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
- 文档编号:26150878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523.10KB
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
《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选择题
在自然界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山地的阴阳坡植被的差异悬殊。
读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完成1~2题。
1.与阴坡相比,该森林植被阳坡所占比重小,主要是因为阳坡( )
A.坡度陡,土层薄B.光照强,气温高
C.蒸发弱,水分少D.腐殖质少,土壤贫瘠
答案 B
解析 与阴坡相比,阳坡光照强、气温高、蒸发强,造成水分条件差,故B项正确。
2.该森林植被最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该山地林带主要分布高度为1800~1900m,过渡带之上的自然带为高山苔原带,故该森林植被为针叶林。
2018年5月18日,“货运通关系统”在中俄运输新线路“大连至新西伯利亚”一线(下图)启动。
据此完成3~5题。
3.从大连至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自然带出现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B.海拔C.热量D.土壤
答案 A
解析 从大连到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植被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其自然带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水分差异导致的,故A项正确。
4.关于图中a、b、c、d四处对应的自然带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b为温带荒漠带
C.c为山地针叶林带D.d为山地草原带
答案 C
解析 图示山体的自然带分布基本上符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为温带荒漠带,A项错误;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条件略有好转,b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B项错误;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阴坡,即北坡,地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c处形成山地针叶林带,C项正确;按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对应的自然带是高山草甸带,D项错误。
5.博格达山P坡的雪线高于Q坡,主要原因是( )
A.P坡纬度低,光热充足
B.Q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
C.P坡为阴坡,降水不足
D.Q坡为缓坡,积雪量大
答案 B
解析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P、Q两坡纬度大体相当,A项错误;P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高,是阳坡,C项错误;一般来说,缓坡处雪容易积存,积雪量大,雪线低,坡度对雪线高度影响小,但Q坡的雪线却明显低于P坡,说明其影响因素不是坡度,D项错误;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北坡,是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此处降水较多,B项正确。
下图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
读图,回答6~7题。
6.在T1时期( )
A.自然带①—②—③与⑤—⑥—⑦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
B.自然带⑦为苔原带,只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沿岸
C.自然带⑤⑥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洋流无关
D.②③④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
7.在T2时期( )
A.阿尔卑斯山的雪线将降低
B.中低纬地区会变得更湿润
C.红树林海岸将向更低纬转移
D.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
解析 第6题,理想大陆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的递变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是水分;自然带⑤⑥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是因为西侧受暖流影响,东侧受寒流影响;自然带⑦按其分布位置及递变规律应为冰原带;我国由于南北向和东西向跨度都很大,所以由赤道到两极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都很明显。
第7题,通过T1和T2的比较分析,可知由T1到T2时期,各自然带位置往高纬偏移,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之后逐一分析选项中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相关影响。
答案 6.A 7.D
“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
图1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8~9题。
图1
图2
8.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图2与图1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远近B.沿岸洋流
C.海陆分布D.海拔高度
9.图2中甲自然带为图1中(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第8题,图2与图1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自然带的分布明显不同,主要原因是图1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濒临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大,气候湿润,图2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与欧亚大陆仅相隔狭窄的红海,由于受欧亚大陆强大的干燥气流影响,降水稀少,沙漠一直分布到大陆东岸,A错误、C正确;图2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濒临红海,没有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B错误;图1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图2所示的非洲北部地形起伏小,因此地形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小,D错误。
第9题,图2中甲自然带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图1中的②。
答案 8.C 9.B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0~11题。
10.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11.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解析 第10题,由材料可知,常绿灌木是按当地同一标准栽种的绿化树木,而杂树才是当地的自然树种。
照片拍摄于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正值春季杂树发芽,因此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答案选B。
第11题,常绿灌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对热量条件要求比较高。
而我国南北纬度差异大,尤其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答案选A。
答案 10.B 11.A
下图为我国新疆地区雪线高程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12~13题。
12、影响乔戈里峰、博格达峰和友谊峰雪线高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降水量
C.海拔D.纬度
13、影响甲处等值线数值特征及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和地形
B.海陆因素和洋流
C.坡度和坡向
D.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
解析 第12题,影响雪线高程的因素有纬度、地形等,图中三座山峰的雪线总体自南向北降低,是纬度差异所致,纬度高,则温度低,故雪线低;纬度低则雪线高。
第13题,图中甲处等值线向东(数值较大处)弯曲,说明甲处雪线高程较低。
结合区域地理知识,甲处位于伊犁河谷地,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遇山地抬升而多地形雨,故雪线较低。
答案 12.D 13.A
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
完成14~15题。
14、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5、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
C.降水D.土壤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第
(1)题,读图可知,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是随纬度的变化而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C正确。
第
(2)题,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山麓为草原、荒漠,故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C正确。
答案 14.C 15.C
读我国莱州湾南岸示意图,图中虚线为距今5000年前的部分海岸线,回答16~17题。
16、该区自南向北地貌特征的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7、距今5000年左右,该区域处于( )
A.冰期
B.大间冰期
C.温暖期
D.温室效应期
解析 第
(1)题,图中的地区范围很小,无法体现出大尺度的纬度地带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带地域分异等规律。
主要是由于局部的地势、土壤、植被等地方性的差异。
D正确。
第
(2)题,图中的虚线为距今5000年前的部分海岸线,当时的陆地被淹,说明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高,应该是处于温暖期,海平面上涨,C正确。
