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探讨 》.docx
- 文档编号:26173628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3.76KB
《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探讨 》.docx
《《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探讨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探讨 》.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探讨》
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探讨
——以济南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为个案
摘要:
自闭症也称儿童孤独症,几乎是伴随终生的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
自闭症的研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是在目前的科学研究水平上,尚未找到彻底治愈自闭症的方法。
自闭症患者需要长期照顾,其照顾者主要是自闭症患者的家长。
本文以“照顾照顾者”的基点出发,以济南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自闭症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分析他们的困境和需求,尝试性的对自闭症儿童家长社会工作介入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自闭症家长需求社会工作
Abstract:
Autism,childhoodautism,isa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Thehistoryofautismresearchis50years,butatlevelofpresentreseach,ithasn’tfoundatreatmentthattreatautismeffectively.Autismpersonneedtobecaredforlongtime,thecarersoftenaretheir’sparents.Thispaper,atthefoundmentof“caringthecarers”,withinvestigationonautismchildrenparentswhoareinaspecialschoolinJinan,analysisingtheir’shardmentandneeds,tryingtofindappliedsocialworkinteventionwayfortheparents.
KeyWords:
autismparents’needssocialwork
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以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能力缺损和偏异狭隘的兴趣为特征,它发病于儿童早期,所以又称儿童孤独症。
根据发病的时期不同可以分为早发性和退缩性自闭症,前者是自闭症患者在出生时便表现出异常的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这种类型的自闭症患者占多数,约2/3;后者是自闭症患者在出生时没有异常,发育也正常,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退化而导致自闭症,这种退化经常出现在12-24个月时,这类自闭症患者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占多数,约2/3。
自闭症研究是从1943年美国的临床医学家LeoKanner发表了《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的论文开始的,至今已经有六十余年的历史,但是自闭症的病因仍然没有确定,也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于自闭症的定义,自闭症的研究学者也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不过学者达成共识的是:
“自闭症系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所引发的普遍性发展障碍;常伴随有智障、癫痫、过动、退缩以及情绪等障碍。
目前统一命名为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PDD)。
”[1]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
(一)自闭症研究与治疗水平
西方国家率先发起了对自闭症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大批的自闭症研究成果,关于自闭症研究学者一般从生物学、行为与认知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不同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给我们提供不同方面的知识。
日本学者片成男和山本登志哉做了以下的总结[2]:
“生物学研究可以提供自闭症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
行为研究可以提供自闭症的诊断与自闭症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方面的知识。
认知研究通过理论假设把前两者的研究联系起来说明诸症状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自闭症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也是遵循着生物学水平、行为水平、认知水平及康复教育研究的研究思路进行的。
自闭症研究的直接目的是探询治疗自闭症的切实有效的方法,治疗水平与研究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目前关于自闭症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减轻自闭症儿童的状况,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另外还有排毒法,如排汞、铅等重金属;补充营养法如补充B6加镁。
