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19 铁及其化合物考点过关.docx
- 文档编号:26178656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14.62KB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19 铁及其化合物考点过关.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19 铁及其化合物考点过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19 铁及其化合物考点过关.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19铁及其化合物考点过关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19铁及其化合物考点过关
铁、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
【基础梳理】
1.铁
(1)纯铁具有金属的共性,如具有 色金属光泽和良好的延展性,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能被 吸引的特性,纯铁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
(2)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变化
①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4Fe+3O2 (现象:
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生成 色固体)
3Fe+2O2 (现象:
氧气中点燃,火星四射、生成 色晶体)
2Fe+3Cl2 (现象:
生成 色烟)
Fe+S (现象:
生成黑色固体)
铁跟氯气、硫反应时,分别生成+3价和+2价的铁,说明氧化性:
氯气 硫。
②铁与水、酸溶液的反应
3Fe+4H2O(g)
Fe+2HCl(稀)
Fe+4HNO3(稀)
③铁与盐溶液反应
Fe+2FeCl3
Fe+CuSO4
2.铁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1)氧化物
化学式
FeO
Fe2O3
Fe3O4
俗名
颜色
黑色
色
黑色
铁元素价态
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离子
(2)氢氧化物
化学式
Fe(OH)2
Fe(OH)3
颜色、状态
色固体
色固体
与盐酸反应
Fe(OH)2+2H+
Fe(OH)3+3H+
受热分解
2Fe(OH)3
制法
可溶性亚铁盐与碱溶液反应:
Fe2++2OH-
可溶性铁盐与碱溶液反应:
Fe3++3OH-
二者的关系
在空气中,Fe(OH)2能够非常迅速地被氧气氧化成Fe(OH)3,现象是 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 色,最后变成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
(3)几种典型的制备Fe(OH)2的方法:
在实验室中制备Fe(OH)2,并使Fe(OH)2长时间保持白色沉淀状态,成为物质制备实验探究的热点。
由于Fe(OH)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Fe(OH)3,所以实验的关键是防止Fe(OH)2被 。
制备原理:
Fe2++2OH-Fe(OH)2↓。
方法1:
Fe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制备
(1)配制Fe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除去氧气;
(2)在装有Fe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苯(或植物油),使其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3)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应插入到FeSO4溶液的液体中,再挤出NaOH溶液。
(见下图)
方法2:
氢气氛围中的复分解反应法
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等试剂制备。
图1图2
方法3:
电解法
利用电解实验可以制得纯净的Fe(OH)2白色沉淀,如图
2所示,两电极的材料分别为石墨和铁。
(4)有关Fe2+、Fe3+的水解反应:
Fe2+、Fe3+是典型的弱碱阳离子,与C、HC、Al等在溶液中因发生水解互促反应而不能共存。
如:
2Fe3++3C+3H2O图12Fe(OH)3↓+3CO2↑。
①配制亚铁盐溶液:
加入少量铁屑以防止Fe2+被氧化,滴入少量相应的酸溶液以防止Fe2+水解。
②配制铁盐溶液:
加入少量相应的酸溶液以防止Fe3+水解。
例:
在FeSO4溶液中,需加铁粉和稀硫酸;Fe2(SO4)3溶液中需加H2SO4。
微课1 Fe、Fe2+、Fe3+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
说明:
(1)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H2S、S2-、I-、SO2、S、Fe、Cu等物质。
2Fe3++S2-2Fe2++S↓
2Fe3++2I-2Fe2++I2
(2)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主要表现还原性,易被氧化剂氧化成Fe3+:
2Fe2++Cl22Fe3++2Cl-
2Fe2++H2O2+2H+2Fe3++2H2O
Fe2+与Mn、N(H+)、ClO-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
当Cl2不足,n(Cl2)∶n(FeBr2)≤时,只有Fe2+被氧化:
2Fe2++Cl22Fe3++2Cl-。
【典型例题】
将铁片投入下列溶液中,不放出气体,并且铁片质量减轻的是( )
