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建设工作汇报.docx
- 文档编号:26116186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83KB
县文化建设工作汇报.docx
《县文化建设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文化建设工作汇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县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篇一:
某县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唱响客家文化品牌建设文化旅游大县
——某县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某县位于赣粤边际的江西“南大门”,是客家人重要聚居地之一,历史悠久,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因境内保存着376座方形围屋而被誉为“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
近年来,某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目标,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实施文化事业建设四大工程,开辟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热情,客家文化事业蒸蒸日上,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一、摆正位置、统筹规划,完善文化发展新机制。
近年以来,某县围绕打造“客家某县”、建设“客家名城”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今年县委、县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产生后,确立了“建设文化旅游大县”的文化工作思路和定位,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发展等同的高度。
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客家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文化建设纳入对各级相关部门、乡镇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了领导责任制。
在科学论证基础上,某县精心制定了《某县“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化建设相关政策和文件,明确了文化发展的实施步骤和工作举措,为全县文化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XX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以上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建设文化设施、发展文化人才、培育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产业,一年一个台阶扎实推进客家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
二、加大投入,强基固本,实施文化事业四大工程。
某县对文化建设加大投入,想方设法破解文化事业发展
的“阵地”、“队伍”难题,夯实文化发展基础,以唱响客家文化品牌为主旋律,以活跃群众文化活动为主抓手,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求乐、求知、求富的愿望。
1、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某县大力建设基层文化阵地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一是大力建设城区重点文化工程。
筹资7000万港元兴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投资3.4亿元兴建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馆等于一体的某县文化艺术中心正加紧施工中,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某(:
县文化建设工作汇报)县文化承载能力和文化品位。
二是全面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今年,全县13各乡镇105各行政村建成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2个农家(社区)书屋、7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基本上构建起了覆盖城乡的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
三是精心构筑基层文化活动载体。
每年送戏下乡85场以上,送电影下乡1700场以上。
某县还积极搭建“文化能人才艺大赛”、“新农民周”、“龙翔风”周末文艺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平台,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群众参与度空前提高。
尤其是通过建设桃川书院、开展桃川讲坛、打造阅读公园等形式多样的“打造阅读之城”活动,促进全民阅读,全县文化氛围进一步浓厚。
2、实施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增强文化发展后劲。
某县以多种形式扶持鼓励文艺人才,激发文化创造力,重点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来自群众身边的乡土土文艺人才。
一是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长。
面向全国招录了17名大学生担任乡镇专职文化站长,享受事业编制待遇,解决了文化站长年龄老化、学历较低、活力不足的难题,通过文化站长引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
二是大力培育农村文化能人。
以县文化馆为基础创建了文化能人培训基地和创办了“新妇女学校”,培养农村
文化能人,引导成立民间文艺团体,通过文化能人引领广大群众参与书画、摄影、剪纸、表演等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传承民间技艺,繁荣民间艺术。
某县已基本建立起了专业剧团、专职文化站长队伍、农民剧团、电影放映队、舞龙(狮)队、文艺演出队等农村文化“六支队伍”。
涌现了“农民山歌王”陈科发、乡土作曲家郭显治等一批群众身边的乡土土文艺人才,创作了一大批观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文艺精品。
3、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提升文化发展内涵。
某县充分挖掘和开发客家文化资源,扬优成势力,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品牌。
一是保护和合理利用了一批客家文化遗产。
以香火龙为代表的四个项目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已被列为国保单位。
某县把围屋保护维修工程列入了全县“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对客家围屋进行整理归类和重点保护,在保护维修的基础上,按照“一围一品”要求,丰富围屋文化元素,目前已打造了建筑文化的关西新围、酒文化的渔仔潭围、八卦文化的栗园围、农耕文化的隘背围等一大批客家围屋精品。
二是开展了客家文化年活动。
自20XX年起,每年开展客家文化年活动,实施客家文化灵魂、基础、活动、宣传推介、文化产业五大工程,大力推进客家民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单位的“五进”活动,开展了客家书画大赛、民俗摄影大赛、客家美食节、“西关小姐”走关西活动、“关西妹仔”形象大使选拔大赛等34项系列活动。
并成功举办三届中国(某县)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使某县围屋和某县客家民俗声誉和影响不断扩大。
4、实施文化市场“护蕾”工程,依法管理促进繁荣。
大举措断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蓝天。
