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五《总复习》教材分析浙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6128492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5.69MB
二年级数学下册五《总复习》教材分析浙教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五《总复习》教材分析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五《总复习》教材分析浙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五《总复习》教材分析浙教版
《总复习》教材分析
总复习[1]
主要复习计量单位。
第1题,引导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整理。
建议课前先布置学生独立整理本学期的重点内容和难点习题,并对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掌握情况作出评价,修正和完善认知结构。
对于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要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在复习阶段迎头赶上。
第2题,说出并写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
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回顾观察钟面时刻的方法,并可以在钟面上拨出(或画出)指定的时刻,丰富练习的形式。
第3题,时间单位的换算。
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如编一个故事,要求学生听的时候迅速把故事中的“时”换算成“分”,或者把“分”换算成“秒”。
第4题,看图填空。
本题难点是看懂秤面。
完成后,还可以联想题中各质量相当于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丰富对质量的感受。
第5题,计算经过时间、起始时间或结束时间,只要口答,不要求列式。
其中起始时间相对而言是逆向思考,对中下程度的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可配合图示(视班级学生的基础,画线段图或钟面),帮助学生思考。
如第(3)题:
方法l:
从7:
40往回数6格(此图l格表示l0分钟)正好是6:
40。
同理,倒数3格为7:
10。
方法2:
7:
40减去40分钟,正好是7:
00;再减20分钟,是6:
40。
同理,7:
40减30分钟是7:
10。
方法3:
7:
40减去1小时是6:
40,7:
40减去30分钟是7:
10。
第(4)题,选做题。
学生可以分段思考,先从6:
30回到0:
00,再从0:
00减去2小时30分钟,得9:
30。
也可以这样想,因为l天有24小时,可把第二天的6:
30看做是第一天的30:
30,减去9小时,得21:
30,即晚上9:
30。
第6题,结合生活经验和质量单位的概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可针对错误想一想:
错误的质量是多少?
实际呢?
第7题,巩固时间单位的概念,教学处理方法可同第6题。
教师还可以学生平时的错解为素材,提供一篇有关计量单位的小笑话,让学生找一找可笑之处,并改正。
第8题,2500克=()千克()克,从单名数到复名数,学生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展开思考过程。
如2500克=2000克+500克=2千克+500克=2千克500克。
总复习[2]
复习本册中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
第1题,看图。
选择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配合立方体的直观观察,但要强调从空间到平面的转换过程。
基础好的学生,还可根据给出的平面图形,用小立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第2题,根据给出的数据,确定标记方法。
如小男孩所在楼层标记为5,说明是从下往上看的;其序号标记为l,则说明是从左往右看的。
结果为:
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标记,想象图中各人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感受形数之间的联系。
第3题,复习基本方向和路线。
可先回顾东、南、西、北各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再看图填空。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相互提出建议,说一说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如要看清该平面图规定的方向。
物体的位置是相对而言的,要明确参照点。
完成后,还可鼓励学生继续提出其他数学问题,相互解答,相互评价。
第4题,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地点,画出路线图,重点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方位词叙述行进路线,或根据他人的叙述找到行进目标,在表达和想象的过程中,巩固基本方位,培养空间观念。
总复习[3]
要复习三位数的认识与加减计算。
第1题,在数位图上画点表示数,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写一写,读一读,选择说说数的意义,再引导学生把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对基础好的班级可引导学生想一想:
用7个点子一共可以表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如:
700,610,601,520,511,502,430,421,412,403,340,331,322,313,304,250,241,232,223,214,205,151,142,133,124,115,106。
第2题,根据读法写数,可借题展开讨论:
要写几个零?
怎么想?
写完后要读几个零?
强化数位意义对读法、写法的规定。
第3题,类似的题目出现在教材第52页,一般容易在“0”的处理上出现问题,教师可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评。
第4题,三位数加法计算。
第5题,三位数减法计算,要强调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第6题,从复习的角度讲,是熟练表内乘除及从表内乘除拓展到几十乘几与对应的除法;对进一步的学习而言,则为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提供分解练习。
如第1道,即37×5;第3道,即567÷9。
平时可补充这样的基础训练。
第7题,两步混合计算,强调运算顺序。
第8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估算,再交流方法,连加与连减是新课中基本加减估算方法的拓展。
可进一步要求学生简便计算,并比较估算与简便计算的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重要的区别。
第9题,计算后,比一比加法简便计算与减法简便计算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可进一步讨论。
如:
302+249=300+249+2,为什么是+2而不是―2?
511-206=511-200-6,为什么是-6而不是+6?
