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docx
- 文档编号:26145491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13.89KB
222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docx
《222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2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2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课题实施情况汇报
灵台一中课题组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该课题于2009年3月申报,2009年8月被批准立项。
课题组负责人是柳忠革,课题组成员有王勇、王洁琼、闫志利、徐海霞。
下面我受课题组负责人柳忠革的委托就课题实施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做一汇报。
第一部分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教过高一的老师就清楚,高一新生入学到中期考试两个月的时间里,学生的成绩下滑很厉害,有些学生的成绩几乎不到入学成绩的一半。
有些家长很怀疑我们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化学教研组就主动在高一开展了《初中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度》、《高一化学纠错研究》等课题研究,为了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开展了《生活中化学知识抢答赛》、《化学竟赛》、成立了奥赛辅导班、化学技能竞赛等等,所有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学习困难学生还是收效甚微。
教和学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如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就成为我们备课组和教研组常常讨论的最多的一个话题。
开展心理研究、进行心理疏导是解决学困生成绩提高的关键。
这样<<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课题就诞生了。
二、同等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现实意义
本研究是针对化学学科特点而提出来的,在高等教育如此发展的今天,如何让他们学好化学,以适应他们将来就业的需要,这是摆在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
通过化学这门学科带动其他各科,由简单到复杂,慢慢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既要面对学习优异的学生,也要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教育是学校普遍感到伤脑筋的问题。
因此,加强研究,将有助于推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整体提高,提升高考质量,为高校输送大批合格人才。
从国内研究来看,自从1992年上海市教科所“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成因与教育对策研究”课题,已成功地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探索与分类,总结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对策的四条做法。
他们也同时指出,该项研究还有不少问题有待探索。
后来1997年内江市教育局教育科研也有调查研究,课题是《提高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水平的研究》,成果显著,有些可以运用与实践,后来陆陆续续又有一些相关的研究,因此我们认为:
在当前基础教育中,如何提高高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学校的依恋情结,对大面积提高高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来看,世界上许多国家为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要,都先后经历了由重视高等教育到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并展开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调研活动,收集有关数据。
3.个案收集法。
收集教师成长个案、心理疏导个案、家校联系个案、优秀集体个人成长个案等,为课题实验提供事实依据。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实验的几个阶段,对实验及时进行总结,以利于调控实验进程。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点和实施措施
第一阶段:
准备和启动阶段(2008.3——2008.8)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上报课题立项。
收集相关资料,开展理论学习,进行教师培训。
建立课题资料档案,随时积累和分析材料。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08.8——2012.8)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查方案的制定。
学校教育对学困生心理的影响研究。
家庭教育对学困生心理的影响研究。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心理的影响研究。
定期召开会议,要求各子课题负责人汇报实验计划执行情况及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
总结评价阶段(2012.1——2012.8)
完成课题报告。
研究成果验收、鉴定。
召开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总结和成果鉴定会议。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组长:
柳中革
成员:
王勇王洁琼闫志利徐海霞
子课题一负责人及组员:
柳中革闫志利
子课题二负责人及组员:
柳中革王勇
子课题三负责人及组员:
柳中革王洁琼
子课题四负责人及组员:
柳中革徐海霞
课题管理:
教科处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09.8—2010.8
学校教育对学困生心理的影响研究
论文
闫志利
2
2010.8—2011.8
家庭、社会对学困生心理的影响研究
论文
王勇
3
2011.8-2012.8
智力、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心理的影响研究
