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docx
- 文档编号:26150877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65
- 大小:332.13KB
高二区域地理.docx
《高二区域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区域地理.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区域地理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中国的疆域
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南部(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
1、位置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
四至点最南端——海南省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2、疆域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135°E)
东5区——东9区,但都采用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
陆上疆界:
2万多千米
临海——四海一洋: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领海——海岸基准线至海上12海里的海域
3、濒临海洋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海岸线——18000多千米
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等
陆上邻国——(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
4、邻国尼泊尔、不丹(南)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
(东)韩国、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经纬度位置:
南北跨近50度,长5500多千米;东西跨60多度,长5000多千米——气候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营
5、位置的优越性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①使广大东部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
西部内陆——可以通过陆上交通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交往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2、省级行政单位:
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港澳)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台海福吉安,一国两制港
和澳。
”
3、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一、中国的人口
1、人口数量:
2010年,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7000万左右
地区差异:
大致以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43%)
2、人口分布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100万)
城乡差异城市发展政策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建设新型乡镇
3、华侨与华人:
原籍以广东、福建最多
4、人口增长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问题: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多;人口老龄化
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相适应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基本国策内容: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二、中国的民族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汉族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2、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3、民族政策:
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东北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吉林省(吉、长春)辽宁省(辽、沈阳)
北部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黄河中下游
河北省(冀、石家庄)河南省(豫、郑州)山西省(晋、太原)
山东省(鲁、济南)北京市(京、北京)天津市(津、天津)
长江中下游
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江西省(赣、南昌)
浙江省(浙、杭州)江苏省(苏、南京)上海市(沪、上海)
南部沿海
广东省(粤、广州)福建省(闽、福州)海南省(琼、海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台湾省(台、台北)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
西南
重庆市(渝、重庆)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贵州省(贵或黔、贵阳)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西北
陕西省(陕或秦、西安)甘肃省(甘或陇、兰州)
青海省(青、西宁)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一、地形概况
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
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
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
陵、东南丘陵
地势特点的优越性①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②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③地势阶梯过渡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2、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山区——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
占2/3
地形特点评价①地形多种多样,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②山区面积广大——交通不便;耕地有限——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二、主要山脉——相互交织,构成地形骨架
1、东西走向山脉(3列,由北向南依次是)
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秦岭③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山脉(3列,由西向东依次是)
①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②长白山—武夷山③台湾山脉
3、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祁连山、阿尔泰山、小兴安岭
4、南北走向山脉:
贺兰山、横断山脉
5、弧形山系:
喜马拉雅山系(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壳隆起形成)
多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主脉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系。
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
三、我国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高原名称
位置
特点
青藏高原(高)
海拔4000m
我国西南部
1、我国最大、世界最高2、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3、多雪山、冰川,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内蒙古高原(平)
海拔1000m
我国北部祁连山麓——大兴安岭之间
1、我国第二大高原
2、地面坦荡
黄土高原(土)
海拔1000m
祁连山东端—太行山,长城—秦岭
1、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2、沟谷发育,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崎)
海拔1000m—2000m
云南东部,
贵州大部分
1、地势西高东低
2、喀斯特地貌广布
3、地面崎岖,多“坝子”(山间小盆地)
盆地名称
位置
特点
柴达木盆地
海拔3000m
青藏高原东北部
四大盆地(青海)
1、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内陆高原盆地)
2、东部多沼泽、盐湖
准噶尔盆地
新疆天山以北
1、周围高山环抱
2、内部平坦,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
塔里木盆地
新疆天山以南
四川盆地
海拔500m
四川东部
1、四周山岭、高原环抱
2、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是成都平原
丘陵名称
分布
利用
辽东丘陵
辽东半岛
1、缓坡(坡度<25°):
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作物
2、发展旅游业
3、发展林业、畜牧业
山东丘陵
山东半岛
东南
丘陵
闽浙丘陵
浙江、福建
两广丘陵
广东、广西
江南丘陵
长江-南岭
平原名称
组成
位置
成因
特点
东北平原
三江平原(东)、
松嫩平原(北)、
辽河平原(南)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
河流
所携
带泥
沙冲
积而
成
1、我国最大的平原
2、地势坦荡,海拔200m 3、黑土深厚,沼泽广布
华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
