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docx
- 文档编号:26143864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2.06KB
十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docx
《十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十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
一、选择题(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6·惠州二模)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D.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2.近代思想家魏源指出:
“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这一言论说明魏源主张( )
A.改革体制,中体西用
B.兴利除弊,变革政体
C.经世致用,改革旧法
D.变通治法,提倡工商
3.1849年,思想家徐继畲针对美国政治制度曾说:
“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创立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焉。
”这说明徐继畲( )
A.主张中国实行美国的共和制
B.推崇夏商周的社会制度
C.力主汲取民众意愿推进改革
D.反思中国的政治体制
4.(2016·北京东城上学期期中)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倡导“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二者的区别是( )
①前者重在科学技术,后者重在科学精神、方法 ②前者属于制度层面,后者深入到文化层面 ③前者用于反侵略,后者推动思想解放 ④前者思想来源于西方,后者思想源于传统文化
A.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
5.(2016·临沂一模)《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
“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
”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
A.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B.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
C.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
D.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
6.“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可能是( )
A.维新派批判洋务运动
B.革命派批判维新变法
C.义和团批判维新
D.新文化运动批判辛亥革命
7.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
”这表明他( )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8.(2016·北京石景山一模)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
在研究“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关系时,以下材料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是( )
A.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B.网络搜集的李鸿章轶闻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评论
D.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
9.(2017·南平质检)光绪二十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面世,朝野震动,各界人士纷纷争阅,求书者络绎不绝,一印再印仍不敷需求,甚至科场考试也常以书中所谈时务为题目。
该书畅销的背景是( )
A.科举考试的改革
B.市民阶层的需要
C.近代工业的兴起
D.民族危机的深重
10.戊戌政变后,李鸿章屡奉慈禧懿旨访拿康、梁,但他曾对人说:
“康有为吾不如也,废制议事,吾欲为数十年而不能,彼竟能之,吾深愧焉。
”他还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要他“精研西学,以待他日效力国事”。
这表明李鸿章( )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已转变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C.对维新变法持同情态度
D.意识到民主潮流不可阻挡
11.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称赞他是“一个为天下服务的大政治家”。
“把进化和进步的思想、全世界都在风起云涌的思想,同中国的古典传统结合起来……领头打开了一个现代的突破口”。
他批的是( )
A.康有为B.孙中山
C.毛泽东D.陈独秀
12.梁启超在1902年前后,先后撰成张骞、班超、赵武灵王、郑和等人的小传;1904年,又采集春秋战国到汉初这段时间中,“我先民之武德,足为后世子孙模范者”凡七十八人,编纂成《中国之武十道》一书,作为学校的教科书。
梁启超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教育事业B.臧否历史人物
C.提倡民族革命D.宣扬民族主义
13.(2016·怀化一模)“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
”这说明维新思想( )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客观上有利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14.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在提出“变革之本在育人才”的观点时指出:
“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法,犹废纸也”在此,梁启超的“育人才”主张旨在( )
A.提高国民参政意识
B.培养具有改革精神的人才
C.提高国民的政治素养
D.培养从事法制建设的人才
15.19世纪末,严复为中国引进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思想。
他腰斩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形成《天演论》,在翻译过程中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引发了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大潮,成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前最重要的思潮。
严复的学说一度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
B.洋务思潮破产,维新思潮兴起
C.《天演论》的科学性
D.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的需要
16.(2016·绵阳二模)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
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
A.摒弃陈旧腐朽的儒家文化
B.改变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
C.提倡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D.顺应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1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最主要的历史条件是( )
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新派的缺陷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
18.钱穆在《文化中之语言与文字》中说:
“……果一依白话为主,则几千年来之书籍为民族文化精神所寄存者,皆将尽失其正解,书不焚而自焚,其为祸之烈,殆有难言。
”这表明钱穆( )
A.反对随意曲解书籍
B.强调焚书的危害性
C.反对白话代替文言
D.重视保存文化典籍
19.(2016·潍坊一模)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眼里,小说向来是“街谈巷语”“君子弗为”,被认为“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黜不载”。
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这说明( )
A.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B.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
C.维新思潮推动文学形式创新D.小说通俗易懂利于思想启蒙
