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26162793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57KB
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docx
《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全单元说课稿
《圆的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十册P124~P125及“练一练”练习二十六第1~4。
《圆》这一章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机渗透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用这种数学辩证法来解决新的较复杂的问题策略。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了解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会利用公式进行圆的面积的计算。
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提升合作意识、自主探究能力,善于与同学交流、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会利用转化思想进行面积的推导。
情感目标:
在提升自我的同时,尊重他人;在表现自我的同时,心中有他人。
三、说教学方法:
注重与新课改结合,通过“创设情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应用成果”、“知识深化”几个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学法设计:
动手实践,加强操作。
小组交流,合作探讨。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圆形。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新课
故事引入:
镜头一,一天数学王国里可热闹啦!
(课件动画演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在草地上争论。
“我个子大”,“我个子大”……。
问:
他们比什么?
什么叫面积?
能告诉它们怎样计算各种上图形的面积吗?
(闪烁一下面积)
镜头二:
排队啦!
“我排前面”、“我排后面”……引导你根据我们学习它的面积公式的先后湎序给它们排队吗?
引导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计算公式各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为了形象、生动,节约时间,突出重点,我们将推导的过程做成课件,最后引导学生反思推导过程中的共同点,使学生领悟到将一个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这个图形的面积。
板书:
一个图形→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镜头三,圆来了,“我个子大”……闪烁面积,引导学生思考:
要各道圆的个子有多大,就要计算圆的面积,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引导设题,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课的开始,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引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动画将公式的推导浓缩,突出其主要精神,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设计了怎样求圆的面积的疑问,引发学生思考。
(用6分钟)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寻找求圆的面积的策略
怎样求圆的面积呢?
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想出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猜一猜可能转化成什么图形?
(不把解决的方法局限在长方形上)
2、小组动手实中一,引导思考:
你想怎样转化?
突出平均产分的,拼的思路。
一环节的的细化是为了小组合作交流作铺垫。
要求小组合作,验证自己的猜想,给每组准备四张有双面的纸,这样拼同时位置好固定。
环节一:
小组交流猜想,猜想相同的可吧一起完成。
环节二:
小组用16等份或32等份的圆验证。
环节三:
完成实验报告一。
在这里,教者及时了解学生的猜想方法,以转化长方形的方法为主,兼顾转化其他图形的方法,让学生到初步展示台上交流自己的成果。
这里要注意把16等份拼成的长方形和32等份拼成的长方形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到分的份数越多会越接近于长方形,如果分成无限多的份数,拼成的圆形就会越来越拦近于长方形。
拼成三角形、梯形一样的。
这一节的设计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观察、实验、逡证、推断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不强求学生统一用转化的长方形来思考,但又让学生感悟到转化成长方形是易于操作的,是较优的方法。
从16等份到32等份渗透了极限的思想。
3、小组动手实践二
问题:
如果我们把圆的半径用r表示,用s表示圆的面积,你能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环节一:
根据实验报告二的问题展开思考、讨论、交流。
环节二:
完成实验报告
环节三:
让用长方形、三角形、梯形转化的同学到视频展示台上来交流自己的想法。
估计长方形的方法是能够讲好的,如果班级的基础较差,三角形、梯形的转化学生不能完成,教师视情节而定,给予帮助,如不备条件,留待其它时间完成,体现教学设计的综性化,随学生回答板书推理自己的过程。
环节四:
大屏幕动画展示转化的过程、公式的产生。
归纳出圆的面积公式。
S=πr2反思:
要求圆的面积要知道圆的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以合作与交流地过程中让大部分同学的思维得到发展,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提高,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这里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我安排两次合作、交流考虑到教学的实效和可操作性,如果提出大问题后就让学生动手合作,大部分可能会陷入无助的状态之中。
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应用扩展
1、动画出示圆的半径是5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
这里观察学生是要先算了r2
2、动画出示圆的直径是8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
观察学生能否先求出半径的长度。
3、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一大一小两个圆。
(一个知道直径,一个知道半径),给出的数据都很小。
便于口算。
你能根据它们个子给它们排排队吗?
