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愚公移山》教学案例word文档.docx
- 文档编号:26147446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40KB
最新《愚公移山》教学案例word文档.docx
《最新《愚公移山》教学案例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愚公移山》教学案例word文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愚公移山》教学案例word文档
《愚公移山》教学案例【推荐】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背景分析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1、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
在这篇寓言课文中,作者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具有神话色彩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愚公的伟大精神,无疑是对学生树立人生信念,将起到熏陶、感染和鞭策作用。
2、学生分析:
学生进入初三阶段,两级分化的现象更加明显。
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无疑与学生智力差异有关,但更与他们后天形成的学习品质和学习精神有关。
本文对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无疑起到了较好的榜样的作用。
3、教学目标:
(1)体会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概括愚公移山的精神,概括故事的寓意:
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
(3)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做出不同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4、教学思路: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因此,本文设计时,我重点设法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体验,引导学生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底层”,去感悟文本的文化,激活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得到精神的享受。
5.教学手段:
(1)指导点拨,本文中,学生要想感知愚公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对话,通过对愚公和其妻子、愚公与智叟之间的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2)比较阅读,通过与其他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比较,体会愚公移山所蕴含的寓意。
(3)思辨法,寓言的神话结尾是否会削弱愚公的形象,这样的愚公精神在现代是否还有意义?
通过问题的辩证式思考,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做出不同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同时,感悟传统文化,并体会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意义。
二、教学步骤
(一)教学铺垫
师:
学习好文言文主要靠积累,知识积累的好方法是自我整理,请说一说你整理了什么知识点。
(学生自主上台,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知识整理:
文学常识、重点字词解释、特殊句式、通假字、一次多义、古今异义)
(二)简析课文
1、朗读文章,把我内容。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①太行、王屋二山的规模怎么样?
②愚公当时的状况如何?
③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移山的目标如何?
④移山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⑤简要概述寓言故事。
2、默读课文,分析文章。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师:
请默读课文,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说一说移山这事做起来难在哪里。
生:
方七百里,高万仞工程量大
生:
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之子。
五人,人数少
生: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方法原始工具简陋行程远
生: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时间漫长
(三)分析人物
师:
移山的任务的确很艰巨,但越是艰巨,越能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些人物对移山的不同的态度。
(屏幕展示)
学法指导:
表现人物思想情态的基本方法是对话,它不仅能在情节发展中起推动作用,而且不同的问话表达了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表现人物不同的思想情态。
1、分析愚公妻和智叟对愚公“平险”的对话。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师: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他们的理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
认为没有办法处理挖下来的土石
(屏幕展示)
学法指导:
“近似之迹,不可不察”,读书时经常注意从“近似之迹”的比较中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就可以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
师:
请同学们与同桌讨论,从目的、语气和称谓的角度思考两段话的区别。
生:
“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式的运用,说明了智叟对愚公的轻视。
“且焉置土石?
愚公的妻子有这个疑问,说明她考虑到丈夫面临的困难,对自己丈夫去移山更多
的是关心和担心。
生:
愚公的妻子:
合乎情理“献疑”智叟:
夸张,带着讽嘲的意味
“其如土石何”与“如太行、王屋何”句式相同,但智叟的话中多一“其”,加强
了反问的语气。
生:
从称谓看,还有什么不同?
愚公的妻子称愚公为“君”,智叟则称愚公为“汝”,显得不客气,也说明了智叟
对愚公轻视的态度。
“轻视、看不起
2、指导朗读
师:
愚公之妻关切、担心愚公,智叟讥笑、责难愚公,你觉得他们说话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生: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有关切、担心的语气,
生: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委婉。
生:
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
生:
“残年余力”显出十足的轻视,“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
学生试读
3、分析智叟的形象
师:
愚公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智叟“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由此可以看出,面对困难时,智叟是怎样的态度?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
害怕困难还不如邻人家的儿子
总结:
畏难而止自作聪明板书
4、分析愚公的形象
师:
智叟自作聪明地反对愚公移山,愚公针锋相对地驳斥智叟的反对和嘲笑,我们一起读愚公反驳智叟的话。
学生找出“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
”齐读
师:
这段句子念起来感到特别有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
移山很有信心,使人感受到移山的可能性。
点拨:
“而山不加增”,这个“而”字的作用是什么?
体会“而”字的转折作用;“加增”就是“更增高”。
子子孙孙无穷尽,然而山不会更增高了,挖去一点就少一点,这样一算,自然引出了一个结论:
“(山)何苦而不平?
”
师:
面对那么大的困难,愚公对智叟说的这段话表现了愚公什么样的性格?
生: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的人,
生:
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
生: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总结:
知难而进大智若愚板书
师:
愚公“年且九十”,只剩“残年余力”,却要带领老老小小五个人,移走两座“高万仞”的大山,这到底是“愚”还是“不愚”?