论文
王洁琼
4
2012.8—2013.8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
论文
徐海霞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5
2013.8
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
柳中革
课题组
第二部分两年来研究情况
课题组经过对学校、家庭、社会多渠道大范围的综合调查,比较客观地掌握了学困学习差的背景和原因。
学困生的形成很少出于遗传方面的原因,较多的是来自外部原因。
在不同校风的学校里,学困生的人数就不一样;在不同班风的班级,学困生的人数不一样;在同一班风的班级里,由于任课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水平和师生情感关系差别,因而学科间的学困生人数和困难程度也不一样。
此外,家庭的文化层次、教养方式和对子女和期望值、家庭的氛围等等对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水平也有较深刻影响。
学困生就是长期在这些客观消极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渐渐形成了。
1、教师的影响
应当承认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认真工作态度,但也有部分教师恨铁不成钢,有时动机虽好,方法欠妥;也有教师歧视学困生,简单粗暴;也有教师在教学中言行和方法失当,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灵上挫伤,影响学生的学业,笔者从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分析:
(1)教师错误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是对学生本质特征和培养方向所持的根本观点,它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决定他相应的行为方式,从而影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关系。
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标准的“分数至上”的错误学生观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导致师生关系潜在的种种危机。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教师对成绩优秀,竞赛成果突出的学生为之叫好、宠爱有加,欣喜之情难以自抑。
学困生成绩较差,成了班级合格率、升学率的沉重分母,教师视他们为包袱。
这样疏离、厌恶、歧视之情油然而生,师生关系畸形发展。
分数成了融洽师生关系的一道封锁线。
还有的教师民主意识较差,具有比较严重的“驯服工具”观,决不容忍学生不听话,冒犯教师的绝对权威。
而多数学困生个性特点中有明显的被扭曲的反抗性,不服教师管教,违背教师意志,不吃这一套钢性教育方法是一种普遍现象。
学生或取公开、或用隐蔽的方式与教师对抗,师生间冲突必然激烈,对该教师所教学科也会心存明显的抵触情绪。
(2)教师的教学。
教师的教学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学业。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认为:
“大部分教师都认为知识中的缺陷是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这通常与思维活动(智力因素)的低质量或动机领域(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充分有关。
对教师进行的调查,并未能查明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
事实上往往正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失误和缺点,成为学生学习落后的其他原因的根源。
”这一结论提示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业之密切关系。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风格,但教得好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把厚的书教薄”,使学生对知识能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愉悦;而有的教师却“把薄的书教厚,”把学生当做录音机、录像机。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误导,即使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仍然很容易在各种学校看到:
单项注入式教学仍占较大比重,学生仍多处于被灌输的被动状态,教师让学生在做大量的甚至是重复的习题来巩固他的课堂教学,学习乏味、枯燥、被动的学习状态就此产生了,在这种前苏联教育家称之为“看不见儿童的教育”下,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潜力得不到开发,创造能力遭到扼杀。
其后果不仅是教学效率的低下,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做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
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语言和行为失当,对学生施加了过重的压力,也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比如罚做过多作业、回家拿作业和学习用品、回去叫家长来校、罚停课等等。
学生被当场逐出教室,会极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少上了课,必然会影响学习;学生在从学校到家庭往返途中,形成管真空,且学生又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极易发生意外事故。
随意叫学生站在办公室或教室门外,事后又不做任何教育或疏导,这些做法既影响学生的学业,又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严重创伤。
此外,课时的安排密度过紧,考试频率太高,也会使学生喘不过气、神经紧张,由此产生厌学、恐学等情绪。
(3)情感障碍。
师生关系以及彼此态度的形成和转变总是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情感是人的态度结构中最容易发生,也最容易泛化的因素。
情感一经产生,肯定的积极情感能促进并巩固同这种情感相联系的认知,而否定的消极情感则成为妨碍与此相联系的认知。
笔者曾做过一次调查,同年进校,教同一学科的两名青年教师,经过一年教学,学生学习的效果却大不相同。
学习效率高的班能有95%以上的学生喜欢这位教师,并喜欢此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习效率差的班级却有85%左右的学生对该教师存有明显的抵触情绪。
