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6114761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49.26KB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其二》)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
狼自苫②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③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④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⑤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⑥,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⑦能作此谋也!
(选自蒲松龄《狼·其三》)
【注】①行室:
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②苫:
用草编的席子。
③顾:
但是。
④盈:
满。
⑤豕:
猪。
⑥移时:
过了一段时间。
⑦乌:
哪里,怎么。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
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③股直不能屈________
④遂负之以归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屠乃奔倚其下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 其一犬坐于前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C.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以吹豕之法吹之
D.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为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②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屠户的机智,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一起;看,视;大腿;背
(2)C
(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4)甲文屠户的机智主要体现在:
发现狼紧随,先用骨头稳住狼,采用“缓兵之计”为自己赢得时间;看到野外有柴草堆,便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拿起刀准备战斗;当狼其一装睡、其一借故离开时迅速识破了狼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抓住有利时机,先后杀了两只狼。
乙文中的屠户,躲在草棚里看到狼把爪子伸进来,就迅速死死抓住狼爪,急中生智,用小刀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运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把狼吹得浑身膨胀,巧妙地杀了狼。
【解析】【分析】
(1)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股”:
大腿。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C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都是“用”之意。
A前者“于是”,后者“才”。
B前者“其中”,后者代“地”。
D前者“被”,后者“替、给”。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变诈”:
欺骗手段。
“几何”:
多少。
“止”:
只是。
“耳”:
罢了。
“去”:
离开。
“顾”:
却,但是。
“死”:
杀死。
(4)甲文屠户的机智主要体现在先采用“缓兵之计”为自己赢得时间,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抓住有利时机,快速出手杀了两只狼。
而乙文中的屠户,躲在草棚里死死抓住狼爪,用小刀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运用吹猪的方法巧妙地杀了狼。
故答案为:
(1)一起;看,视;大腿;背
(2)C;
(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屠户的机智,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先想想划线字在现代汉语里是什么意思,再分析是否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可以提取出文言实词的语境义。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3)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
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附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一个屠夫,晚间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
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地窝棚,他就跑进去藏在里面。
恶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
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让它抽出去。
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
极力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弹了,才用带子扎上了吹气口。
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活像一头牛。
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回弯儿,张着大嘴无法闭上,就把它背回去了。
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眼神
①一个背景,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
但是数理化的成绩却出奇地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已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
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
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上学了,反正学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不想我走他的老路。
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到我讲的话。
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
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样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对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
让我说什么好?
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
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⑥这时父亲对我说:
“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
”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
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
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呵欠连天了。
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
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的鼓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
⑨“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有干不好。
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汗流下来,不是热汗,是冷汗。
⑪当天睌上,回到家里,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
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⑫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轻轻把我叫醒。
一睁眼,除了看见他瘦弱的躺体、苍老的面容外,又是那特有的眼神。
想到父亲近70岁了,身体多病,为供我读书,每天仍在田间地头躬亲劳作,毫无怨言……这时,我突然坐起来,大声地喊了一句:
“我爱你要上学!
”
⑬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
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
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了一名记者。
⑭尽管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
但那熟悉的确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
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已汹涌的感情。
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
“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
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今天的我,我永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
”
(1)填空。
①文段是运用第________人称来叙述的。
③-⑫段是按________顺序来记叙。
②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2)第⑭段中画线的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简要概括文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4)文段中哪些内容是略写?
哪门子些内容是详写?
为什么?
【答案】
(1)一;时间(事情发展的先后);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抒情;议论;描写。
(3)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这件事。
(4)“我”辍学回家的原因是略写,返校复学后的事是略写,怀念父亲的眼神也是略写,在家务农一段则是详写。
【解析】【分析】
(1)①选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的事。
运用第一人称更利于情感的抒发。
③④两节写“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帮父亲到田里拔草,⑤—⑩段中分别有“中午、午后、晚上”等表时间的词语,由此可推知:
③一⑩段是按照时间(事情发展的先后)的顺序来记叙的。
②句中的“拿”“走”属于人物的动作描写;“我就不信,父亲能干,自己就不行!
