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6106786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9.49KB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
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坏,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
、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
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
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
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C.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仍不愿意相信。
D.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儿子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着孟郊的《游子吟》。
韦伟心中一动,想起了乡下的母亲,有半个月没有回去看望她老人家了,当即决定回老家一趟。
听说可以不学习了,韦大欢呼着跳起来。
到超市采购了一些水果,他们就开车上路了。
车上,妻子凌华不忘辅导儿子,说:
“韦大,知道《游子吟》什么意思吗?
”韦大从窗外收回目光,摇了摇头。
“《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就是说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凌华一张嘴就卡壳了。
她没有做过针线活,也不会做针线活,怎么去讲这首古诗呢?
果然,韦大天真地问道:
“妈妈,什么是针线啊?
”
“儿子,回到老家我给你讲啊。
”韦伟开着车,不容分心。
看到韦伟一家子回来了,母亲既感到意外又感到高兴。
韦大给奶奶打声招呼就去跟村里的一帮野小子疯去了。
说了一阵子话,母亲系上围裙,忙着和面擀面条。
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妈,晚上也吃面条啊?
”婆婆迟疑了一下,说:
“起脚饺子落脚面,是咱这儿的风俗。
”韦伟接上话茬给凌华解释道,家里有人外出或者欢送客人,要请上路的人吃饺子,这叫“起脚饺子”,说是饺子的样子像古时的银锞和元宝,希望他(她)出门发财;家人归来或者有客登门,接风的饭必定是面条,这叫“落脚面”,传说面条像绳索,绊住来客的腿,要他多住几天,表
示亲热。
怪不得每次回来都是吃面条,回城时都是吃饺子。
原来有这么多讲究,凌华心里感慨着,忙晴了脸,挽起袖子去帮婆婆做饭。
晚上吃罢饭,母亲坚持自己收拾家务,说还要给韦大洗一洗裤子。
韦大出去疯了一下午,裤子弄得脏兮兮的。
韦伟知道拗不过母亲,就去休息了。
临睡前,韦伟就给韦大讲他小时候的事:
有一天下午放学,他跟村里的几个孩子在路上玩耍。
一会儿下河摸螃蟹,一会儿上树逮知了,一会儿山上捉迷藏,一会儿沟里丢手绢……听到大人们的呼喊,他们才发觉天已经黑了。
回到家里,他才发现自己的裤子上磨破了好几个洞。
第二天咋去上学呢?
他就这一条裤子。
不到过年,家人是不会给买新的。
母亲也没有责怪他,叹了口气说:
“这条裤子已经穿了好长时间,早晚要破的……你赶紧吃了饭睡觉,我给你缝。
”吃了饭,他就上床睡了。
母亲坐在煤油灯下,就着昏暗的灯光,一针一线地缝起来。
他半夜起来上厕所,看到母亲还在煤油灯下佝偻着腰,仔细地缝着……听到父亲吆喝母亲起来做饭,他才睁开眼,看到趴在桌子上瞌睡的母亲醒过来。
母亲把裤子撂给他,他发现裤子上的几个洞已经被密密麻麻的针脚缝好了。
当时,他咧开嘴巴笑了。
要不然,穿个破裤子,小伙伴们还不叫他“叫花子”啊?
讲到这里,韦伟自己也被感动了,鼻子酸酸的,
眼角潮潮的。
他转脸去看儿子,发现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韦大起床穿衣服时,发觉裤子跟往常不一样,“哇”地一声哭起来。
伤心又委屈。
母亲揉了揉红肿的眼睛,尴尬万分地说:
“嗨,奶奶不中用了,眼花了,多年不拿针了,缝得不好……乖乖,别哭!
乖乖,别哭!
”
原来,母亲连夜把韦大裤子上的几个窟窿全都给缝好了!