A.CuSO4 B.H2SO4 C.AgNO3 D.FeCl3
[答案] D
[解析] A项中Fe置换出Cu而使铁片质量增大;B项中产生气体;C项中Fe置换出Ag而使铁片质量增大;D项发生反应:
Fe+2FeCl33FeCl2,符合条件,故选D。
题组训练
1.常温下可以用铁制容器盛装的是( )
A.浓盐酸B.浓硫酸
C.稀硝酸D.硫酸铜溶液
[答案] B
[解析] 铁能溶于浓盐酸,故A错;浓硫酸能钝化铁,故B正确;铁能溶于稀硝酸,故C错;铁与硫酸铜溶液能反应,故D错。
2.X、Y、Z、W均为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W是单质铁,则Z溶液可能是FeCl2溶液
B.若W是氢氧化钠,则X与Z可反应生成Y
C.若X是金属镁,则W可能是强氧化性的单质
D.若X是金属Na,则Z可以是Na2O2
[答案] C
[解析] 若W为铁,则X、Y、Z分别为Cl2、FeCl3和FeCl2,A对;若W为NaOH,则X、Y、Z分别为CO2、NaHCO3和Na2CO3,也可能分别为AlCl3、Al(OH)3、NaAlO2,B对;镁没有可变价,C不成立;X为Na、W为O2、Y为Na2O、Z为Na2O2,D对。
3.2.8gFe全部溶于一定浓度100mL的HNO3溶液中,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为1。
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HNO3溶液的浓度为2.0mol·L-1
B.1.12L的气体全部是NO
C.反应后溶液中c(N)=1.6mol·L-1
D.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1.61gFe
[答案] A
[解析] 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当HNO3过量时,铁与HNO3反应生成Fe(NO3)3;
(2)除剩余的HNO3能溶解铁外,生成的Fe(NO3)3仍能溶解铁。
由于反应后溶液的pH为1,说明HNO3过量,所得溶液为Fe(NO3)3溶液,则n(反应前HNO3)=n(未被还原HNO3)+n(被还原HNO3)+n(剩余HNO3)=(×3++0.1×0.1)mol=0.21mol,所以反应前HNO3溶液的浓度为=2.1mol·L-1,故A项错误;由Fe→Fe3+知,0.05mol的Fe反应时失去0.15mol电子,则HNO3得到0.15mol电子生成0.05mol气体,所以该气体全部为NO,故B项正确;反应后溶液中n(N)=3n(Fe)+n(剩余HNO3)=(3×0.05+0.1×0.1)mol=0.16mol,所以反应后溶液中c(N)==1.6mol·L-1,故C项正确;根据:
3Fe+8HNO3+2NO↑+4H2O知,剩余的0.01molHNO3能溶解0.00375molFe,根据Fe+2Fe3+3Fe2+得,生成的0.05molFe3+能溶解0.025molFe,所以反应后溶液最多还能溶解0.02875molFe,即1.61gFe,故D项正确。
4.为研究硝酸的性质,某同学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室温下,将等质量的铁片分别与足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
图中气球的作用是 。
(2)为使试管A中的反应速率减慢,可采取的措施是 。
(3)试管B中实验无明显现象,该同学进一步探究如下:
假设①:
常温下铁与浓硝酸不反应。
假设②:
。
将试管B中的铁片取出并洗净后,放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说明假设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答案]
(1)Fe+4HNO3(稀)Fe(NO3)3+NO↑+2H2O HNO3 ①观察反应速率的快慢;②收集有毒气体,防止有毒气体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2)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硝酸的浓度
(3)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会“钝化” 不成立
[解析]
(1)铁片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NO和水,铁元素由0价升为+3价,被氧化,则铁是还原剂,部分氮元素由+5价降为+2价,被还原,则HNO3是氧化剂,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可得化学方程式;气球是为了观察反应速率的快慢,收集有毒气体,防止有毒气体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2)根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减小硝酸的浓度,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等措施都能使试管A中反应速率减慢;(3)将试管B中的铁片取出并洗净后,放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说明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反应,使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里面的金属继续发生反应,因此假设②为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会“钝化”,假设①不成立。
1.铁与硝酸的反应规律
(1)铁与浓硝酸在常温下钝化,在加热时剧烈反应。
(2)铁与稀硝酸的反应:
硝酸过量时:
Fe+4HNO3Fe(NO3)3+NO↑+2H2O Ⅰ
Fe过量时:
3Fe+8HNO33Fe(NO3)2+2NO↑+4H2OⅡ
铁与稀硝酸反应有关量的问题,可用数轴表示如下:
①当≤时,按反应Ⅰ进行,产物仅有Fe(NO3)3,HNO3可能有剩余。
②当≥时,按反应Ⅱ进行,产物仅有Fe(NO3)2,Fe可能有剩余。
