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复习要点上.docx
- 文档编号:26171785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8.58KB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复习要点上.docx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复习要点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复习要点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复习要点上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医家
汉代以前:
扁鹊——最早史书记载儿科医生
淳于意——1.最早记录儿科医案; 2.下气汤治小儿气鬲病
隋唐宋时期:
★钱乙1.《小儿药证直诀》
2.“儿科之圣”
3.“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4.“痧、痘、惊、疳”
5.重视脾胃病:
“疳皆脾胃病”
6.重视望诊:
“面上证”、“目内证”、痘疹类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7.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辨证学中最重要的方法。
8.治法:
五脏补虚泻实
9.方药:
六位地黄丸、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
隋唐宋时期:
陈文中1.《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
2.主张:
固养小儿元阳
3.擅长:
温补扶正,
巢元方1.《诸病原候论》
2.外感病分伤寒、时气,内伤病以脏腑辨证为主
3.提出“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正确的小儿养育观。
刘昉1.《幼幼新书》
2.收录宋以前儿科著作,南宋最完备的儿科学专著。
明清时期:
★万全1.《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
2.儿童保健方面:
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3.“三有余,四不足”:
心肝阳有余,肺脾肾阴不足。
4.治疗方面:
“首重保护胃气”
5.将推拿疗法用于儿科
陈复正(陈飞霞)1.《幼幼集成》
2.指纹诊法: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
吴瑭(吴鞠通)1.《温病条辨•解儿难》
2.生理特点:
“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
病理特点:
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用药特点:
稍呆则滞,稍重则伤。
夏禹铸1.《幼科铁镜》
2.诊断方面:
望面色、审苗窍来辨别脏腑的寒热虚实
3.治疗方面:
运用“灯火十三燋”治疗脐风、惊风等证重视推拿疗法
谢玉琼清代麻疹专著《麻科活人全书》
二、著作:
《颅囟经》1.最早儿科专著、流行于唐末
2.“纯阳”观点
3.小儿脉法、囟门诊察法
4.论述惊、痫、疳、痢、火丹等证治
《诸病原候论》1.巢元方
2.外感病分伤寒、时气,内伤病以脏腑辨证为主
3.提出“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正确的小儿养育观。
《小儿药证直诀》1.北宋人阎季忠整理的,不是钱乙写的
2.“儿科之圣”
3.“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4.“痧、痘、惊、疳”
5.重视脾胃病:
“疳皆脾胃病”
6.重视望诊:
“面上证”、“目内证”、痘疹类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7.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辨证学中最重要的方法。
8.治法:
五脏补虚泻实
9.方药:
六位地黄丸、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1.南宋儿科专著。
2.脐风的病因是断脐不慎所致,提出了烧灼法断脐的预防方法
《幼幼新书》1.南宋刘昉等编著
2.收录许多散失的宋以前儿科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儿科学专著
《幼幼集成》1.陈复正(陈飞霞)
2.指纹诊法: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重、命危”
《温病条辨•解儿难》1.吴瑭(吴鞠通)
2.生理特点:
“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
病理特点:
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用药特点:
稍呆则滞,稍重则伤。
《幼科铁镜》1.夏禹铸
2.诊断方面:
望面色、审苗窍来辨别脏腑的寒热虚实
3.治疗方面:
运用“灯火十三燋”治疗脐风、惊风等证重视推拿疗法
《麻科活人全书》1.谢玉琼
2.清代麻疹专著
三、复习提示
1.三个“最早”
最早史书记载儿科医生——扁鹊
最早记录儿科医案——淳于意
最早儿科专著——《颅囟经》
2.三个“首创”
首创“纯阳理论”的著作——《颅囟经》
首创“温补扶正”治法的医家——陈文中
首创儿科脏腑辨证体系——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3.钱乙、万全、吴瑭的学术思想对比记忆
4.《幼幼新书》与《幼幼集成》的作者分别是谁?
——南宋·刘昉,清代·陈复正
5.《幼科发挥》与《幼科铁镜》的作者分别是谁?