海河平原、
黄淮平原
北起燕山,南到淮河,西起太行山,东到渤海、黄海
1、我国第二大平原
2、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海拔50m
长江中
下游平原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
江淮平原、太湖平原、长江三角洲
西起巫山,东到海滨
1、沿长江呈串珠状分布
2、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水乡”、“鱼米之乡”
其他平原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汉江谷地、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
四、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一)我国的地震带:
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二)我国的火山
1、分布:
内蒙古高原南部、东部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2、火山地貌:
火口湖——吉林白头山天池、新疆天山天池
熔岩堰塞湖——黑龙江五大连池、镜泊湖
(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1、发生条件:
地质条件——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条件——覆盖不良
气候条件——夏季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
2、分布:
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川、滇、黔交界处;
(地壳活跃,多地震;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
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
第四章中国的气候
一、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季风(大气环流)
二、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一)等温线分布特点
1、1月份①等温线大致呈东西向(与纬线平行),数值南高北低—受纬度影响大
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35°N)分布,向西至西藏西部
②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
③等温线受地形起伏的影响显著
例如:
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温线向南凸出,四川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秦岭、大巴山阻挡冬季风南下进入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闭合等温线)比同纬度内蒙古高原高5℃以上
——天山阻挡冷空气
大兴安岭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松嫩平原等温线凸向低纬
——大小安岭阻挡冬季风进入东北平原
④最冷的地方——漠河(纬度高)最热的地方——海南(纬度低)
2、7月份①东部等温线大致呈东北—西南向
沿海等温线大致与海岸平行——受海洋影响大
西部地区则大致与等高线相吻合——受地形影响大
②等温线稀疏——南北温差小
③最冷的地方——青藏高原(海拔高)
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①盆地热量不易向外扩②沙漠广布,吸热快
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重庆、武汉、南京被称为三大“火炉”(①盆地热量不易向外扩散②“伏旱”)
(二)气温分布规律——冬季,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夏季,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普遍高温
原因——冬季:
①太阳直射在南半球,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低,昼长越短,获得太阳光热越少;
②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其严寒程度
夏季: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纬度高的地方虽然正午太阳高度低,但白昼时间长,所以南北
方获得的太阳光热相差不多
(三)温度带——根据≥10℃积温划分
温度带
≥10℃积温
分布
植被
农业生产
农作物
熟制
限制因素
热
带
>8000℃,全年都是无霜期和生长期
台南、雷州半岛、滇南谷地和海南省(由于冬季风强大)
常绿阔叶林
热带经济作物有橡胶、椰子等,粮食作物水稻
一年三熟
亚
热
带
4500℃—8000℃,最冷月平均温度>0℃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常绿阔叶林
水田耕作(水稻、棉花、油菜等)亚热带水果柑橘等
一年两到三熟
暖
温
带
3400℃—4500℃,最冷月平均温度<0℃
秦岭—淮河以北,包括山东全部,陕、晋、冀、豫等省的大部分及新疆南部
落叶阔叶林
旱作为主(冬小麦、棉花等)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柿、葡萄等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水分不足
中
温
带
1600℃—3400℃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绝大部分,新疆北部
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
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水稻,牧区范围大
一年一熟
热量、水分不足
寒
温
带
<1600℃,生长期和无霜期短
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省北部
针叶林
林业为主
一年一熟
热量不足
高原
气候区
大部分地区<2000℃
青藏高原
高寒草原
牧业为主,可种植青稞、豌豆、小麦
一年一熟
热量不足
三、降水和干湿地区
(一)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
1、等降水量线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800㎜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400㎜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兰州—拉萨—雅鲁藏布江河谷(农耕区和牧区的分界线)
200㎜等降水量线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
2、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台湾山脉迎太平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
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太平洋和大西洋水汽输送系统的分界线)
3、沿海岛屿降水少于邻近大陆——①岛屿四周环海,温度较低,上升气流弱,对流雨难以形成
②岛屿地势不高,地形雨不多
4、山地降水多于平原——①受地形抬升,容易成云致雨
例如台湾山脉东坡降水多于台湾西部平原、长白山东坡降水多于松辽平原,喜马拉雅山南坡
②形成准静止锋
例如东南丘陵及南岭山地冬春多雨(华南准静止锋)
云贵高原冬季多雨(昆明准静止锋——云南在暖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贵州多阴雨)
天山北坡、昆仑山东部、祁连山东部、阿尔泰山北坡降水多于山下平原
(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空间分布规律: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夏季风的影响由东南、西南向西北内陆减弱
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影响东部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影响西南、华南
(通过横断山区南北走向的河谷进入)
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季节分布规律: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西太平洋副高和我国各地锋面雨带
5月份:
副高位于15°N—20°N,锋面雨带位于南部沿海地区(华南)
6月份:
副高位于20°N以北,锋面雨带位于江淮流域,形成“梅雨”(江淮准静止锋)
7、8月份——副高位于25°N—30°N(即长江中下游,形成“伏旱”),锋面雨带位于华北、东北
9月份——副高位于20°N以南,锋面雨带位于长江以南
10月份——副高位于15°N以南,锋面雨带在大陆上消失
3、年际变化规律:
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小不等,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原因——有些年份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
副高位置偏南,锋面雨带长时间在江淮地区停留,北涝南旱;
副高位置偏北,北旱南涝
(三)干湿地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划分
重要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1、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2、800㎜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6、水田农业区与旱地农业区的分界线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农业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
水田耕作业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旱作农业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800㎜等降水量线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400㎜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畜牧业
灌溉农业
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400㎜等降水量线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
荒漠