③当<<时,则反应Ⅰ、Ⅱ均发生,产物为Fe(NO3)2和Fe(NO3)3。
Fe2+和Fe3+的检验与实验探究
【基础梳理】
1.Fe2+的检验
方法一:
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变红色。
方法二:
滴加NaOH溶液,生成 色絮状沉淀,该沉淀迅速变为 色,最后变为 色。
2.Fe3+的检验
方法一:
滴加KSCN(或NH4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 色。
方法二:
滴加NaOH溶液,出现 色沉淀。
方法三:
与苯酚反应显 色:
Fe3++6C6H5OH
【典型例题】
下列有关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不含Fe2+
B.向某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有Fe2+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2+,可能含有Mg2+
[答案] D
[解析] A项,说明含Fe3+,但不排除Fe2+的存在;B项,也可能含S等还原性离子;C项不能排除Fe2+。
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溶液中一定含Fe2+
C.溶液中一定含Cu2+
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铜
[答案] C
[解析] 氧化性:
Fe3+>Cu2+,加入Fe先还原Fe3+,然后再还原Cu2+。
(xx·上海卷)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溶液中加入铁粉。
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 )
A.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3+
B.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2+
C.若溶液中有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
D.若溶液中有Fe2+,则一定有Cu析出
[答案] B
[解析] 所得溶液中加入铁粉,发生的反应可能有Fe+2FeCl33FeCl2、Fe+CuCl2FeCl2+Cu、Cu+2FeCl32FeCl2+CuCl2,若无固体剩余,说明铁粉以及生产的Cu全部参加反应,此时溶液中可能含有Fe3+,也有可能不含有Fe3+,A错误;若有固体存在,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Cu,还有可能含有Fe,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Fe2+,B正确;若溶液中有Cu2+,那么可能会有部分Cu2+被Fe置换出Cu,所以不一定没有固体析出,C错误;若溶液中有Fe2+,如若溶液中Fe3+过量,则不一定有Cu析出,D错误。
(xx·扬州模拟)将金属铜、铁置于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下列对反应情况设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
选项
反应情况设想
评价
A
当铁、铜均不剩余时,溶液中一定有Fe2+、Cu2+,一定无Fe3+
正确,Fe3+和Fe、Cu均可反应
B
当铁、铜均有剩余时,溶液中一定有Fe2+、Cu2+,无Fe3+
正确,Fe和Cu与Fe3+都反应,故有Fe2+和Cu2+,无Fe3+
C
当铜有剩余,铁无剩余时,溶液中一定只有Fe2+,无Cu2+
正确,Cu有剩余故无Cu2+
D
当铁有剩余,铜无剩余时,溶液中一定有Fe2+、Cu2+
不正确,不可能有Fe剩余、Cu不剩余,因为Fe比Cu优先与Fe3+反应
[答案] D
[解析] 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顺序:
Fe3+>Cu2+>Fe2+,如果Fe3+的量很多,可以将铁和铜全部氧化后还有剩余,A项错误;当铁有剩余时,溶液中不会存在Cu2+,B项错误;因为还原性:
Fe>Cu,故不存在有铜无铁的情况,C项错误。
(xx·江苏高考改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出发,制备绿矾。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1计算)。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Fe3+
1.1
3.2
Al3+
3.0
5.0
Fe2+
5.8
8.8
请结合右上图的绿矾溶解度曲线,补充完整由硫铁矿烧渣制备Fe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可选用的试剂:
铁粉、稀硫酸和NaOH溶液):
向一定量烧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得到FeSO4溶液; ,得到FeSO4·7H2O晶体。
[答案] (过滤,)向反应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后,滴加NaOH溶液调节反应液的pH约为5,过滤(或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充分洗涤固体,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后,过滤) (滴加稀硫酸酸化,)加热浓缩得到60℃饱和溶液,冷却至0℃结晶,过滤,少量冰水洗涤,低温干燥
[解析] 先加稀硫酸溶解,由表沉淀完全的pH可以得知滴加NaOH溶液调节反应液的pH约为5时,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过滤除去;或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除去偏铝酸钠,充分洗涤固体,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后,过滤。