——明清·万全,清代·夏禹铸
6.几个比较生疏的作者:
陈文中、陈复正、夏禹铸、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
小儿生长发育
一、公式计算生理常数
1.体重
1~6个月:
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
体重(Kg)=7+0.5×(月龄-6)
1岁:
体重=10Kg
1岁以上:
体重(Kg)=8+2×年龄
(体重不足,低于正常值85%为营养不足)
2.身高
出生时:
50cm;
1岁时:
75cm;
2岁时:
85-87cm(婴儿期长得最快、身高生长的第一个高峰;第二个高峰在青春期)
2~12岁:
身高(cm)=70+7×年龄
3.出牙
4~10个月萌出
2~2.5岁出齐
2岁内出牙数=月龄-(4或6)
6岁左右第一颗恒牙
7~8岁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换牙)
4.囟门闭合时间
后囟:
2~4个月(部分出生时已闭合)
前囟:
1~1.5岁
5.年龄增长,呼吸脉搏同步减低;
年龄增长,血压增高;
收缩压=80+(年龄×2),舒张压未收缩压的2/3
二、动作发育
大动作:
3抬6坐7滚8爬12走
精细动作:
新生儿时双手握拳;
3~4个月时可自行玩手,并企图抓东西;
5个月时眼与手的动作取得协调,能有意识地抓取面前的物品;(手眼协调抓东西)
5~7个月时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的动作;
9~10个月时可用拇指、食指拾东西;
12~15个月时学会用匙,乱涂画;(使用工具)
18个月时能摆放2~3块方积木;
2岁时会粗略地翻书页;
3岁时会穿简单的衣服。
三、语言发育
2个月能发出和谐喉音;
3个月发出咿呀之声;
4个月能发出笑声;(笑出声)
7~8个月会发复音,如“妈妈”、“爸爸”等;
1岁时能说出简单的生活用语,如吃、走、拿等;
1岁半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2岁后能简单地交谈;
5岁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行气未充=“稚阴稚阳”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
二、病因特点
儿科特有病因:
先天因素
年龄越小对六淫邪气的易感程度越高
年龄越小因乳食而伤的情况越多
三、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四诊概要
一、望诊
1.望神色(望面色)
2.望形态
3.望苗窍(望舌质、舌苔)
4.望斑疹
5.望大便
6.望小儿指纹
红色
热证
面红耳赤,咽红,脉浮
风热外感(实热证)
午后颧红潮热,口唇红赤
阴虚内热,虚火上炎(虚热证)
虚阳上越
两颧艳红如妆,面白肢厥,冷汗淋漓
正常肤色
新生儿嫩红,小儿白里透红
白色
寒证、虚证
面白浮肿
阳虚水泛之阴水
面色惨白,四肢厥冷
滑泄吐利,阳气暴脱之脱证
面白少华,唇色淡白
血虚
黄色
脾虚证、湿浊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疳证
面黄无华,脐周阵痛,夜间磨牙
肠寄生虫
面目色黄而鲜明
湿热内蕴之阳黄
面目黄而晦暗
寒湿阻滞之阴黄
青色(重症)
寒证、痛证、瘀证、惊痫
面色白中带青,表情愁苦皱眉
里寒腹痛
面青而晦暗,神昏抽搐
惊风和癫痫发作
面青唇紫,呼吸急促
肺气闭塞,气血瘀阻
黑色
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
面色青黑,手足逆冷
阴寒里证
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呕吐
药物或食物中毒
面色青黑晦暗(危重)
肾气衰竭
先天肾气充足
肤色黑红润泽,体强无病
望形体
头颅
头方发稀,囟门宽大,当闭不闭
五迟证
头大颔缩,前囟宽大,头缝开解,目珠下垂
解颅
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干燥
泄泻后阴伤液脱
躯体
胸廓高耸形如鸡胸
佝偻病、哮喘
肌肉松弛,皮色萎黄
厌食、偏食、反复感冒
四肢
腹部膨大,肢体瘦弱,发稀,额上有青筋显现
疳积
毛发
毛发枯黄,发竖稀疏,容易脱落
气血亏虚
望动态
小儿喜伏卧
乳食内积
喜蜷卧
腹痛
颈项强直,手指开合,四肢拘急抽搐,角弓反张
惊风
翻滚不安,呼叫哭吵,两手捧腹
盘肠吊痛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
哮喘
咳逆鼻煽,协肋凹陷如坑,呼吸急促
肺炎喘嗽
舌色