一是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黑网吧”,清缴、封
堵非法出版物,开展娱乐场所“扫黄打非”专项整治。
二是探索管理新模式。
探索成立了全县网吧行业协会,公开选聘一批社会人士担任网吧管理义务监督员,在全县网吧安装网络计算机监管平台软件,由电信部门对网吧经营场所的光纤线路每天夜间零点进行信号切断,形成了“政府主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科技防范”四轮齐转的新型监管模式。
某县积极引导文化经营场所向规模化、连锁化、超市化、主题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规范的市场体系,全县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的发展势头。
三、大胆探索,科学经营,开辟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某县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破旧立新,大胆探索新型文化建设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发展了文化产业开辟了一条“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途径。
1、以项目促发展,加大招商力度。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引进落地了江西广兴科技发展公司、虹达包装制品(某县)公司、正虹包装彩印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大型文化型企业到某县落户生根。
今年组团参加了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签定了某县武当大易国学院(武当书院)项目和某县高峰电子企业公司(动漫产业)项目、龙翔盛世工艺品生产基地,总投资额达2亿元。
某县已着手申报江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包装印刷产业基地
2、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某县创新思路,依托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以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为切入点,将文化建设纳入旅游产业当中,着力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例如,将里仁镇渔子潭围定位为“客家酒堡”,按照“专业策划、政府引导、行业共建、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大力开发建设,通过多渠道融资,吸引了社会资金90多万元,把渔仔潭围建成以赏酒、品酒、藏酒为主题,集展览、品尝、收藏、艺术创作展览交易、旅游观光功能为一体的客
家酒堡,打造了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精品工程。
3、创造经济效益,确保社会效益。
某县还对围屋“腾笼换鸟”,投资改建成“农家书屋”,如关西镇福和围,多渠道筹资29万元进行围屋整修,设置阅览室、网络室、英才室、文艺活动室等,社会捐赠了5000多册图书,使围屋变“书屋”,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社会效益。
在客家文化旅游产业中,某县着力引导农民发展客家酿酒产业,酿酒户从中每年可增收5000多元。
去年,某县以客家文化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实现旅游收入达2亿多元,既弘扬了客家文化,又促进了经济收入。
四、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实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使某县客家“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崇先报本、和衷共济”的精神得到升华和弘扬,全县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客家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以客家文化旅游业、包装印刷业和休闲娱乐业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全县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今后几年内,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大县的目标,某县要做好“大”文章。
1、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大”品牌。
加快推进客家围屋申遗工作,大力加强对赣南客家围屋的研究,在建筑类型、工艺用材、文化特色、地域分布、历史传承、等方面找出和福建土楼不同的地方,以及围屋群落分布的特色,要抓紧时间,以单独立项,做出符合规范的文本。
希望获得国家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争取将客家围屋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文化融合旅游发展,做“大”项目。
大力唱响某县“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和“江西民间文化艺术---客家山歌之乡”两大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
在今年底举办第四届中国〃某县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期间举行文化产业签约会,通过系统
篇二:
xx县20XX年度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xx县20XX年度文化工作总结及20XX年
工作计划
一年来,我县文化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帮助下,紧紧围绕“文化兴县”发展战略,充分挖掘xx独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繁荣文艺创作,积极培育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经过努力,全县文化工作健康发展,产业培植初见雏形,现我就全县文化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县情概况
xx于1965年成立自治县,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
是一个典型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典型的民族直过县、地处边境一线的边疆县、民族跨境而居的特殊县。
全县国土总面积1353.57平方公里,辖5乡2镇3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3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1335人,其中农业人口73875人,占总人口的81%。
县内居住着佤族、拉祜族和傣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9%,其中佤族占总人口的68.8%。
境内佤族、拉祜族与境外佤族、拉祜族,同宗同族,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山水相连,国境线长89.33公里,有5乡1镇15个村1个社区与缅甸佤邦接壤,是边防、禁毒和防艾的前沿阵地。
解放前,世居的佤族、拉祜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解放后直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差、底子薄、起
步晚。
20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2878万元,同比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118万元,同比增长3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78万元,同比增长36.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5196万元,同比增长4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00万元,同比增长16%;边贸进出口总额5700万元,同比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2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549元,同比增长30.7%。
