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docx
- 文档编号:26131546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90KB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docx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
县林业生态建设典型材料
金秋时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边陲的竹溪县稻熟菊黄,瓜果飘香。
驱车沿着305省道县河至关垭段“百里长廊”一路行来,一辆辆车辆飞驰而过,赏心悦目的景致别有一番情趣:
粉红色的紫薇花、鲜艳的月季、绿色的香樟,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百里绿色长廊已初显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竹溪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依法治林、项目强林、科技兴林、改革活林”的基本思路,大力营造林,共绣山河美,谱写了一曲爱绿、护绿、共建绿色家园的新篇章。
廓清思路谋发展
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是湖北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
县域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下辖15个乡镇、302个村、15个农林特场,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竹溪是一个发展优势和劣势都非常突出的山区县。
从优势上讲,竹溪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水电、林特、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
竹溪是全国林业百佳县和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现有森林面积288万亩,森林覆盖率%。
有林特资源13大类、1200多种,其中食用药用植物500多个品种,有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植物25种、动物48种,有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群落,面积4100亩;竹溪是全省水电资源富县,水能蕴藏量120万千瓦,近期可开发60万千瓦;竹溪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县,其中煤储量6亿吨、板石11亿立方米、花岗大理石6亿立方米;竹溪是秦巴山区茶叶名县,茶叶面积达15万亩,茶叶远销日本、韩国、新马泰等国,是全省名优绿茶出口基地和生态有机茶示范基地,是“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竹溪是“中国魔芋之乡”,是全省魔芋产业核心种植区域,魔芋精粉远销韩国、日本等地。
从劣势上讲,竹溪区位偏远,受交通、信息等制约非常突出,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是全国、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
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面对“穷经济、富资源”的基本县情,我们广泛调查研究,反复比较论证,集思广益找出路,把保护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新竹溪作为策应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的根本点和切入点。
竹溪既是全国资源富县之一,又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林地面积大,山场资源丰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特殊的立体气候,充沛的雨量,使得发展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要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必须在山上做文章,实行林、果、药一起上,发挥林业综合效益,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森林资源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样性,发展潜力大,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而且也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前景,拓宽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同时,建设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的生态农业县,必须加快林业建设步伐,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确立了“产业富县,生态立县”战略,把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力建设这一惠及子孙的千秋伟业。
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全县36万人民形成了建设林业大县的共识,并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保护经验,为建设林业大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立足县情,统一认识,面向发展,明确思路。
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竹溪作为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县和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的良好机遇,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山川秀美,人民富裕”为目标,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大力进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生态家园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努力把竹溪建设成为全省林业大县,确保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措施促发展
发展是主题,落实是关键。
在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建管并重、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永续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切实巩固林业产业发展成果。
措施一:
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结合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和“百里生态长廊”建设,着力构建完备的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一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XX年,竹溪县被列为全国174个、全省4个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之一。
止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万亩(其中:
坡耕地退耕还林万亩,荒山造林万亩,分别占省下达计划的100%和%),共涉及15个乡镇、10个国营农林场、261个村、40200农户。
在整体思路上,把生态林、用材林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因地制宜,营造规模型经济林基地,既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又要经济效益。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样板示范、典型引路的办法,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针对群众不怕苦干,就怕白干的心理,一方面严把质量关,做到把山当田种,把林特当粮管,确保建一片成一片。
另一方面,紧盯国内外市场,在适宜我县生长的数百个林特品种中,精心筛选,发展骨干产业,培植后续产业基地,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二是全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我们从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措施入手,妥善安置分流富余人员,关闭、取缔木材加强企业,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实现了工程区内林木资源全面禁伐、商品材零控制的目标,森林植被得到良好恢复。
在组织领导方面,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县林业局成立管护总站和工程管理办公室,以乡镇、农林场为单位组建管护站、哨、卡,全县共设立24个管护站,5个管护哨,5个管护所和1个管护巡逻大队,择优录用管护员384人,分流安置富余人员561人,关闭、取缔木材加工企业67家。