韦伟和凌华知道事情原委,哭笑不得。
韦伟给母亲解释:
“妈,现在城里流行这种有破洞的衣服,叫作‘乞丐服’。
裤子买来时,韦大嫌裤子的颜色新,洞不大,凌华找来砂布打磨了好几个晚上呢。
”
“以为你们日子过得艰难,回家拿钱呢……”母亲从口袋里摸出一团零碎的票子,不好意思地说。
看来,要让韦大理解《游子吟》的内涵是很难了。
韦伟叹了口气。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孟郊的《游子吟》,表明他对唐诗有极大的兴趣,也自然引出他向妈妈提出疑问让妈妈卡壳的情节。
B.儿子在一边说话,韦伟开车不能分心,而以“儿子,回到老家我给你讲啊”一句搪塞,这既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又能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C.作者注意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不仅流露出她内心的不悦,同时也反映了她不了解传统习俗,不理解老人的用心。
D.小说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虽然较多但并不剧烈,语言平实但意蕴颇深,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作品主题。
5.小说中的奶奶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以“游子吟”为题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再听一段梅葆玖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这是京剧《大唐贵妃》中的一段唱词,也恰唱尽梅葆玖一生:
一生为艺,一生为戏。
1934年,梅葆玖出生在上海思南路57号“梅宅”,是梅兰芳第九个孩子。
梅兰芳原本选定的接班人是第三子葆琪,可惜葆琪8岁患白喉病去世。
梅葆玖10岁时,父亲让他试演一段《三娘教子》,“一看嗓子、扮相都可以”,决定让他继承梅派。
被命运选中,梅府最小的孩子不得不收起心来,一边读书上学,一边拼命学戏。
13岁,梅葆玖正式登台演出。
2016年3月29日,梅葆玖的最后一个生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
学院和青年学生一起度过。
每次大家鼓掌时,他都起立双手合十并微微欠身。
这天,最小的梅派男旦巴特尔为梅葆玖演唱《麻姑祝寿》,梅先生很是高兴。
没想到,两天后,梅葆玖因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送医院抢救。
亲友在他耳边放《大唐贵妃》,他一度有心率反应。
但奇迹没有出现,4月25日上午,梅葆玖病逝,享年82岁。
梅葆玖一生培养了49个弟子,他曾说:
“我给父亲有了交代,也给了梅派、给了京剧一个交代。
”
梅葆玖幼年学戏,父亲是名角,但并不亲自教他,而是延请名师王幼卿为他开蒙。
梅兰芳看老师教儿子,从来不插手,他对儿子说,老师教你的都是对的。
在梅葆玖的回忆里,父亲是一个狂热爱学习的人,每周两次,下午四点以前学习英语。
每天请俞振飞先生来,向他学习昆曲。
梅葆玖也犹记得,父亲当年追着盖叫天学一个动作,还跟荀慧生学眼神,跟程砚秋学水袖。
梅兰芳对佛学也相当有研究,他自创的《天女散花》,每一个手势无不从佛学中而来。
梅兰芳研究服饰学,演出的服装都自己设计,然后让妻子到大栅栏去买料子。
他喜爱花卉园艺,据说研究出如何嫁接培植4000多种牵牛花的技术。
他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并擅长写诗填词……梅兰芳教育孩子们,传统的东西要学,西方的东西要懂。
见过梅葆玖的人都说,无论是长相,还是做派,他都似足了父亲梅兰芳。
梅葆玖讲话的声音轻轻的,但声音的位置偏高,这或许是一个男旦演员常年保存的讲话习惯。
那些字正腔圆的语调,听了让人浑身一激灵,仿佛北京的四合院、城墙根儿、老槐树都盛放在那一个字节一个字节上。
作为梅家在世唯一活跃在梨园界的孩子,梅葆玖努力扛起梅家这面树起了百年的旗帜。
时代发展,传统戏种没落,让年轻人接受古老的戏曲成为梅葆玖常思考的问题。
他豁达面对时代的选择,努力让京剧靠近时代步伐。
一次和唱片公司合作、跨界流行乐坛,录制《贵妃醉酒》《太真外传》等唱片,外界有不少物议。
但梅葆玖仍坚持有保留地革新:
“像《太真外传》这些唱腔里最传统的东西,我原封不动。
”
2013年,梅葆玖最后一次在上海登台演出。
工作人员感叹:
“玖爷西装翩翩但盈盈下拜的模样,真是难以形容的优雅。
”梅葆玖先生说普通话、上海话都很好听,尤其上海话用词老派,比如年轻人都已经不
会用了的“交关”,他说出来有一种别样雅致。
应观众要求给海报、书籍签名,不管多累,他都有求必应。
台湾作家陈念萱感叹:
见过梅家人,你会懂得什么叫教养。
一分来自与生俱来的音色,三分来自家学渊源,而最重要的部分,却是那万金不换的教养与门风。
难怪梅兰芳先生会要求梅葆玖,四十岁以前,不许演出《贵妃醉酒》。
梅先生向来主张,生活里的晶莹剔透,才能让舞台上的演出不是表演,而是自然呈现。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梅兰芳三子葆琪的夭折,继承梅派艺术的重担便落在了年幼的梅葆玖身上。
梅葆玖扮相、嗓音俱佳,加之后天的不懈努力,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B.梅葆玖的长相、做派以及字正腔圆的语调,无不体现出梅派旦角的神韵,他不仅扛起了梅派旗帜,还豁达面对时代选择,坚持有保留地创新。
C.为让古老的戏曲更接地气,靠近时代,每次演出时,面对观众的掌声,梅葆玖都起立双手合十并微微欠身;只要观众要求签名,不管多累,他都有求必应。
D.文章以“再听一段梅葆玖”为题,既契合了传主的身份,讴歌了梅葆玖艺术的一生,也表达了人们对一代京剧大师的景仰和深切怀念之情。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梅葆玖一生为戏,13岁正式登台演出,一生致力于京剧的传承。
即便在病危时,也一度对《大唐贵妃》有心率反映,可见其对京剧的热爱。
B.梅玖葆的成功,离不开父亲对他的悉心教导和严格要求。
梅兰芳亲自为其启蒙,要求其兼学中西文化,在四十岁前不准演出《贵妃醉酒》。
C.梅玖葆最为梅派京剧
的传承人,没有辜负父亲的殷切希望,很好地传承了梅派艺术。
D.梅玖葆的优雅气质令人感叹,他最后一次在上海登台演出时身穿西装盈盈下拜的模样令工作人员感叹。
E.文章在写梅葆玖的回忆时,提到当年梅兰芳对学习的狂热,吸取不同人的有点积极学习,这体现了梅兰芳不耻下问的好学精神。
9.这篇传记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梅玖葆的?