舌红,甚则生疮
心火上炎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心血瘀阻
舌质淡胖嫩
心阳不足
舌质红绛瘦瘪
心阴不足
舌体
舌体胖嫩,舌边齿痕显著
脾肾阳虚,或有水饮痰湿内停
舌体肿大,色泽青紫
气血瘀滞
舌体强硬
热盛伤津
急性热病中出现舌体短缩,舌干绛者
热甚津伤,经脉失养
舌体肿大,板硬麻木,转动不灵,甚则肿塞满口之木舌
心脾积热,火热循经上行
舌下红肿突起,形如小舌,称为重舌
心脾火炽,上冲舌本
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转动伸缩不灵,语音不清,称为连舌
舌系带过短所致
舌吐唇外,掉弄如蛇,称为弄舌
大病之后,心气不足或惊风之兆
舌吐唇外,缓缓收回,称吐舌
心经有热
吐舌不收
心气将绝
若舌常吐于唇外,伴见眼裂增宽,表情愚钝者,为智力低下之表现。
时时用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发红或有脱屑、作痒,称舔舌
脾经伏热
舌质
舌质淡白
气血虚亏
舌质绛红,舌有红刺
温热病邪入营入血
舌质红少苔,甚则无苔而干
阴虚火旺
舌质紫黯或紫红
气血瘀滞
舌起粗大红刺,状如草莓者(“草莓舌”)
猩红热和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舌苔
苔白
寒
苔黄
热
苔白腻
寒湿内滞,或有寒痰食积
苔黄腻
湿热内蕴,或乳食内积化热
热性病见剥苔
阴伤津亏
舌苔花剥,状如地图,时隐时现,经久不愈
胃之气阴不足
舌苔厚腻垢浊不化,状如霉酱伴便秘腹胀
宿食内积,中焦气机阻滞
望目
黒睛等圆,目珠灵活,目光有神,开阖自如
肝肾气血充沛
眼睑浮肿
水肿之象
眼睑开阖无力
元气虚惫
寐时眼睑张开而不能闭合
脾虚气弱之露睛
上眼睑下垂不能提起
气血两虚之睑废
两目呆滞,转动迟钝
肾精不足,或惊风先兆
两目直视,瞪目不活
肝风内动
白睛黄染
黄疸
目赤肿痛
风热上攻
目眶凹陷,啼哭无泪
阴津大伤
瞳孔缩小或不等或散大,对光无反应
病情危殆
望鼻
鼻塞流清涕
风寒感冒
鼻流黄浊涕
风热客肺
长期鼻流浊涕,气味腥臭
肺经郁热
鼻孔干燥
肺经燥热伤阴
鼻衄鲜红
肺热迫血妄行
鼻翼煽动,伴气急喘促
肺气郁闭
望口
唇色淡白
气血不足
唇色淡青
风寒束表
唇色红紫
瘀热互结
唇色樱红
暴泻伤阴
唇白而肿
唇风
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
猩红热
口腔黏膜色淡
虚寒
口腔黏膜色红
热
口腔破溃糜烂
心脾积热之口疮
口内白屑成片
鹅口疮
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
麻疹黏膜斑
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无脓水流出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有脓水流出
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牙齿萌出延迟
肾气不足
齿衄龈痛
胃火上炎
牙龈红肿
胃热熏蒸
新生儿牙龈上有白色斑点斑块
马牙
咽红恶寒发热
外感
咽红乳蛾肿痛
外感风热或肺胃之火上炎
乳蛾溢脓
热壅肉腐
咽痛微红,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
白喉
乳蛾大而不红(乳蛾肥大)
瘀热未尽,或气虚不敛
望耳
耳壳丰厚,颜色红润
先天肾气充沛
耳壳薄软,耳舟不清
先天肾气未充
耳内疼痛流脓
肝胆火盛
以耳垂为中心腮部漫肿疼痛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望二阴
男孩阴囊不紧不松
肾气充沛
阴囊松弛
体虚或发热
阴囊中睾丸肿大透亮不红
水疝
阴囊中有物下坠,时大时小,上下可移
小肠下坠之狐疝
阴囊水肿
阳虚阴水
女孩前阴部潮红灼热
湿热下注,注意有无蛲虫病
肛门潮湿红痛
尿布皮炎
肛门脱出
中气下陷之脱肛
肛门裂开出血
大便秘结,热迫大肠所致
斑疹的鉴别与临床意义
斑:
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
疹:
高出皮面,压之退色
望斑疹
斑色红艳,摸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
热毒炽盛,病在营血
斑色紫暗,面色苍白,肢冷脉细
气不摄血,血溢脉外
疹细小状如麻粒,潮热3-4天出疹,同时见麻疹粘膜斑
麻疹
皮疹细小,呈浅红色,身热不甚
风疹
肤红如锦,稠布疹点,身热,舌绛如草莓
猩红热
丘疹、疱疹、结痂并见,疱疹内有水液色清
水痘
