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随文小练笔课题鉴定书.docx
- 文档编号:26121035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30KB
语文随文小练笔课题鉴定书.docx
《语文随文小练笔课题鉴定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随文小练笔课题鉴定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随文小练笔课题鉴定书
语文随文小练笔课题鉴定书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最怕的是作文教学,学生最恐惧的仍然是写习作。
“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师生们。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五、六年级重点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应用文。
”而当前学生往往脑海里能浮现出事物的形象,但笔下却形容不出来,一篇文章写下来,要么是选材不典型,中心不突出,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如记流水帐,要么是说空话、大话,胡编乱造等毛病。
高段大多数学生习作兴趣不浓,缺乏自信心,书面表达能力欠佳,缺乏真情实感。
读读现在孩子的作文,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单调乏味的几近千篇一律的内容,模式化的框架,成人化的语言,矫揉造作的情感,缺乏真诚的个性化语言。
童言无忌本是儿童心灵和语言的真实写照,但是从他们的习作中很难看到应有的童真童趣,这种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深思。
从教师教学的层面看,为了让学生在各种考试中能得到高分,普遍存在教学功利化。
为了适应考试的需要,小学语文老师不得不选择教给学生一些应试技巧。
但是,教师教学的功利性和操之过急,无形地影响着学生的习作兴趣。
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惟恐学生弄不明白,反复细致地指导,导致学生的厌倦心理,从文体到立意、选材、谋篇、行文等方面都受到了太多的限制与要求,以致教师的指导越悉心细致,学生的习作越小心谨慎;教师的关怀越无微不至,学生的习作越虚情假意。
还有就是受传统作文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写作教学时习惯于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缺少尝试,偶有标新立异者便以“跑题”定论,被打入万丈深渊。
学生完全失去了写作的主动权,漠然于应有的主体意识和写作意识。
还有的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的态度就逐渐冷漠,缺少了作文的热情与激情。
写一篇文章,边咬笔杆边愁眉苦脸地凑字数,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呆板发涩,缺少儿童的童真、童趣,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同时对高段的目标要求是:
“揣摩作者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而小学高段教材每册单元大作文仅有6次,高段习作教学内容缺少唤醒学生写作的话题,教师只是运用教材上的习作题目进行简单施教。
新课标教材有意识的把小练笔编进教材中,但是,现行教材中小练笔次数也非常有限,每个学期只有3次或4次,显然是重阅读,轻写作的表现。
2.研究现状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积累、运用,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下本市内及省内“课堂小练笔热”也在悄然兴起。
在小练笔的教学研究中,偏重于因文而异,即找准小练笔的切入点进行练笔的教学模式,其策略为:
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拓展想象、看插图写段、人物评价、读后感言等。
把语言学习与悟意入情融为一炉的练笔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练笔。
然而反观当前的课堂练笔,在风风火火大量安排课堂小练笔的课堂中,存在认识上的偏颇,一是凸显“工具性”的机械操作;二是张扬“人文性”的越俎代疱,课堂上出现了诸如不能实现语言的有效迁移、虚情假意、教学面窄,老师指导无侧重,随文小练笔”在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设计不够精当等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致使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小练笔的随机进行,能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能极大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
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情感这根线上,能保证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统一。
课堂随文小练笔能使习作教学有所依托,有所参照。
尤其到了高段,应该从学习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组织实施语文阅读教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在权衡学生、师资等多方面条件后决定以《小学语文高段课堂随文小练笔的策略研究》为专题研究,把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作为习作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在本校高段一些班级全面实施课堂随文小练笔的探究。
二、课题的界定
1.小学高段
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高段指的是小学五六年级。
2.课堂随文小练笔
所谓“课堂随文小练笔”,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深度挖掘教材,巧妙找准文本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实感受,围绕某一个写作重点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
它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教材,把写作有机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使读写相得益彰。
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
3.策略研究
就是指在提升学生习作兴趣、能力的方法、时机、途径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在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提炼出新的教学理念,建构具有适合高段习作序列化课堂小练笔的操作模式。
综上所述,本课题即以课堂随文小练笔为载体,整合教材中各种教学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探索充满活力的高段习作序列化课堂随文小练笔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从而使教师具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使之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重点研究如何开发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空白点,拓展延伸点,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写法,实现文本语言的内化和写作方法的迁移。
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练笔实践,在阅读中发展习作能力,在习作中促进对阅读的深化理解,实现两者的双赢。
2.通过开展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捕捉写作教学的契机,改革作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减轻学生习作负担,树立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氛围,使写作成为学生愉快生活的一部分。
只要我们活用新教材,巧作小练笔,长期训练,就能在“小练笔”这块“小田地”里创出一番“大天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小练笔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它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切入口小、难度低,学生没有畏难抵触的情绪,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
所以,语文课教学应尽量减少讲问,腾出一点时间,让位于小练笔。
而生活中的素材取之不尽,都可以用来做小练笔练习。
因此,要加大小练笔的力度,力求让小练笔变成一种流程,形成一个习惯。
让习作将不再是孩子的负担,而成为他们的乐趣。
2.名家教育理论
