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6177978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3.20KB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学习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
“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
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不同标准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
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
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
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
想一想,你会怎么分?
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
启发:
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
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
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
(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
(第32页第7题)
引导: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
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
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
(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
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分类
多种标准分类
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
本课首先利用“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
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然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同时,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
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具: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森林里的大树生病了,谁会去给他们治病吗?
(学生会想到啄木鸟)那么谁又常在稻田里捉虫子保护庄稼呢?
(学生会想到青蛙)
师:
是啊,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
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哦!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
(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
根据儿童的生活认知,以抢答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得到数学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2、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生: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
56+30
师: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
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
56+30=?
(板书)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理念:
综合现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旨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
的计算方法。
师:
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计算方法:
生1:
摆小棒:
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
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
生3:
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
师小结:
同学们真棒,能够主动寻找计算的方法,56+30的计算方法想出了好几种。
在这几种方法中,有没有最简洁的方法呢?
和老师一起接着探究好不好?
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
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
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师强调:
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师:
谁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生: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
还有不同的减法问题吗?
生:
小青蛙比大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
谁知道这两个减法问题该怎样列式?
生:
56-30
师:
56-30=?
(板书)该怎样计算?
教学过程与计算56+30相同。
[设计理念:
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同时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比较中培养了优化意识。
]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创设青蛙跳远情境),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
大家瞧(出示53页第三个绿点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适时巩固和总结。
)
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个位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3、青蛙们忙忙碌碌,大森林里的啄木鸟可也没闲着哦。
快瞧!
(出示练一练第一题,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
4、师:
同学们,青蛙除了捉虫子,还有最厉害的就是跳水了。
快看,多热闹呀!
(课件出示连一练第五题)
师:
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
有38只青蛙。
师:
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
(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
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
5、淘气班上一共有42名同学去郊游,一人一瓶,可只有30瓶矿泉水,你知道还差多少瓶水吗?
[设计理念:
精心安排,分层练习,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
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特别是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巩固了知识。
]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
今天,我们对青蛙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
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
希望大家在平常学习中一直能做个认真细心的好学生。
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问题,看看谁能帮老师解答:
怎样才能使计算结果更准确呢?
生1:
数小棒的时候要细心,多说几遍,说准确。
生2:
拨计数器的时候要认真,不能多拨,也不能少拨,拨好后在仔细核对一遍。
生3:
做好后需要仔细检查。
生4:
还要在计算的时候不能看错加减号和数字,看错谁在计算的时候都会出错。
生5:
就是个位要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十位要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
师:
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今后做计算题的时候都要认真检查一下,确保计算结果正确。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总结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延伸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
板书设计:
青蛙吃虫子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56+30=86(只)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
56-30=26(只)
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
56-30=26(只)
个位要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十位要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
一、指导思想:
二、现状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40名,其中男生22人,女生18人。
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题目中拿往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把握还好。
固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爱好,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往。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纵、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爱好。
但是在碰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题目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
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爱好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分类与整理、总温习。
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
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往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熟悉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把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把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熟悉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熟悉钟面、时针和分针,把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珍惜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排第几行描述同学所在的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外形。
6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会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图。
7、熟悉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题目,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回忆、类比和有条理思考的思维方法。
2、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3、在认识图形以及辨认方向与位置的合作交流、互动、学习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碰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纵、回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公道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练习。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留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题目,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4、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加强培优辅差,尽量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1、100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第1—4周
2、位置5课时第5—6周
3、认识图形5课时第7—8周
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0课时第9—10周
5、认识人民币3课时第11周
6、认识钟表4课时第12周
7、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7课时第13—16周
8、分类与整理2课时第17周
9、总复习5课时第18—19周
三年级的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三年级的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一、请你填一填。
(每空1分,共26分)
1、63是()的9倍,()的4倍是128。
2、54里面最多有()个6,64里面最多有()个8。
3、从245里连续减去8,最多能减()几次。
4、一个数的6倍是78,这个数的8倍是()。
5、一个数除以9,商是17,余数最大是(),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6、下午面向太阳,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7、16□÷7=23……6。
这道算式中,□里应填()。
8、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它的面积是()。
9、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积是()。
10、4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0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1、估算354÷6时,把354看作(),它的商大约是()。
1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电脑的屏幕约是14()一张五元纸币面积大约是84()
一张书桌高约7()小明家的客厅的面积约是44()
邮票的面积约是6()一棵大树高约8()
13、要使□45÷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能填();要使它的商是三位
数,□里最小能填()
二、对错我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2、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不一定是三位数。
()
3、面积相等的正方形,面积和周长都相等。
()
4、任何不是0的除数除以0,都得0。
()
5、在除法算式里,余数有时比除数小。
()
6、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三、快乐ABC。
(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4800÷6,商的末尾有()个0.
A.1B.2C.3
2、下面各数被5除余数都为0的一组是()。
A.98,45,301B.39,48,52C.440,985,55
3、一个数除以6商是56,余数是5,这个数是()
A、336B、341C、280
4、小红做了36朵花,是小翠所做的花的3倍,小翠做了()朵花。
A.9B.12C.108
5、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没有0,所得的积的末尾()
A、一定也没有0B、一定有0C、无法确定
四、开心计算。
(38分)
1、直接写得数。
(10分)
840÷4=220×40=303÷3=30×15=0÷180=
323÷4≈359÷6≈103÷2≈91×18≈28×12≈
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4分)
456÷3=57×26=※783÷6=
42×43=209÷3=※676÷4=
3、脱式计算。
(6分)
(390+30)÷72340-2275×38465+205÷5
4、列式计算(8分)
(1)除数是8,商是75,被除数最大是多少?
(2)43个52连加的和是多少?
(3)76与104的和的一半是多少?
(4)甲数是145,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五、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单位:
厘米)(6分)
1217
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0分)
1、果园里有65棵桃树,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棵数的3倍,桃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4分)
2、三年级学生去农场劳动,女生去了156人,男生去了124人,4人分一组,一共可以分多少组?
(4分)
3、同学们在山坡上种树,三、四年级一共种了207棵树,四年级种树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年级种了多少棵树?
四年级种了多少棵树?
(4分)
4、小军读一本故事书,已经读了84页。
剩下的页数是已经读了的两倍,如果要把剩下的页数在8天内读完,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4分)
5、张老师和李老师带36名学生看展览,票价成人为28元一张,儿童半票,他们一共要付多少元钱?
(4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类与整理 人教版 一年级 下册 数学 分类 整理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