二、文化建设工作情况
(一)整合资源优势,加强民族文化建设
一是加大投入,健全文化工作机构,促进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全年投入县城主街道建筑民族特色改造工程、拍摄电影《阿佤山》、举办第十一届茶节闭幕式及木鼓节、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经费投入约6325万元。
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县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县委宣传部内设机构,设副科级主任1名。
不断壮大文化队伍建设,新进42名演员充实县民族歌舞团队伍,全县39个行政村(社区)都配备了1名文化宣传辅导员,组建和恢复了一批农村业余文艺队,目前全县共有农村业余文艺队31个。
二是整合优势,促进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业互动发展。
紧紧抓住普洱市委、市政府打造“普洱绿三角”旅游环线的
机遇,着力于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的整合,发挥原始生态自然风光,古朴神秘的文化,民风淳朴、民俗奇特的优势,突出重点打造特色,使民族文化与各景点景区紧密结合,发挥景点景区作为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载体作用。
重点打造了“司岗里佤族村庄”、“勐梭龙潭”、“龙摩爷”、“里坎瀑布”、“木依吉神谷”、“佤山榕树王”、“永克洛园”等一批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
以阿佤文化为内涵的旅游景点景区初见规模,以勐梭龙潭为首的一批景点景区现已成为xx旅游文化名片,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魅力为广大游客所认知。
20XX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0万元。
二是全面启动县城建筑民族特色改造工程,特色小城形象初步显现。
我县积极探索研究佤族传统干栏式建筑元素如何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问题,经过不断的试点和摸索,将原有房屋建筑外观与当地佤族传统建筑元素相结合,对城区建筑物进行民族特色改造。
目前,对县城主街道勐卡路沿线实施建筑物民族特色改造62幢(含完工34幢,在建28幢),一期主街道改造工程完成后,将继续向其他主要街道延伸,有序推进。
同时,重点打造标志性建筑,江三木落影剧院作为召开县内大型会议,进行重要演出、接待宾客等活动的主场所,成为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县城建筑民族文化特色改造主体改造初具雏形。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
通过努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佤族神话史诗《司岗
里》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为保护好《司岗里》的真实性、完整性,县民宗局等有关部门积极对民族文化进行抢救,争取资金,下步将整理出版佤族神话史诗《司岗里》。
省级非遗项目岳宋乡永老寨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文化传承示范村“土风计划”项目。
第二批阿佤文化传承小组顺利结业,完成第三批阿佤文化传承小组招生工作。
(二)依托特色文化,积极打造文化品牌
按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我县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挖掘和打造,积极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围绕“木鼓之乡”、“狂欢佤部落”特色文化,打造了以中国佤族木鼓节为代表的特色文化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普洱茶节闭幕式暨20XX年中国佤族木鼓节大型文化活动,如今木鼓节已成为xx弘扬民族文化,彰显佤山魅力的知名节庆活动。
围绕“妙曼普洱”大型歌舞剧,创作推出了《木鼓甩发舞》、《阿佤欢歌》、《佤山鼓韵》等一批佤族原生态歌舞作品,并取得了喜人成绩。
舞蹈《木鼓甩发舞》荣获了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大赛评委会特别奖;佤族原生态歌舞剧《阿佤欢歌》荣获云南省第十一届新剧(节)目展演,歌舞、音乐、杂技类金奖,编导一等奖,舞美设计三等奖;器乐类节目《佤山鼓韵》、舞蹈类《甩发舞》分别获得了云南省第七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和银奖;舞蹈《阿佤人民唱新歌》荣获云南省第二届“大家乐”群众文化广场舞蹈大赛金奖。
在普洱市第二届“大家乐”群众文化广场舞蹈大赛中,荣获了集体组织奖,自创舞蹈《阿佤人民唱新歌》获金奖,自创
舞蹈《佤族对脚舞》、规定舞蹈《山寨的节日》获银奖。
(三)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组织开展了第十一届茶节闭幕式演出及木鼓节系列活动,举行了乡镇民间歌舞展演、迎宾晚会、闭幕式展演、千人拉木鼓、剽牛、篝火狂欢等系列文化活动。
举行了庆祝建党90周年“佤山人民心向党”大家唱歌咏活动、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书画摄影作品展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
举办了“廉政歌曲大家唱”歌咏晚会。
“春节”、“国庆”等节日期间,举行了拉木鼓、佤族原生态歌舞演出、篝火联欢等文化活动,组织各乡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312场次,参加活动人数78000人次,分别到中课乡、勐卡镇等乡镇举办广场舞培训班4期800余人次,举办老年广场舞辅导4期,辅导人数200余人次。
启动实施文化对口帮扶活动,向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捐赠电脑及图书;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举办的老年歌舞比赛、广场舞比赛等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加大了对老年人和农民群众的文化服务,带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县图书馆、文化馆及体育健身设施等公共文化设施已免费向社会开放。
县图书馆总流通册次为11786册,借阅人次10280人次,资源共享服务7121人次,开展“读书宣传周”活动,积极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大量实用的书刊。
县文化馆免费向观众开放书画摄影等展览。
佤族博物馆投入使用,全年接待参观人数1050人次。
(四)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篇三:
关于我县文化建设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县文化建设情况的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陕西中部偏西,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驿站,素有“秦陇咽喉,陕甘通衢”之称。
全县辖10镇1区,249个行政村,总面积889平方公里,总人口20.3万。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地、休闲避暑度假养生后花园、渭北煤电建材工业重镇”三大目标,大力实施“城镇加速、工业振兴、产业提升、民生改善”四大工程,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
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3.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亿元;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4.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73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52元。