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没,瘙痒难忍
荨麻疹
大便的望诊诊断及临床意义
望大便
新生儿生后3-4天内,大便呈粘稠糊状,褐色,无臭气,日行2-3次
胎粪
婴儿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气,日行3次左右
单纯母乳喂养
大便色淡黄,质较干硬,有臭气,日行1-2次
牛羊乳喂养
大便燥结
实热或阴虚内热
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
内伤乳食
大便稀薄,色黄秽臭
肠腑湿热
下利清谷,洞泄不止
脾肾阳虚
大便赤白黏冻
湿热积滞,常见痢疾
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
肠套叠
大便色泽灰白不黄
胆道阻滞
小儿正常指纹:
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以上
辨证纲领: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浮
指纹浮现,显露于外
病邪在表
沉
指纹沉伏,深而不显
病邪在里
红
纹色鲜红浮露
外感风邪
纹色红紫
邪热郁滞
纹色淡红
内有虚寒
紫
纹色青紫
瘀热内结
纹色深紫
瘀滞络闭,病情较重
淡
指纹色淡,推之流畅
气血亏虚
滞
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
实邪内滞,如瘀热、痰湿、积滞
三关
纹在风关
病邪初入,病情轻浅
纹达气关
病邪入里,病情较重
纹进命关
病邪深入,病情加重
指纹达指尖,透关射甲
病情危重,也可正常。
二、闻诊
1.小儿啼哭声
2.呼吸声
3.咳嗽声
4.大小便闻诊
1.啼哭声的诊断,小儿病理性啼哭与临床意义
哭声洪亮而长,有泪
正常
啼哭多绵长无力
饥饿
啼哭声音尖锐,忽缓忽急,时作时止
腹痛
啼哭声音尖锐阵作,伴呕吐及果酱样或血样大便
肠套叠
夜卧啼哭,睡眠不安,白天如常者
夜啼
啼哭以洪亮
实证
哭声微细而弱
虚证
哭声清亮和顺
正常或病轻
哭声尖锐或细弱无力
病重
2.呼吸声的鉴别与临床意义
呼吸稍促,用口呼吸者
鼻塞
呼吸气粗有力
外感实证,肺蕴痰热
呼吸急促,喉间哮鸣者
哮喘
呼吸急迫,甚则鼻煽,咳嗽频作者
肺气闭郁
呼吸窘迫,呛咳或面青不咳
异物堵塞气道
呼吸微弱及吸气如哭泣样
肺气欲绝
3.咳嗽声的鉴别与临床意义
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
燥邪犯肺,或肺阴受损
咳声清高,鼻塞声重
外感
咳嗽频频,痰稠难咯,喉中痰鸣
肺蕴痰热,或肺气闭塞
咳声嘶哑如犬吠状者
白喉、急喉风
连声咳嗽,夜咳为主,咳而呕吐,伴鸡鸣样回声
顿嗽(百日咳)
4.大小便的闻诊临床意义
大便酸腐
伤食
臭味不著,完谷不化
脾肾虚寒
小便气味臊臭
湿热下注
小便清长如水
脾肾阳虚
三、问诊
1.问个人史:
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
2.问病情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睡眠。
(1)问寒热
恶寒发热无汗
外感风寒
发热有汗
外感风热
寒热往来
邪郁少阳
但热不寒
里热
但寒不热
里寒
大热、大汗、日渴不已
阳明热盛
发热持续,面黄苔厚
湿热蕴滞
夏季高热,持续不退,伴有无汗、口渴、多尿,秋凉后自平
夏季热
午后或傍晚低热,伴盗汗者
阴虚燥热
夜间发热,腹壁手足心热,腹满不食者
内伤乳食
(2)问汗出
白天汗出较多,稍动尤甚,不发热者
气虚卫外不固的自汗
入睡则汗出淋漓,醒后汗止
阴虚或气阴两虚的盗汗
热病中汗出热不解者
表邪入里
若口渴、烦躁、脉大、大汗者
里热实证
若大汗淋漓,伴呼吸喘促,肢冷脉伏者
阳气将绝、元气欲脱之危象
头部汗出者
表虚、里热,或阳热上蒸
(3)问头身
头痛而兼发热恶寒
外感风寒
头痛呕吐,高热抽搐
邪热入营,属急惊风
头晕而兼发热
外感
头晕而兼面白乏力
气血不足
肢体酸痛而兼发热
外感,或邪阻经络
(4)问二便
大便溏薄不化,或先干后溏,次数较多,或食后欲使者
脾虚运化失职
便泻日久,形瘦脱肛者
中气下陷
便时哭闹不安
腹痛
小便刺痛,点滴不尽,或见尿血鲜红,或排出砂石者
湿热下注或湿热熬结成砂,灼伤血络
小便清长,夜间遗尿量多色清者
肾气不足,下元虚冷
(5)问饮食
不思饮食,或所食不多,兼见面岛神疲
脾胃虚弱
腹部胀满,不思纳食,或兼呕恶
乳食积滞
嗜食异物
疳证、虫证
热病时渴饮
津伤
渴而不欲饮,或饮而不多
湿热内蕴
(6)问睡眠
睡眠不宁,辗转反侧,喜俯卧者
气血失和,胃弱疳积
睡中
齿
或因虫积,或因胃气失和
夜寐不宁,肛门瘙痒
蛲虫
入夜心怀恐惧而难寐
心神失养,心神不宁
睡中惊惕,梦中呓语
