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训练材料作文心如止水写作导引.docx
- 文档编号:26131071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02KB
写作训练材料作文心如止水写作导引.docx
《写作训练材料作文心如止水写作导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训练材料作文心如止水写作导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作训练材料作文心如止水写作导引
写作训练材料作文“心如止水”写作导引
【写作训练】 材料作文“心如止水”写作导引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年老的智者,让一位年轻人列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年轻人列出了自己内心向往——爱情、才华、权力、财富和声望等。
但是,智者却认为还缺少一样是最重要的。
智者说,如果你缺少这一点,你所拥有的都会变成可怕的痛苦,成为你整个人生中难以承受的沉重累赘。
于是,智者将他所有的答案划掉,然后郑重其事地写下了几个字——心如止水。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文题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浮躁、贪婪、逐利的现状设计的。
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把握作文材料的内涵。
在材料中有两个关键词,即美好事物和心如止水,同时也给我们的构思和立意设定了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不妨从以下角度来展开联想和思考:
(1)何为心如止水?
心如止水并不是心如死水,并不是让我们对一切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毫无热情、冷若冰霜。
心如止水实际上是指心灵宁静、内心平和、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如埋头治学、潜心科研的学者,如虽平凡但依然专注本职工作的人,如尽职尽责、不贪慕荣华富贵的干部等等。
(2)为何心不能如止水?
不能心如止水,实际上就是心灵的躁动。
其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心中不平,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二是心中浮躁,心中充满骄气和躁气;三是心中有欲念,贪慕荣华富贵和名利。
心灵的躁动会让人在种种名利诱惑面前难以把持,汲汲于富贵,心神不宁,躁气附身,学不进,坐不住,卧不宁,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心灵充满了噪音、杂质,终致荒时暴月,终年无收。
(3)心如止水有什么作用?
只有宁静的心灵才能过滤浅薄,沉淀浮躁,才能诞生不朽的思想,长出精神的果实,心灵宁静者虽没有重权厚禄,浮华如云。
却有一份心平气和、静心钻研的心境,并凭借聪明的心智和智慧的积淀,勘破一些俗事,收藏一些永恒,经营出一片精神的天地。
(4)如何做到心如止水?
面对社会的喧嚣,我们不要做招摇的枝柯,而是如静默的根系,深扎土中,不为风雨所撼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不急功近利,在扎实奋斗中体味人生的真谛。
【拟题列举】
给心灵降温、以静应变、心如止水、宁静以致远、守望宁静、心远地自偏、守护心灵庄园。
【误区指津】
1.信马由缰。
有的学生审题时没有确定文体,写作时随意挥洒,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
记叙喜欢说理,议论偏好描述,说明又穿插抒情,误以为这是展现个性,展示风采,结果让人分辨不清文章是什么文体,最终被打入文体不规范的行列。
2.罗列材料。
在行文时,有的学生为了让内容“丰富”起来,把与材料中“心灵宁静”有关的事例不加思考地一个个照搬罗列上来,并且缺乏具体的分析议论,使得文章没有层次感,结构不分明,内容没有深度。
3.泛泛而论。
因受思想认识的约束,有的学生往往对“心灵宁静”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外在现象大说特说,所引用的事实也停留在同一层面,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无法由此及彼地说开去,以致分析肤浅,泛泛而论。
【素材链接】
1.宁静,是一种典雅的气质,一种古朴的情怀。
细细品味那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小院,在挤满花蕾的树下,品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抒几句深情的感悟,倾听那四季花开的声音。
或许在某个苦雨孤灯的夜晚,乘着一叶诗的扁舟,摇进那古色古香的荷花丛中,轻吟“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受那份纯净似水的清凉与感动。
也许这些会让人觉得平凡,但平凡也有高雅的风度。
2.回眸中华五千年历史,一颗颗宁静的心散发出淡而独特的芬芳。
庄子,以他淡泊的心摒除着来自外界的是非曲直,功名利欲,笑看天上云卷云舒。
他是一棵树,一棵孤独的树,一棵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在他那里,我看到了一棵不因名利荣誉而改变跳动速率的心,一颗厚重宁静的心。
3.《江雪》中的垂钓者也许是宁静心境的最美描绘。
冰天雪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把竹竿,一身蓑衣,“独钓寒江雪”。
他的心,一定也静得如一片冰雪的世界,没有波澜起伏,没有浊浪滔天。
在这样的境地垂钓,而今又会有谁呢?
