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全册教学反思.docx
- 文档编号:26172000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7.36KB
春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全册教学反思.docx
《春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全册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全册教学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全册教学反思
2020春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全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
1、我们爱整洁教学反思
《我们爱整洁》这一课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管有了一学期的在校经历,可这群大都六七岁的,多数是独生子女的孩子,由于父母过于溺爱,很多事情家长包办代替,造成自理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他们自我意识差,他们知道怎样整洁,但不一定积极去做,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整洁,怎样才算整洁,怎样保持整洁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突出活动特点,借助生活经验来开展教学。
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活动的开展努力架设课堂与生活的桥梁,重视教学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教学变得对儿童有意义。
教学中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再现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真正地做到“健康、安全地生活”。
借助绘本创设情境,将生活中不整洁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找原因,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沉浸于情景中,此时帮助学生找原因,与学生一起想对策,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学生主体全面体验,从教学内容来看,与整洁相关的事情学生都知道了,也不难做。
课堂上尝试着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给学生充分的空间,适当点拨,适当引导,同时介绍一些生活小技能、小窍门,让学生沉浸在生活世界中。
在演示生活的情景中学生明白了整洁孩子人人夸,保持整洁人人爱。
自己应该每时每刻把最美最整洁的样子展现给大家。
本节课的设计离不开与家长的信息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真实表现,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同时,课外延伸评价应加强督促指导,并进行持续跟踪,将学生在课堂内的短时实践转化为课外的持续践行,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我们有精神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的自控力较弱。
在生活中,学生觉得没必要时刻都精神,那样会感觉很累。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两点,第一,有精神的生活和学习是健康的表现。
第二,当自己看到别人不精神时的感受是什么,换位思考,当别人看到自己不精神的时候,又会有何感想。
这样一来,学生就比较好理解有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也有动力坚持。
课堂上我尝试着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给学生充分的空间,适当点拨,适当引导,同时介绍一些生活小技能、小窍门,我发现学生已沉浸在生活世界中。
在演示生活的情景中学生绽放出美丽的火花——明白了有精神的孩子人人夸,有精神的孩子更自信,有精神的孩子是健康的表现。
自己应该每时每刻把最美最精神的样子展现给大家!
首先通过PPT展示正确的坐姿、站姿,让学生自己纠正自己的坐姿,并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的关系。
然后观看错误坐姿、站姿带给我们的危害及“国庆六十周年阅兵”视频,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我们选择正确坐姿、站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且感受良好的精神面貌带给我们的震撼。
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都有很深的感受,每个人都能自觉尽力做到最好,但是问题就是不能保持。
小学生就是喜欢动,让他们一节课保持一个姿势也不现实,因此要求他们在写作业、读书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不仅对我们的脊柱生长有益处,更能保护我们的视力。
在走路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抬头挺胸。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做好可以,但是坚持做好就有很大的困难,因此要想真正的能应用本节课的知识,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非一时的心血来潮。
通过比赛,看哪个同学能够一节课都保持正确的坐姿,让同学感受正确的写字姿势,并且保持一段时间,先让大家充分体会这个过程,然后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醒,时间久了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好的习惯,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学生的坚持,也需要老师的坚持。
不足之处:
1、应注意和家长的信息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真实表现,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课外延伸评价应加强督促指导,并进行持续跟踪,将学生在课堂内的短时实践转化为课外的持续践行,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人长期坚持的仪态仪表习惯。
3、我不拖拉教学反思
《我不拖拉》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第三个主题“我开始能控制自己了”中的最后一课。
本课旨在引发学生对自我身上存在的拖拉现象进行改正,让学生意识到拖拉的后果,从而树立榜样让学生逐渐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
由于自己是第一次接触品德课的教学,深知语文课堂和品德课堂的区别之一在于活动性。
但深受经验的影响,在第一次的试教中自己还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去设计了这节课,并缺乏活动性,学生的参与性也较低。
后来,经过学校年级老师的帮助,本着活动性和尊重学生学情选择,进行了第二次设计的修改。
在第二次教学中,我觉得这节品德课有以下几点特点:
1,整节课的活动性有所增强,无论是学生小组的活动,还是家长的参与,都比第一次有了很大的进步。
2、四个版块清晰明了,层层递进。
从一开始的创设情境,引出拖拉到职业体验拒绝拖拉到群策群力克服拖拉再到最后的坚持努力,告别拖拉。
每个环节之间紧密结合。
3,在让学生说拖拉议拖拉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引导,扎实开展活动,由于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借助明明这个假设人物,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对照自己,但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榜样的示范和带领作用。
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
在活动中过渡自己的生活,又是一个生活性。
但整节课中,虽然有让学生去进行小组活动,但这种活动性相对来说还要加强。
在引入家长资源时所用时间较多,造成后面的环节了了结束。
尤其还是学生的汇报交流这里,缺乏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为此整节课后尾显得有些有点不太紧凑。
4、不做“小马虎”教学反思
12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哈市道外区组织的道德与法治网络学习培训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又一次的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不做小马虎》一课,是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一课时。
这一课基于课程标准“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而编写的。