(2)康复教育,ABA(应用性行为训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也是证明用来培训自闭症儿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语言训练,语言是进一步训练自闭症儿童的基础;感觉统合训练,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能力、大运动能力和精细动作;音乐治疗;亲子或互动游戏;结构化教育等。
(3)社会工作者提出社会工作治疗[3]:
自闭症儿童对家庭造成很大的压力,首先要帮助家长认识儿童的基本病理发展程度及治疗方法,另外减少家庭的压力,例如经济方面和居住方面;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
关于自闭症的研究、治疗与康复教育已经有相当高的水平,但要彻底治愈自闭症和找到自闭症的病因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二)中国自闭症儿童的概况
“1982年,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的陶国泰教授首次诊断了自闭症,将自闭症的概念最先导入我国,此后近20多年来,国内关于自闭症的研究和疗育(医疗教育)福利等的研究开始发展起来,但仍落后于日本、欧美等先进国家。
”[4]我国的自闭症儿童不在少数,“如果根据现今国际公认的标准10万分之2~13的患病率来推算,我国约有自闭症儿童30万~50万。
”[5]这个数字是庞大的,对于中国的特殊儿童康复教育者、政府和专业工作者都是挑战。
如果按每个自闭症儿童有2个照顾者来算,中国有60万~100万的成年人在照顾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儿童的照顾者(主要是家长)在照顾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困境,而关于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研究则比较零散、片面、浅显,大多是在实践中根据家长在教育自闭症儿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提出的建议,没有针对家长的切实需求和问题的深入研究,更谈不上形成一个关于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研究体系或者是社会工作的介入体系。
本次是针对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困境和需求,进行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的可行性的探讨,可以丰富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同时深入自闭症这一独特的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
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可以缓解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精神压力、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心态,正确的面对现实,循序渐进的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培训,使自闭症儿童能够生活自理、具有基本的生存技能。
(三)研究方法
1、参与式观察
在济南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见习期间,参与到机构的教学活动中,观察并分析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征、特殊的兴趣、重复刻板的行为和上课时的表现等;观察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照顾方式、照顾态度、照顾时的情绪表现及表现出的疲惫;观察康复机构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态度等。
2、文献法
通过查阅自闭症的相关文献,了解自闭症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学习自闭症的知识,认识自闭症的表现特征;学习目前关于自闭症的治疗方法和培训体系。
文献主要来自《中国特殊教育》杂志和互联网。
3、非结构式访谈
根据本次论文的主题设计访谈提纲,访谈问题涉及自闭症儿童和家长的基本情况、每位自闭症儿童的照顾者人数和具体任务、家庭的经济收入和自闭症儿童的培训支出、社会压力、精神压力和家庭合力等。
访谈以济南市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自闭症儿童家长为对象,不是随机抽样而是偶遇抽样,利用家长照顾自闭症儿童的闲暇时间进行访谈,一共访谈了20名自闭症儿童的38位家长。
准确的说,不是家长而是“照顾者”,在照顾者中,除了自闭症儿童的父母还有其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亲戚和雇来的保姆。
我们访谈的照顾者是自闭症儿童在康复中心学习期间的照顾者,自闭症儿童在家的照顾者不在本次访谈范围内。
二、济南市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自闭症儿童和家长的基本状况
2007年3月5日至4月13日在济南市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以见习课堂的形式实习,观察自闭症儿童和家长的行为表现。
济南市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是香港某国际基金会在中国大陆建立的第一家学校,学校致力于自闭症的专业教育和训练,截至我们实习结束即2007年4月13日,该康复中心已经设立两个自闭症儿童长期班和两个家长短期培训班,机构的自闭症儿童共计37名。
该中心的短期培训班主要讲授ABA(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理论及具体操作方法,以使家长自己能够独立的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培训;长期培训班主要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训练(简称“个训”),还有语言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奥尔夫音乐疗法(2007年寒假从北京引进的)。
济南市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37名儿童的年龄自2岁到10岁,其中男31名,女6名,男女比约5.17:
1,这些儿童的照顾者平均为2人。
(一)自闭症儿童的基本状况
我们深度访谈过的38位家长的20名自闭症儿童的情况如下:
1、自闭症儿童的年龄
该康复中心的自闭症儿童的年龄集中在3-6岁,这受康复中心的入学年龄的影响,该中心招收的学生年龄在2-10岁之间,具体情况(见表1):
表1康复中心自闭症儿童的年龄情况
年龄
3岁以下
3-4
5-6
7-8
9-10
合计
频数(人)
2
8
7
1
2
20
百分率(%)
10
40
35
5
10
100
据了解,每家自闭症儿童的培训机构在招收自闭症儿童时在年龄上都是有限制的,北京的一家机构只招收3岁以下的自闭症儿童,青岛的一家机构只招收3-6岁的自闭症儿童,很少有机构招收10岁以上的自闭症儿童。
因此自闭症青少年只能生活在家里,得不到专业的康复训练,这里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明显的进步,如果拖到10岁以后还没有明显的改善,进不了学校学习,机构也不接收。
2、自闭症儿童的性别比
“自闭症的发生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显著多于女性。
自闭症发生的男女比率为二比一至三比一。
”[6]另外有些统计资料的男女性别比达到6:
1或9:
1,这是由于自闭症的定义和统计方法的不同所引起的差异。
此20名自闭症儿童中男17名,女3名,男女性别比接近5.67:
1,康复中心所有自闭症儿童的性别比是5.17:
1,两者是基本一致的。
3、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自闭症儿童的突出表现之一便是语言能力受损,他们没有语言、或者是没有主动语言、或者只有简单的重复性语言,他们不懂得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机构中的自闭症儿童大部分拥有简单语言,从单字、词语到句子不同的语言能力。
这20名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情况(见表2):
表2康复中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情况
语言能力
无语言
简单语言
简单的主动语言
合计
频数(人)
4
13
3
20
百分率(%)
20
65
15
100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是重复性的语言即“鹦鹉学舌”,有简单的主动语言的儿童也是照搬以前的类似场景的语言,没有创新。
经过长期的语言训练,这些自闭症儿童可以有主动的、创新的语言,而且语言是自闭症儿童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
4、重复刻板的行为
自闭症儿童的这些行为的原因是没有定论的,有人认为这是狭隘的、偏异的兴趣,有人认为自闭症儿童通过这种行为来发泄,自己不能控制。
这20名儿童中只有2人没有明显的刻板行为,其他人的行为各不相同,如撕纸、看汽车、看彩页、走楼梯、看缝隙、爬窗户、摆椅子、玩铅笔、摸耳朵、背广告词等。
这种行为是很难消除的,即使是自闭症康复的很好,智力也达到正常水平,刻板行为仍不能消除。
(二)家长的基本情况
自闭症儿童的照顾者主要是父母、祖辈和保姆。
1、照顾者的年龄
自闭症儿童的照顾者的年龄集中在25-35之间,这部分照顾者主要是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其次是55岁以上,这部分照顾者是自闭症儿童的祖辈。
照顾者的年龄情况(见表3):
表3照顾者的年龄
年龄
25岁以下
25-35
35-45
45-55
55以上
合计
频数(人)
3
19
2
2
12
38
百分率(%)
8
50
5
5
32
100
2、照顾者的性别
照顾者中,男性8人,其中3位中途离开;女性30人,可见女性是主要照顾者,占80%。
而自闭症儿童以男性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闭症儿童的性别认同和性别社会化,家长希望机构里能多些男教师(该机构只有3为男老师)或者是男志愿者。
3、照顾者与自闭症儿童的关系
照顾者中,有6位是保姆的性质;12位祖辈,其中4位奶奶、2位爷爷、4位外婆、2位外公;20位是父母,其中16位妈妈、4位爸爸。
保姆一般是自闭症儿童家长的亲戚或邻居,都是让自闭症儿童家长信任的人,自闭症儿童家长之所以请保姆照顾,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忙于生意或家里的事情而无暇亲自照顾自闭症儿童,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条件较好。
4、照顾者的职业
照顾者中有8人选择请假或停薪留职;10人退休;6位保姆性质的照顾者一般是由自闭症儿童家长付薪水的,具体数目不清楚;其余是无业,大多是为照顾孩子而辞职的。
根据本人在实习期间的观察得知:
家长因为长期照顾自闭症儿童,身心俱疲,当孩子拒不配合学习或者闹情绪时,家长难以一直和气,有时会发脾气,甚至教训孩子;家长每天陪孩子上课,讲课内容单一、无趣,对他们来说是小儿科的知识,家长对上课不感兴趣,他们有时会在上课时聊天;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他们希望孩子能够上学,能够生活自理;家长在培训孩子的态度上不同,或者积极,或者消极,这与孩子的进步程度直接或间接的存在关系;家长对机构有意见(如收费高、不满意教学质量、中心宿舍管理苛刻等),却没有正式渠道与机构沟通。
三、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困境和需求分析
自闭症几乎是伴随终生的,目前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挖掘其潜能,增进其技能的有效方法是行为训练及康复教育,这一般只有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才能开展,意味着自闭症儿童不仅需要人长期照顾,而且要生活在机构中接受培训,因此分析机构中的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困境和需求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一)经济上不堪重负
1、家庭收入的减少
在所访谈的自闭症儿童照顾者中有20位是儿童的家长,他们为了全心照顾孩子大多选择辞职,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家庭收入有所减少。
其实理性的做法应该是不要轻易的放弃工作,而放弃工作直接导致家庭收入减少,这不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
但是家长如果不放弃工作,会使其照顾自闭症儿童的时间减少,也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