可见,师生感情融洽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由于心理定势以及已形成的态度作用的缘故,同样的错误发生在优生身上,教师感情上取原谅态度,能够心平气和地与之交谈,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若是发生在学困生身上,教师则缺少热情,易于动怒,一些刺伤感情的话脱口而出。
教师此类不公正的做法,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情绪对立。
有些教师常常抓住学生的一些学业差的问题,在公开场合“示众”,讽刺挖苦,还自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殊不知,当众出丑的做法,会极大地刺伤学生的自尊心,结果往住使这个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索性“破罐子破摔”,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些日积月累的“内伤”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会导致学生对教师情感淡漠,或唯唯诺诺,或阳奉阴违,“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肯见”,发展到产生消极逆反心理以至厌学出走或故意对抗甚至伤害教师的亦不乏不乏其人。
2、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除了学校之外,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数家庭了,这也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强烈最持久的情感联系。
家庭活动氛围,父母的知识结构、自身形象、爱好及个性特点等都会对孩子思想品德、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学业水平产生很大影响,家庭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质量。
笔者对有关“学困生”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休闲活动、家庭经济采源及经济状况、家长管教子女的习惯方式及效果、对孩子学习关注程度及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表明,学困生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农民、个体经营和下岗待业者居多,造成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得法或忙于经商无暇教育;或望子成龙期望过高;或者娇惯溺爱、包庇纵容;或者粗暴无知、施行打骂。
下面对以下几种家庭教育误区造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严重障碍作以分析:
(1)过高期待型家教导致学生学习上的自卑心理
这类父母大多是文革中被耽误的一代,又失去了求学读书的机会,于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子女有出息———学习成绩优秀,将来能考进高等学府。
当孩子把一考得不错的试卷交给家长时,他们喜形于色;而当看到孩子一张考得不理想的试卷时,都会表现出各种不满的情绪。
家长对孩子学业的过高要求和目标超出孩子的实际能力,造成学生在学业上心理负荷超重。
在家的期望重压下,考试时心理紧张、焦虑不安,学习心理上形成严重的自卑感,往往带有强烈的抗拒心理和行为。
(2)娇纵溺爱型家教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这类父母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以孩子欲望的实现为满足。
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百依百顺,即使孩子有了缺点错误也粉饰掩盖或偏袒护短,听之任之。
殊不知,这种情感虽然也是爱,但它由于表面肤浅,又爱得失去理性,缺乏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的坚强意志力。
孩子容易滋生“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自然地感到别人服侍我是应该的。
因此表现在学习上有了困难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如作业要父母检查,做作业要父母督促和陪伴,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便责怪父母没尽到责任,最终使孩子养成懒散、怠惰、盲目自大、娇气十足、极度依赖的不良学习品德,并直接影响到学业水平。
(3)放任不管型家教助长学生学习上的消极心理
自身知识素养不高的放任型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就已尽到了父母的责任。
所以对孩子漠不关心,也无一定要求,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发展,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更需要在精神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满足他们,这种在精神上缺少关怀、爱护的孩子往往封闭孤独,心情比较压抑,错误的思想为因不能获得及时的教育和引导而恶性发展。
从学困生家长的调查中发现,他们最明显的失误是放任自己的孩子,常常是忽视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帮助,甚至是敌视孩子,他们或者整天沉迷于“方城”大战,酗酒成瘾;或者把因收入下降、商场失意、家庭纠纷产生的种种非理智行为和语言在孩子身上渲泄。
这种长期在家庭中受到冷落,甚至受到伤害的孩子,会造成心理严重失衡,道德行为价值观念偏常,学习心理上会带有明显的厌学消极情绪。
(4)严厉型家教,引发了学生上的焦虑对立心理
严厉型父母常以强制性的方式,较多地限制子女的行为,剥夺他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孩子一旦出现违背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其结果是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在校学习整天提心吊胆、心不在焉,结果导致学生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的心理加剧,普遍都暴露出焦虑、过敏、偏激的学习心理问题,行为上则表现出自私、孤傲、感情脆弱的毛病。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家庭处于某种困难,或经济原因,或父母生理残疾、感情危机等原因,促使其在学习上消沉低落、自暴自弃,这里就不作赘述。