意在培养学生的耐心与责任心,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认真细致,不马虎的好习惯。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一下年级学生,通过学生问卷、家长访谈和任课教师询问等方式,了解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马虎现象非常普遍,主要是因为责任心缺乏,没有掌握克服不良习惯的方法,又没有养成学习和做事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按照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渗透责任心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做事马马虎虎会给自身和他人造成一定的危害,并且需要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养成学习、做事时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本课中有几点值得我去学习。
一是教师语言的设计
教学语言与活动中学生交流的较多,这就需要尽心的设计,做到了过渡自然。
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认识到产生马虎的原因。
二是精心设计与学生互动的环节
低年级教学时,学生的自控力比较差,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
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
既锻炼了学生改正马虎现象,需要仔细认真的认识,又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三是回归学生生活
让学生发现我们身边马虎的事情并改正,从而培养学生的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做事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
5、风儿轻轻吹教学反思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对大自然充满热爱,他们想象力丰富,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渴求探索未知的大千世界,小脑袋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总是会出现许许多多新奇的想法。
尽管一年级的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感受到风,但是却未必会去留心风在哪里,为什么会有风,风有什么作用,又有什么危害。
当他们在大自然中玩耍时,也不一定会去思考风的作用,更对风的“脾气”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如何在风灾中自我保护。
所以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通过使学生认识风,观察风,引导学生产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同时又要认识风的另外一面,知道风也会对人产生威胁,需要学会保护自己。
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步骤:
一、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想所见,来发现风、感受风的存在。
如:
春天的风吹在脸上暖暖的,很舒服。
冬天的风吹在脸上会疼,很冷。
红旗为什么在飘,花儿为什么动了起来。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到风儿的存在。
二、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和风儿一起玩,激发学习兴趣,感受风儿的力量。
如果只是让学生认识一下风,这是不够的。
所以,我还设计了不少的活动,让学生知道如何利用风儿来为我们做事,培养学生从小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的思想。
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1、玩大风车游戏。
2、玩纸飞机游戏。
3、玩放风筝游戏。
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风儿还能给我们带来游戏,进而,让学生与风儿对话,从而让学生从内心里喜欢自然。
在这个基础上,再来体会,人们是如何利用风儿为人类做事的,播放视频资料:
风力发电。
让学生知道我们还能利用大自然为人们做事情。
三、了解风儿的脾气,学会保护自己。
先播放视频资料:
台风。
一是让学生感受风儿的威力巨大。
二是让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
然后鼓励学生从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入手,来讲述大风天气下安全自护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采用带有“玩”的色彩又与学习内容紧密配合的活动方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到大自然里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6、花儿草儿真美丽教学反思
《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侧重培养儿童欣赏大自然的美,亲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发现、记录生命的多样性,感受生命的美丽,愿意为了维护这份美丽做力所能及的事,体现了一个人乐观的生活情趣和公民基本的生活责任感。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尚浅,对事物的概念还保留在具体形象上。
本课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周围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让他们愿意去亲近大自然,发现生命的多样性,学会科学地与花草接触,初步具备环保意识,过健康、安全,有爱心的生活。
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花草树木入手.帮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并熟悉自己身边的花草树木,发现我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花花草草
本环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主动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为主,鼓励学生参加小组讨论并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正义感。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提高探究能力,从而增加知识量。
7、可爱的动物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以教材资源为范例,以课外资源为补充,以活动体验为手段,让学生去观察、感受、体验、展示、分享、讨论,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动物的亲近感、好奇心,知道了怎样才是真的喜欢动物的行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了几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懂得了要爱护小动物。
对实施过程进行自我分析和思考:
整个课堂教学创设三次闯关的情境,将真的喜欢动物的行为分散其中,意在落实课堂目标。
纵观课堂教学,三次闯关给学生创作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最后,将知识点编成儿歌,成为板书,潜移默化的落实了教学目标。
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主人,通过不同情境的表演,体验动物的心声,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交流的真切、真诚。
不伤害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句句精彩的回答,成为课堂的亮丽风景。
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年级的孩子要多给方法,小组合作前,我先通过小猫的例子一步步教学,然后总结方法。
这样,小组学习时孩子们就“有法可依”。
明确的分工,充分的课前准备,也让课堂上的小组合作真实有效,每个小组的交流展示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给予他们的阵阵掌声就是最好的评价。
课后作业的布置我力求体现道法的生活性和实践性,紧紧联系本课的学习,让大家科学养蚕。
在体验与实践中,培养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这也是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我还将在以下方面进行尝试和改进。
一,利用情境创设教学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案例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二,教学设计减少环节,突出重点,不要华而不实。
特别要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践作为教学的起点和远点。
关注每一个学生,创设每一个情境,珍惜每一次体验,重视每一回交流,引导每一组合作,给予每一句鼓励……让有声的教育变成春风化雨,这样的道法才是孩子们德育的圣地。
我将执着于道法,绽放于勤处!