20.民国初年,“孔道会”“孔社”“尊孔会”“孔圣会”等民间团体兴起,多以“昌明孔教,救济社会”为宗旨。
1915年2月,北京政府宣布“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
这反映了民国初( )
A.孔子的地位达到最高峰
B.民间思潮左右了政府的决策
C.社会出现广泛的信仰危机
D.民众享有充分的言论结社自由权利
21.胡适将《新潮》与文艺复兴并称,显然是把新文化运动等同于文艺复兴运动。
其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 )
A.倡导个性解放与独立自主观念
B.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运动
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基础
22.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
“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
”李大钊的主要目的是( )
A.否定传统思想,宣传民主思想
B.提倡儒家学说,重建公序良俗
C.提倡新的道德,批判复古主义
D.继承传统美德,扭转人心风俗
23.(2016·益阳上学期期末)1919年,鲁迅在小说《药》中写道,当时人们相信人血馒头能治好肺结核。
华小栓得了肺结核后,其父亲用沾满鲜血的馒头给他治病,结果华小栓还是命丧黄泉。
而人血馒头竟是由父亲从刑场上买来的革命烈士的鲜血做成的。
这篇小说反映的时代病症是( )
A.迷信与麻木B.痛苦与沉沦
C.病急乱投医D.绝症与抗争
24.(2016·武汉四月调研)右图是1916年李大钊赠友人的一副对联,它典型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力图( )
A.承担起维护道义与唤醒民众的使命
B.把传统文化与西方民主政治相结合
C.启蒙工农阶层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D.承担起社会改造与文化重建的使命
25.下表摘编自1923年《蒋介石日记》
9月22日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10月4日
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
10月13日
晚,看《共产党宣言》。
10月18日
看《马克思传》。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由此可见蒋介石( )
A.怀疑三民主义B.关注社会主义思潮
C.成为马克思主义者D.寻找国共合作理论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第26题30分,第27题20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近代第一次留学潮形成于20世纪初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出现了“留日热”,1905年留日学生猛增到8000多人,1906年又上升到1万多人。
在“留日热”的影响下,也有少量的留美生、留欧生出国深造。
材料二 第二次留学潮和第一次留学潮间隔仅10年左右,就在五四运动时期出现了。
这次留学潮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当然留英、留德、留日等也有较大的发展。
1925年,美国的外来留学生约7500多人,中国留学生则多达2500多人,占1/3。
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许多青年试图寻求一种“劳工神圣”式的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蓝图;许多青年认为法兰西是自由民主的发祥地,梦想到法兰西去实际体验一下。
1926年前后,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1600多名。
他们基本上是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旨在为中国培养革命栋才。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两次留学潮出现的社会背景。
(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次留学教育的不同影响。
(15分)
27.(2016·郴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是一幅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简图,它体现了中国近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进程。
根据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发展。
(要求:
观点明确,对该简图表述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20分)
答案精析
1.C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外交观念的变化,没有反映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故B项错误;清政府和英国外交文书上的夷夏观念,在鸦片战争后改变为“平行的照会文书”,反映了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
2.C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涉及政体变革,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魏源主张变革,是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故C项正确;魏源并未提倡工商,故D项错误。
]
3.D [根据材料“一何奇也”“骎骎乎三代之遗意焉”可知,徐继畲肯定美国民主政治中优良的一面,意在反思本国的政体,故D项正确。
]
4.B [魏源的“长技”指西方的自然科学,陈独秀的科学指自然科学和科学精神,故①正确;魏源的“长技”属于器物层面,不属于制度层面,故②错误;“制夷”体现了反侵略,新文化运动则深入到思想,故③正确;两者思想均来自于西方,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
5.A [材料“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可知晚清留学教育制度始终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以最终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正确;材料“仍兼讲中学”反映留学课程坚持中西并举,故B项错误;全面发展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故C项错误;“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反映了留学教育的最终宗旨是培养封建君主专制下的忠实奴仆,故D项错误。
]
6.A [维新变法主观上是发展资本主义,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故B项错误;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不可能涉及对学习西方器物持肯定态度,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主观上是发展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
]
7.D [从“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可知,作者认识到西方强大的根本,改变了“中体西用”思想,故D项正确。
]
8.D [根据对史料的分析,最有价值的是主观人为因素越少的史料,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是由梁启超所做,带有主观色彩,故A项错误;网络搜集的李鸿章轶闻不一定是真实的,不具备史料价值,故B项错误;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评论是对李鸿章历史活动的研究性材料,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情感,故C项错误;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是体现李鸿章本人的意志,且影印件是客观的,故D项正确。
]
9.D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主要是对当时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是对民族危机严重的一种应对,与科举考试、市民阶层和近代工业兴起无关,选择D项符合题意。
]
10.C [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主张“中体西用”,不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没有转变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李鸿章对康有为佩服,并且寄意于他,只能说明他对维新变法持同情态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李鸿章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没有反映他意识到民主潮流不可阻挡,故D项错误。
]
11.A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选择A项符合题意。
]