调查表明,学困生语言文字的识记和表达能力、数理的运算和逻辑思维能力、记忆的技巧和深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策略、空间的想象和旋转能力、劳技实验的操作能力,甚至身体与四肢运动时的协调能力与“优生”均有明显差异。
此外,学困生在基础知识的认知再学习上、有意注意的产生速度和持续时间上、在记忆过程中抗御前摄意志后摄意志的干扰上,抗御遗忘规律的积极主动性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方法的采纳和运用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根据学困生认知方式明显倾向与依存性特点,说明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易受外界影响和干扰,所以社会的不良习气、父母自身形象欠佳、环境氛围和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都会对学困生产生很大影响,致使他们不易明辨是非、盲目接受消极不良影响,阻碍了学业进步。
依存性认知方式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中需要更多地依赖教师讲解和阐述,这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通俗易懂、要求具体明确、应用多种直观教具加深抽象概念理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及时反馈信息等一系列符合学困生依存性认知方式的教学手段。
2、情感心理(非智力因素)研究
在现代教育吏上,情感因素问题越来越多地在教学理论中被触及到。
早在60年代,以美国布鲁姆为首的一个教育委员会就公布了目标分类,并提出了情感目标。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首先做到愿意接受学习内容,愿意对学习内容作深入的考虑并从学习内容中区分出感兴趣的信息加以格外注意,这便达到了低层次的“接受”水平。
进一步的发展是从对学习内容的“默许”,到全神贯注对授课刺激作出反应。
接着是享受自己能对授课刺激作出反应的欢乐和趣味,这便达到了“在反应中得到满足”的高水平层次。
情感目标的出现表明,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一样获得了作为教学目标考虑的地位。
在智力因素相对平衡的现代中学生身上,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心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引动、定向、诱导、调节和激励和作用,往往左右着学生学业的成败。
学生积极学习的源泉来自远大的理想;浓厚的兴趣,宽松的环境,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良好的气质和学习适应性。
笔者在分析学业优良学生的情感特征时,发现相对学困生而言,他们学习更富理想,更具热情,更有强烈的好奇心、独创性、自制能力和充沛的精力,更具有决断独立自主而又勤勉的心理品质。
他们的情绪通常稳定,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自信、愉快和沉着,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并不忧虑逃避,而能正确对待,适当解决。
学生的情感心理常常影响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比如有人将情绪对学习创造性的影响归纳为:
胆怯自卑的情绪不易产生创造意念;因执已见、自以为是的情绪维以求成;急功近利、操之过急的情绪往往半途而废;墨守成规、畏首缩尾的情绪,一无所成。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特例:
有的学生勤奋刻苦,顽强学习,尽管智力因素不好,却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也所谓“笨鸟先飞”;有的学生虽智力因素出众,但是独立性差,容易受暗示,人云亦云,学习中就难以取得好成绩。
由此可见,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会使青少年更加朝气蓬勃、奋发有为,能够激发主体的好奇心、惊异感、热情、美感等情感。
如冷酷、自卑、嫉妒、焦虑等是构成不良心理品质的成份,还会抑制学习积极性,阻碍人的智力活动获得成功。
对学习的适应程度是左右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完成学习任务对许多学生,尤其是学来说,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自觉的学习动机,没有对自身前途命运的担忧,“做一天和尚念一天经”,浑浑噩噩过日子;也有的因为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不当,或对学习内容不适应而在学习上感到困难重重,丧失信心。
但慑于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学业成绩却又不得不时刻挂在心上,所以对考试心存恐惧却又必须面对。
更有甚者以牺牲作为正常人所应有的活动和兴趣爱好为代价,其结果是个性发展经常发生扭曲,各种心理障碍频出,主要表现在:
(1)认知障碍。
主要指在认识过程中(接受信息、储存和加工信息及提取信息)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障碍和思维障碍。
(2)情感障碍。
主要指个体在对所认识和操作的客观事物进行态度体验时出现的心理障碍。
学生中常见的有过度焦虑、忧郁、恐怖、易怒、胆怯等几种。
(3)行为障碍。
是指个体在有目的随意活动中所发生的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为问题行为,行为障碍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给学习带来负面作用,也会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4)个性障碍,也称个性适应不良。
主要指个体在动机、需要和人格等方面发生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爆发性障碍、强迫性障碍、偏执性障碍、抑郁性障碍和癔病性障碍。
据有关资料表明,学生中约有13%左右人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估计学困生中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会更高。
为此笔者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量表(MHT)”,专门对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占被试63%的学困生存在明显
心理障碍,详见下表: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将学困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内向型:
内向型性格是指倾向于内心活动的一种性格,表现为深沉含蓄,感情不外露,城府很深。
对与已无关的外界事物不感兴趣。
缺点是孤寂、拘谨、害羞。
这类性格的学生一般不会引起教师的特别关注,会给教师留下“听话”的印象。