两个过程中加入足量的铁粉,都是为了让三价铁变为二价铁。
加热浓缩得到60℃饱和溶液前一般滴加稀硫酸酸化,为防止二价铁离子受热水解;少量冰水洗涤减少FeSO4·7H2O晶体溶解;低温干燥减少FeSO4·7H2O晶体失水分解。
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欲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
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证明步骤①滤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
取样,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 ,该过程的现象为 。
(2)步骤②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是 。
(3)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
过滤、 、灼烧、 、称量。
(5)若实验中铁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 g。
[答案]
(1)氯水(或H2O2溶液、稀硝酸等合理氧化剂)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红色
(2)将Fe2+全部氧化为Fe3+
(3)Fe3++3OH-Fe(OH)3↓
[或Fe3++3NH3·H2OFe(OH)3↓+3N]
(4)洗涤 冷却
(5)0.07a
[解析]
(1)证明步骤①滤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
取样,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或H2O2溶液、稀硝酸等),若滤液由浅绿色变为红色,则说明滤液中含有Fe2+。
(2)由于H2O2具有氧化性,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是将Fe2+全部氧化为Fe3+。
(3)步骤③的目的是将Fe3+全部转化为Fe(OH)3,所以步骤③需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或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3OH-Fe(OH)3↓[或Fe3++3NH3·H2OFe(OH)3↓+3N]。
(4)步骤④的目的是将产生的红褐色悬浊液分离,最终得到固体Fe2O3,所以步骤④的操作步骤是:
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量。
(5)由于实验中铁无损耗,根据铁元素守恒得,每片补血剂中m(Fe)=×g=0.07ag。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Fe3+和S之间发生的反应。
(1)取5mL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
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
这种红褐色液体是 。
(2)除了观察到以上的现象外,有成员提出了另一种可能: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请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方案一:
检验溶液中含有Fe2+,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方案二:
检验溶液中含有 ,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用品:
0.1mol·L-1BaCl2、3mol·L-1盐酸、3mol·L-1硝酸、新制氯水、20%KSCN、0.5mol·L-1KI;试管若干、胶头滴管若干。
①预处理:
将
(1)中获得的混合物放在如下图装置中处理足够时间,该操作名称为 。
②检验过程:
操作
现象及结论
基于方案一:
基于方案二:
[答案]
(1)Fe(OH)3胶体
(2)2Fe3++S+H2O2Fe2++S+2H+
(3)S ①渗析
②
操作
现象及结论
基于方案一:
取12mL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20%KSCN溶液,再加入足量氯水(或3mol·L-1硝酸)
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氯水(或3mol·L-1硝酸)后溶液变血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Fe2+
基于方案二:
取12mL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3mol·L-1盐酸,再滴加23滴0.1mol·L-1BaCl2溶液
加入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S
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涉及Fe、Cu及其相关离子共存问题
运用大家熟悉的“三角”等几何图形,可“网络化”归纳出Fe、Fe2+、Fe3+、Cu、Cu2+等微粒间的反应情况:
这些微粒间发生的反应有:
Fe+Cu2+Fe2++Cu、Fe+2Fe3+3Fe2+、2Fe3++Cu2Fe2++Cu2+。
可用于判断相关微粒的共存问题,如边线相邻(用双箭头连接的微粒)不能共存;边线不相邻或对角线上的能共存,如Fe、Fe2+和Cu,Fe3+、Fe2+和Cu2+可以共存(包括Cu和Cu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19 铁及其化合物考点过关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课时 19 及其 化合物 考点 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