2、家庭支出费用增加,而且是长期的
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在康复教育的支出不菲,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也是很大,对于一些家庭收入低的来说,可以达到90%以上。
儿童康复教育的投入是长期的,这使得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
以济南市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为例,自闭症儿童长期班的学费是1600元/月,外地人在机构的住宿费是600元/月,水电费另算,加上生活费(70%的自闭症儿童是生活在外地,生活费支出不菲),每个家庭的月支出都在3000元以上。
短期班是为期2月,学费3500元,加上其他支出,每月3000元的支出也是有的。
访谈中发现,自闭症儿童家庭大多来自工薪家庭,月收入集中在3000-5000元,孩子的培训支出占了多半或者全部。
有个家庭是农村,月收入仅600元,以他们的收入水平不可能维持自闭症儿童的长期培训。
G家长的孩子今年5岁,自3岁开始检测治疗自闭症以来,辗转北京、济南,已经花费十几万元。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自闭症康复教育的支出费用是很大的,许多家庭不堪重负,以致于有些自闭症儿童得不到持续的治疗,因为家庭必须在凑足治疗费用后才能继续治疗;有些自闭症儿童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由于家庭的经济原因,被迫放弃治疗。
这些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及以后的发展。
3、政府资助的不足
美国是最早研究自闭症的国家之一,美国自闭症儿童权利的保障和自闭症儿童的福利待遇水平,都处于领先地位。
“1975年美国就通过了《美国所有障碍儿童有权利走进公立学校上学》的法案,联邦政府依照宪法精神监督、促进特殊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发展,”[7]一方面给接受特殊儿童的学校拨钱,另一方面给不接受特殊儿童的学校以处罚。
在美国,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费用完全是由政府支出的,其成年后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机会的提供、养老也是由政府提供。
在中国,自闭症的治疗和康复教育费用几乎完全是由家庭承担的,但是由于自闭症儿童的增多,政府也开始重视这些特殊的儿童,“孤独症儿童的救助已列如了《全国特殊教育“十一五”发展计划》,济南作为试点城市,现已给100余名患儿提供了每年1200元的康复训练补贴。
”[8]但是这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庞大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另外政策上的扶持是可以生二胎。
但是,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母亲生的二胎若是男孩,其患自闭症的概率很大,若是女孩概率则降低。
在访谈的自闭症儿童家庭中,有一家已经生了二胎,是女孩,很健康;有一家打算要二胎;其他家庭并无此打算。
4、社会资助的缺失
社会上对自闭症的知识不了解,他们所理解的自闭症仅仅是不与人交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道自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缺损,常常伴有重复性的刻板行为、智力低下、癫痫等状况。
中国关于自闭症的研究水平不高,几乎没有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仅局限于自闭症专业工作者的范围内;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也不会对外界透露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和他们的困境。
使得社会缺乏了解自闭症的渠道,社会也就没有资助自闭症儿童家庭的意识,目前也没有建立资助自闭症儿童家庭的渠道。
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社会资助的缺失。
(二)自闭症引发的家庭矛盾增多
1、自闭症病因归因引发的冲突
自闭症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高的成就,但是关于自闭症的病因至今仍然没有定论。
目前,学者比较认同的观点是:
自闭症与遗传、基因、环境污染、疫苗污染、出生时大脑缺氧有一定关系,是怎样的关系,没有定论。
家庭如果抓住“遗传”这一因素不放便会有家庭冲突。
X家中,婆婆埋怨媳妇,认为是媳妇有病才导致孙子的自闭症;岳母认为女婿有病,双方互相指责,相互埋怨。
这并不是简单的推卸责任,虽然他们在自闭症的归因上相互指责,但在照顾自闭症儿童方面仍都尽心尽力。
2、培训态度不同引发的争执
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有多个照顾者,如果照顾者对培训的态度不同,便会引发矛盾。
培训态度最简单的划分是积极的和消极的。
S家庭中,保姆和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很积极的培训自闭症儿童,不会因为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不好或者不配合而中止培训;自闭症儿童的奶奶每周来看孙子,很心疼孙子,看到别人逼着孙子学习就不乐意了,与自闭症儿童的父母起争执。
考虑到自闭症儿童的发展,他的父母拒绝了奶奶的看望。
本人在搜集资料时了解到,奶奶已经有一个月没有见到孙子了。
这显然不是解决争执的有效方法。
3、由谁照顾引发的矛盾
自闭症儿童需要长期照顾,同一照顾者照顾的时间过长,会累,心情烦躁。
需要家庭成员合理的分工,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到自闭症儿童的照顾中来。
Z家庭,自闭症儿童有四位照顾者,父亲工作,不经常照顾孩子;外公外婆都已经退休,孩子在大部分的时间里由他们照顾,但是由于年龄大,腿脚不便,孩子又多动,他们照顾孩子很辛苦,有抱怨情绪,他们打算让女儿辞职,再雇保姆一同照顾孩子;母亲有工作,每月请假半月照顾孩子,她还不能接受孩子的现状,照顾孩子时没有耐心,经常发脾气,父亲就会抽时间照顾孩子。
目前,还是这样轮换着,没有找到合适、多方满意的解决方法。
Y家庭,孩子自幼(一个月)由爷爷奶奶照顾,与妈妈不熟、不亲,与爸爸形同陌路。
爷爷认为,为了孩子的将来应该让爸爸妈妈多陪孩子,但是孩子的父母因为工作忙,每周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