因此这类学生一旦出现某种错误,教师的教育、处理往往会比较轻率。
而倘若教育处理失当,学生心理平衡失调,他们又很难自我调节,钻进“牛角尖儿”,不能自拔,就会产生常人难以预料的后果。
(2)偏激型:
这类学生易于激动,情绪变化快,幅度大,喜怒哀乐顷刻溢于言表,理智往往无法驾驭,一些微小的事便可引起雷霆大怒。
他们头脑简单,行为莽撞,做事往往不计后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冷热病。
他们在前进过程中,意志比较薄弱,容易反复,顺利时扬眉吐气,稍有挫折就心灰意冷。
此种性格的形成是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后天因素,如父母脾气暴躁,家里“战争”不断,很容易使孩子的性格趋向偏激型。
(3)胆小怯懦型:
所谓怯懦性格是指平时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甚至逆来顺受,缺乏反抗精神,他们害怕困难,在困难面前常常表现出胆怯和惊慌失措,感情脆弱,经受不住挫折和打击,对于这类性格的学生,教师应以鼓舞和激励为主,如有批评必须持慎重的态度,神态、语言必须缓和,千万不能给予强烈的刺激。
(4)活泼好动型:
这类学生的好胜性有时也很强,只是由于他们在学习上没有优势,所以他们对消耗体力的活动要比安静动脑更感兴趣,尤其爱好体育、郊游、各种游戏等活动。
但他们旺盛的精力往往使用不当,许多时间浪费消磨在闲荡和“瞎玩”中,常干一些冒险甚至破坏性的事情。
他们任性、自控能力差、看问题简单,常常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社会公共秩序。
(5)自卑型:
自卑是一种性格的缺陷,它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自卑感明显者往往在学习上自暴自,无所追求,内心忧伤,充满失望。
教师对这类学生必须采取鼓励补偿,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尽力矫治这种性格缺陷,千万不能随意给予刺激。
当这类学生受到伤害时教师必须加以特别的关注,因为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做出轻生决定等过激行为的概率大大高于常人。
(6)自尊型:
有些学困生由于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一贯遭受冷落,白眼较多,因而格外“自尊”。
他们听不得任何反面意见,既不能容忍教师的当众批评训斥,往往硬撑面子不肯轻易认错;又不能容忍教师以恩赐态度或对弱者庇护的口吻对待他们。
这类学生争胜好强,喜欢“显示”自己,是非观念比较模糊,常常把敢于顶撞教师,违反纪律或是勇敢包庇同学,抄袭作业视为友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当作是英雄等等,以此博得在同学中的“威信”。
而实际上由于饱尝了挫折和失败,他们的内心其实是极其脆弱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受不了强烈的刺激,所以对他们的批评教育必须先做细致的调查研究,切忌证据不足的批评训斥。
通过以上对学困生学习心理成因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我们需要对学困生在学业成败情境中的学习心理障碍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克服消极个性,发挥潜能,形成完美的人格,排除其在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更好地推动学困生向着理想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学习动机、信心等,不光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影响,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常常干扰学生学习心理的形成。
因此我们应该把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渗透,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改进教子方法,让学困生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好地协助和配合学校。
1、利用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该生在家中的具体表现,加强对学困生家长们的家庭教育指导。
(1)帮助家长建立理解、激励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培养良好情感的肥沃土壤,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和家长自身的教养、文化素养、生活习性等有着莫大的关系。
必须要使家长明确那种只关心孩子吃喝,忽视爱护孩子心理成长的危害,必须使家长明白溺爱放纵或对孩子简单粗暴的危害,让他们明白和基本掌握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能够正确运用表扬激励和批评纠错。
家长要尊重并注意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
孩子有意见、有见解要让他们表达出来,不要总是搞家长一言堂,要力求使家庭生活充满和谐融洽民主的气氛。
(2)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可以向家长建议为孩子准备足够的文具用品,订阅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杂志;注意使孩子学习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新鲜、光线充足。
当然,限于目前一些家庭住房问题条件和经济状况,要为孩子创造这样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似乎有一定的困难,但起码要给孩子安排一张书桌。
我想只要家长充分认识良好的环境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调动家庭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就一定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家校配合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惜时、复习、预习、作业、自查、行为自律等。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全面的了解和考察,然后针对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自身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及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2 学习 困难 学生 心理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