肝旺扰神,或胃不和而寐不安
睡中露睛
久病脾虚
睡中磨牙
胃气不和,肝火内盛
寐不安宁,多汗惊惕
佝偻病脾虚肝旺证
四、切诊
脉象、囟门切诊。
囟门隆凸,按之紧张,为囟填
风火痰热上攻,肝火上亢,热盛生风
囟门凹陷,为囟陷
阴津大伤
兼头颅骨软者
气阴虚弱精亏骨弱
颅骨按之不坚而有弹性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儿科治法概要
一、中药内治法
1.用药原则
2.用药量
3.给药途径
4.常用内治法
二、中药外治法
1.常用外治方法
2.常用外治法举例
3.其它治法:
推拿疗法、刺四缝疗法
儿童保健
一、胎儿保健期
二、新生儿期保健
三、婴儿期保健
三种喂养方法
两种混合喂养方法
断乳时间
人工喂养方法(计算奶量、水量、糖量)
添加辅食原则
☆人工喂养的方法
乳制品:
婴儿每日需加糖牛奶(5%~8%的糖)11Om/kg,需水每日150mL/kg小儿全日鲜牛奶喂哺量以不超过800mL全脂奶粉按重量1:
8(30g奶粉加240g水),或按体积1:
4(1匙奶粉加4匙水)加开水调制成乳汁,其成分与鲜牛奶相似。
代乳品:
3—4个月以上婴儿的代乳品。
3个月以下婴儿因不易消化,最好不用豆类代乳品
☆添加辅食的原则
月龄添加的辅食
1—3个月鲜果汁;青菜水;鱼肝油制剂
4—6个月米糊、乳儿糕、烂粥;蛋黄、鱼、豆腐、动物血;菜泥、水果泥
7—9个月烂面、烤馒头片、饼干;碎菜、鱼、蛋、肝泥、肉末
10—12个月稠粥、软饭、挂面、馒头、两包;碎菜、碎肉、油、豆制品等
多发性抽搐症鉴别诊断
(1)风湿性舞蹈病:
6岁以后多见,女孩居多。
表现为四肢较大幅度的无目的而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生活经常不能自理,常伴肌力及肌张力减低,并可有风湿热其他症状。
(2)肌阵挛:
肌阵挛是癫痫中的一个类型,往往是一组肌群突然抽动,病儿可表现突然的前倾和后倒,肢体或屈或伸。
(3)习惯性抽搐:
4~6岁多见。
,往往只有一组肌肉抽搐,如眨眼、皱眉、龇牙或咳嗽。
发病前常有某些诱因,此症一般较轻,预后较好。
但此症与多发性抽搐症并无严格的界限,有些病儿能发展为多发性抽搐症。
五迟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小儿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行迟;初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仍稀疏难长为发迟;12个月时尚未出牙以及此后牙齿萌出过慢为齿迟;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
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脚软、肌肉软。
小儿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咀嚼无力,时流清涎为口软;手臂不能握举为手软;2~3岁还部能站直、行走为足软;皮宽肌肉松软无力为肌肉软。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护理
(1)预防
1.搞好环境卫生,做好防蚊灭蚁工作,切断传染途径。
2.控制传染源,做好疫情报告,对病人应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早期隔离(一般需隔离至体温正常)。
3.及时进行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的预防接种。
(2)护理
1.患儿居室应保持凉爽通风,室温宜保持在30℃以下,病室保持安静。
2.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面色及瞳孔大小、神识变化等,及时发现危重症,以便抢救。
3.注意患儿五官和皮肤的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或1:
5000呋喃西林液清洁眼、鼻、口腔等。
4.昏迷患儿需经常翻身,拍背,更换体位,防止呼吸道梗阻及褥疮发生。
5.急性期宜流质饮食,供给充分水分,必要时进行鼻饲。
恢复期应注意逐渐增加营养。
6.恢复期要早期进行被动性功能锻炼,使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尽早恢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执业 医师 儿科 复习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