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须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
”叶老还说: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阅读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课文读写结合的契机,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增加习作训练量。
“读写结合”是中国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随文小练笔是读写结合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最直接的教学行为,这种行为使习作教学有所依托,有所参照。
丁有宽先生在其“读写结合”实验中指出:
读和写是个互易的过程。
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
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
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的实验使我们深受启发,如何活用课文资源,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给学生习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因素,让学生在习作时不但能模仿,更能创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3.心理学理论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和中介,边读边写,一旦有了喜欢表达的角度,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
在这种情绪下,作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习作教学也不例外,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实践,使学生在自主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能力。
2.实践性原则:
研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着眼于过程,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与生成性。
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要实时调整研究动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3.循序渐进原则:
小练笔的思维过程,要体现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注重教材在内容编排的整合,体现读写训练重点,进行“随文练笔”时,一般应紧扣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练笔内容,达到实现单元阅读与写作的整体训练目标的实现。
4.创新性原则: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应独立探究,有自己的理性思考、比较、鉴别,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独特的见解,不惟书,不惟上,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求新求异,敢于向书本挑战,向权威挑战。
5.适时适度原则:
练笔可在初读感知时,可在精读感知时,可在品读积累时,也可在迁移运用时。
适时练笔,正是火候,成效显著。
适度练笔,难易得当。
6.激励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真诚的信任,积极的期望是激励学生奋发学习,主动练笔的基础。
教师不失时机地适当运用激励手段,往往能调动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把写作看作一件快乐的事,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7.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领悟力强些,有的领悟力弱些,对于这些不同的情况,教师不可一刀切。
应该给后进生多些表现机会,同时鼓励强者再接再厉。
六、课题研究目标
1.构建新型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信、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习作,有创意地表达,写出真挚、生动的片段。
2.创设“小学生课堂随文小练笔”的系列教学活动,探索新课程下“随文练笔”的策略和途径,建构课堂小练笔模式。
3.开发校本教材,实施校本研究,为一线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促进专业发展,推动校本教研提供范例,解决习作教学中的难点,使其有推广意义。
4.给习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使教师具有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5.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开展“随文小练笔”,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学生实现思维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策略
(一)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课题以语文教材为凭借,以阅读课堂作为主渠道,进行实践与研究,探索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方法和教学实施方式。
具体如下:
1.阅读课中“随文小练笔”教学模式的研究
2.阅读课中“随文小练笔”教学设计的研究
(1)练笔点(即练笔内容)选择的研究
(2)练笔情景化策略的研究
(3)练笔形式多样化策略的研究
3.阅读课中“随文小练笔”评价机制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策略
1.“随文小练笔”教学模式的研究策略
在完成某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任务后,选择一处着笔点,并确定“话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丰富的联想或想象,或想象结果、改编故事,或添加内容、补充情节,或学习文本表达方法写片段。
写人记事课文的练笔,不要设计成一种单纯的技巧训练,而要精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收到“情动辞发”之效。
说明文的练笔,一要紧扣从阅读中领悟的表达方法,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阅读课中,选择好读写结合的“点”,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从而有效实现“随文练笔”目标。
2.阅读课中“随文小练笔”教学设计的研究
(1)练笔点(即练笔内容)选择的研究
高年级每教一篇课文,都应尽可能设计写作的训练,把从读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习作中去,力求使读与写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精读课文的练笔,时间安排可以适当长些;略读课文也可以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练笔。
准确把握练的时机,练在当练时,练在理解的深入处,练在情感的共鸣处,练在主题的升华处……巧妙挖掘训练“泉眼”,先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结合文章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燃点,从而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练笔的内容,应与读的内容保持一致,以求读写互促,具体如下:
①在“知能迁移时”练----由此及彼,趁热打铁
A.体会精妙词句,学遣词造句
B.感悟精彩段落,仿段落方法
C.体味精巧篇章,悟文章写法
②在“思维发散处“练----因势利导,开拓思路
A.寓写于认知冲突处
B.寓写于角色置换处
③在“情感喷薄点”练----顺势延伸,情动辞发
A.推敲词语,激活形象
B.描述画面,展现形象
C.延伸结尾,丰满形象
④在“文本留白处”练----超越文本,激活潜能
A.填补“情节留白”,让体验鲜活起来
B.揣摩“意义留白”,让感悟深刻起来
(2)练笔情景化策略的研究
①音乐情景伴随策略。
音乐往往能给人带来灵感、带来愉悦,所以在学生进行练笔的时候,根据练笔内容的不同,给学生播放不一样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想象的天地。
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情感得到共鸣,这时的小练笔,往往能写出学生的真情实感。
②视觉引导伴随策略。
用简笔画、视频、图片资料,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触动,从而激发思维上的活跃。
(3)练笔形式多样化策略的研究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们将会从不同层次来设计多样化的小练笔:
①读写结合、尝试运用——仿写。
A.典型句式的迁移练笔。
B.典型构段方式的迁移练笔。
C.典型写作方法的迁移练笔。
②拓展情节、填补空白——扩写。