8、大自然,谢谢您教学反思
新教材注重把学生个体经验作为学习起点,将教材中的儿童生活,通过校本、班本化的方式,对接教室儿童的生活,挖掘教室儿童生活中真实新鲜的素材资源,通过合理地设计,运用多种活动形式,从体验、感悟中学会思考。
本课为了更好地实践这个教学理念,主要做了这样的努力。
1.创设情境,唤起已有经验,让课堂鲜活起来。
这课作为单元最后一课进行总结提升,教材本身抽象,面对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我们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更利于他们关注课堂。
本课主要通过实践活动形式、故事形式、视频多媒体等形式创设教学情境。
2.深入挖掘,用足生活素材,让学生丰富起来。
本课在处理素材时秉着用好素材,用透素材的原则,努力精选和深挖素材。
“聚焦大米”的内容取自教材,用这个素材完成学生初步大自然礼物的丰富性和探究大自然礼物的来源这两个目的。
同一素材,不同角度的挖掘,提高课堂效度,在用足教材的同时,还促动学生不断地提取自身已有经验,吸收他人的经验,这是一个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过程。
3.拓展延伸,推荐合适文本,让学生感动起来。
课的时间长度是固定的,但是学生探知自然的兴趣与爱好是需要在课后不断持续的。
老师适当的指引,能更好地推动学生主动探索自然,喜爱自然,对自然充满好奇心。
通过单元的主题教学让我们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种子,才能结出珍惜美好生活,学会更好地生存的果实。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9、我和我的家教学反思
我们面对的孩子基本上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被父母长辈们捧在手心里,整天享受家人无尽的关爱,却很少甚至不懂得去关爱家人。
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家人,树立了家的意识,形成了积极的家庭关系体验。
因此,第2课时应该着重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产生家庭认同感,学会爱自己的家人。
《我和我的家》的教学内容是“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两个栏目,我将课堂教学主题定位为:
在认识家人的基础上了解家人,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仔细剖析这两个栏目,我们可以发现,前者旨在从外貌、性格、爱好和做事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与家人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后者旨在从了解家人的故事以及家人的工作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学习关心家人。
10、家人的爱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家,明白家庭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懂得因为有了父母长辈辛苦付出的爱,才会有自己幸福的生活,而家人的支持、帮助正是激励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原因。
帮助学生从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中了解到“家人爱我,我也爱要家人,让家人快乐”。
而这种爱的教育,只有在学生深刻体验了这种爱的无私时,。
教学设计初衷:
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而其中,“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是本课的难点。
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教学内容始终紧紧贴近学生的生活,围绕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与家人的共同生活、密切接触中,感知、体验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关爱。
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用歌曲进行导入,让孩子在歌声中感受父母的爱,并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家人关爱自己的事情,使孩子从中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真正打动了孩子的心。
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了“真”。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一直着眼于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课堂上呈现的教学内容都是真实的。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辨析”环节,如爸爸,他为什么不帮我?
”“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
”等生活中学生觉得“我的家人有时对我可好了,有时对我可不太好”的现象,让学生去分析讨论“家人到底对你好不好?
到底爱不爱你呢?