放下一切世俗的纷扰,放弃一切身外之物的牵绊,当庄子垂钓于濮水,陶渊明采菊于东篱,李白把酒临风,邀月与共,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们便拥有了宁静而致远的内心世界,他们便获得了心灵的永恒。
4.宁静是一种富有诗意又令人神往的状态和境界,它需要追求也需要寻找。
梭罗找到了,在瓦尔登湖畔,耕种渔猎,潜心思考写作,那是一种心灵的宁静。
陶渊明找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出世的宁静。
竹林七贤找到了,隐身修篁,借酒狂歌,粪土王侯,那是狷介的宁静。
诸葛亮找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是淡定的宁静。
5.美国作家梭罗曾孤身一人,远离尘嚣,在瓦尔登湖畔住了两年多。
每日心领神会地欣赏平静的湖面,他的心绪也同样平静如水,澄澈透明。
正是宁静的心境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从而写下了充满宁静、恬淡、智慧的世间名作——《瓦尔登湖》。
【一类文】 心灵的逍遥游
人生路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名利如烟,繁华成昨,唯有心灵的宁静与超脱,才会令生命添彩,让心灵逍遥一游,让生命如花绽放。
心灵之翔,让自我的坚守助你起飞。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唯有守住自己的心灵花园,才能无拘无束地起飞。
《逍遥游》中的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可以说是一位圣人。
我们不是圣人,可我们要守信自我,聆听心灵的呼唤,踩住灵魂的节拍,“两耳不闻他人语,一心只把自己做”,让自我之翼展翅于青天。
漫漫旅程,让恬淡的心境赐你力量。
“人生似一首诗,微笑地对它,拾取点点诗情,片片诗意”,季羡林的话道破了他一生的追求。
民国元老、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浮沉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
他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概括为一副对联:
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的确如此,境由心生。
假若人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心中只有那扰人的八九,其人生之路必定负重如山,举步维艰。
唯有常想一二,用心感恩,珍惜生命中的美好,才能化解并超越苦难。
一位智者对前来造访的年轻人指点的话语,没有名篇巨幅,更不是点石成金之术,只有四个字:
心如止水。
让心静下来,生命注定精彩。
风雨来袭,让高远的眼界伴你翱翔。
生命中最美好的景致有时并不是由浓墨重彩描绘而成的,它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足迹,但却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裹在层层的重负之下。
而高出一般的眼界便是它的密码,一旦触动,它便潮水般地包围你,拥抱你,温暖你。
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财,剃发皈依佛门。
有人不解,有人讥笑,只有他自己知道:
“人生百味,各有自己味道。
”他拥有高出常人的眼界,终成一代宗师,翱翔于心灵之空。
禅宗有一句话: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
”心灵的开阔与否决定了人一生的心境如何。
让心灵逍遥自在地遨游,于高空处俯视生活,才发现自己所追求的一切都只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在最高的高度游目骋怀,还会有诸多苦恼吗?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奇妙瑰丽的图画。
而我们不也应拿起生活的画笔,画一幅心灵的逍遥游吗?