请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看法。
学生自由分析
生:
愚公移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生:
他移山的目的明确。
有数移山之利
生:
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
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
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
生:
用“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点去看,愚公不仅不笨,而且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
这叫做“大智若愚”。
师:
既然还有其他的方法解决“出入之迂”的问题,文章为什么还要安排愚公去移山?
屏幕展示: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学生小组讨论
明确:
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我们不需要以今天的眼光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
关键是掌握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理解寓意
师:
你觉得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
生:
敢于迎接挑战;
生:
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
生:
志当存高远;
生: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躬
生:
团结就是力量;
补充资料:
◆夸父逐日:
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
当他到达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他喝干黄河和渭河的水后,他想去喝北方大湖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
◆精卫填海:
精卫她本来的名字叫女娃,炎帝的女儿,后来在游泳的时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一只精卫鸟,经常衔一些微小的土、石、木头,要把大海给填平。
师:
阅读以上材料,比较他们与愚公移山之间的异同?
生:
都经过不懈的努力,试图完成自己的梦想。
生:
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
生:
人数不同,精卫、夸父都是一个人在努力,愚公有自己的家人的支持,邻人之子可能代表新生一代。
生: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是没有成功,甚至是悲剧结尾,而愚公移山成功了。
(五)拓展延伸
师:
文章为什么用神话结尾,这是不是影响了愚公坚持不懈的形象?
(书p175第一题)
生:
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山神的儿子背走大山,衬托了愚公的精神
生:
作者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师:
所有的神话和寓言,在“科学”的手术刀下,都经不起解剖。
当代著名作家迟子建去香港某大学座谈时,直言自己的文学、世界观与神话是分不开的,然而一位女生咄咄逼人地提问:
“来自东北的女作家,你讲得太夸张了吧,狐狸怎么能开口说话呢?
再说了,现在是一个科学的时代,这些神话都是糊弄人的,有什么意义呢?
”
与同桌讨论:
你认为,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寓言和神话吗?
生:
需要,因为这些寓言和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生:
需要,这些寓言神话体现了古代人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美好的理想。
生:
需要,这些语言神话在现代也能给我们精神的力量。
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
(六)总结升华
也许,故事不足为信,但我们要传承故事中所包含的精神。
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只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小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到国家的建设,我们都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富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三段
2、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列子》
愚公知而进大智若愚
难
智叟畏而止自作聪明
参考资料:
任何时代都需要神话的存在,人不可能总处在积极地、向上的,努力奋斗这种工作亢奋状态的。
人需要放松,需要减压,相信神话的存在就是一种最好的精神寄托,
人类因为对万事万物有悲悯的情怀,所以才一路走到今天,我想如果有一天神话绝迹了,人类也就到了消亡的边缘。
神话是人类开始对世界和自己的来源问题感到疑惑并做出各种不同的解答,古代的劳动人民都坚信这就是宇宙、人类、自然万物的起源。
神话反映了古人对宇宙、人类本身的思考及解释,也包含了古人的美好愿望。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马克思
三、教学反思
一、设法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体验,引导学生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底层”,去感悟文本的文化,激活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得到精神的享受。
首先把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上《愚公移山》故事情节简单,揭示的寓意是深刻的,从寓意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也是优秀寓言的魅力所在。
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我注意引导学生从寓言文体特征的角度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
关键是掌握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其次,注意创新意识的激发与批判思维的启迪。
学生如果只是积累、继承与保存文化传统,那么语文课程将永远不能与时俱进,也不能引领文化的创造与发展。
寓言故事浅显易懂,情节吸引人,中心人物是愚公,中心事件是移山。
在文中对愚公的移山壮举早有争论,最反对的人物是智叟,智叟认为愚公移山是一件极为愚蠢的行为。
文中的智叟是以自作聪明、目光短浅的艺术形象出现的,而愚公却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也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愚公的行为到底愚不愚蠢,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关注学生的思想。
我在执教《愚公移山》时为了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深入体验文本,我让学生比较《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与《精卫填海》这三个故事结局的不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在比较中得出新的结论,并能够言之有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让学生的思维从发散中走向深入。
另外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神话和寓言也成了荒诞不经的笑话,更有许多人把它们和迷信混为一谈,其实任何时代都需要神话和寓言的存在,相信神话的存在就是一种最好的精神寄托,本文以神话结尾,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更赞颂了愚公的坚持不懈精神。
关于这个时代是不是还需要神话的讨论,希望能引领学生对一些时代性的观念产生有自己的思考,并且能辩证地看待这些观念。
三、细读文本,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中的同和不同去理解人物的不同形象,如我引导学生从目的、语气、和称谓的角度去辨析智叟、愚公之妻对愚公移山的不同态度,从中就可以看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另外,注重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读出文章中人物的语气,从而更好地体会人物形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愚公移山 最新 教学 案例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