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6110352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4.30KB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第六单元时分秒
单元计划
导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
1、认识钟表。
这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学生对钟表有了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初步认识之后,进一步认识钟表面具体时刻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要能够认识钟表所表示的准确的“几时几分”,并能写出钟表所表示的具体时刻;同时,在这一小节中,学生还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分、秒的长短,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2、解决问题。
在这一小节中,学生要能够运用第一小节所学习的关于钟表认识的知识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涉及时、分、秒的简单换算,以及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钟表的初步认识,会认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对钟表的具体认识。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认识,会写出钟表上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5)会对时间进行简单、合理的安排。
(6)能应用所学的认识钟表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2、过程与方法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来进行。
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丰富、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建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导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能够认识钟表所表示的准确“几时几分”,并能写出钟表所表示的具体时刻。
(2)体验时、分、秒的长短,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2、难点:
(1)能进行时、分、秒的简单换算。
(2)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关键: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2)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建构数学知识。
(3)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导学措施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课时安排(共11课时)
认识钟表(3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课题
认识钟表
(一)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标要求
认识钟表,体会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过程与方法
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导学
重难点
重点:
学会看钟面,能正确的说出、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难点:
建立时分的概念
导法
引导
学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导学准备
1.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的多媒体课件(画面中设计有8时8分的钟面)或图片。
2.实物钟面教具1个,每个学生1个实物时钟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多媒体演示: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仪式场景。
(场景中有一个显示8时8分的钟面)
2、教师:
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些什么?
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
简要介绍:
这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仪式的场面,在2007年8月8日晚8时8分,北京举办了盛大的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这是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日子,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
教师:
刚才我们从哪里知道开幕仪式是在8时8分进行的呢?
教师: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面。
板书:
认识钟表。
观察、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引出时间
回答教师问题:
画面的钟面上
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授课
二、依托学生经验,感知钟面
1.提问关于钟面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2.观察钟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
教师:
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
3.分针走1小格和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各是多少?
4.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小格,就是60分
思考:
1时等于多少分?
板书:
1时=60分。
5布置练习
三、联系生活,构建1分的时间概念教学例2。
汇报交流活动情况。
生思考讨论,并汇报结果
观察钟面
(1)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向同学们介绍秒针,(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
指一指自己的钟面,秒针是哪根。
(3)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数字和格子
(4)观察:
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及其关系。
3.互相讨论分针走1小格和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各是多少?
4.小组动手拨一拨,看一看,互相说一说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了多少?
(1圈)是多少小格?
(60小格)就是多少分?
(60分)
讨论:
1时等于多少分?
阅读教材自学:
如何用字母表示时、分?
(时可用字母h表示,分用min表示)并写一写这些字母。
5完成第106页的填空内容
感受1分的时间有多长一下
分组活动1:
(1)1分大约从1能数到几?
(2)1分脉搏大约能跳多少次?
(3)1分大约呼吸多少下?
学生分组活动2:
(1)1分大约击掌多少次?
(2)1分大约跳多少下?
(3)1分大约写多少个字?
通过孩子的回答明白教学大部分同学的重点是什么
当堂检测
四、活动拓展
教师辅助学生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1)用1分读一段话,看看读了多少个字。
(2)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第3题。
(3)自学完成第108页第1题,读一首你喜欢的儿歌,看大约用了多少时间。
本课小节
五、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时分秒
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字
有12个大格,时针走1大格是1时
有60个小格,分针走1个小格是1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1时=60分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课题
认识钟表
(二)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标要求
认识钟表,体会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拨钟等活动,继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1时、1秒的活动,体会1时、1秒的长短,初步建构起1时、1秒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学习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导学
重难点
重点:
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难点:
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导法
引导
学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导学准备
时钟1个、课件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出示钟面。
(2)汇报。
课前教师布置同学们回去读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看看大约用了多长时间。
板书课题:
1时有多长。
(1)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回忆1时等于多少分?
(3)汇报一下读的是什么儿歌,用了几分?
感受1分的长短
复习旧知
新授课
二、操作探索,建立1时的观念教学例3。
(1)说一说:
1时有多长?
。
(2)想一想,议一议:
你知道生活中做哪些事情的时间大约是1时?
三、实践感知,建构1秒的时间观念教学例4。
(1)教师:
计量比1分还短的时间常用秒作单位,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
(2)听一听,说一说。
指出:
“时钟滴答1次是1秒。
”
(3)看一看,议一议。
教师:
秒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就是1秒。
思考:
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板书:
1分=60秒。
教师:
秒可用s表示。
(1)学生交流讨论,思考1时有多长我们上1节课是40分,加上课前和课后两个课间休息,时间就正好是1时
最后汇报结果
(2)思考生活中做哪些事情的时间大约是1时。
思考拍1下皮球的时间大约是多少?