(河北辛集中学)
【点评】作者巧妙地将庄子的“逍遥游”运用于文章题目中,表面看来似乎与“心如止水”矛盾,其实题目准确而形象地阐释了作文材料的主旨,并且与庄子《逍遥游》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文章观点鲜明,文脉畅通。
开始以形象的语言引出观点,接着从“心灵之翔”“漫漫旅程”“风雨来袭”三种不同的情形展开分析,最后以优美的语言总括全文,概括主旨。
文章材料典型,论说有力。
作者在文中除运用课文所学的材料外,还选用了《逍遥游》中的宋荣子以及季羡林、于右任、李叔同等人的有关材料,并结合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文章的观点“让心灵逍遥一游,让生命如花绽放”,论证言简意赅,充实有力。
第二主题:
乐不在外,而在心——“懂得快乐”主题读写
主题说明
快乐是一种哲学。
李渔说:
“乐不在外,而在心。
心以为乐,则是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
”快乐与不快乐的感觉并不单纯是外在的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一个达观的人,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保持快乐的心境。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有快乐能化解痛苦。
只有在经历过痛苦之后所获得的快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痛并快乐着吧。
德国哲学家康德也曾说过“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是的,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要不要快乐由你自己决定:
快乐的多少来自于满足自己内心需求、愿望的多少,快乐的大小来自于内心需求强度的大小,快乐的长短来自于正面焦点关注享受快乐过程的时间长短,快乐的深浅来自于事情在你内心地位的深浅……
每个人都有烦恼,但并非人人都不快乐。
普普通通、家境贫寒的平凡人不一定不快乐。
地位显赫、身家丰厚的成功人士也不见得终日笑口常开。
懂得快乐、善于快乐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气魄。
【名家选文】 快乐
天下最快乐的事大概莫过于做皇帝。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至不济可以生杀予夺,为所欲为。
至于后宫粉黛三千,御膳八珍罗列,更是不在话下。
在穷措大眼里,九五之尊,乐不可支。
但是试问古今中外的皇帝于地下,问他们一生中是否全是快乐,答案恐怕相当复杂。
西班牙国王拉曼三世(AbderRahmanⅢ,960)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于胜利与和平之中统治全国约五十年,为臣民所爱戴,为敌人所畏慎,为盟友所尊敬。
财富与荣誉,权力与享受,呼之即来,人世间的福祉,从不缺乏。
在这情形之中,我曾勤加计算,我一生中纯粹的真正幸福日子,总共仅有十四天。
”
御宇五十年,仅得十四天真正幸福日子。
我相信他的话。
宸谟睿略,日理万机,很可能不如闲云野鹤之怡然自得。
于此我又想起从一本英语教科书上读到的一篇寓言。
题目是《一个快乐人的衬衫》。
某国王,端居大内,抑郁寡欢,虽极耳目声色之娱,而王终不乐。
左右纷纷献计,有一位大臣言道:
如果在国内找到一位快乐的人,把他的衬衫脱下来,给国王穿上,国王就会快乐。
王韪其言,于是使者四处寻找快乐的人。
访遍了朝廷显要,朱门豪家,人人都有心事,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都不快乐。
最后找到一位农夫,他耕罢在树下乘凉,裸着上身,大汗淋漓。
使者问他:
“你快乐么?
”农夫说:
“我自食其力,无忧无虑!
快乐极了!
”使者大喜,便索取他的衬衣。
农夫说:
“哎呀!
我没有衬衣。
”这位农夫颇似我们禅门之“一丝不挂”。
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说“心本无生因境有”。
总之,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
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
吃饭睡觉,稀松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
大珠《顿悟入道要门论》:
“有源律师来问:
‘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师曰:
‘用功。
’曰:
‘如何用功?
’师曰:
‘饿来吃饭,困来即眠。
’曰:
‘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
’师曰:
‘不同。
’曰:
‘何故不同?
’师曰:
‘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所以不同也。
’律师杜口。
”可是修行到心无挂碍,却不是容易事。
我认识一位唯心论的学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绑架,系于暗室十有余日,备受凌辱,释出后他对我说:
“意志自由固然不诬,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体自由更为重要。
”常听人说烦恼即菩提,我们凡人遇到烦恼只是深感烦恼,不见菩提。
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
叔本华的哲学是:
苦痛乃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乃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
没有苦痛便是幸福。
再进一步看,没有苦痛在先,便没有幸福在后。
梁任公先生曾说:
“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看着一件工作的完成。
”在工作过程之中,有苦恼也有快乐,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愿以偿”的快乐便是至高无上的幸福了。
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
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
就是在路上,在商店里,在机关里,偶尔遇到一张笑容可掬的脸,能不令人快乐半天?
有一回我住进医院里,僵卧了十几天,病愈出院,刚迈出大门,陡见日丽中天,阳光普照,照得我睁不开眼,又见市廛熙攘,光怪陆离,我不由得从心里欢叫起来:
“好一个艳丽盛装的世界!
”
“幸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
”我们应该快乐。
(选自《梁实秋散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赏析】这是一篇清新隽永却有着深刻哲理的散文。
人人都说皇帝好,可事实证明皇帝的日子却极少有快乐,竟然是那贫穷得连一件衬衣都没有的农夫快乐至极,这不正是“境由心生”么?