4、课内作业。
e26:
3、4
应用扩展的练习注意了形式多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巩固新知又发展能力。
(四)总结提高,小结全课。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这节同学们真不简单,我们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同学们还用了不同的方法。
老师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能经过自己的努力,大家的合作发现、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小结既注重知识技能的总结,注重了学习方法,转化思想,独立思考,群体合作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结。
《圆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分析。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85页-87页的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教材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3.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
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我在上课之前,进行了前测,出了三个问题:
1.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形呢?
举出一些例子(越多越好,至少3个)
2.你会画圆吗?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个自己认为最美观的圆在下面。
你的画圆方式是()。
3.你还知道哪些圆的知识呢?
在前测中,很多学生能从生活中找到圆形,证明学生对于圆形并不陌生。
第二个题目有1/4的学生想的是用已有的圆形来画圆,其他的学生是用圆规画圆,证明学生对于画圆的方法有了自己的方法。
但是,很多孩子画的圆并不圆,证明虽然有的孩子会画圆,但是,画的并不标准。
第三题中很多学生能写到圆没有顶点,是平面图形,甚至有的学生知道圆周率,证明很多学生对于很多圆形的知识还是知道一些,就是对于圆的特征可能并不是很了解,这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
四、说学法
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五、说教学准备
1.圆形实物、直尺,圆规,圆形纸片等。
2.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程序
这一节课,我安排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欣赏圆,寻找圆。
第二部分,感知圆,认识圆。
第三部分,学画圆,探究圆。
第四部分,巩固圆,拓展圆。
一、欣赏圆、寻找圆。
课前出示圆形组成的图案,让学生欣赏。
上课伊始,我问学生,刚才那些图案漂亮吗?
这些图案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里面都有圆)接着介绍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接着问学生“这么漂亮的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找到吗?
”
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圆。
我接着出示硬币、自行车、光碟的图片看来圆不仅仅是美丽,它与我们的生活还是密不可分的呢,这节课,大家有兴趣和老师一起来研究这美妙神奇的圆吗?
(板书:
圆)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尽量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欣赏圆形图案、寻找生活中的圆这一环节,主要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无处不在。
二、感知圆、认识圆。
在这一部分,我安排了三个环节。
摸平面图形,比较平面图形,提出问题。
这一部分的开始,我安排了学生摸平面图形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从感官上体验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第一次让学生把几个平面图形一个一个摸出来,帮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第二次让学生一下子摸出圆,并说说有什么诀窍,虽然只有一个学生摸了,但是等他摸出来以后,我问了全班同学,换了你来摸,能不能摸出来,你怎么想,学生自然想到,圆摸上去是弯弯的,从而对圆有了初步感知。
接下来我让学生对这些平面图形分类,要求分成两类,学生也很容易把圆单独归为一类,再问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分,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对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比较,学生不难发现那是线段围成的,而圆是曲线围成的。
完成比较以后,设置了选择车轮这样一个情境,抛出了一个问题,车轮为什么非要做成圆的呢?
让学生产生进一步研究圆的强烈愿望。
【设计意图】通过摸平面图形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对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体会,先用感官感知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再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在头脑中建立圆的表象。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看两种车轮的动画演示,初步感知圆知识的应用,这是学习的基础。
有趣的活动、巧妙的设疑,激起了学生探究圆的有关知识的愿望,也给学习定了方向,使学生带着追根求源的强烈好奇心进入新知的探索阶段。
三、学画圆、探究圆。
这一部分实际上是以画圆为一条主线,将探究圆穿插在画圆的过程中。
(一)通过画圆,认识圆心、半径。
师:
我们要研究这个由曲线围成的圆,你们能不能想出什么办法画出一个圆呢?