用什么时间单位恰当?
(2)听一听自己带来的时钟。
(3)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滴答声)
(4)分组观察钟面:
①秒针走1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②当秒针走1圈时,分针有什么变化?
分针
走了多少格?
思考:
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学生跟读字母s,并书写。
(5)思考生活中哪些时候要用到秒作单位?
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当堂检测
四、课堂练习,实践体验
(1)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第4题,填一填。
(2)户外活动,完成第108页第2题,走10步大约用了几秒?
(3)安排课后用1时帮助妈妈做家务,看看1时能做多少家务活,或向大人了解1时大约能走多长的路,小汽车大约能行驶多远。
独立完成练习
巩固新知
本课小节结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时分秒
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1分=60秒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课题
认识钟表(三)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标要求
认识钟表,体会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认识几时几分,掌握几时几分的两种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掌握几时几分的两种书写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导学
重难点
重点:
几时几分的两种书写方法
难点:
准确的读出时刻
导法
引导
学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导学准备
时钟一个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
一、引入
教师:
我们早上是几时到学校的?
教师:
8时在钟面上怎么拨?
教师:
那看看我现在拨出的是几时呢?
教师:
(再拨指针)这个是几时呢?
教师:
这些都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几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
答道:
8时。
学生:
时针指到8,分针指着12。
学生拨动指针到4时半,回答:
4时30分(4时半)。
复习导入
新授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
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我拨的是几时呢?
(拨动指针到2时55分)
学生:
这大约3时。
教师:
对!
这个时间我们可以说成是大约3时,但是今天我们要有个小小的约定,大家都不说“大约”。
那这个时间是几时呢?
教师:
能再具体一点吗?
3时不到,差多少才到呢?
2时多很多,是多了多少呢?
2.活动巩固
教师拨(几时几分)
3.时间的写法
教师:
我们今天认识的几时几分怎样书写呢?
例如:
2时55分。
教师示范:
2时55分,2:
55,并说明意思。
4.教学例6。
5活动巩固
学生用自带的钟表拨到教师相同时刻
合作交流讨论此时钟面上的准确时间
和你同桌的伙伴商量一下,怎么说这个时间呢?
同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1:
3时不到。
学生2:
2时多很多。
学生3:
分针走了1大格就是5分,现在分针指着11,从刚才的2时到现在分针就走了11大格,也就是走过了55分。
所以可以说是2时55分。
学生4:
分针再走5小格就到3时了,1小格就是1分,5小格就是5分,所以是3时还差5分。
学生5:
分针指到6时就是半时,也就是30分,分针从6到11,分针走了5个大格,
5个5分就是25分,30分加25分就是55分,所以就是2时55分。
……
(1)观察回答是几时几分,并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2)同组的同学互相在钟面上拨几时几分,互相说一说是几时几分。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教师拨的时间2时55分说一说)。
学生用两种方式写出教师分别拨出的几个不同的时间来,并交流。
学生独立把例6的空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第110页课堂活动第2题
合作交流讨论
加深印象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0页第3题。
2.完成教科书第111页第4题。
3.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几时几分的知识?
独立作业练习
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思考回答
课堂总结
四、总结
教师:
这节我们学习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学生思考回答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时分秒
2时55分记作:
2:
55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课题
解决问题
(一)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标要求
认识钟表,体会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解决与时、分、秒有关的简单问题。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导学
重难点
重点: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难点:
准确的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导法
引导
学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导学准备
课件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
一、复习引入
教师: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关于时、分、秒的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
对于时、分、秒,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的知识,真能干!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一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
通过回忆复习之前旧知
探究新知
二、教学新课教学例1
(1)了解跑得快慢与时间长短的关系
教师:
同学们,喜欢看比赛吗?
乌龟、兔子和小狗它们三个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
瞧,比赛开始了。
教师:
谁得了第一?
为什么?
(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教师:
小狗得了第2名,它可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于是它们三个又进行了一次比赛。
教师:
猜一猜,它们谁跑得快,可能最先到达终点呢?
教师:
到底谁跑得快?
教师:
听了它们的话,到底谁跑得快呢?
好比较吗?
你能想出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谁跑得快吗?