”通过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景来讲述父母对儿女爱的故事。
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学生在自我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自然得出“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顺利突破了本课学习难点。
教学遗憾:
教学效果的真理掌握在孩子的手中,本节课真的验证了这句话,我自认为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从歌曲导入,一步步体会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再继而体会严格要求也是爱,而且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课堂气氛还是不够活跃,我一再的启发,不过只有少数孩子在配合我,课后我反思,孩子太小,体会不到位,而且现在的孩子对于家长的付出认为是应该的,对此并不关心,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让这节课为孩子提个醒,让孩子们从现在开始关注父母,了解父母也算是另外的一种收获吧。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反思
《让我自己来整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三课。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生命的来历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间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到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引导学生学会不给家人添麻烦,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建造者。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针对孩子乱拿乱放这一问题,从教孩子整理书包入手,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让学生初步感受自己整理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的好处,养成分类整理自己的书包及其它用品的习惯,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从小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的积极情感。
本节课的目标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是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愿意尝试自己动手,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行为与习惯的目标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
一、小丽和她的“小伙伴”,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活和学习中的物品对我们的重要性。
二、找不到“小伙伴”了,这个活动主要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就会给生活带来麻烦。
三、养成整理的好习惯,这个环节是要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习惯要从小培养,还要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整理书包的小能手,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体会整理物品的方法,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说不练是不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的。
四个教学活动一个紧扣一个,由激发愿望到锻炼能力再到落实到生活中去,层层递进,逐渐达成目标。
教学效果较好。
缺点与不足:
1.教学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
2.语言不够精炼。
3.在最后整理书包环节,没有做到整体把控,缺少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12、干点家务活教学反思
《干点家务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活动主题。
这个主题活动主要是在教育学生懂得作为家庭一员,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生活性,所以在整体活动设计中我是抓住“源于生活交流互学应用生活”这个主线来安排的,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顺势引导,加以体验。
从开始的家务劳动小调查,到叠衣服经验的共享交流等都是在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体会做家务的乐趣,让学生始终是在“我是家庭的一员,我有责任尽自己的一份力”的体验中来增进自己的知识技能,增强劳动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做家务的积极性。
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中最重要的形式,通过在课上设计的“叠衣服”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实际动手操作的平台,给予了学生最直接的锻炼,较好较快地让学生掌握了技能。
同时,也通过学生的互评、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共享劳动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有个别学生不能完全融入集体活动中,是因为没有在家做过任何家务,没有生活感受,应督促其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对课堂的把控力尚有欠缺,没能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触动他们自己去表达,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的舞台。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能让孩子有快乐的生活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渗透好我们的品德教育和道德熏陶,才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成长。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
13、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学反思
这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最后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定位于孩子们的乐群意识,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
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我设计了如下两个活动环节。
第一,大家一起快乐多,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和大家在一起很快乐。
首先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情景,这个情景需要孩子们制造欢乐来推动欢乐船,这里分小组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玩耍,他们有的玩“老鹰捉小鸡”,有的玩萝卜蹲等,整个课堂变成了一个欢乐的乐园,孩子们在玩完之后我随机采访,明确了大家在一起玩,真好玩的观念。
第二,孩子们在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定会遇到别人不愿意加入自己的情况,所以我们故意设置了情景,让孩子们遇到需要加入别人的情景。
这样的情景就训练了孩子们想要加入别人需要和别人说,需要交流,也就训练了孩子们沟通的技巧,这样也有利于孩子们想要和别人玩的时候自己想办法。
最后这堂课其实有不足的地方,这堂课的活动感觉只是在表面上跑,没有很好的落实下去,特别是在渗透沟通技巧的时,更是应该加油的地方。
14、请帮我一下吧教学反思
《请帮我一下吧》书本中出示了四种情境,分别呈现了学生在学习、生活、游戏过程中常遇到的困难,旨在引导学生知道困难是生活的一部分,面对困难时要有积极的心态;第二个栏目“我要求助吗”,旨在通过富有童趣的儿歌和儿歌下的讨论活动,让学生明辨需要求助的情境。
从学生访谈和家长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1.孩子的独立性较差,存在过度依赖的现象,什么事都要向别人求助。
2.在与同伴的相处过程中,有些孩子认为向别人求助是一种示弱、能力差的表现,因此,不愿求助于别人。
3.在遇到困难时,有些孩子不敢向别人寻求帮助,特别不敢向不太熟悉的人或长辈求助。
他们内心会有一些担心和顾虑,如长辈会不会责备自己,别人会不会不愿意帮忙等。
通过上完课,有以下感想:
一、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应注重儿童的生活本真,让儿童的生活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
课前调查,还原学生的生活,能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
二、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的促进儿童的成长的理念。
场景再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特别是遇到困难时害怕恐惧的心理,从而唤起学生面对困难的求助意识,逐渐消除慌乱的心里。
只有让课程根植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的成长有意义。
三、品德课堂,应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要直面儿童真实的生活,指导行为,从而实现教学、生活、发展的三位一体。
15、分享真快乐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一年级上册“结交新朋友”空间的拓展,也为二年级下册“我们好好玩”教学埋下伏笔。
分享是备受表扬的美好品质,因为它支撑着群体生活,帮助孩子们建立和谐友好的群体关系。
在课中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来交流分享的快乐。
“快乐地分享”旨在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来交流分享的快乐。
“分享”作为一种能力,是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
儿歌展示了不同内容的分享技巧,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分享的技巧和方法。
“他是小气鬼吗”这一栏目定位于解决此年龄段学生分享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教材中的情境,揭示了学生中常见的不愿与人分享的原因。
本课侧重培养儿童学会分享的习惯和乐于分享的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 道德 法治 下全册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