Y家庭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是责任心不强,他们虽然生了孩子,但是基本上没有尽到抚养的义务,在孩子患有自闭症的情况下,又没有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
这些家庭矛盾的产生是由自闭症儿童所引起的,实质是家庭结构的失衡,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的分工,家庭成员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三)面对自闭症的精神压力
1、自闭症儿童的义务教育权的剥夺
自闭症儿童家长对孩子进行培训,短期的目标就是希望孩子能进入学校学习。
但是自闭症儿童即使经过培训也不可能达到所谓的正常孩子的水平,一般学校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孩子;而且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希望能够陪读,学校也不乐意。
只有与学校的关系比较好,学校才接受自闭症儿童,允许家长陪同。
2、自闭症儿童的前途未卜
自闭症儿童的未来是家长考虑最多、最发愁的问题,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的康复情况如何,能否上学、能否生活自理、能否拥有职业技能。
这些不确定因素使家长忧心重重,国家还没有出台自闭症患者的社会保障政策来保障自闭症儿童基本的生存权。
3、自闭症儿童进步缓慢也使得家长有压力
每个自闭症儿童的患病程度不同、潜力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同样的训练方法在不同自闭症儿童身上的效果也不同,这使得自闭症儿童的进步速度不同。
有些自闭症儿童在经过半年的培训后就有简单的主动性语言,但是有些自闭症儿童即使接受培训一、两年了也没有学会基本的发音。
这些进步缓慢的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们,几乎看不到孩子未来的希望,非常沮丧。
(四)由自闭症产生的社会压力
1、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歧视
目前,自闭症属于精神残疾的范畴,社会给自闭症儿童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在社会中处于弱势。
标签理论认为,人一旦被贴上标签,会影响社会对他的认识,而且很难打破这种刻板印象。
社会对自闭症儿童不能很好的包容和接纳,甚至存在着歧视。
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出于对自闭症儿童的保护一般不希望外界知道自己的孩子身患自闭症,他们因为一个自闭的孩子而成为一个自闭的家庭,他们的心理特别敏感脆弱,在涉及到孩子的问题上,封闭性强,自我保护意识很高。
2、家长与社会的疏离
家长因为长期照顾自闭症儿童,只能生活在机构或者家里,而且失去工作,造成他们与社会基本上是绝缘的,慢慢与社会有了距离感,甚至有被社会淘汰的感觉。
他们关注的范围大多是关于自闭症,有些家长成为自闭症方面的专家也不足为奇。
L家长,她的好朋友,要么回家照顾孩子,孩子有很大进步,一位朋友的儿子在16岁就已经考上了复旦大学,艺术、运动方面也有成就,称得上“全才”;要么工作,很有成就。
对比一下自己,8年的时间都耗在了孩子身上,而且看不到希望,她打算让母亲和保姆照顾孩子,自己出去工作。
家长一旦不去工作,与社会疏离,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途径就受到局限。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人在满足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之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很活跃,如果不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的可行性探讨
通过上文的分析,对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社会工作介入是必要,也是必需的。
笔者根据在济南市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实习经历结合大学四年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尝试性的进行一些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的可行性探讨,虽然是探索性的、是构想,但希望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对自闭症儿童家长有一定的帮助。
这次的可行性探讨是结合康复中心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一)个案社会工作
个案社会工作是以某位自闭症儿童家长为工作对象,根据其具体问题,搜集相关的自闭症儿童的资料、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社会文化背景、职业、社会经验等资料,深入分析其问题,确定其需求,“对症下药”,运用合适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进行介入,达到缓解其问题,发挥其潜能,增强其社会功能的作用。
案例1.A妈妈,29岁,大专学历,无业,其女四岁,在不到2岁是发现并确诊为自闭症,自那时起A妈妈便辞职专心照顾A。
A在淄博做过感觉统合训练,没有明显进步;在济南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培训,也没有明显的进步。
A的认知能力很差,只认识妈妈一个人;无语言,刚刚学会“乌鸦”的发音;刻板行为是玩玩具,自得其乐,完全无视别人的存在。
A奶奶一直帮忙照顾A,不管是在淄博还是在济南,家务都是由奶奶一个人做。
A的家庭收入不到4000元(爷爷、奶奶的退休金和爸爸的工资分别是1000多元),在济南的月支出是3000多元:
学费1600元/月,住宿费600元/月,生活费只有800元,生活费的支出是倾向于A,奶奶有时只是馒头咸菜。
因为看不到A的进步,看不到A的未来或者说对A的未来绝望,A妈妈的情绪一直很低落,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探讨 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探讨 自闭症 儿童 家长 社会工作 介入 方法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