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word资料12页.docx
- 文档编号:26113334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11KB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word资料12页.docx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word资料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word资料12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word资料12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全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使用教材,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教材在2007年出版后,先后经过三次修订,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也越来越合理。
应该充分肯定,这是一部体现权威性与科学性的好教材。
但是教材也存在不太合理的方面,有些学者对教材的缺点也进行了分析。
如有学者认为当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仍然是“学科分类的板块模式”的编写方式,并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①这些批评对于进一步修订完善教材都是有重大启示的。
教材的“绪论”部分十分重要。
教材编写组曾建议“要让同学认真学习绪论”,因为“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同学站在一个应有的高度,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1]可见“绪论”是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绪论”部分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首要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科学的说明,特别是没有讲清楚“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本文依据2010年修订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教材如何定义“马克思主义”
教材在2009年版的基础上,认真吸取了高校师生的建议,充分吸收了新的理论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
②但是教材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并没有大的改变。
就“绪论”部分来看,仍然讲述四个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在这四个部分里面,教材对于当今国外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仍然没有涉及,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仍然没有科学的说明。
我们先看教材是如何定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的。
教材首先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阶级属性、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三个不同的角度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其中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按照这个定义,国外的许多马克思主义流派也都可以划入马克思主义的范围。
接着,教材又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限定“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否也可以划入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范围呢?
教材对此并没有任何说明。
只是进一步地说明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否也可以理解为“西方化的马克思主义”呢?
教材仍然也没有说明。
在后面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比较详细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和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并进一步肯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但是教材并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在东欧和西方社会的传播与发展,那么欧美地区的马克思主义思潮是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呢?
对此,教材也没有说明。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在“绪论”部分的第一个思考题中引用了法国思想家德里达的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中的观点来证明马克思主义可以解决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十大祸害”,而德里达是当今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可见,编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非常熟悉的。
在“绪论”部分没有提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编者有意回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但是,不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在当今重要的学术思潮中,“西方马克思主义”都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且和马克思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笔者认为,应该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写入教材,应该理清“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二、应该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写入教材
对于“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当今学术界还没有非常一致的定义。
不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这一思潮正面的评价也越来越多。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类的著作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多被作为反面教材的附录材料列入,而不被看作正史。
但是在进入21世纪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视野,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
许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著作也都明显地突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位。
如黄楠森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门用两章内容来介绍“西方马克思主义”,顾海良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用很多篇幅来介绍“西方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顾海良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说明可以代表当今多数学者的观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词,常常被用来指称西方和东欧一些与苏联‘正统’理论相区别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思想倾向。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等同于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但是在深刻的问题意识和广泛的理论触角方面,它代表了这一历史时期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最富有特色的探索。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运动,但是在基本肯定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进步的而不是退化的研究纲领,反对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的思想路线,批评斯大林的‘布尔什维主义’,主张向非马克思主义体系开放,坚持批判资本主义并且注重从文化、心理和意识形态上而不是从经济基础上展开这种批判等方面,它显示出一些相近的立场和话语模式。
”[3]这里并没有明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形态,但是却明确说明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最富有特色的探索”,而且肯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纲领,虽然它与列宁、斯大林存在思想路线方面的对立。
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比较客观的。
既然“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最富有特色的探索,而且与列宁、斯大林存在思想路线方面的对立,那么,相应的教材在讲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时,就不能不涉及“西方马克思主义”。
以下从三个方面说明应该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写入教材的原因。
1.“西方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般指的是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中产生的一种反对“正统”的“苏联马克思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思潮。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潮。
从产生起,这一思潮就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处于一种复杂的关系之中。
一方面,二者都坚持马克思的基本立场,都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但同时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存在分歧。
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不认同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作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尤其反对“两个对子”绝对对立的僵化思维方式,而是把马克思哲学解释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而“正统”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利用自己在当时共产国际的领导地位,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非理性的批判和打击,使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脱离了对本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处于“非正统”的地位,成为学院里的学术研究学派。
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却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以后的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正统”的“苏联马克思主义”也进行了反思。
特别是“苏东剧变”后,更是从实践上证明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理解的片面性,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也对苏联解体进行分析。
他们认为不能把“苏东剧变”看是作马克思主义失败的标志。
他们重新反思了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有五个主要特征。
第一,马克思主义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体系;第二,马克思主义不是完美无缺的,应当不断地加以修正和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不是政治的装饰品,应将其与政治区分开;第四,马克思主义不是随便可以分割的,应从整体上去把握;第五,马克思主义不是经院哲学,它应面向现实。
③虽然这些认识中某些观点值得商榷,但“至少有三点是言之有理、给人以启迪的”。
[4]这些新认识表现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弊端的深刻反思,对把马克思主义条块分割的研究方式的深恶痛绝,对马克思主义研究脱离现实的深切担忧。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系统引入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当初主要是带着批判性的眼光以“正统”马克思主义来审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但是在批判性研究的过程中,也吸收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成果,比如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理论,等等,都解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思想,开阔了研究视野,摆脱了主观偏见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