”,属于人物的心理活动,因此段⑥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2)“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属于景物描写;“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我的今天,我水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
”直接抒发了对父亲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所以段⑬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3)做题时先读完全文,回想一下故事的来龙去脉,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将故事情节的几要素概括清楚即可,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人物、事件、结果。
要让别人看到答案即能知道故事的大概情节。
如:
本文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这件事。
(4)选文详写“在家务农”这个情节,因为这个情节让我明白了父亲劳动的艰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情节中“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和激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而“我”辍学回家的原因,返校复学后的事以及怀念父亲的眼神,与文章的中心,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略写。
故答案为:
⑴一;时间(事情发展的先后);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⑵抒情;议论;描写。
⑶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这件事。
⑷“我”辍学回家的原因是略写,返校复学后的事是略写,怀念父亲的眼神也是略写,在家务农一段则是详写。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叙述人才、写作顺序及描写方法的能力。
文章运用第几人称叙述非常简单,分清叙述者是“你”“我”“他”即可。
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即可正确辨析写作的顺序。
人物的描写方法有: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
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语句使用的描写方法。
⑵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达方式的能力。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平时学习时要掌握这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⑶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
找到事件的几个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然后按照人物+事件的模式进行概括即可。
⑷本题考查分析材料安排详略的能力。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乙】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谓何器也?
”对曰:
“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
“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
”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
“呜呼!
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
(《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
倾斜。
②宥(yóu)座:
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
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
哪里,怎么。
(1)给下面两个句子划分停顿。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者________
③孔子观于周庙________
④虚则敧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谈的都是学习________方面的问题。
【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答案】
(1)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2)以……为乐;优点;参观;空
(3)①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成为我老师的人。
②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
(4)态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
【解析】【分析】
(1)本题划分技巧:
①句子成分划分:
主谓宾定状补;②关联词划分;③介词划分:
而、以、于等。
①好之者(主语)/不如乐之者(谓语)。
②孔子(主语)/使子路取水试之。
(2)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乐,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者: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善”是一词多义:
善良,好,擅长。
“者”:
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善者:
优点。
③孔子观于周庙:
孔子参观周庙。
“观”是一词多义:
景观景色,观看参观。
④虚则敧:
空了就会斜着。
“虚”是一词多义:
空的,不真实的,不自满,衰弱等。
(3)本题翻译赋分点:
①行,走。
师,老师。
②恶,怎么。
覆,颠覆。
(4)①内容概括,三则材料主题:
第一则材料从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三个比较中谈要以学习为乐,乐学态度,。
第二则材料从以身边人为师,以身边人为鉴角度谈要向身边人学习,随时学态度,。
第三则材料则以比喻的方法,从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角度谈要谦虚,虚心学态度。
三则态度都谈学习态度。
②启示类习题一般答题语言:
告诉我们某个道理,告诉我们要如何,告诉我们不要如何。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
这里采用比喻手法,“满”指狂妄自大,“覆”指失败。
启示:
告诉我们狂妄自大会导致失败,所以要谦虚,不要自大骄傲自满。
故答案为:
⑴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⑵①以……为乐;②优点;③参观;④空
⑶①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成为我老师的人。
②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
⑷态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⑶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这类试题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中心作答。
要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自圆其说。
【附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
“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
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乙】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
孔子问守庙的人说:
“这是什么东西呢?
”守庙的人回答说:
“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
”孔子说:
“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
”守庙人回答说:
“是这样的。
”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
孔子长叹道:
“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
”子路问:
“请问持满有方法吗?
”“持满的方法,压抑然后使之减损。
”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尊君在不?
________ ②下车引之。
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叙写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事,表现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说明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
B. 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
C. 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
D. 本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旨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
【答案】
(1)同“否”;拉、牵拉;回头看
(2)①真不是人啊!
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
②(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
(3)B
【解析】【分析】
(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不”通假字,通“否”;“引”,拉、牵拉。
(2)重点字词:
“期”约定;“委”,丢下;“至”,到达;“信”,诚信。
(3)B项错误。
结合文中元方和友人的对话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故“心理描写”错误。
故答案为:
⑴①同“否”;②拉、牵拉;③回头看
⑵①真不是人啊!
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
②(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
⑶B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酒③。
舍人相谓④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⑤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祠者:
主管祭祀的官员。
②舍人:
门客,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③卮(zhī)酒:
一杯酒。
④相谓:
互相商议。
⑤且:
将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数人饮之不足________
②乃左手持卮________
③遂饮其酒________
④终亡其酒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由这个故事得出了一个什么成语?
有什么寓意?
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够;拿,端;于是,就;丢失,失去
(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3)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
【解析】【分析】
(1)“数人饮之不足”的意思是:
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足”的意思是“够”;“亡”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丢失,失去”的意思。
(2)本题注意重点词语:
“固”“安”“为”。
(3)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故答案为:
⑴够;拿,端;于是,就;丢失,失去;
⑵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⑶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