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docx
- 文档编号:2612780
- 上传时间:2022-11-0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13KB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docx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厦门网2007-09-2408:
22
1992年春天,一代伟人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之后,著名的《南巡讲话》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迈进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全文如下:
1984年我来过广东。
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
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
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这一点,我讲过几次。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六·四”这个关我们闯不过,闯不过就乱,乱就打内战,“文化大革命”就是内战。
为什么“六·四”以后我们的国家能够很稳定?
就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所以,军队、国家政权,都要维护这条道路、这个制度、这些政策。
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
说过去说过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
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
这次十三届八中全会开得好,肯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
一变就人心不安,人们就会说中央的政策变了。
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
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
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象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
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
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
即使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
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
(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
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
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
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
经验很多,从各省的报刊材料看,都有自己的特色。
这样好嘛,就是要有创造性。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
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
特区姓“社”不姓“资”。
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
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
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
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
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我国现阶段的“三资”企业,按照现行的法规政策,外商总是要赚一些钱。
但是,国家还要拿回税收,工人还要拿回工资,我们还可以学习技术和管理,还可以得到信息、打开市常因此,“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常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
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
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
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
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
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
不只是经济特区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农村改革,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是就全国范围讲的,开始搞并不踊跃呀,好多人在看。
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
允许看,比强制好得多。
我们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强迫,不搞运动,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这样慢慢就跟上来了。
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
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
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
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
“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
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右的东西有,动乱就是右的!
“左”的东西也有。
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就不会犯大错误,出现问题也容易纠正和改正。
(三)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
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
要抓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
我就担心丧失机会。
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
比如广东,要上几个台阶,力争用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
比如江苏等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就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
又比如上海,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
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
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
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从我们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能够办得到的。
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
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
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
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是84年至88年。
这5年,首先是农村改革带来许多新的变化,农作物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广大农民购买力增加了,不仅盖了大批新房子,而且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四大件”和一些高档消费品进入普通农民家庭。
农副产品的增加,农村市场的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强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这五年,共创造工业总产值6万多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1.7%。
吃、穿、注行、用等各方面的工业品,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都大幅度增长。
钢材、水泥等生产资料也大幅度增长。
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就是这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这是一个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发展过程。
可以说,这个期间我国财富有了巨额增加,整个国民经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89年开始治理整顿。
治理整顿,我是赞成的,而且确实需要。
经济“过热”,确实带来一些问题。
比如,票子发得多了一点,物价波动大了一点,重复建设比较严重,造成了一些浪费。
但是,怎样全面地来看那五年的加速发展?
那五年的加速发展,也可以称作一种飞跃,但与“大跃进”不同,没有伤害整个发展的机体、机制。
那五年的加速发展功劳不小,这是我的评价。
治理整顿有成绩,但评价功劳,只算稳的功劳,还是那五年加速发展也算一功?
或者至少算是一方面的功?
如果不是那几年跳跃一下,整个经济上了一个台阶,后来三年治理整顿不可能顺利进行。
看起来我们的发展,总是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
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
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
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个问题要搞清楚。
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有过高速发展时期,或若干高速发展阶段。
日本、南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就是如此。
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
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
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
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近十几年来我国科技进步不小,希望在九十年代,进步得更快。
每一行都树立一个明确的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邓小平 1992 南方 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