同是吃饭睡觉,可师傅是快乐的,徒弟是痛苦的,不也是“境由心生”么?
快乐不是刻意地追求,快乐会于不经意间降临。
作者娓娓道来,既有自己的深刻体验,又有对他人智慧的借鉴,正所谓睿智行文,快乐融于其中。
【学生例文】 寻找艳阳天
“你真该去见见雪儿”,每每看见我面无表情地发呆时,志宣总会说,“你不知道她有多乐观,多阳光,如果有一天你能像她那样快乐,我也就放心了。
”
不管怎么说,我得承认我有与生俱来的孤僻。
我会无缘无故地烦心。
我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我会躲在一个小小的黑影中很久,不逃也不前进。
我很消极,这是事实;我的世界里没有阳光,这是事实;而这些事实的规模在爸爸妈妈有了各自的新家庭后无疑更大了。
于是我决定去看看雪儿,我并不是害怕孤独,我也自信我的世界里可以没有朋友——除了志宣,我只是想看一看这个让志宣三番五次提起的女孩。
“雪儿已经在轮椅上过了十一年。
”路上,志宣告诉我说。
“是吗?
”我平淡地说,开始想象雪儿的样子。
“并且,雪儿看不见东西。
”“嗯?
”我开始感到了雪儿的不幸,“真的?
”“嗯,雪儿曾经是个漂亮的女孩,十一年前的一场意外让她失去了双腿,并且双目失明。
”
我终于感觉到了志宣平淡的话语的重量,短短几句话,那是一个女孩的一生。
雪儿真的很漂亮。
这是我见到她的第一感觉。
虽然她坐在轮椅上,虽然她的眼睛已没有了正常的光泽,但她平静而又温暖的笑容着实让我感到了被暖流包围的快感。
“其实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雪儿的声音柔柔的,“孤儿院的阿姨和朋友都对我很好呢!
”“孤儿院?
”我莫名其妙。
“是呀,志宣没告诉你吗?
我是在孤儿院长大的。
听阿姨说我是个弃婴,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爸爸妈妈。
”雪儿仍然笑着。
我惊诧于她的微笑。
“你不觉得命运对你太不公平了吗?
”我忍不住问道。
“没有呀。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幸福。
我虽然没有爸爸妈妈,可还有别的好多好多人关心我啊。
而且我觉得最幸运的是,十一年前的那次车祸竟然没有把我带走,这不是最让人快乐的吗?
”
我沉默了,我想着雪儿的双腿、双眼和刚才的话。
“瞧我,只顾说自己,其实你才幸福呢。
”她又说,“你可以走路,可以看见东西,可以见到爸爸妈妈,嗯,你还有志宣在身边。
”“不,”我低声道,“我的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
”“那你岂不是有两个爸爸,两个妈妈了?
比我想象的还要幸福呢。
”
我惊诧于她说的话,我看见志宣正看着我笑。
回去的路上,志宣一句话也不说,我在静静地思考着。
“我们下周再来看雪儿好不好?
我喜欢跟她聊天。
”我对志宣说,无意间就笑了起来。
志宣静静地看着我,说:
“知不知道,你笑起来很美。
”“阳光才美呢!
”我挣脱他,大叫着从路旁的树阴冲进了阳光里。
站在阳光中,我忽然发现,原来生命里的那所谓的阴影是那么微小。
走出去,才发现,前面正是艳阳天。
(山东郓城一中)
【简评】境由心生,不幸的女孩雪儿身上集中了太多的苦难:
失明,在轮椅上度过了十一年,弃婴,不知道父母是谁,一直生长在孤儿院。
然而她觉得自己是快乐的,因为有很多人在关心着她,因为她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相比之下,“我”孤僻消极,一次次跌进深渊,在一个个阴影中不能自拔。
在志宣的帮助下,尤其是在雪儿快乐情绪的感染下,“我”怎能不走出阴霾,重新找回失去的快乐呢?
本文情节一波三折,流畅的语言与小女孩明朗的心态相映生辉,让读者在阅读中体悟到快乐的力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写作训练 材料作文心如止水写作导引 写作 训练 材料 作文 心如止水 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