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和马克思主义有分歧,但它仍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西方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为依据来探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但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也坚持把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作为研究的对象,力图通过对马克思著作的新的阐释来找到一条适合本国特点和当代社会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比如他们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历史学笔记》、《人类学笔记》等著作的研究,从中阐发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异化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理论等,这些理论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特别是对当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人的“异化”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工具理性”问题、“科技主义”问题等都有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德里达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十大祸害”,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是当今人类最好的精神武器,而当今地球上的所有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
③基于这样的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
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真切的现实关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观点,更好地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一产生起,就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西方国家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深入地思考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没有成功的问题。
他们认为苏联的革命道路并不适合他们西方的国家,致力于探索一条具有西方特点的马克思主义道路。
西方马克思主义并非是脱离现实的学院式研究,而是有深切的现实关怀。
在20世纪60年代西欧、北美的“造反运动”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成为这次政治风暴的指导思想,当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尔库塞、萨特、卢卡奇等都亲自参加了这场运动,并成为造反派的精神领袖的导师。
正如陈学明先生所说:
“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回避现实的挑战,在他们那些深奥难懂的语言中负载着大量关于急剧变化着的资本主义世界的信息,跳动着这个特定时代的脉搏,也倾注着他们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命运的关怀。
”[5]
西方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与苏联“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对立中产生的,他们反对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的教条式的、僵化的理解,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完美无缺的,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加以修正和完善。
他们主张吸收当今西方的一些理论思潮来解释、补充、重建马克思主义,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永远具有时代气息而保持青春活力,这显然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它是批判资本主义的,而不是为资本主义辩护的。
它和马克思主义是“源――流别”的关系,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千万不能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把他们和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
3.“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专业的确立当初是作为“政治任务”而带动起来的。
开创之初,它首先是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来介绍,后来又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一个分支来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一段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不仅有些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的研究者在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甚至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的学者也在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
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究竟该归入哪个学科门类,则没有明确的共识。
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出“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
“一、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暂设置于‘法学’门类内,下设5个二级学科,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尽管“国外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内涵和外延都不同的两个概念,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可以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④从此,“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了明确的学科定位。
总之,不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以及从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还是从我国当今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现状来看,教材都应该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列入,而不是忽略和回避。
三、教材将如何处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如果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列入教材,存在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如何处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不是马克思主义?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问题争论不休。
大概有否定、肯定、否定与肯定并存这三种不同意见。
产生意见分歧的原因在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思想路线方面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存在对立。
实际上,对马克思的思想在认识上存在分歧也是正常的,因为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早年和晚年就是有区别的,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也是有差别的,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并不完全等同于马克思主义。
既然存在着这些客观的差别,那么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归根结蒂还是取决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观,取决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认识的。
如果我们始终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马、恩、列、斯、毛的“一线单传”的思维模式,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只能是处于“非正统”的地位,是非马克思主义。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源多流”的发展态势,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完全可以纳入马克思主义的视野。
现在把“国外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这说明“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时用“国外马克思主义”这个地域性的概念来代替“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概念,就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这个有分歧的问题暂时搁置了起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促进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又避免了无谓的争议。
但问题本身是不可能避免的,也只有在对问题的争论中,才能促进研究的深入。
所以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写入教材,是大势所趋。
而如何处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就是当今教材的编写者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首先,要明确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国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潮的总称,是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对的一个概念。
“国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的外延。
而“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从属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它的外延比“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外延要小,仅仅指的是“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即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以及到以后的分析学、生态学、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对的还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学研究和后马克思主义等学派和思潮。
这样一来,就基本上理清了以上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其次,教材在讲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些问题时,要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穿插进去,并客观地说明这些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比如教材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和“广义”的角度来规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时,就可以明确地说马克思以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属于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教材应进一步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这几个概念的关系。
在后面讲“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时,就该增加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东欧、拉美和前苏联、朝鲜、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明确这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借鉴。
当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教材的内容远远滞后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
教材不涉及“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仅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回避了当今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
这种做法本身就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不仅不利于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是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
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 马克思主义 是不是 word 资料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