以前的平面图形都是用铅笔、直尺画的,圆是一个特殊的平面图形,需要借助你们准备的学具来完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个圆。
现在小组合作动手画一个圆。
生:
汇报(投影下)拓圆是根据已有物体(介绍一个画的比较好就可以了)都是根据定点、定长(一个不好的和一个好的)
让一个同学介绍一下画好圆的经验。
生:
针尖不动;两脚之间的距离不动要固定好一端,拉直绳子,不能一松一紧。
师:
看来画圆是一个技巧活儿,那么,老师用圆规在这儿示范画圆,边画边讲解(力应该在针尖上,外面轻轻地旋转一下)。
刚才老师是怎么画圆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现在就请大家在纸上任意画一个圆。
学生尝试画圆,师巡视。
画好之后,圆都有哪些部分呢?
题卡:
1.看书自学书86页第二段
2.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圆的知识?
3.把你获得有关的知识画在刚才画的圆上,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一生介绍圆心、半径、直径(师在圆上标注)生跟着在圆上标注。
师:
针尖所在的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
这一点在哪里啊?
(介绍圆内、圆外、圆上)课件演示一下D\R\O.现在老师想让全班同学画一个一样大的圆,大家想一想,应该怎么做呢?
(把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调整得一样。
)
师:
那我们就把它定为3厘米,你们能画出这样的圆吗?
现在你们能在你们画的这个圆上找到我们规定的3厘米是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吗?
指着黑板上的圆提问这就是我们刚才规定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我们所画的这个圆的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做练一练1(只要辨析R\D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通过几次使用圆规画圆,使学生逐步掌握画圆的技巧,并理解圆的大小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有关,进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通过画半径和直径,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相等,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二)判断半径,认识直径。
在这里安排了五幅图让学生判断,第一幅的线段,两端都不和圆心、圆上相连,第二幅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内。
第三幅图,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外。
第四幅图是半径。
学生在这四幅图的判断过程中,认识圆内、圆外、圆上的点,进一步明确半径的意义,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圆上有无数个点,圆的半径也有无数条。
第五幅图安排的实际就是一条直径,先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两条半径,再问:
你发现这两条半径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吗?
(在一条直线上)这其实也是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叫做直径。
大家看看,直径的两端在哪里?
中间又经过了哪里?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你能在刚才画的圆上标出直径吗?
能画出所有的直径吗?
说明什么?
量一量,你们的这个直径有多长?
你所画的直径都是这么长吗?
你发现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概括出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接下来安排了一道填空,让学生应用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求半径或直径。
【设计意图】通过几次使用圆规画圆,使学生逐步掌握画圆的技巧,并理解圆的大小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有关,进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通过画半径和直径,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相等,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三)在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直径的长度和半径长度有什么关系?
活动要求:
1.用备好的圆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
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D=2RR=1/2D请一个小组汇报,怎么发现是无数条的?
师:
课件演示一下相关知识四、巩固圆、拓展圆。
在这里我安排了三个环节,第一,总结。
第二,练习。
第三,拓展
(一)、总结
看看我们刚才在画圆的过程中,学到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当学生说到直径半径的特点或者二者之间的关系时,质疑:
你们有没有什么觉得不妥的地方?
引导学生总结完善出:
在同一圆内。
(二)、练习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不用圆规怎么画圆,结合足球场的中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讨论出合理的方案和步骤。
进一步体会圆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再提出车轮的问题,通过动画演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理解。
并且提出:
车轮是不是做成圆的就可以?