A.看课文插图开展“小练笔”
B.用课文特殊标点开展“小练笔”
C.抓文本关键词开展“小练笔”
D.读文本“佳句”后开展“小练笔”
E.做课文“思考.练习”开展“小练笔”
③立足原作、删繁就简——缩写。
④根据材料、合理构思——改写。
⑤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续写。
3.阅读课中“随文小练笔”评价机制的研究
(1)学生练笔结束后,争取当堂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
并逐步由教师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养成完成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好习惯。
(2)改变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机制,多渠道激励:
授予“小作家”称号;学生之间传阅;推荐到报刊杂志上发表;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各级比赛等。
以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校四年级(5)班;五年级
(2)、(4)班;六年级
(1)、
(2)班,共347名学生。
九、课题研究方法
1.参考文献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
平时自己坚持读好四类书:
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
常上教育教学网站,参与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做好教师个人读书随笔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实施。
2.案例分析法:
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学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
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
案例分析就是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内容。
参研教师要随时做好课题研究案例分析。
3.行动研究法:
针对如何提高阅读课堂中随文小练笔有效性制定相应对策,在课堂上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策略。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组织活动,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并对实践进行反思,最终形成资料。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分段总结。
通过总结为研究提供信息,为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保障。
5.成果展示法:
把学生的小练笔结集成册,向全校老师展示;研究过程中的学生作文能在一定范围内参赛或发表。
参研教师论文能在各级评选中获奖或发表。
十、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结束,为期两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3月—5月)
制订研究目标,组织研究班子,制定研究计划,搜集相关资料,在此期间各主要研究人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人文素养。
具体安排如下:
1、组织每月一次的组内培训,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的具体要求,明确本次实践与研究的目的意义。
2.成立课题研究组,确定参与实验班级。
3.分析现状,确定实验方案。
4.完成开题报告,组织开题报告会,邀请专家进行指导。
第二阶段:
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6月—2015年12月)
1.参与课题各班普遍开展“课堂随文小练笔”,课题组有计划的做好活动
的组织指导,研讨交流和实验考评工作。
为了确保活动正常开展并取得实效,课题组成员利用集体教研时间,由中心发言人把备课中所选的小练笔结合点向大家汇报,其他成员根据各自教学经验和收获,提出建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确定小练笔的内容。
然后讨论具体的教学方式,授课方法,明确最佳授课方案。
课题组成员要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2.按照课题组前期提出的研究途径开展研究活动,主要包括:
(1)读写结合,注重练笔;
(2)挖掘读写切入点,精心设计小练笔;(3)及时评价反馈。
3.教师在教育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收集反馈信息,完成自我评价,提出修改方案。
4.每位教师都要承担开发和实施任务,并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完成负责的研究任务,至少完成一篇研究论文。
5.邀请主管单位和有关专家进行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
实验总结阶段(2016年1—3月)
对学生进行调查,由此整理资料,认真总结活动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论文等,完成项目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和检测报告。
1.课题组每位成员完成个人总结和相应研究论文,课题组完成项目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和《检测报告》。
2.邀请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评估、检测鉴定。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效
(一)成果及表现形式
1.预期成果:
探索出小学语文高段课堂随文小练笔的策略
2.预期成果表现形式
(1)课题的研究报告。
(2)探索出小学语文高段随文小练笔教学模式。
(3)小学语文高段随文小练笔校本教材。
(4)课题研究文集(论文、课题研究案例集、教师个人读书随笔集等)。
(5)学生个性化作品集。
(二)预期效果
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能真情表达,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使之适应终身学习与生活的需要。
教师转变观念,具有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课堂随文小练笔教学模式的探究及推广,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形象。
十二、课题研究保障
(一)人力保证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
赖建容校长
副组长:
杨景华、梁雪梅、钟长淑、宋世平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负责人:
刘志聪
主研人员:
郭清、郭莉、杨菊洁、张全丽
刘志聪: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自贡市骨干教师。
负责课题组建、开题、研究、结题等工作的统筹安排。
完成立项申请表的填写以及开题报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论文、随文小练笔校本教材的撰写。
郭清: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
承担本项目的理论指导,对项目涉及到的数据处理、信息反馈、实施评价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
建立课题工作室,负责课题资料的归类整理。
撰写研究论文和随文小练笔校本教材。
郭莉: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本课题中学生练笔情况的调查分析,设计和组织学生的练笔活动,撰写研究论文和随文小练笔校本教材。
协助完成开题报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杨菊洁: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设计和组织学生的练笔活动,撰写研究论文和随文小练笔校本教材。
收集部分学生练笔作品。
协助完成开题报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张全丽:
小学一级教师,教坛新秀。
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设计和组织学生的练笔活动,撰写研究论文和随文小练笔校本教材。
收集部分学生练笔作品。
协助完成开题报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二)物质保证
1.制度保障:
学校设立教育科研专项奖励制度,对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并取得成果的教师予以奖励。
有完善的研修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2.经费保障:
学校保证每年投入经费10000元。
主要用于教师培训,外出学习;开支各种相关的制作、拍摄、活动,开结题,校本教材开发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随文小 练笔 课题 鉴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