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学反思.doc
- 文档编号:2616930
- 上传时间:2022-11-03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6KB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doc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滥竽充数》教学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世纪小学李秀娟
《滥竽充数》是一篇流传久远的寓言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
齐泯王继位后,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
这个寓言语言比较浅显,但是蕴含了深刻的寓意,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
告诫人们,想要成功,必须勤奋踏实,掌握真本领。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来读一读,导入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对读过的寓言故事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拓宽了知识面。
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阅读课文,对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在全班提出,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此环节时,我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最后落脚再三个问题上:
南郭先生是怎样在乐队里混的?
为什么能混过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发现呢?
后来他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呢?
整篇课文的学习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
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文,交流时,抓住由这三个问题引出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课文。
如“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南郭先生的丑态,我用老师的朗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大胆地发挥自己的现象,把自己脑海里浮现出的南郭先生描述出来,然后读出来,这样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形象画面,课堂效果不错。
再理解“讲排场”一词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排场”在这里是指三百人吹竽的大场面;再理解“滥”字时我又用了选择字义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些不同形式地理解词语的方法都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具有学习的能力。
整节课我觉得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感悟寓言非常好,学生能够大胆发挥想象,积极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非常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积极性很高。
但是,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我觉得还不够理想,老师的语言显得比较贫乏,缺乏对学生指导性的评价,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滥竽充数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