答案 16.D 17.C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物种生长的范围和生长条件日益为地理学界研究所重视。
“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
在我国川西、滇西北、藏东南以及北欧、俄罗斯、加拿大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分布。
它的形成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即大量矿物质丰富的原生石头(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
下图为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分布示意图。
注:
郁闭植被一般指乔木、灌木等对地面能形成遮蔽的原生态植被。
(1)结合材料推断“红石滩”景观形成需要的条件。
(2)结合材料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分布海拔较高的原因。
(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
(4)图中“红石滩”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附近的原因。
答案
(1)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自然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岩石表层。
(2)分布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复杂多样;纬度较低,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
(3)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
西侧主要受来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故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
(4)相比较高的流石滩,红石滩海拔较低,温度适宜;多河谷,水汽湿度大;地质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径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人为破坏较少。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中“红石滩”景观主要分布在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可以得出其形成的条件为: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潮湿。
橘色藻附着于表面干净的原生岩石上,丰富的矿物为藻类生长提供养分。
第
(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南方以亚热带气候为主,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可满足橘色藻及红石滩形成的条件。
第(3)题,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条件主要是水热条件,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西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
第(4)题,读图可知郁闭植被分布区位于流石滩下方,海拔4000米左右。
相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
地质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将上方流石移至郁闭植被分布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
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高、人为破坏较少等。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海拔一般不高,大多在300~400米之间,常常表现为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山块悬崖的相对高度大多不超过200米。
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
下图为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模式及某山块植被景观图。
(1)描述山块植被的分异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山块顶部与缓坡沟谷植被差异的成因。
(3)分析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答案
(1)特征:
呈环状分布;植被由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乔木、灌木、旱生灌木—草本等(或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山顶型干旱灌丛或地被植物等;或耐旱性增强)。
原因:
山块中部土层平缓较厚,保水性较好;由中部到边缘部位土层变薄,土壤含水量变少。
(2)山块顶部高耸,土层相对较薄,保水性相对较差;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具有“干岛效应”)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
缓坡沟谷地带被山块围合,温度较高;地势较低,土壤较厚,水分充足;具有“热岛+湿岛效应”,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
(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沟谷、山顶、陡崖等地貌形态独特多样,局地水热、土壤状况差异大;当地山顶、陡坡、悬崖广布,人类活动干扰少。
解析 第
(1)题,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和悬崖围闭的沟谷,这种地貌特征导致山块植被呈环状分布。
结合右图中注记,植被由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乔木、灌木、旱生灌木—草本等。
根据左图图例,植被从山顶向四周,依次是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山顶型干旱灌丛或地被植物等,耐旱性增强。
主要原因是山块中部土层平缓较厚,保水性较好,水分条件好。
由中部到边缘部位土层变薄,土壤含水量变少,植被生长条件逐渐变差。
第
(2)题,根据图例,与沟谷地区相比,山块顶部高耸,土层相对较薄,保水性相对较差。
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形成“干岛效应”,所以山顶较干旱,主要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
缓坡沟谷地带海拔较低,被山块围合,温度较高,地势较低,土壤较厚,水分充足。
形成“热岛+湿岛效应”,所以多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
第(3)题,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
沟谷、山顶、陡崖等地貌形态独特多样,局地水热、土壤状况差异大,多种植物能够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
当地山顶、陡坡、悬崖广布,人类活动干扰少,植物保存完好。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生长期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植被生长的时间。
植被生长期因纬度、海拔和植物种类而异。
泰加林一般以日均温连续5天≥10℃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
泰加林原是指西西伯利亚带有沼泽化的针叶林,现泛指亚寒带的针叶林。
泰加林的分布(如下图所示)从大陆的东海岸一直到西海岸,形成壮观的茫茫林海,几乎跨了半个地球。
(1)根据泰加林分布的纬度位置,指出其生长习性。
(2)泰加林横贯沿海和内陆,平原、高原与山地,其分布几乎跨越半个地球,请分析其形成原因。
(3)解释泰加林分布在大陆西岸纬度较高,而大陆东岸则纬度较低的原因。
(4)推测影响泰加林分布最北界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由于高纬地区太阳高度小,有极昼、极夜现象,所以泰加林具有耐寒特点;极夜和低温期间,有较长的休眠期;有冻土现象,根系有横向生长的特点;夏季短促,有可以利用短暂的夏季和极昼现象快速生长的特点。
(2)气候严寒,降水虽然少,但蒸发更弱;冬季积雪量大和冻土现象,使泰加林地带水分条件较充足,因而水分对泰加林分布影响较小。
泰加林地带土壤发育深受冻土和沼泽影响,土质贫瘠,树木通过自身分解枯树落叶提供养分,因而泰加林地带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其分布影响较小。
泰加林地带对树林生长的限制因素是热量条件,特别是最热月需要大于10℃的天数,因而其分布沿纬线延伸。
(3)大陆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使其分布纬度较高;大陆东岸有寒流流经,降温使其分布纬度较低。
(4)热量;最热月日均温≥10℃。
解析 第
(1)题,泰加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部分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所以其生长习性应耐寒;暖季生长快,冬季休眠;因冻土广布,根系较浅,向四周发育较多。
第
(2)题,泰加林分布大致沿纬线呈东西走向,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主要是水分,说明北半球中高纬度沿海和内陆的水分条件相差不大,因为纬度较高,整体降水较少,蒸发量小,且有积雪融水,所以其水分条件对泰加林的影响较小;平原、高原与山地都有分布,说明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其分布影响较小,北半球中高纬度冻土广布,土壤贫瘠,其生长需要的养分主要来源于分解枯枝落叶;根据材料泰加林一般以日均温连续5天≥10℃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且泰加林沿纬度分布,说明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
第(3)题,由上题可知,影响泰加林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热量,大陆西岸有暖流流经,热量条件丰富,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故东岸分布纬度较低,西岸分布纬度较高。
第(4)题,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影响泰加林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热量,结合材料“日均温连续5天≥10℃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故其最热月气温应达到其生长期的最低温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复习 规律 原理 专题 训练 自然 地理环境 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