12.D [发展教育事业材料论据不足,故A项错误;以传统的历史人物编撰宣扬民族思想,而非单纯的历史人物的评价,故B项错误;提倡民族革命材料论据不足,故C项错误;“我先民之武德,足为后世子孙模范者”反映了梁启超收集编撰历史人物旨在宣扬民族主义思想,故D项正确。
]
13.C [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未能“全面的否定”,故A项错误;维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而非“民族意识”,故B项错误;材料中“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表明维新思想的客观作用,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而非“维新思想”,故D项错误。
]
14.C [题干中并未提到参政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改革精神,故B项错误;题干中“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法,犹废纸也”说明梁启超重视国民的政治素养,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法制建设,故D项错误。
]
15.A [根据所学知识,严复的《天演论》能够盛行的主要原因是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故A项正确;洋务思潮破产和维新思潮兴起并不是《天演论》盛行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天演论》并不科学,里面存在部分的社会进化论,故C项错误;《天演论》并没有强调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故D项错误。
]
16.D [材料无法体现摒弃陈旧腐朽的儒家文化,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中西比较,但并不能说明改变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提倡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故C项错误。
]
17.C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其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而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只是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
18.C [依据材料“果一依白话为主,则几千年来之书籍为民族文化精神所寄存者,皆将尽失其正解”可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故C项正确。
]
19.D [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在材料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只是说小说在古代文人学士眼里不入流,故B项错误;小说在维新思潮之前就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是从思想启蒙的角度去说的,故D项正确。
]
20.C [民国初年,西学东渐、民主共和、儒家思想、维新立宪等各种思潮同时传播,社会出现广泛的信仰危机,所以民间和政府在混乱中向儒家寻求解决之道,故C项正确。
]
21.A
22.D [从“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可知没有涉及否定传统思想,宣传民主思想,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理论,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持否定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批判复古主义的内容,故C项错误。
]
23.A [迷信与材料中“当时人们相信人血馒头能治好肺结核”相符,麻木与材料中“人血馒头竟是由父亲从刑场上买来的革命烈士的鲜血做成的”相符,故A项正确;痛苦与沉沦与材料中“人血馒头”寓意不符,故B项错误;病急乱投医与材料中“人血馒头”寓意不符,故C项错误;绝症与抗争与材料中“人血馒头”寓意不符,故D项错误。
]
24.D [“铁肩担道义”意为要有历史担当,即要肩负起社会改造的社会责任,“妙手著文章”意为通过写作文章,传播思想,解放思想,铸就新的文化,故D项正确。
]
25.B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蒋介石一向以追随孙中山和三民主义为标榜,故A项错误;1923年10月,正值国共合作前夕,关注社会主义思潮符合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故B项正确;蒋介石信奉的是三民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故C项错误;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并非马克思主义而是新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
]
26.
(1)背景:
第一次留学潮(20世纪初出现):
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尝试失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新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二次留学潮(五四运动时期出现):
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迫使国人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新文化运动给传统思想以巨大的冲击,各种思潮竞相涌现;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浪潮的重新兴起;近代经济结构进一步变动,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影响:
第一次留学潮:
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夷夏观念;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准备了思想基础和人才条件;传播了民主自由观念,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次留学潮:
进一步冲击了传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共产党的创立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
(言之有理即可)
27.观点一: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并推动民主政治运动的发展。
评析: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②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结果失败。
③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到中国,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观点二:
近代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变革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评析:
①19世纪60年代,中国洋务派把林、魏“师夷”的思想加以发展和实践,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早期维新思想发展为康梁维新思想,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的深入开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③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形成了三民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了辛亥革命。
革命后的政令和思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④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主权,整顿经济秩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析 根据所给信息,此题实际上来考察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之间的关系。
观点的提取可以围绕近代经济、政治和思想关系来提取,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并推动了民主政治运动的发展;也可以提取近代新思想推动了政治革命的发展,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然后围绕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论证说明即可,论证部分一定要严格按照提取的论点来进行论证,不要论点和论据脱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近代中国 先进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