畜牧业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分界线:
200㎜等降水量线
四、太阳总辐射
分布规律:
大致以大兴安岭—兰州—横断山脉一线为界,西部多东部少,东部北多南少,西部南多北少
最高的地区:
青藏高原①海拔高,空气稀薄
②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
③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数较高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数最多,但多沙尘,影响大气透明度,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削弱
北方地区——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多
最少的地区:
四川盆地——云量大,阴雨天多,日照时数少(蜀犬吠日)
五、气候特征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1、大陆性强——①内陆距海遥远,西风和夏季风均难以进入
②冬季风势力强大,影响范围广泛
③西南青藏高原阻碍印度洋水汽北上
表现——气温与同纬度比,冬季最低,夏季偏高,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大
降水与同纬度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偏大
2、季风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背靠亚欧大陆,面对太平洋)
东北:
温带季风气候同纬度西欧:
温带海洋性气候
表现黄河流域:
温带季风气候同纬度地中海地区:
地中海气候
长江流域:
亚热带季风气候同纬度西亚和北非:
热带沙漠气候
(二)雨热同期
夏季,我国除青藏高原、天山和大小兴安岭外普遍高温,而且比同纬度大多数地区气温偏高
——世界水稻(50°N)、棉花(45°N)种植界线最北
此时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最多的季节——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生物资源丰富
2、有利于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不利影响——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六、气象灾害
(一)寒潮
1、发生时间:
秋末、冬季和初春
2、发源地:
西伯利亚、蒙古
3、天气系统:
冷锋
4、天气现象:
短时间剧烈降温、大风、霜冻,春季还可出现扬沙、沙暴(主要影响“三北”地区)
5、危害:
春秋季节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6、影响地区:
除西藏、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外的大部分地区
(二)台风
1、发生时间:
夏秋季节
2、发源地:
西北太平洋
3、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
4、天气现象:
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5、危害:
洪涝、风灾
益处:
7、8月份带来丰富的降水,可缓解长江流域因伏旱而带来的旱情,缓解高温酷暑
6、登陆地区:
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
(三)水旱灾害
1、原因:
①季风不稳定,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例如每年“梅雨”期、伏旱期长短不一
——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南涝北旱
②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
2、分布:
东北地区涝多于旱;
华北旱多于涝,春旱最严重,盛夏洪涝严重;
长江下游旱涝相近,中游涝多于旱,春夏多洪涝,盛夏多伏旱;
台湾西部旱多于涝;西北“十年九旱”
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①自然原因:
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少,降水变率大;河流径流量小;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
②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利
用率低,浪费严重;春季农业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④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⑤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
⑥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⑦海水淡化等
3、防御:
修建水利工程等
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河流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
内 容
河流众多
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水量丰富
河流年径流量达27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水能丰富
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二、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流域
分界线
分布
主要大河
外流区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面积占全国的2/3,
水量占全国的95%以上
流入太平洋: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湄公河)等
流入印度洋: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萨尔温江)等
流入北冰洋:
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
占全国的1/3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
塔里木河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流量(外流河多以雨水补给,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内流河一般流量较小)
②流量有无季节变化,汛期(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
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流量变化和汛期由降水特点决定;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变化和汛期由气温特点决定——夏汛;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春汛)
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取决于最冷月月均温)
⑤流速快慢、航运价值、水能蕴藏量(主要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一)京杭运河:
起止点
地位
长度
经过省、市
沟通水系
航运状况
北京到杭州
世界开凿最早,
最长的人工运河
1800千米
京、津、冀、鲁、苏、浙
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
钱塘江
山东济宁以南河段通航(浙江、江苏境内);北上运日用工业品,南下运煤;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二)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分析: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①流量、水位——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流量增多,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冬季风盛行时,降水少,河流流量减少,水位下降,形成枯水期
②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期
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河流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珠江
流量
特征
丰富
较小
丰富
成因
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润的地区
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流量季节
变化
特征
大
成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
汛期
特征
两次——春汛和夏汛
夏汛,较短
夏汛,较长
成因
季节性积雪融水—春汛
雨水——夏汛
雨季短
雨季长
含沙
量
特征
小
大
大
成因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小
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土质疏松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河流上游植被破坏较严重
结冰
期
特征
长
较短
无
成因
冬季长,气温低
冬季较短
冬季气温在0℃以上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特 征
成 因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
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流量较小
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汛期短
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
(塔里木河:
7—9月为汛期)
冬季河流断流,
属季节性河流
冬季冰川封冻,河流失去补给;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减少,河流消失
三、主要河流
(一)长江
1、概况
发源地: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正源沱沱河
注入海洋:
东海
流经省区市: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全长:
6300千米,为我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