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十四教育目标是靠教学活动实现的而决定教学活动成.docx
- 文档编号:26145094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60KB
作业十四教育目标是靠教学活动实现的而决定教学活动成.docx
《作业十四教育目标是靠教学活动实现的而决定教学活动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十四教育目标是靠教学活动实现的而决定教学活动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业十四教育目标是靠教学活动实现的而决定教学活动成
作业十四:
教育目标是靠教学活动实现的,而决定教学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如何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课程,请你简要介绍你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保持数学学习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
尤其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数学。
可以从他们日常玩的游戏中,他们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中,认识数学。
这样,他们就对数学有了很好的认识,而且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在生活中去主动发现数学,从而保持了对数学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中较多地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
例如学习图形时,拿具体的物体让学生认识;学习加减法时,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算。
这样,他们会感到是在生活、游戏,而不是在上课,比让他们单纯地看书上的数字和符号,兴趣大很多。
最后,要让学生尽量地在玩中学。
因为孩子们是永远玩不够的,所以把数学知识放在游戏中,让他们在玩中学,孩子们就会更主动地学,而且永远学不够。
例如:
学习人民币时,让学生扮成售货员和顾客买卖东西,他们兴趣很浓,很快学会了怎样算,而且还嫌时间太短。
作业八:
通过学习“小学数与形结合及符号化思想的教学策略”课程,例谈数形结合的教学策略。
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数形结合思想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中教师经常采取画线段图、以实物代替图形等情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请您结合课堂实际谈一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很好理解。
1.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而用。
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先数后形,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先形后数再形。
例如:
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让程度好的学生先认识抽象的图形,再找出生活中此形状的物体;而程度差的学生先看物体认识抽象图形,而后再列举此形状的物体。
这样,结合实际物体,所有学生都对立体图形有了很好的理解。
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用。
初学时先形后数,学会后先数后形,例如:
理解乘法的意义时,画出图形,先用加法表示出来,再写出乘法算式,学生一目了然,自己就说出了乘法算式的意义。
在学生理解了之后,我写出乘法算式,让他们说意义,甚至编一个具体问题,很好地巩固了对乘法的理解。
作业七:
通过学习“小学数与形结合及符号化思想的教学策略”课程,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生符号感的培养。
小学阶段符号感具体表现在: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小学生的符号感序渐进的培养,通过学习,结合您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小学生符号感的培养。
首先,重视情景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与理解符号。
比如:
用实际事例“姐姐和弟弟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理解加号;“姐姐比弟弟多几个苹果”来理解减号。
另外,老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其次,要让学生体验情景中对于符号的需求,引导学生去感知、顿悟。
教学中应尽可能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和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
例如:
a表示一年级一班的男生数,b表示一年级一班的女生数,a+b则表示一年级一班的学生总数。
第三,要让学生体会到运用符号的方便之处,使他们喜欢上符号,并且会用语言去解释符号的意义。
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看着算式编问题,增强了他们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四,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建立并发展符号感。
例如:
先让学生认识加号,知道加号的意义,而后学会实际中何时用到加号,最后再进行运算。
作业一:
通过学习“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课程,请你简要介绍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而展开有效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请你简要介绍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使用的教学策略,并说明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要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我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1.改变自己的形象和态度。
改变以往严肃的面孔,以温和的微笑面对学生,用亲切的话语与学生交流。
这样,学生不再惧怕上数学课,交流积极起来,有什么疑问也敢大胆地提出来,我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效果比以前有了好转。
2.课前精心准备。
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把他们带入数学课堂。
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去解释。
3.课堂上让学生大胆交流,多给他们动手的机会,设计一些小游戏。
疑难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动手解决,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教师要多鼓励学生。
当学生取得一点小成绩时,就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当学生有困惑时,更要及时指点,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鼓励他们勇往直前。
总之,我们备课、上课都要以学生为本,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学、乐于学。
学习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把数学教好,首先自己要对数学这一学科有充分的认识,对数学思想和方法要有充分的了解,会恰当运用。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是一个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教师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去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保持良好的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老师在教学中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用这种平等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让课堂洋溢轻松、和谐愉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中来。
我们要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引导他们参与问题的讨论、争辩、探索。
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动力。
其次,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享受教学幽默的乐趣,享受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进入乐学的境界。
在这种课堂氛围中,能使学生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教师可以在点拨处运用幽默,来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