请简要概括。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世充,字行满。
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粲为庶妻。
颓褥子收从之,冒粲姓,仕隋。
生世充,以荫为左翊卫。
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
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馀万。
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
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
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
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蠃兵以示弱。
让笑曰:
“世充文法吏,安知兵?
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
”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
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
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
大小百馀战,无大胜负。
召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
会江都弑逆,群巨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
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李密,趣兵北讨。
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
“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
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
”文都等闻,大惧。
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
“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
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
”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
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
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
曜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
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
“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
”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
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
“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
”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
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
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
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
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
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
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世充能笼络士卒。
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他将功归部下。
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B.王世充有军事才能。
盱眙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上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
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D.王世充果断而谨慎。
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让笑曰:
“世充文法吏,安知兵?
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
”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舟中作:
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此诗写于杜甫离世前约半年。
舟中:
杜甫晚年于舟中漂泊。
②鹖(hé)冠:
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4.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初春时节乘舟在外的诗人杜甫如鹖冠子一般隐居不仕,过着闲云野鹤的舒心日子。
B.颔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日江水浩漫、花草迷蒙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景和国家山川的热爱和赞美。
C.颈联“娟娟戏蝶”和“片片轻鸥”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描写了诗人于舟中所见的自然美景。
D.颈联通过描绘蝴蝶蹁跹,穿孔而过,白鸥轻快、逐流飞翔之景,以乐景衬哀情,为尾联抒情蓄势。
E.尾联诗人的眼光随着万里青山绵延向外,思绪飞到了万里之外的帝都,直抒胸臆。
15.《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氓》中用桑叶的衰败比喻女子容颜憔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成为千百年来描摹落叶的绝唱。
(3)中国古典诗词联想特别丰富,《琵琶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他初出茅庐的时候,常常被对手的奚落及小动作激怒,但现在他对此已经敬谢不敏,在足球场上从容不迫,一次次将足球送入对方的球门。
②明中叶以后,岭南书家人才辈出,而且颇具革新精神,能与中原书坛分庭抗礼,其中陈献章用茅草制作“茅龙笔”,创作出笔法遒劲的书法名作。
③如何让作文语言出彩呢?
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借花献佛,即巧妙地引用诗词,用诗词“亮化”文章的语言,丰富文章的内容。
④军事手段难以给韩国带来安全,更难以维护半岛局势稳定,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无异于火中取栗,得不偿失。
⑤刘秀在位时,西域诸国主动要求“内附”,希望东汉政权出兵西域,否则他们只能被迫投靠匈奴了,但刘秀面对左支右绌开疆拓土的机会不为所动。
⑥许教授把金钱看得很淡,安于清贫,生活极其俭朴,可精神上却十分富有,他专心治学,孜孜矻矻,成为闻名中外的学术大家。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社区最近开展了大规模的“宪法日”宣传活动,活动项目丰富,但由于活动多安排在上班时间,参加的人大多以离退休人员、儿童和自由职业者为主。
B.“羊城好作业网”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布置各类暑假作业的公益活动,大学校长、知名作家都在这里给广大中学生布置作业,让大家过一个别样的假期。
C.脑梗塞的发病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其致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食饭、吸烟、大量饮酒、少运动、夜生活过度等。
D.有些人口规模小的城市,地铁的客流量不够,不仅运营需要政府的巨额补贴,建设还需要政府的高额投入,地铁反而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负担。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怎样学习读本呢?
不设计程序,不规定时间,①同学们自由阅读,②阅读要认真,每篇文章都要逐字
逐句读懂,把文章的结构和思路都搞清楚,③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④,要揣摩语言运用的妙处,⑤重要的词句要细细领会。
这样,反复玩味,就得到思想感情上的陶冶⑥文学欣赏上的偷悦。
①②③④⑤⑥
A./
而且接着而且关于或者
B.以便但是进而同时对和
C.因此然而/而且关于以及
D.为了同时才能同时/以及
20.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每处不超过15字。
(6分)
许多人以为,网上海量的信息随时可查,①,这是对人脑的解放。
有关神经突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大脑有两种记忆方式:
②。
短期记忆只能记住几小时,甚至几秒;我们对世界的认知,③,长期记忆才是人们理解和领悟的关键。
21.下面是某有机农产品评定机构的评审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诗人说:
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
在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
有了种子,也不一定丰收。
……
请就以上材料,围绕“种子”思考,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宜昌市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