在实施措施上,一方面全面推行“绩效挂钩”责任制,将300万亩天然林划分为384个管护责任区,层层签订管护合同,建立完善管护工作制度,奖勤罚懒,激发了管护员的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构建社会护林体系,加强护林联防。
在全县范围内成立护林联防队、义务扑火队和防火突击队,各管护站与周边乡镇的管护站签订护林联防协议,加强协作,形成横向管护关系,实现纵向管理与横向联防的有机结合。
同时,坚持依法治林,强化资源林政管理,全县林政、森林公安加强了林业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使一个由林政、森林公安、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天然林资源管护站等林业单位与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护林联防网络基本形成。
其三,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交通要道口设立宣传碑(牌)等天保工程标志物510块,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1000条(幅),新修、维修森林防火隔离带210公里,新建防火了望哨5座,形成了完整的森林防火监测体系,保证了全县森林资源的安全。
三是创造性地推进“百里生态长廊”建设。
在XX年12月召开的县党代会和人代会上,县委、县政府决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力推进305省道县河至关垭“百里绿色长廊”建设。
按照“路边樟、地边竹、河边柳、门前花、地中茶、坡上果、山上林、林中草,沿途岩石爬山虎”的建设目标,确立了第一排香樟、第二排紫薇、第三排竹子、悬崖裸体地段栽植爬山虎的绿化方案,集中精力抓好305省道沿线道路、集镇、村庄、庭院、河滩造林绿化工作。
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绿色家园建设,引导沿线农户抓好房前屋后绿化、美化,使树、竹、花、果、茶合理搭配,相映成辉,常年有花,四季常青。
通过去年春、秋两季和今年春季造林绿化,305省道沿线共栽植各类苗木万株,造林绿化任务基本完成,百里绿色长廊初显雏形,有效地改善了县域生态环境。
措施二:
立足保护,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一是加强林木资源源头管理。
从XX年开始,我们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县境内不再有木材流通出境。
对农民自用材严格坚持限额采伐和林木采伐指标审批制度,实行伐前公示、伐中监督、代后验收,保证了林木采伐有序进行。
二是加强林地保护管理。
县林业局成立林地管理办公室,完善林地管理机制,明确林地管理职能职责。
围绕全县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管理与服务,加大林地清理和植被恢复力度,服务全县生态建设。
三是加强木材流通管理。
在运输、加工、市场和林业政策性规费征管等方面,坚持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木材正常流通秩序。
四是强化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
实行区域管理,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责任制,提高整体防治水平。
五是加大封山育林力度。
近年来,已累计完成封山育林面积万亩,占计划120万亩的%,实现了预期目标。
措施三:
培植基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百里长廊”建设与“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培植特色,形成规模。
一是优先发展茶叶产业。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新发展茶叶12万亩,全县茶叶面积达到17万亩,基地面积跃居全省第一。
XX年,全县茶叶综合收入达到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700元。
二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近年来,全县新发展以杜仲、黄柏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30万亩,初步形成了以南部山区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
三是培植壮大林特产业。
以“百里长廊”为载体,新建木瓜、香橼基地5000亩。
大力开展“绿色家园”创建活动,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发展林特经济,全县林果基地达到20万亩以上。
措施四:
深化改革,激活社会力量办林业。
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舆论先行,政策引路,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和“调查摸底,试点先行,形成方案,全面铺开”的总体思路,坚持“政府组织,乡村运作,部门服务,群众参与”的总体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围绕“均山、均股、均利到户,还山、还权、还利于民”这个核心,深入广泛地展开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林业网站、宣传栏等媒介和宣传形式,营造舆论氛围,使干部群众了解集体林权改革的精神,让他们了解、支持、积极参与林改。
扎实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严把方案制定关,严格操作程序,切实维护群众的权益。
积极筹建“林地林木资源评估中心”和“林权交易中心”,搭建规范流转平台。
截至目前,调查摸底工作已全面完成,确权到户万亩、万宗林地,占应确权面积的%。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明确了林木、林地经营者的责、权、利,理顺了林业生产关系,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改革目标,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山林开发的积极性。
二是深化林业管理体制改革。
不断改进林业管理方式,着力把林业管理的重点放在宏观指导、依法行政和提供服务上,构建以管理、执法、服务三大职能为主体的林业管理新体制。
加强林业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应急体系、森林病虫害防治服务体系,完善防止盗伐滥伐林木的组织体系。
加大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以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为主、乡镇林业站为载体的林业科技推广网络。
三是深化林业融资体制改革。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林业发展的精神,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正确处理好兴林与富民、保护与利用、生态与产业的关系,加大对林业的扶持力度,深化林业融资体制改革,制定落实优惠政策,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林业发展领域,完善银企、科企、政企、农企对接平台,促进林产品自由流通,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健全机制保发展
发展林业,健全机制是基础,组织领导是关键。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特别是XX年我县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县委、县政府把林业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林业、计划、粮食、农发行、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负责处理“两大工程”建设的日常事务。
县政府配备了专抓林业的副县长,各乡镇明确了专抓林业的副书记或副乡镇长,设立了林业工程建设相应机构。
同时,建立了责任制,每年年初与乡镇签订责任书,明确年度林业建设任务和森林保护的内容,把完成林业生产任务情况与党政一把手的政绩业绩挂钩,实行专项督办,对林业工作实行一季度一通报,确保督办落实到位,年终严格考核兑现。
从而激发了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林业建设新局面。
且持梦笔书奇景,绿染青山织锦绣。
竹溪县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不断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步伐,实现了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竹溪县先后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县”、“全国营造林先进单位”、“全省退耕还林工作先进县”、“全省天保工程优质县”等殊荣,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城乡经济迅猛发展,群众生活日新月异,竹溪林业畜势待发,正向着新的、更高目标迈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林业 生态建设 典型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