在感悟处运用幽默,来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
再次,玩儿是孩子的天性。
把学习带进游戏中,或把游戏带进学习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分散注意力,精神疲惫,思维松懈。
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地把教学内容转变成一些游戏活动,穿插安排,可以使学生在玩中益智,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后,教师如果不关注学生,学生渐渐就会失去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要保持全体学生对课程的参与,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
例如:
提出一个问题,要停顿一会,让全班学生思考,然后再指定学生来回答。
如果让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那么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一起在自己的座位上也做该题目,然后再随机选几位学生将他们的结果和黑板上的进行比较。
如果使用卡片或小黑板等教具呈现问题,可以让全班学生同时去完成。
然后再相互核对或指定部分学生将自己的结果告诉大家。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灵动的、行进中的活动。
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及时点拨引导。
课下要多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努力实践生本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日志一
创造良好课堂氛围
保持良好的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老师在教学中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用这种平等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让课堂洋溢轻松、和谐愉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中来。
我们要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引导他们参与问题的讨论、争辩、探索。
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动力。
日志二
幽默引发兴趣
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享受教学幽默的乐趣,享受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进入乐学的境界。
在这种课堂氛围中,能使学生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教师可以在点拨处运用幽默,来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
在感悟处运用幽默,来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
日志三
游戏激发兴趣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
把学习带进游戏中,或把游戏带进学习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分散注意力,精神疲惫,思维松懈。
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地把教学内容转变成一些游戏活动,穿插安排,可以使学生在玩中益智,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日志四
学会关注学生
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习好,必须学会了解学生。
在课堂上,要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首先要观察。
从每个学生的面部表情、行为表现,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主动性,看学生学得是否投入。
其次要学会倾听。
倾听每个学生的回答、意见,从中捕捉各方面的信息,看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观点是否正确,以便及时调整。
课外要学会与学生沟通。
找机会与学生交流,走进他们的心里,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
日志五
保持全体学生对课程的参与
课堂上,教师要保持全班学生对课程的参与,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
提出一个问题,要停顿一会,让全班学生思考,然后再指定学生来回答。
如果让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那么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一起在自己的座位上也做该题目,然后再随机选几位学生将他们的结果和黑板上的进行比较。
如果使用卡片或小黑板等教具呈现问题,可以让全班学生同时去完成。
然后再相互核对或指定部分学生将自己的结果告诉大家。
日志六
数形结合的意义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在数学发展的进程中,数和形常常结合在一起,在内容上互相联系,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它的实质是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获取简便易行的成功方案。
日志七
数形结合的必然
早在数学的萌芽时期,人们在度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过程中,就把数和形联系起来了。
在数学中数形结合处处存在,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与形的结合。
在现实世界中,数和形是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
数形结合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要求我们切实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与方法,以数形结合的观点钻研教材,理解数学中的相关概念、公式与法则。
日志八
了解学情的必要性
学生是施教的对象,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了解学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一半。
每个学生都有特殊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教师只有做到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做出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才能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适合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问题。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第八章《认识钟表》第一节:
认识整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李艳,固新镇中心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
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本节课,我注重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
我让学生提前准备了自制的钟表模型,他们在制作中已经对表有了深刻的了解,因此课上兴趣很浓。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为以后“时、分”的教学产奠定了基础;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两种表:
挂钟和手表,以及两种表示整时的方法。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整时是最好认识的一种时刻,时针和分针的指向最清楚明了,把本节学好对今后认识任何一个时刻都有帮助。
通过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激发在生活中认识时间的兴趣,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对学习和生活都很有帮助。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
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 学生认知障碍点:
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难点就是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使学生认识钟面,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
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
创设情境导入——认识钟面——认识整时——会拨整时——巩固练习认识整时——小结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录音机播放闹钟的声音,师问:
这是什么声音?