等等。
使学生充分理解进行加或减是为了保持算式的值在变化过程中始终相等,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规定。
总复习[4]
复习两步计算问题,尤其是注重算术方法与代数思维的相互对照、相互促进。
第1题,图形推算。
要求学生根据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推算图形的值,鼓励学生把推算的过程以等式变形的方式一步一步写下来。
第2题,读题。
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结合学生对题意的说明,师生共同画出线段图,想一想怎么求萝卜的质量。
列式计算并交流算式的情境意义。
要重视帮助学生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等基本活动经验,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题,引导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每天卖出的车票数量=每次卖票的数量×每天开班车的次数。
如果学生在列综合算式时漏写了小括号,可以结合算式的情境意义说明小括号的必要性。
第4题,根据已知信息提问并解答。
反馈时,除了要关注学生问题解决得是否正确,还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水平。
如可以提出一步计算问题:
“梨树有多少棵?
”,也可以提出两步计算问题:
“苹果树有多少棵?
”可以提出相差关系的问题:
“苹果树和桃树相比,哪种多?
多多少棵?
”也可以提出相差关系的问题:
“三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
第5题,以对话的形式呈现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强强会比佳佳多付6元钱呢?
如果用▲表示l瓶橙汁的价格,那么根据对话可列图形算式:
▲×3-▲=6,即▲×2=6,因此▲=3,每瓶橙汁3元。
增加1个可参与计算的图形符号,相当于增加一个已知条件,常常可以把原来需要逆向追溯的问题,变成可以正向思考的问题来解决。
图形推算是解决应用问题的一个得力助手。
第6题,学生可以列表解决:
也可以进一步思考,每过一天就要在前一天的基础上加上1个8,第5天也就是过了4天,摘了27+8×4=59(个)。
照这样摘,还可以算一算第7天、第10天分别摘的个数。
对基础好的班级,还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推理哪一天正好摘了107个。
在这里,列表解决问题作为一种活动经验,要使学生逐步掌握,而后而的拓展推理,则作为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外闲余时间发展个人数学特长之用。
第7题,观察天平,假设从右盘中拿走1个立方体,天平怎样才能恢复平衡?
根据学生回答操作天平,并把这个过程用等式表示出来:
原来:
×3=
+
×6
后来:
×2=
×6
你想到了什么?
接着从天平左盘中取走1个立方体,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
根据学生的回答操作天平,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
×3。
计算小球的质量。
通过天平演示,直观感知等式的基本性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总复习[5]
数与计算的综合复习。
第1题,可以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怎样有序地表示出这些数。
先交流有哪些有序表示的方法,再选择喜欢的方法有序地排列出来。
注意算盘中的l颗上珠表示5。
第2题,先明确砝码有哪些基本的质量,再思考强强是怎么称的。
学生可能有一些创新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主要从数量的角度去思考。
如左盘放50克的砝码与苹果,右盘放500克的砝码。
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本题进一步为学生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供了思路。
第4题,第
(2)题可以转化成竖式思考。
也可以先考虑前两个加数个位上分别是7和6,相加后是13,再考虑3加几能得10,于是知道第二个加数个位上应填7。
还可以把算式中相同数位上的已知数加在一起,得到523+()=1000,1000-523=477,把477百位、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分别填入相应数位的框里,即:
377+426+197=1000。
第(3)题可以这样想,被减数是935,差是100,所有减数的和是835,转化成第
(2)题的思考方法:
第5题,可以分别思考买一种、两种、三种、四种水果各怎样买。
无须穷举,但有必要渗透列表有序思考的方法。
第6题,类型同二年级上册中的“智慧乐园”(参见二年级上册教材第22页),学生可采用代入或消元的方法,得出一辆玩具车的价格是(62-38)÷3=24÷3=8(元)。
总复习[6]
第1~3题可视为一个题组。
第1题,先交流。
根据竖式特点,你将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分别计算各个数位上数的积,再按位值原理相加。
如:
359+359+359=27+150+900=1077。
第2题,先想一想用3,6,9三个数字能组成哪些二位数,列出竖式,看一看加数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借鉴第1题的思路:
个位、十位、百位上的加数分别相同,都是2个3,2个6,2个9,因此可先算出(3+6+9)×2=36,再按位值原理相加,即3600+360+36=3996。
第3题,在相似的情境中应用,先算出(5+7+9)×2=21×2=20×2+l×2=42,再按位值原理相加,4200+420+42=4662。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写出所有三位数的情况下逐步思考。
第4题、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设计方案,再交流评价哪种方案比较合理,学生可能会从多种角度评价方案的合理性,教师应给予鼓励,但注意要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评价方案。
第4题,使空车位尽量少的方案是:
大车2辆、小车1辆。
第5题,尽可能节约住宿费的方案是:
200×4+180=980(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总复习 年级 数学 下册 复习 教材 分析 浙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