡谷的险峻气势,让读者如临其境。
分析语段的描写特色,是江苏卷表达技巧赏析题的一大特色。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解析 先找到文中写牛的相关文字,联系上下文体会其在文中作用。
第一处“牛死也不肯再走”是牛面对峡谷时的表现,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第二处写牛“两眼哀哀地慢慢眨”“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是牛在溜索前的表现,与“我”的害怕恐惧相互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的是小说中物象的作用,与2008年高考卷《侯银匠》第3题一脉相承。
该题难度不大,但答题要求严谨、全面。
如先筛选出文中描写牛的文字,看这些文字写出了牛的什么特点,再看这些特点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写牛对人物描写的作用,考生很容易丢掉对“我”的正衬作用。
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
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
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
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
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直接或间接描写人物的文字。
本文写领队的文字虽不多且较分散,但每一处都能体现出其性格特点,结合人物所处的险峻环境及表现其从容、认真、豪迈等的句子就能概括出来。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分析,而且不是局部分析,而是全文分析。
难度并不大,关键是找足找全描写领队的文字,并作出准确的概括。
所给答案较规范,先分析后概括,也可先概括后分析。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
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
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
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
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
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
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
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
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要结合文中所写的人、景、物及其相互关系,写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要言之成理。
试题评点
该探究题要求探究的是小说的主旨意蕴,考生在审题中可能会被“深刻意蕴”“情感取向”两个词语难住,故答题前先要把握这两个关键词语的内涵。
前者是答出“思想性”,后者是答出“情感性”。
探究该题,使用的是“对象及其关系探究法”,即看小说写了哪些形象(对象),这些形象间有怎样的关系,如驮队(对象一)与峡谷(对象二)间的关系,领队(对象三)与队员(对象四)间的关系,鹰、马(对象五)与牛(对象六)间的关系,领队与“我”(对象七)间的关系。
把这些对象(形象)间的关系梳理出来,就找到了探究的角度。
值得注意的是答案所给的只是探究结论,实际回答应写出探究的依据(或分析过程)。
如“深刻意蕴”第
(1)点,更规范的答法应为:
驮队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精神。
(观点)怒江峡谷高峻、险恶,驮队却在领队的带领下从容不迫地溜索飞渡深不可测的大峡谷。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这一无比凶险的峡谷,他们用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战胜了它。
(文本依据分析)所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飞越,而是人类勇于接受大自然挑战的见证。
(总结。
也可以不要“总结”)
►补充练习
1.请分析小说第1、3段描写领队的艺术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衬托。
用马正面烘托领队的沉稳,用牛反衬领队的勇敢。
(2)神态描写。
“懒懒说”“稳稳坐”“笑一笑”,这些神态描写,写出了领队的沉着与冷静。
2.小说中“我”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我”的视觉来观察,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
(2)“我”从另一角度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3)“我”更好地衬托了领队冷静、从容不迫的形象。
三、(2012·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邮差先生
师 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
”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
“毕业,毕我的业!
”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
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
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
”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
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
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
”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
“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
“有多少?
”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
你能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好老太太。
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
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
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
②虽然有时候他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一章 第二 小说 阅读 专题 二真题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