(表)
出示课本91页上的学生起床图,问:
这位同学在干什么?
(在起床)你们都在什么时间起床?
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钟面
师出示实物表,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生答:
有两根针,有1-12这些数。
)
师:
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一根长,一根短)
师拿着实物表,边演示边说:
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钟面上还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请生观察课本91页最上面的钟表,所指示的时刻是多少?
四人一组讨论:
怎样认识整时,7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
指向什么?
师小结: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用实物表拨出不同的时刻,让生说出时间。
3.请学生用钟表模型拨出7时,同桌相互指正。
请生拨出8时,和课本上的钟表图对一下,看拨得对不对。
订正后看8时的数字表示法,讨论:
这种表示法有什么特点?
(生说)
师小结:
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两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让生独自拨3时和6时,并认读下面数字表示的整时。
个别进行辅导。
三、巩固练习
a)让生独立做92页的练习题。
b)做练习十六的1-3题。
抽生说答案并讲解怎么做的。
四、小结
回顾本节内容:
认识钟面,如何认识整时。
一起说方法。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认识钟面
整时:
7时8时3时6时
7:
008:
003:
006:
00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
有什么新想法吗?
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
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一开始,我播放录音,学生一听就知道是表的声音,知道本节课要学习和表有关的知识,达到了我的设计目的。
认识钟面时,我没有想办法让学生区分清时针和分针,以致于讲解时常说长针和短针,用语不够规范。
可以让学生这样记:
长的要分开,所以长针是分针。
课前,我让学生自制了钟表模型,这效果很好。
他们上课非常积极,急于要认识时间,急于使用自己的小表,因此学得很认真,都积极动手、动脑。
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互帮互学,印象更深,而且有了成就感。
只有个别学生对整时的认识还不太清。
课上,我更多地让学生说图中的小朋友,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方面的教育不多。
如果重上,我会结合本班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认识时间的同时,明白自己应该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从而知道遵守时间、珍惜时间。
模板: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教材版本名称、章、节名称)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李艳,固新镇中心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本节课,我注重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
我让学生提前准备了自制的钟表模型,他们在制作中已经对表有了深刻的了解,因此课上兴趣很浓。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为以后“时、分”的教学产奠定了基础;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两种表:
挂钟和手表,以及两种表示整时的方法。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整时是最好认识的一种时刻,时针和分针的指向最清楚明了,把本节学好对今后认识任何一个时刻都有帮助。
通过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激发在生活中认识时间的兴趣,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对学习和生活都很有帮助。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
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学生认知障碍点:
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难点就是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使学生认识钟面,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
主板书认识钟面
整时:
7时8时3时6时
7:
008:
003:
006:
00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
有什么新想法吗?
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
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一开始,我播放录音,学生一听就知道是表的声音,知道本节课要学习和表有关的知识,达到了我的设计目的。
认识钟面时,我没有想办法让学生区分清时针和分针,以致于讲解时常说长针和短针,用语不够规范。
可以让学生这样记:
长的要分开,所以长针是分针。
课前,我让学生自制了钟表模型,这效果很好。
他们上课非常积极,急于要认识时间,急于使用自己的小表,因此学得很认真,都积极动手、动脑。
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互帮互学,印象更深,而且有了成就感。
只有个别学生对整时的认识还不太清。
课上,我更多地让学生说图中的小朋友,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方面的教育不多。
如果重上,我会结合本班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认识时间的同时,明白自己应该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从而知道遵守时间、珍惜时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业 十四 教育 目标 教学 活动 实现 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