荣获“全省20XX年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陕西省工业增长速度前10名”、“中国绿色名县”等殊荣。
二、机构设置
设立永寿县文体旅游局,属县政府组成部门;永寿县广播电视台,属县政府直属事业机构。
文体旅游局主要职能是:
(一)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关于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事业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平衡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重大比例关系。
(三)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成果,大力挖掘、整理、展出优秀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扶持县有代表性、示范性、实验性文化艺术品种,推动各门类文化艺术的发展。
(四)组织开展全县各级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各类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方面的比赛、评奖活动。
(五)负责全县文化艺术事业的创作和文化艺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六)管理全县文化市场,负责全县文艺演出,文化艺术品经营,营业性文化娱乐活动和文化经营场所、图书、报刊、网络文化的审批、核准、备案和管理工作。
(七)指导协调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工作,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全县少儿艺术事业发展。
(八)管理指导乡镇文化站工作,负责全县先进文化乡(镇)的创建。
(九)负责印刷行业的审核、检查、监督管理工作。
(十)负责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十一)负责统筹规划全县竞技体育发展,研究平衡全县竞技体育竞赛,竞技运动项目的设置和布局,组织参加省、市各类体育运动会。
(十二)协同教育部门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方针、政策,搞好中小学生体育达标活动,增强学生体质。
(十三)负责组织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行业培训及技术比武活动,加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十四)负责全县体育场地的基建、维修、规划和管理,负责制定全县业余训练规划及体校的训练工作,建立重点项目训练基地,负责干部推荐输送优秀运动员,负责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十五)负责组织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的普查及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
(十六)负责审查全县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质量;负责对信息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和公共视听载体播放节目的业务进行监督;负责全县电影放映以及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工作。
(十七)负责全县广播电视发射、节目传送、节目监测设施的管理;监管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监测和安全播出工作,保障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负责对广播电视设备经营市场进行监督。
(十八)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县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组织实施全县性的广播电视重大技术项目建设。
(十九)承办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文体旅游局下设:
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三个事业单位和演艺公司(企业单位)。
三、全县文化体系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力
度,注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努力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全县共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个,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
新建县级文化活动楼、图书楼;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已建成4个,在建6个);村文化室72个,农家书屋41个,村级文体活动广场65个。
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文化活动阵地得到加强,为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搭建了有效载体。
二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深入实施,农村群众上网难题得到破解。
建成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个,乡镇基层服务站4个,村级服务点69个。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建成应用,为进一步拓宽农村群众的信息渠道、更好地满足农村群众对信息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送书下乡”和“农家书屋”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群众阅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们积极实施“送书下乡”工程,共向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配送图书5.2万多册,价值48余万元。
“农家书屋”工程配送了价值82万元的图书和设备,共建成41个“农家书屋”。
农村文化器材配送项目为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5个行政村配发文化器材40件(套),价值64万元。
四是监管工作有序开展,文化市场得到净化。
给各网吧统一安装了监管系统,完善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规章制度,文化市场经营行为得到切实规范。
同时,在加强文化市场专项整治的基础上注重日常管理,从离退休干部中聘请了15位社会责任感强的同志担任网吧社会义务监督员,强化了社会监督。
五是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文化体制改革会议精神,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改革重点、改革措施及工作步骤,制定出了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撤销了县影剧院、县剧团2个事业单位,成立了县演艺公司;撤销了县文化市场稽查队,成立了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目前,改制工作已全面完成,新成立的机构运行良好,秩序井然。
六是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我们以“槐花节”、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为载体,积极开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建设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