教师:
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小结:
当时间的单位不统一时,我们不容易直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如果把单位换算一致了,就很容易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了。
学生交流为什么小兔跑得快
观看课件播放:
第一次比赛情景,并出示比赛成绩表。
乌龟小兔小狗2400秒80秒85秒
小结:
谁跑得快,谁用的时间就少。
当时间的单位统一时,我们很容易看出谁用的时间少,谁跑得快。
观看课件播放:
第二次比赛的情景:
小兔中途睡着了。
学生自由说
学生假设情景,模拟动物是怎么说的。
乌龟:
我跑了1时。
小兔:
我跑了3分。
小狗:
我跑了120秒。
交流汇报
学生:
1时=60分,120秒里面有两个60秒,是2分,小狗用了2分,小兔用了3分,乌龟用了60分,小狗跑得最快。
通过交流明白时间的快慢
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堂检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2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判断对错。
①2分7秒=27秒
②1时25分=125分
③90分=1时30分
(3)
学生完成练习
①谁跳得快?
在()里画。
小红跳100下绳用了40秒。
()小兰跳100下绳用了1分5秒。
()
②谁拍得快?
在()里画。
小明拍100下球用了1分10秒。
()小刚拍100下球用了65秒。
()
③谁踢得快?
在()里画。
小丽踢100个毽用了120秒。
()小江踢100个毽用了1分25秒。
()
(4)下面是60米跑的成绩,请给他们排名次。
姓名小刚小红小丽小明小勇时间1分35秒90秒1分40秒2分1分20秒名次
练习巩固新知识
课堂总结
四、总结
教师: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养成总结习惯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问题解决
小狗:
120秒
小兔:
3分
乌龟:
1时
120秒=2分
1时=60分
2分<3分<60分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课题
解决问题
(二)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标要求
认识钟表,体会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解决与时、分、秒有关的简单问题。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导学
重难点
重点: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难点: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导法
引导
学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导学准备
课件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学检测
一、创设情境
教师:
你们去过游乐园吗?
教师:
游乐园里有些什么?
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
教师:
有这么多啊!
那如果去游乐园玩的话,一定要花不少的时间吧!
教师:
你们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吗?
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学生激动地高声答道:
去过!
学生1:
有碰碰车、摩天轮、过山车。
我最喜欢玩过山车!
学生2:
还有海盗船、旋转木马。
我喜欢玩旋转木马!
……
激趣引入,引发学生兴趣
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教师:
二年级
(1)班的小红在下午2:
00~4:
00(板书:
2:
00~4:
00)去了游乐园,她在游乐园里面玩了多长时间?
教师小结:
计算从几时到几时经过的时间,可以1时1时地数,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2.教学例3
教师:
第二天,小红去上学。
算一算,她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课件出示例3图,引导学生观察:
小红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
什么时间到达学校的?
)
教师:
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说出喜欢的理由。
3.教学例4
教师:
小红所在的学校在周末举行了春季运动会。
(课件演示运动会的场景)看,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
拔河比赛从8:
30开始,9:
40结束(板书:
8:
30~9:
40)想一想,拔河比赛用了多长时间。
教师:
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你喜欢哪一种?
说一说,单项赛用了多长时间?
小结:
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全班汇报。
学生1:
我1时1时地数,从2时到3时经过了1时,从3时到4时又经过了1时,一共玩了2时。
学生2:
我用减法做,4-2=2时,小红在游乐园里面玩了2时
学生独立解决,并汇报。
方法一:
小红出发时,分针指向1,到校时分针指到5,从1到5是4个大格,是20分。
方法二:
小红出发时是8时5分,到校时间是8时25分,用25-5=20,所以是20分。
……。
尝试练习:
“填一填”。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思考,讨论。
互相介绍计算的方法?
方法一:
把8:
30~9:
40分成两段,8:
30~9:
00是30分,9:
00~9:
40是40分,30+40=70分。
方法二:
把8:
30~9:
40分成两段,8:
30~9:
30是1时,9:
30~9:
40是10分,所以经过了1时10分。
方法三:
可以用减法,9时减去8时是1时,40分减去30是10分,所以经过了1时10分。
生交流讨论,得出计算的方法
独立解决,全班交流,促进互助学习
加深印象
三、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2)小强的星期天。
(3)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情境图,
(1)互动,互相说一说自己参加的一项活动经过的时间。
(2)先计算经过的时间,再填在书上。
(3)说一说有哪些活动,先估一估自己做每件事用的时间,课后再实际验证。
巩固加深印象
课堂总结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学生自由回答知识收获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第二课时
2:
00——4:
004时-2时=2时
8时5分——8时25分
8时25分-8时5分=20分
8:
30——9:
409:
40-8:
30=1:
10
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师版 小学 数学 年级 下册 第六 单元 导学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