让学生知道车轴必须装在圆心。
接下来安排了几道判断题,对整节课进行简单的梳理。
(三)、拓展
我安排了墨子的一句话,“圆,一中同长也。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
告诉学生,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树立民族自豪感,也增强了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的兴趣。
七、说板书
板书:
圆
圆心位置半径大小
(同一圆内)r=d/2d=2r
(无数条,长度相等)直径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
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说教学反思:
1、课堂预设不够充分。
在不使用圆规如何画圆的环节,学生提出用画直径的办法确定两点,再继续画直径,一直到确定的点足够多时,把这些点连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圆。
由于事先预设不够充分,当学生提出这样的办法时,没有展开,造成当时只有想出这个方法的同学也许可以理解,而其他同学可能不知所云。
2、细节处理不够完善。
在列举生活中所见到的圆时,有一位学生提到了太阳的轮廓,没有就此展开让学生区分圆和球体的区别。
在涉及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时,仅提到了同一圆内,没有结合学生所画的大小一样的圆,提出等圆内直径和半径也具备同样的关系。
3、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不够充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圆的周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选自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概念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圆周长的计算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的铺垫,更为下学期学习圆柱圆锥这样的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为:
1.知道圆周长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经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学习习惯.
4.受到事物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圆周率学习,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
“要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结论的猜想动手操作,实践验证以及表述的过程;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具体我做如下设计:
1.对新课的导入,我采用以旧知引新知的知识建楼法,首先让学生说说对圆有了哪些认识,然后接着问学生,你还想学习圆的哪些知识?
导入设计简洁开放,体现“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
无论是旧知识的回顾,还是新问题的提炼,都立足于学生的自主表达,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引发学生对本课探索主题的个性化遐想。
2.对于圆的周长概念的教学,首先以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为基础,让学生在用手比划后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再对圆的周长做同样的比划触摸而后进行理解和表达。
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
3.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内容,我安排了两个环节。
一是直观的测量圆的周长,通过让学生想一想,看课件演示知道用绳子缠绕或滚动法可以量出圆的周长,紧接着又出示了地球的图片,让学生想想看能否用刚才的方法量出地球赤道一周的长度。
这显然是无法操作的,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有意反思和自由评价,使学生辩证性地感受到了“缠绕”、“滚动”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垫。
因为这样的矛盾,反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探究圆周长计算公式,在这一内容中,探究圆周率,理解圆周率是个难点,因此我设计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测量后再计算,然后再相互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最后再在整个班级内交流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这两次操作活动,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第一次活动为测量,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周长与直径之间的正向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什么有关”的问题;第二次活动为计算,其目的则是让学生发现周长与直径之间固定的倍数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实质关系”的问题。
两次研究活动既各自为营,相对独立,又层层递进,一气呵成,使学生的探索过程开放而扎实。
再和上学生的表达与老师的引导,学生应该很容易明确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它表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也就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5.圆周率认识的最杰出的贡献者,中国伟大的数学加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是数学课堂上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
此意义的突出,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6.解决好了圆周率的问题,其实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7.接下来是对我们所探究结果的运用,即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来求圆的周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在练习的设置上,我注重适量与适度,梯形上升的原则,适量即练习的量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同学所能接受和完成的量,又要考虑到优秀学生所需求的量。
适度即是尽量既能让后进生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又能满足优秀学生的吃饱欲望。
在练习方式上,既有必做题,又有选做题,既有统一练习题,又有分组练习题;既有以本为本的基础知识巩固,也有拓宽延伸的挑战。
在做题方式上,学生时学习的主人,教师知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具体如下,第一个练习的设置是两个圆形的出示,一个已知圆的半径求周长,一个已知圆的直径求周长,直观性强。
接下来的练习,我设置了四题,实行分组练习,只不过条件的出示由一开始的圆形图案变成了字母表达。
再接下来是两道生活中的求周长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紧接着的就是提高训练,一个难点设置即求半圆的周长和组合图形的周长,由于难度教大,所以这一内容我采取让让学生先看,后用手比划理解然后说想法,最后再解答的方式;最后是两道选做题,提优训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
8.知识都是环环相扣,彼此相连,因此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设置了已知道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或半径的延伸提示,以及与前面相呼应的求赤道周长的课外的拓展。
这样的设置,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形成一条较完整的知识链,同时又能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教给学生如何去自己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9.最后以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收获作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总结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 春苏教版五 年级 数学 下册 单元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